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差異化教學策略應用於注音符號教學方案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差異化教學策略應用於注音符號教學方案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以國小一年級新生為對象,進行注音符號差異化教學,採取課堂中的 行動研究方式,由研究者擔任教學者,進行為期十週,每週5 節課的注音符號教 學。因此本章依據研究目的,將研究結果與討論分成三部分呈現。第一節說明教 學方案,第二節分析學生在注音符號能力上的改變。

第一節 差異化教學策略應用於注音符號教學方案

差異化教學以回應學生學習需求,應先訂定適性化的教學目標,針對目標設 計課程。

壹、 訂定適性的教學目標

評估的工作可說是實施差異化教學之前最重要的工作(Tomlinson, 2001)。

而差異化教學實施的歷程,從評估學生的學習程度與學習需求,一直到課程的設 計、教法的運用、評量的實施等,都不單單只是根據教師的觀察與經驗來規畫與 安排,而是要掌握影響學生發展的諸多因素,進行分析並發展出有效的策略,因 此差異化教學可說是教師教學高度專業化的展現。

研究者確認研究對象的先備經驗,從研究對象個人能力以及配合一年級注音 學習能力指標兩部份,將研究對象分為高分組、中分組及低分組,訂定適性化的 教學目標如表4-1:

©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而中、高分組學生能依作業達到加深加廣的練習。表4-2 為調整作業難度舉例,

以注音符號中符號學習為目標的作業單為例,。

表4-2

調整作業難度

低分組 中分組 高分組

低分組學生因為,入學前 握筆機會少,在抄寫上困 難,一開始以符號辨識為 主。

中分組學習以熟練當課符 號為目標。

高分組學生在符號上已相 當熟悉。作業以高階的造 詞為目標。

課程進行約六週後,符號僅剩 5 個未教,學生已經學過 80%的符號,中分 組不再針對作業難度加以調整,而低分組僅在學習份量上減少,如5 個結合韻,

以4 個精熟為目標。

二、 調整課程進行方式

注音符號差異化教學的課程設計上,採用調整作業難度,課堂上使用合作學 習、同儕協助學習策略、同質性分站學習,調整評量方式、提供鷹架。表4-3 介 紹調整後的課程:

©

©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四、 座位安排

教室座位會依教學活動不同,自由分組與移動。圖4-1 為平時教室座位表,

平時學生座位皆面對黑板。課堂中經常需要同儕協助學習,所以座位安排時,程 度佳的搭配程度弱的學生。每課分組討論時,不移動座位,由前面同學回頭討論,

每組中安排ㄧ位高分組學生,協助各組討論紀錄。各角落固定擺放所需教具,讓 學生在下課、課堂練習空閒時,自由的操作練習。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中7 低 8 低 11 低14 高 9 高10 低 17 高13 低 2 中12 中 20 中18 中 21 低3 中 16 中15 中 5 中19 高 6 低1 高 4

結合韻角

圖 4-1 異質性分組教室座位表

黑 板

符 號 角

老師座位 電腦 閱讀角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而分站練習時,則依能力分為低中高各組,如圖4-2,每組學生人數不固定,

依照當次練習目標而調整。活動位置盡量分散在教室各角落,以免互相干擾。

結合運角

圖 4-2 同質性分組教室座位表

黑 板

符 號 角

老師座位 電腦 閱讀角 拼音角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