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本研究是教師在真實教學現場,教學改變的行動歷程。以下針對限制與建議 加以說明:

壹、 研究限制與研究建議

一、 研究對象限制

本研究是以台東市某國小一年級新生為研究對象,由於地域性不同、學生人 數不同,因此所得之結果僅能用於解釋該校該班之學習表現。若以不同地區、不 同學校、不同人數的學生為研究對象,所得到的結果可能不盡相同。故未來欲進 行注音符號差異化教學之研究者,建議可將課程設計為準實驗研究,搭配對照組,

運用於其他地域的學校或取得更大的樣本數,或許會得到不同的研究結果。

二、 課程設計與教材內容限制

本研究針對康軒版所設計,會不會這樣的教學設計僅對康軒本有用呢?這需 要透過更嚴謹的實驗設計才能確認其成效。但差異化教學是一種以學生學習為考 量的教學理念,在不同科目中皆有良好的實驗成效,本研究中研究對象注音能力 皆有明顯提升,推估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亦能有所助益。

本研究的課程內容在低、中、高分組方面,教學者提供學生不同程度的挑戰 活動。然而,在高分組學生,考慮給予高難度的注音書寫、創作能力,所以經常 安排寫下造句、短文、心情小語等紙筆活動。以至於學生反應冷淡,對這項課堂 活動的接受度不太好,建議設計上往遊戲式的創作、組內互動分享設計。適時調 整低、中、高各組學習任務活動與作業內容的方式和內容,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 態度和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三、 建議共組研究團隊

本研究之研究者與教學者為同一人,雖說教學者教授注音符號已有多次經驗,

但畢竟是第一次嘗試注音符號差異化教學,對於差異化教學的理論與實務不夠熟 悉,在課程操作與掌握度上無法精確到位,甚至可能並沒有真正到達差異化教學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的精髓。建議研究者應找更多具有豐富差異化教學經驗的老師共組研究團隊。可 以隨時討論教學過程的發展、協助教學器材的製作,互相紀錄、觀察和收集資料。

如此一來,對於差異化教學能更精準掌握,也不會有既要準備器具、又要回應學 生反應、又要記錄學生資料,手忙腳亂的情形。

四、 建議差異化教學可嘗試用於班級語文領域學科教學上

教室中的學生差異是一種常態而不是例外,特別是常態分班的環境下,學生 的異質性增加了教學的挑戰與複雜性,能積極回應班級中學生的學習需求,是高 度專業能力的教師,須具備的重要能力之一,這更是凸顯教師專業能力的重要。

注音差異化教學後,各組學生在注音能力上普遍提升,高分組學生進入注音 書寫應用,且利用注音符號認識更多字。低分組學生在符號的拼讀和書寫上達到 目標。但課程進入國字後,學生在國字的教學準備度上又明顯不同,差異化教學 策略可以嘗試用在班及語文領域,讓每個學生能得到學習的成功經驗。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王瓊珠、紅麗瑜、陳秀芬(2007)。低識字能力學生識字輛發展之研究─馬太效 應之可能表現。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2,1-16。

邱愛鈴(2013)。成就每一個學生:差異化教學之理念語教學策略。教育研究月 刊,231,18-31。

吳清山(2012)。差異化教學與學生學習。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38。取自

http://epaper.naer.edu.tw/index.php?edm_no=38&content_no=1011。

吳 佩 芬(2002)。注 音 符 號 遊 戲 教 學 之 行 動 研 究( 未 出 版 之 碩 士 論 文 )。

國立 嘉 義 大 學 國 門 教 育 研 究 所 , 嘉 義 市 。

吳敏而(1990a)。入小學的第一個危機-未雨綢繆談注音。學前教育,13,16-17。

吳敏而(1990b)。入小學的第一個危機-未雨綢繆談注音。學前教育,14,20-21。

李真文、羅寶鳳(2013)。學習共同體為基的差異化教學探究。教育研究月刊,

233,21-36。

林麗華(1998)。注音符號真好玩。臺北縣:螢火蟲。

林麗華(2002)。來玩正音的遊戲。臺北縣:螢火蟲。

柯華葳、李俊仁(1996)。國小低年級學生語音覺識能力與認字能力的發展:一個 縱貫的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學報:社會科學分冊,7,49-66。

胡永崇(2001)。國小一年級閱讀障礙學生注音符號學習的相關因素及意義化注音 符號教學成效之研究。屏東師院學報,15,101-140。

胡建雄(1992)。國語首冊注音符號教學研析。載於何翠華主編,注音符號教學 手冊。台北:教育部國教司。

洪玉玲(2008)。國小一年級注音符號教學現況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台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台中市。

施君潔(2013)。一年級國語文差異化補救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台東大學幼兒教育系,台東縣。

夏林清等(譯)(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原作者:Altrichter, H. Posch, P.& Somekh, B.)。台北市:遠流。

翁淑華(2010)。應用數位教材於國小低年級低成就學童注音符號補救教學之行 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孫允梅(2014)。差異化教學應用於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 臺北教育大學, 台 北 市 。

常雅珍(1998)。國語注音符號「精緻化教學」與傳統「綜合教學法」之比較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常雅珍(2000)。注音符號教學新法-精緻化教學法。國教天地,137,33~40。

張碧珠(譯)(2014)。能力混合班級的差異化教學(原作者:Tomlinson, C. A.)。臺 北市:五南。(原著出版年:2014)

張新仁(2001)。實施補救教學之課程與教學設計。教育學刊,17,85-106。

張碧珊(2006)。國小一年級外籍配偶子女注音符號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聽力學與語言治療研究所,高雄市。

許珮儀(2006)。國小一年級注音符號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 東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台東市。

郭靜姿(2004)。學生異質、老師資優:克服學生能力殊異的教學法。資優教育 方案的落實與推展研討會會議手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陳秋玲(2012)。語果快樂學習ㄅㄆㄇ-看故事學正音。台北市:未出版。

陳俞君(2010)。讀寫萌發-從口語到書面語。載於王瓊珠、陳淑麗(主編)突 破閱讀困難-理念與實務。臺北:心理。

陳淑麗(2008a)。二年級國語文補救教學研究-一個長時密集的介入方案。特殊 教育研究學刊。33,27-48。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陳淑麗、曾世杰、蔣汝梅(2012)。初級與次級國語文介入對弱勢低學力學校的 成效研究:不同介入長度的比較。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7-3,27-58。

陳淑麗、曾世杰(2007)。注音補救教學對一年級低成就學童的教學成效實驗研究。

教育與心理研究,30,53-77。

陳淑麗、曾世杰(2013)。國語文補救教學手冊。新北市:永齡教育基金會。

曾世杰、張毓仁、柯雅淇、黃柏華、施惠玲、左榕(2005)。ㄅㄆㄇ注音王國。

台東市:國立台東大學。

游惠美(1997)。電腦輔助教學應用方式對國小低成就兒童注音符號補救教學成效 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縣。

黃君雯(2013)。差異化閱讀教學方案提升國小低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之行動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台 北 市 。

黃秀霜、鄭美芝(2003)。國小注音符號能力診斷測驗-指導手冊。台北:心理。

鄭美芝(2002)。國民小學低年級注音符號能力診斷測驗與補救教學效益之探討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台南市。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五南。

貳、外文部分

Breaux, E., & Magee, M. B.(2010).How the best teachers differentiate instruction.

Larchmont, NY: Eye on Education.

Tomlinson, C. A. (1995). Differentiating instruction for advanced learners in the

mixed-ability middle school classroom.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EC

Digest #E536)

Tomlinson, C. A. (1999). The differentiated classroom: Responding to the needs of

all learners. Alexandria, VA: ASCD.

Tomlinson, C. A. (2000). Differentiating of instruction in the elementary grades.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EC443572)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Tomlinson, C. A. (2001). How to differentiate instruction in mixed-ability

classrooms (2nd ed.). Alexandria, VA: ASCD.

Tomlinson, C. A. (2010). Leading and managing a differentiated classroom.

Alexandria, VA: ASCD.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