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幼兒之主要照顧者與幼兒背景變項對口腔衛生保健行為之預測分析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四節 幼兒之主要照顧者與幼兒背景變項對口腔衛生保健行為之預測分析

本節欲探討幼兒之主要照顧者及幼兒之背景變項,其中幼兒之主要照顧者背景變項 包含:「與幼兒關係」、「年齡」、「家庭每月平均總收入」及「教育程度」;幼兒之背景變 項包含:「居住地」、「年齡」、「性別」、「家中排行」、「乳齒齲齒指數(deft)」及「幼兒 園是否主動告知免費塗氟的訊息」,共十項,對幼兒「飲食習慣」、「口腔清潔習慣」、「口 腔健康保健行為」及「總量表」之預測力。

為了從數個自變項中找出對效標變項最有預測力的自變項,以建構一個最佳的迴歸 模式,所以採用「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此方法同時使用「前進選取法」與「後退刪除 法」,運用電腦特性篩選出一個最佳的複迴歸分析模式,「逐步多元迴歸分析」乃是用來 校正變項間發生共線性問題,適合做探索性的研究使用,因而若使用了「逐步多元迴歸 分析」後,再來檢核自變項間線性重合問題是沒有必要的,而且也沒有實質意義(吳明 隆、涂金堂,2012)。而在個人背景變項之分組與第四章第二節及第三節裡敘述相同,

因此不再贅述。

本節分三部份探討,首先說明預測變項之轉換,接著探討幼兒之主要照顧者及幼兒

「個人背景變項」對「飲食習慣」、「口腔清潔習慣」、「口腔健康保健行為」與「總量表」

之預測力,最後,綜合預測結果與討論。

一、預測變項之轉換

由於進行多元迴歸分析時,其變項為連續變項,若變項為「類別變項」,就違反線 性關係假設,故在投入迴歸模式時應先轉化為「虛擬變項」(dummy variable), 使其 具有連續變項的特質,再將轉化後的「虛擬變項」作為多元迴歸的預測變項。本研究之

140

預測變項包括幼兒之主要照顧者及幼兒「背景變項」,但上述之背景變項均為類別變項,

需轉化成虛擬變項,茲分述如下:

(一)幼兒之主要照顧者背景變項 1.與幼兒關係

將「母親」設為參照組,其數值設為「0」,其他二組進行虛擬變項轉換,包括:

「父親」及「其他」,將其數值設為「1」。

2.年齡

將年齡「30歲(含)以下」設為參照組,其數值設為「0」,其他二組進行虛擬變 項轉換,包括:「31至40歲」及「41歲(含)以上」,將其數值設為「1」。

3.家庭每月平均總收入

將家庭每月平均總收入「30,000 元(含)以下」設為參照組,其數值設為「0」,

其他三組進行虛擬變項轉換,包括:「30,001 至 60,000 元」、「60,001 至 90,000 元」

及「90,001 元(含)以上」,將其數值設為「1」。

4.教育程度

將教育程度「高中職(含)以下」設為參照組,其數值設為「0」,其他二組進行 虛擬變項轉換,包括:「專科」及「大學(含)以上」,將其數值設為「1」。

141

(二)幼兒之背景變項 1.居住地

將幼兒居住地「臺中市」設為參照組,其數值設為「0」,其他四組進行虛擬變項 轉換,包括:「苗栗縣」、「彰化縣」、「南投縣」及「雲林縣」等,將其數值設為「1」。

2.年齡

將年齡「4 足歲」設為參照組,其數值設為「0」,其他二組進行虛擬變項轉換,包 括:「5 足歲」及「6 足歲」,將其數值設為「1」。

3.性別

將「男生」設為參照組,其數值設為「0」;「女生」虛擬變項轉換,將其數值設 為「1」。

4.家中排行

將家中排行「第一」設為參照組,其數值設為「0」,其他二組進行虛擬變項轉換,

包括:「第二」及「第三(含)以上」,將其數值設為「1」。

5.乳齒齲齒指數(deft)

將 deft「0 顆」設為參照組,其數值設為「0」,其他四組進行虛擬變項轉換,包括:

「1 至 2 顆」、「3 至 4 顆」、「5 至 6 顆」及「7 顆(含)以上」等,將其數值設為「1」。

6.幼兒園是否主動告知免費塗氟的訊息

將幼兒園是否主動告知免費塗氟的訊息,為「是」設為參照組,其數值設為「0」;

「否」虛擬變項轉換,將其數值設為「1」。

142

二、幼兒之主要照顧者與幼兒背景變項對「飲食習慣」、「口腔清潔習慣」、

「口腔健康保健行為」及「口腔衛生保健行為總量表」之預測分析 為探討幼兒之主要照顧者及幼兒「背景變項」對「飲食習慣」、「口腔清潔習慣」、「口 腔健康保健行為」與「總量表」之預測,採用逐步多元迴歸分析。而判別實驗效果(R)

大小,以R≦.1為小的實驗效果,.24≦R<.37為中度的實驗效果, R≧.37為大的實驗效 果(黃瓊蓉譯,2005)。以下就幼兒之主要照顧者及幼兒「背景變項」對「飲食習慣」、

「口腔清潔習慣」、「口腔健康保健行為」與「總量表」之預測分析分述說明如下:

(一)幼兒之主要照顧者及幼兒背景變項對「飲食習慣」之預測分析

由表4-4-1得知,幼兒之主要照顧者及幼兒「背景變項」對幼兒「飲食習慣」之預測,

經檢驗結果顯示:有2個變項達顯著水準,進入迴歸方程式,分別為幼兒之主要照顧者

「教育程度」及幼兒「乳齒齲齒指數(deft)」,此迴歸預測達.05之顯著水準(F=6.19,

p<.05),具有統計上的意義,整體R2為.054,表示上述2個幼兒之主要照顧者及幼兒背 景變項可以解釋「飲食習慣」5.4%的變異量,從研究結果進一步檢視各預測變項迴歸係 數,結果發現說明如下:

1. 幼兒之主要照顧者「教育程度」

研究結果顯示,教育程度為「大學(含)以上」(β =.210,p<.001)之幼兒主要 照顧者,其教養之幼兒在「飲食習慣」具有預測力,其可解釋變異量為4.7%,表示「大 學(含)以上」之幼兒主要照顧者,比「高中職(含)以下」之幼兒主要照顧者,其教 養之幼兒在「飲食習慣」上的表現較佳(如表4-4-1)。

143

2. 幼兒「乳齒齲齒指數(deft)」

研究結果顯示,乳齒齲齒指數(deft)為「7顆(含)以上」(β =-.086,p<.05)

之幼兒,在「飲食習慣」預測力為負向,其可解釋變異量為0.7%,表示乳齒齲齒指數(deft)

為「7顆(含)以上」之幼兒,比乳齒齲齒指數(deft)為「0顆」之幼兒,在「飲食習 慣」上的表現較不佳(如表4-4-1)。

綜上得知,「飲食習慣」其預測變項之F值均達顯著水準(p<.05及p<.001),且此 迴歸模式為小的實驗效果(R=.23);表示中部地區幼兒之主要照顧者教育程度為「大 學(含)以上」,其教養之幼兒在「飲食習慣」上的表現較佳;而幼兒之乳齒齲齒指數

(deft)為「7顆(含)以上」之幼兒,其「飲食習慣」上的表現則較不佳。

表 4-4-1

幼兒之主要照顧者及幼兒背景變項對「飲食習慣」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

投入變項順序 R 多元 相關係數

R2決定 係數

ΔR 2

改變量 F 值 B β 大學(含)以上a .216 .047 .047 39.08*** 1.68 .210 7 顆(含)以上b .232 .054 .007 6.19* -.794 -.086 註:*p<.05. ***p<.001;a 幼兒之主要照顧教育程度(參照組-高中職(含)以下);

b 幼兒之乳齒齲齒指數(deft)(參照組-0顆)。

(二)幼兒之主要照顧者及幼兒背景變項對「口腔清潔習慣」之預測分析

由表4-4-2得知,幼兒之主要照顧者及幼兒「背景變項」對幼兒「口腔清潔習慣」之 預測,經檢驗結果顯示:有5個變項達顯著水準,進入迴歸方程式,分別為幼兒之主要 照顧者「教育程度」及幼兒之「居住地」及「家中排行」,此迴歸預測達.05之顯著水準

(F=4.09,p<.05),具有統計上的意義,整體R2為.044,表示上述5個幼兒之主要照顧

144

者及幼兒背景變項可以解釋「口腔清潔習慣」4.4%的變異量,從研究結果進一步檢視各 預測變項迴歸係數,結果發現說明如下:

1. 幼兒之主要照顧者「教育程度」

研究結果顯示,教育程度為「大學(含)以上」(β=.128,p<.01)及「專科」(β

=.086,p<.05)之幼兒主要照顧者,其教養之幼兒在「口腔清潔習慣」具有預測力,兩 者共可解釋變異量為1.8%,表示教育程度為「大學(含)以上」及「專科」之幼兒主要 照顧者,比「高中職(含)以下」之幼兒主要照顧者,其教養之幼兒在「口腔清潔習慣」

上的表現較佳(如表4-4-2)。

2. 幼兒之「居住地」

研究結果顯示,居住地為「南投縣」(β=-.113,p<.01)及「雲林縣」(β=-.105,

p<.01)之幼兒,在「口腔清潔習慣」預測力為負向,兩者共可解釋變異量為2.2%,表 示居住地為「南投縣」及「雲林縣」之幼兒,比居住地為「臺中市」之幼兒,在「口腔 清潔習慣」上的表現較不佳(如表4-4-2)。

3. 幼兒之「家中排行」

研究結果顯示,家中排行為「第三(含)以上」(β =-.071,p<.05)之幼兒,在

「口腔清潔習慣」預測力為負向,其可解釋變異量為0.5%,表示家中排行為「第三(含)

以上」之幼兒,比家中排行為「第一」之幼兒,在「口腔清潔習慣」上的表現較不佳(如 表4-4-2)。

綜上得知,「口腔清潔習慣」其預測變項之 F 值均達顯著水準(p<.05 及 p<.01),

且此迴歸模式為小的實驗效果(R=.21);表示中部地區幼兒之主要照顧者教育程度為

145

「大學(含)以上」及「專科」,其教養之幼兒在「口腔清潔習慣」上的表現較佳;而 幼兒居住地為「南投縣」與「雲林縣」,及在家中排行為「第三(含)以上」之幼兒,

其在「口腔清潔習慣」上的表現則較不佳。

表 4-4-2

幼兒之主要照顧者及幼兒背景變項對「口腔清潔習慣」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

投入變項順序 R 多元 相關係數

R2決定 係數

ΔR 2

改變量 F 值 B β 大學(含)以上a .103 .011 .011 8.57** 1.44 .128 南投縣b .143 .020 .010 7.92** -2.10 -.113 雲林縣b .181 .033 .012 10.13** -1.63 -.105 專科a .198 .039 .007 5.64* 1.20 .086 第三(含)以上c .210 .044 .005 4.09* -1.52 -.071 註:*p<.05. **p<.01;a 幼兒之主要照顧教育程度(參照組-高中職(含)以下);

b 幼兒之居住地(參照組-臺中市);c 幼兒之家中排行(參照組-第一)。

(三)幼兒之主要照顧者及幼兒背景變項對「口腔健康保健行為」之預測分析

由表 4-4-3 得知,幼兒之主要照顧者及幼兒「背景變項」對幼兒「口腔健康保健行 為」之預測,經檢驗結果顯示:有 4 個變項達顯著水準,進入迴歸方程式,分別為幼兒 之主要照顧者「教育程度」、「年齡」及幼兒之「居住地」,此迴歸預測達之顯著水準

(F=4.22,p<.05),具有統計上的意義,整體 R2為.057,表示上述 4 個幼兒之主要照 顧者及幼兒背景變項可以解釋「口腔健康保健行為」5.7%的變異量,從研究結果進一步 檢視各預測變項迴歸係數,結果發現說明如下:

146

1. 幼兒之主要照顧者「教育程度」

研究結果顯示,教育程度為「大學(含)以上」(β=.212,p<.001)及「專科」(β

=.094,p<.01)之幼兒主要照顧者,其教養之幼兒在「口腔健康保健行為」具有預測力,

兩者共可解釋變異量為3.9%,表示教育程度為「大學(含)以上」及「專科」之幼兒主 要照顧者,比「高中職(含)以下」之幼兒主要照顧者,其教養之幼兒在「口腔健康保 健行為」上的表現較佳(如表4-4-3)。

2. 幼兒之主要照顧者「年齡」

研究結果顯示,年齡為「31 至 40 歲」(β=.098,p<.01)之幼兒主要照顧者,其 教養之幼兒在「口腔健康保健行為」具有預測力,其可解釋變異量為 1.3%,表示「31

研究結果顯示,年齡為「31 至 40 歲」(β=.098,p<.01)之幼兒主要照顧者,其 教養之幼兒在「口腔健康保健行為」具有預測力,其可解釋變異量為 1.3%,表示「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