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幼兒園輔導計畫

壹、幼兒園輔導緣起

教育部為了引導幼兒教育正常發展,提升幼兒園的課程及教學品質,走 向卓越化與專業化,自 95 學年度起,全面推動公私立幼兒園課程及教學在園 輔導之補助計畫,藉以促進學前教育的發展,逐步提升幼教教育整體品質;

且為接續前一循環幼稚園評鑑後續改善事宜,並因應幼托整合,於是擬定輔 導計畫,透過輔導計畫邀請幼教學者專家進班進行教學輔導,促進幼教老師 專業省思與成長,提升教學品質與學前教育之發展。林佩蓉與陳娟娟(2009)

指出這項輔導計劃之特色不僅提升幼兒園的教學品質外,並且發展在園的輔 導模式,及提供教保人員增進專業成長另一學習途徑,讓教保人員可兼顧實 際工作及進修,從幼教實務方面;以幼兒園為單位進行輔導,較能以幼兒園 所需目標量身定做,且因應所需的各項條件調整,有利於發展園之本位特色 課程;帶入行動研究的理念與作法,建立實務工作者與專家合作的平台,經 由理論與實務的相互對話,將有利於台灣幼兒教育本土化理論的發展。

一、幼兒園輔導計畫的發展

幼教輔導的歷史淵源和80年代台灣幼兒教育逐漸被教育當局重視的背景 有密切的關係。有鑒於幼兒教育品質的重要性與改善的迫切性,前台灣省政 府教育廳將幼兒教育歸屬始於國民教育輔導的體制,開展了提升台灣幼教水 平的改革,有關幼兒園輔導計畫的發展,本研究參考多位學者(教育部,2010;

游意敏,2010;許玉齡、江如玲,2007;陳淑琴,2007)將相關政策與計畫整 理如下:

1985 台灣省教育廳訂定「台灣輔導幼稚教育正常發展實施要點」,並將 幼兒教育納入省國教輔導團及各師範院校輔導工作範圍。

1988 發布「台灣省國民小學教育輔導工作權責劃分實施計畫」

1989 省國教輔導團增置幼兒教育輔導員,教育廳成立幼兒教育輔導小組 和幼教資源中心。實施幼稚園評鑑(計畫每五年一次,共兩次)

1990 前台灣省教育廳訂頒「台灣省幼兒教育發展計畫」,以建立幼兒教 育行政制度,強化輔導與管理的功能。

1999 教育部訂頒「發展與改進幼兒教育中程計畫」,藉由輔導民間幼教 輔導團體的參與,共同推動幼兒教育之發展,以輔導幼兒園優質專 業成長為主要目標。

2000 成立各縣市幼教輔導團。

2004 教育部訂定「教育部補助直轄市、縣(市)政府辦理幼教資源中心 及幼教輔導團作業要點」,為支持直轄市、縣(市)政府辦理幼教 資源中心及幼教輔導團的運作,並協助政府推動幼兒教育業務,以 提升幼兒園教學品質。

2005 停辦教育部幼稚園評鑑發布「教育部補助辦理公私立幼稚園輔導計 畫」。

2006~2010 實施幼教輔導五年計畫,實施期呈自民國九十五年度至九十九

年度止。

從上述幼兒園輔導計畫的發展可以了解,幼兒園輔導計畫是由評鑑演變 而來,逐漸轉而重視幼兒園所需的實務輔導,輔導計畫乃為一整合性的輔導 模式,教育部亦因應幼托整合,將托兒所依比例原則納入輔導對象,提供幼 兒園輔導資源,透過教學品質的提升,打造優質的幼教環境,以促進學前教 育之發展。

二、幼兒園輔導的意涵

許玉齡及江如玲(2007)提出,幼教輔導即幼兒園教學輔導,並認為輔導 的目的主要是協助解決教學上的問題,以「教學輔導」之改善教學品質為主 要內容。由上述幼教輔導的起源與發展中可知,幼教輔導的範圍其含括整個 幼兒教育行政及教學等層面,而行政管理與教學,二者的關係是相輔相成互 為關連的,在完善的行政體制的支持與推展下才能有創新的教學,促進行政 效能的革新,進而提升良好的教學品質,以達到輔導預期成效。

實質上,幼教輔導即是幼兒園輔導。係指立案之公私立幼兒園,視園方 之所需求問題透過輔導機制,並商請學者或專家輔導人員入園指導,或是透 過教育行政單位安排輔導人員入園協助,主要目的為協助園方加強環境安 全、增進行政效能、提升教學品質發展正常化教學,輔導園方建立系統化經 營模式,將整體幼兒教育品質革新。

貳、幼兒園輔導計畫之內容

根據研究及輔導歷程報告指出,幼兒園申請輔導主要內容為:學習環境 規劃、幼兒行為觀察與輔導、班級經營管理、親師關係、課程設計與評量、

工作人員專業資格與發展及行政與教學檔案管理(林秀芬,2007)。101 學年 度幼兒園輔導計畫依輔導方向採三個實施方案,說明如下表 2-1

表2-1 幼兒園輔導計畫之實施方案

勵並從工作中得到成長與挑戰;它鼓勵受輔導機構能有更多自主與自立及省 思,依其所處社區及園所發展方向,建構獨特之理想與風格(引自吳敏慧,

2010)。以下分別以幼兒園教學輔導的原則與策略二方面說明:

一、幼兒園教學輔導之原則

Katz提出輔導職場之教師,其重點如下:

(一)增進教師對教學的了解

指教師不管對幼兒的學習或自我的角色與職責須有更深入的瞭 解,而有效的輔導課程能協助教師對自己的工作情況使之更精確。

(二)加強教師人格特質正向化

輔導人員應針對能增進教師學習成效的人格特質;特別在培養教 師創造力及對孩子的耐心教導、友善的關心、開放的胸懷等,至於在 不好的人格特質上,輔導人員應給予提醒且消弱。

(三)激發教師本身已具備的能力與提供適當的鼓勵

輔導人員除了輔導教師的行為外,應引發教師原先具備能力並給 予支持鼓勵,以促進教師的自信心,教師在教學上難免會遇到挫敗的 情狀發生,因此,可藉由輔導人員適時適量的鼓舞,以及心靈上的激 勵,將有助於教師發揮原本具有的教學能力,促使教學內容更具可靠 性與一致性。

(四)建立良好互信關係

輔導人員應與教師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使得教師對輔導人員的 建議能有認同感進而使得輔導順利進行(引自翁葦菱,2011)。

二、幼兒園教學輔導之策略

為達成上述所提的各項輔導原則,Katz提出輔導人員的輔導策略包含與教 師間有一點距離感、培養判斷前先深思的習慣、能給予嘗試性的建議、避免 要立即改善教師習慣的觀念、協助教師有效達成定訂的目標、避免介入教師

的衝突間且保持中立態度、直接示範時應謹慎思考、輔導人員應讓教師了解 輔導目的為協助教師本身的利益為主,及他們是能體會教師感受,給予關心、

協助的人,通常在輔導人員將全副精神投入協助教師的情況下,幼兒同時也 會跟著受益(引自翁葦菱,2011)。

綜合上述,幼兒園參與輔導計畫,重要的是於輔導過程中教保人員學習 輔導人員的專業知識,進而增進自我的教學策略,提升教學品質;而輔導人 員應與教保人員建立良好關係,取得教保人員信任並能將專業的概念融入與 深化到心中,再實際執行於教學上,如此才能使得教學更為精進,且達到教 學輔導目的,而不僅止於表面上的表現;因此研究者將從瞭解教保人員參與 輔導是否有達到教學上的成長,以及在輔導過程中所遭遇的困境與對輔導人 員在輔導過程中之感受,這些將列為將訪談問題中。

肆、幼兒園輔導計畫相關研究

針對幼兒園輔導計畫,研究者列出從不同研究對象,探討以輔導計畫為 主題之相關研究。

李慶玲(2008)以幼兒園教保人員為主要研究對象,以問卷調查的方式,

瞭解教保人員對教學輔導觀點與模式傾向的現況調查,其研究結果為:

在教育環境的改變與改革教育的浪潮之下,教師對自我的專業成長已有 自我覺知的能力,調查的結果也反應出幼兒園教保人員對教學輔導觀點之同 意程度顯示良好;另外在整體教學輔導觀點及各個層面顯示,曾經接受進班 教學輔導經驗的教師及服務於園內班級數在 3~4 班的教保人員,皆有顯著差 異存在。在教學輔導模式方面,幼兒園教保人員對同儕教學輔導模式認同程 度高於其他模式;其因素為方便與學校教學背景相同的情況下,對於自我的 輔導需求以容易取得的資源與對象,完全是基於教師的自由選擇權的驅使之

下使然。因此,教師對同儕間相互學習、觀摩並彼此分享教學經驗為最願意 接受的教學輔導模式。再者其研究顯示出,有教師證書教師、及公私立不同 屬性幼兒園的教師對教學輔導模式有較高的接受意願其中以「臨床教學輔導 模式」傾向中,服務於公立幼兒園教保人員並且服務於「1~2 班」與「3~4 班」

幼兒園教保人員皆有較高顯著。

綜上述研究結果,幼兒園教保人員對教學輔導觀點與模式傾向有正相關 存在,可以發現幼兒園教保人員對教學輔導觀點之整體及各層面,可能受教 學輔導模式之整體及各層面之影響;教學輔導模式之整體及各層面,可能受 教學輔導觀點之整體及各層面之影響。亦即教保人員對教學輔導的觀點認同 度愈高,對接受輔導的模式意願也愈高。

江如玲(2008)以幼教輔導人員為研究對象,採問卷調查法,認為輔導人 員是影響輔導成效重要因素,針對輔導人員應該具備相當之專業素養作探 討,其研究提出:

輔導人員應具備三十一項幼教輔導專業能力,包含在「幼教專業知能」、

輔導人員應具備三十一項幼教輔導專業能力,包含在「幼教專業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