•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工作滿意度(Job Satisfaction)

「Job satisfaction」一詞,國內學者對其翻譯並未統一,凡舉「工作 滿意」(洪雪珍,2003;方鈺如,2002)、「工作滿意度」(孫淑芬,2005;

王傑明,2003)、「工作滿足」(王儀雯,2004;王啟州,2005)、「工作滿 足感」(侯姵如,2006;鄭詩潭,2004)等名詞,皆有學者針對其研究需 求而命名,儘管中文名詞尚未統一,但其涵義並無差異,為求明確,本 研究將「Job satisfaction」一詞定義為「工作滿意度」。

由於工作滿意度的研究多從需求滿足的觀念而來,加上大多數學者 認為工作滿意度的理論基礎多從「激勵制度」的觀點所延續發展而成,

故在探討工作滿意度前,必須先了解激勵制度的理論基礎為何;由於本 研究在文獻探討第一節的部分以詳述介紹激勵制度,故於本節將不再另 作闡述。

一、工作滿意度(job satisfaction)之定義

工作滿意度之概念最早始於 Hoppock 所發表,並於《Job Satisfaction》

一書中首度提出此概念(郭儒謙,2008;朱宏偉,2008),Hoppock 認為 工作滿意度乃員工在心理層面與生理層面,對工作環境與工作本身的滿 意感受,亦即員工對工作情境的主觀反應(引自賴德銘,2008)。深究其 滿意度之本質,工作滿意度實質上是一種態度的變數,可以被視為員工 對於工作相關的各種不連續要素的主觀感受(Robbins, 2006)。而「滿意」

與「態度」常被廣泛地用於描述人們的心理狀態,「滿意」乃指個人對 於自身喜歡或不喜歡的態度對象(attitude object),所產生的愉悅感受或其 他情感的反應(孫淑芬,2005)。

Vroom(1964)認為工作滿意度係指個人對自身工作角色抱持的情意 取向,若為正面情意取向則代表工作滿意,若為負面取向則代表工作不 滿意。Smith、Kendall 與 Hulin(1969)則認為工作滿意度是員工對於工作

52

因素中的情感性反應,亦指員工在特定的工作環境中,實際獲得的報酬 與預期應得價值之差距,若差距愈小,其滿意程度愈高;反之,若差距 愈大,則滿意程度則愈低。Campbell、Dunnette、Lawler 與 Weick(1970) 則認為工作滿意度係員工對工作或工作的某些特定層面,所抱持的正向 或負向態度或感覺。許士軍(1977)認為工作滿意度是個人對工作所具有 的感覺,這種感覺取決於工作環境中,實際所獲得之價值與預期間之差 距。Robbins(2006)認為工作滿意度是員工對其工作所抱持的一般性態 度,員工的滿意程度愈高,則表示對他的工作抱持愈正面的態度。張春 興(2006)亦指工作滿意度乃員工個人或多數員工對自身所任工作感到滿 意的程度;且影響工作滿意與否之因素包括:薪酬高低、加薪方式、工 作時間、工作地點、工作性質、升遷機會、人際關係、管理方式等因素。

由於各派學者所強調的重點不同,因此對工作滿意度的看法也不盡 然相符合,以致發展出許多不同的工作滿意度之定義,因此,本研究茲 將各學者的重要定義詳述如下:

表 2-9 工作滿意度定義之彙整 研究者研究者

研究者研究者 年代年代年代年代 定義定義定義定義

Hoppock 1935 工作滿意度乃員工在心理層面與生理層面,對工作環境與工 作本身的滿意感受,亦即員工對工作情境的主觀反應。

Vroom 1964

工作滿意度係指個人對自身工作角色抱持的情意取向,若為 正面情意取向亦代表工作滿意,若為負面取向亦代表工作不 滿意。

Blum &

Naylor

1968 工作滿意度是指員工對其工作本身與工作相關的因素和生 活,因抱持不同態度所產生的結果。

Smith, Kendall

&

Hulin

1969

工作滿意度是員工對於工作中各個構面之因素的情感性反 應,亦指員工在特定的工作環境中,實際獲得的報酬與預期 應得價值之差距,若差距愈小,其滿意程度愈高;反之,若 差距愈大,則滿意程度則愈低。

Campbell 1970 工作滿意度係員工對工作或工作的某些特定層面,所抱持的 正向或負向態度或感覺。

53 表 2-9 工作滿意度定義之彙整(續)

研究者 研究者研究者

研究者 年代年代年代年代 定義定義定義定義

Cribbin 1972 工作滿意度乃是指員工對其工作環境的感覺,此環境包括工 作本身、監督者、工作團體、機關組織、生活等。

Seashore

&

Taber

1975

(一)工作滿意度是一種有價值的社會產物,如果有所謂的「心 理的國民生產總值」(Psychological GNP),那麼社會成員所 獲得的工作滿意度,應占一重要部分。

(二)工作滿意度可作為組織內早期警戒指標之一,如果能持 續不斷的監視員工的工作滿意程度,則可以儘早發現組織在 工作或實際上溝通不良、或規劃政策上的缺失,並儘快採取 補救措施。

(三)提供組織及管理理論做為一種重要變項,透過工作滿意 度所產生的重大影響作用,擬訂政策及計畫。

Hackman

& Oldham 1976 工作滿意度是用於評估員工自身的工作或工作經驗,所產生 的一種愉快與積極的情緒狀態。

許士軍 1977 工作滿意度是個人對工作所具有的感覺,這種感覺取決於工 作環境中,實際所獲得之價值與預期間之差距。

Davis 1977 工作滿意度是員工對其自身工作喜好或不喜好的程度,即工 作特性符合員工期望,則產生工作滿意度。

Fung-Kam 1998 工作滿意度可定義為個人對工作預期與現實呈現之差距所 感受的情緒反應。

Downes, Thomas &

Singley

2002 工作滿意度是起因於評價個人工作或工作經驗所產生愉快 或積極的情感知覺。

Paul (張滿玲

譯)

2006

工作滿意度是指員工從其工作中得到的快樂程度。人們會對 他們的工作和其工作的某些面向,例如,上司、同事、升遷 機會、薪酬等等,發展出整體的感覺;心理學家將這兩種層 次的感覺區分為整體的工作滿意度和工作面向的滿意度。

資料來源:林建忠(2003);洪雪珍(2003);本研究自行整理

對於「工作滿意度」的定義,各家論述不一,大多學者將工作滿意 度此概略歸類為綜合性定義、差距性定義及參考架構性定義等三大類,

植懷信(2006)提出,惟在分析工作滿意度時,除以上三類之外,仍需留 意個人因素對工作滿意感受之影響,此時,個人對工作環境主管的態度 與解釋就顯得特別重要;因此,本研究將針對綜合性定義、差距性定義、

54

參考架構定義及主觀知覺型定義四類,進行探討。

(一) 綜合性定義(Overall Satisfaction)

此項定義可界定為「整體的工作滿意度」,此概念為一般性的 解釋,而不涉及工作滿意的各個面向、形成的原因及過程,亦即工 作滿意度僅為一種單一概念(an unitary concept),員工可以透過自我 平衡而得到整體滿足(Kalleberg, 1977)。此乃強調員工個人心理層面 的變化過程,此過程較難以衡量,而且往往容易忽略許多與工作相 關因素的感受(植懷信,2006)。蘇榮欽(2006)亦將此定義為整體或一 般工作的滿意度,其重點在於員工對於和工作相關環境所抱持的一 種態度與看法,以及員工對工作角色的情感知覺,如同 Blum 和 Naylor(1968)兩位學者所提出的定義,僅受到與工作本身有關之因 素影響。

(二) 差距性定義(Expectation Discrepancy)

此種定義亦可稱之為「需求缺陷性定義」,認為員工對於其工 作具有之感覺和情感性反應,取決於對特定工作環境所得到的「實 際價值」與「預期價值」兩者之間的差距,當兩者之間的差距越大,

則工作滿意度則越低,反之,差距越小,則工作滿意度則越高(許 士軍,1977)。Porter 和 Lawler(1968)則認為可從工作中實際獲得的 報酬和預期報酬的差距來衡量,當差距愈小,滿意度則愈高;反之,

滿意度則愈低。植懷信(2006)則以數學式「工作滿意=f(預期成果-

實際成果)」來表示差距性定義著重於工作所得到的報酬與其望之 間的差距。故由以上學者之論點,可得知差距性的工作滿意度,取 決於員工對特定工作環境中預期獲得之價值與實際獲得價值之差 距,當差距越小,其反應或滿意程度越有利;反之,則越不利。

55

(三) 參考架構性定義(Frame of Reference)

工作滿意度是一個人根據其參考架構對於工作特性加以解釋 後所得到的結果,此定義又可稱之為構面性定義,強調是員工對其 工作層面的情感性反應(Smith et al., 1969);參考性架構強調員工會 根據許多影響工作特徵的因素加以解釋比較後,因而獲得個人的滿 足,而這些因素包含工作層面、個人因素、工作本身等(植懷信,

2006)。Vroom(1964)認為影響工作滿意度的因素包含七個構面:組 織本身、員工升遷、工作內容、直屬長官、工作待遇、工作環境及 工作夥伴。張春興(2007)亦指出個人或多數員工對其所任工作感到 滿意的程度與否與很多因素相關:諸如薪酬高低、給薪方式、工作 時數、工作地點、工作性質、升遷機會、人際關係、管理層面等。

工作滿意度的最佳構面,迄今仍未有具體的衡量標準,不同的 研究對象或測量工具,通常會導致不同的因素結構,因此,何種工 作滿意度之構面分類最佳,至今仍無絕對之定論。

(四) 主觀知覺型定義

主觀知覺型定義強調個人對於工作環境抱持的主觀知覺與解 釋,在分析工作滿意度的同時,需留意個人因素對工作滿意度的感 受影響,而不僅限於組織的特徵(植懷信,2006),加上工作滿意度 並非為一絕對現象,影響工作滿意度的因素,許多都是受到個人因 素與情境不同下所產生的,其個人因素包括:性別、年齡、婚姻狀 況、工作年資與職位高低等因素(陳世勳,2001)。

植懷信(2006)亦指出目前國內有關工作滿意度的研究大多皆採 用「參考架構性定義」,但每個人對於主觀工作滿意的知覺與解釋 不同,且不同行業特性亦會形成差異性的參考架構,再加上影響員 工滿意度的客觀外在因素不易掌握,故僅管參考性架構具有代表

56

性,但仍會有不顯著或遺漏具有影響力的構面。

從各學者對工作滿意度的定義中,我們可以了解工作滿意度並 非單一絕對的現象,而是透過個人與環境的多元互動結果,因此,

研究工作滿意度不僅是在研究員工個人與環境的差異性,仍會受到

研究工作滿意度不僅是在研究員工個人與環境的差異性,仍會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