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幼兒園音樂教學之相關研究

(2006)

幼稚園實施創造性音樂節奏遊 戲教學需要性之探究

臺南縣市公私立幼稚園

大班教師 調查研究

林朱彥、陳詩雯

(2007)

幼兒音樂概念學習多感官教學

林格(2008)

幼兒園外聘教師音樂教學模式

(2013)

一位公立幼兒園教師實施音樂

Lai(2015) Practitioners' strategies for

enhancing early childhood 臺灣三位幼兒園教師 個案研究

music education in Taiwan Liao、Campbell

(2016)

Teaching children's songs: a Taiwan–US comparison of approaches by kindergarten teachers

臺灣和美國各五位公立

幼兒園教師 個案研究

王昇美、陳淑芳

1999)

幼稚園教師對音樂教學的看法

及實施現況調查 園長、幼兒園教師 個案研究 音樂教 學理念 與模式 蔡宜岑(2010) 幼教師音樂教學信念與教學實

踐之個案研究 一位幼兒園帶班教師 個案研究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從表格可知,上述文獻多從音樂教學理念、音樂教學模式及兩者兼有作為研究之面 向。其中針對幼兒園「音樂教學理念」之文獻共有三篇,「音樂教學理念」之文獻為 11 篇,「音樂教學理念與模式」之文獻僅為兩篇,以下茲對不同面向之相關研究進行分述。

一、幼兒園音樂教學理念之相關研究

郭姿均(2006)以半結構式訪談探討了七位幼兒音樂教師於教學方法、課程設計、

教師角色、教學評量等層面之教學信念。在教學方法方面認為應從幼兒所熟悉的事物開 始教學、運用示範及模仿引導、以各種教學方法提升幼兒注意力,及視幼兒反應隨時調 整教學活動;在課上設計上認為幼兒音樂學習包括聽、唱、演奏、讀譜、音樂欣賞、合 奏,利用故事與圖像加深幼兒學習印象,運用戲劇輔助教學,及善用系統教材與教具;

教師角色之信念為教師應提升自我能力、充分備課、並應具備隨時掌握幼兒的學習狀況 的敏銳觀察力;教學評量之信念為教師在課堂中的及時肯定、家庭中的練習、口頭及物 質上的獎勵都可激勵幼兒學習。

黃春萍(2010)以中部地區四縣市公立幼兒園教師為研究對象進行系統叢集抽樣調 查,其目的在於了解幼兒園教師的音樂教學實務。研究發現幼兒園教師選用音樂教學素 材愈豐富,其音樂教學中之課程內涵愈豐富多元;教師在選用音樂教學素材方面,唱遊 活動及肢體律動以童謠居多,音樂欣賞素材之選用以節慶音樂最多。此外,評量多針對

肢體律動進行,教師之音樂教學較少與其他學習領域統整,多數公立幼兒園傾向在教學 中由帶班教師以自然常態之方式進行音樂教學活動。

陳佩綾(2016)以公立幸福幼兒園為個案,透過訪談 12 位幼兒教師及一位園主任,

以探討幼兒園教師音樂教學之挑戰。研究結果顯示,幼兒教師認為在音樂教學時間、自 信心及專業能力方面皆不足,師資培育之音樂訓練無法運用於實際的音樂教學;音樂教 學挑戰在於缺乏專業的音樂教學諮詢與獲得音樂資源的途徑有限;幼兒教師認為音樂活 動與主題課程難以結合,外聘教師無法解決幼兒教師面臨之音樂教學挑戰;幼兒教師對 於幼兒音樂行為發展不夠了解以及運用音樂教材與樂器進行教學有困難;幼兒教師認為 引導幼兒透過肢體動作回應與表達音樂感受有困難。

二、幼兒園音樂教學模式之相關研究

王淑芳(2005)以一位幼兒音樂專家教師為研究對象,透過訪談、觀察及文件分析

的方式,以了解其在兩所幼兒園實施音樂活動之教學引導。研究結果發現,專家教師在 教學中能靈活運用綜合交錯的引導策略與活動間的轉銜技巧,能夠全程掌握音樂活動的 脈絡,且在引導過程中彈性的修正活動內容。

林朱彥、顏筱婷(2006)透過問卷了解臺南縣市幼兒園音樂教學實施現況及創造性 音樂節奏於教學中之需要性。研究結果顯示,幼兒園多以外聘音樂教師實施音樂教學,

教材多由教師依據幼兒程度自行編選;音樂課程內容強調節奏、律動等活動,以奧福教 學理念為主;實施幼兒創造性音樂節奏教學以幼兒生活經驗為主,在引導與啟發幼兒思 考力及想像力方面,有其必要性與需要性。

林朱彥、陳詩雯(2007)以臺南縣六所幼兒園為研究對象,透過對幼兒音樂概念教 學現場的觀察,以探究多感官教學之取向。研究結果顯示,現今幼兒園以多元感官學習

為取向,以聽覺感官方式為主,其次依次為動覺、觸覺及視覺的感官學習,幼兒可藉由 多元化的感官學習經驗,加深對音樂概念的理解與感受。

林淑彬(2007)以問卷調查法、文獻分析法探討 78 所私立幼兒園教師實施音樂教 學的現況、幼兒園音樂教材內容及音樂教學師資背景與專業素養。研究結果顯示,私立 幼兒園音樂教學採用奧福音樂教學法進行團體教學;課程設計以單元主題為依據,由園 所專任音樂教師自行設計,課程實施的型態以才藝課程為主;音樂教學教材編選以節奏 樂器為主。

李萍娜、顏瑞儀(2008)同樣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對臺灣南部的公立幼兒園之教師 實施音樂教學概況及影響其音樂教學實施之因素進行了解。對問卷統計分析後發現,在 音樂教學概況方面,課程模式大部分為主題教學,音樂教學以配合主題課程的發展進行,

常與語文與健康領域統整,在藝術領域常與舞蹈和戲劇統整;音樂教學活動內容以音樂 欣賞最多,其次依序為歌唱、律動與節奏樂,音樂欣賞多用在靜息、轉換活動或背景音 樂上。

林格(2008)以一位幼兒園外聘教師為對象,透過觀察、訪談與文件資料蒐集的方 式,了解其音樂教學模式、教學實施內涵,以及教學實務等相關問題。研究結果指出,

外聘教師音樂教學運用之教學模式類型包括模仿練習、傳授接受、直接教學、參與體驗、

多感官參與、行為輔助與情境陶冶等,其中以模仿練習教學模式為主;外聘教師之音樂 教學模式實施內涵包括: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形式及教學 評量;外聘教師認為演奏教學是整個教學活動的重心,演奏與音感是教學時間最多的項 目;幼兒在教學過程中大多專注平穩,對於音樂遊戲、富新奇與趣味性的教材、詞語創 作、音樂律動、節奏樂器等教學活動的反應最為熱烈。

李萍娜(2009)透過立意取樣探究一位幼兒園外聘音樂教師之課程設計。研究發現,

個案教師之課程設計以音高與音長為主軸,以反覆記誦的方式學習認譜與音符;教學中 常以遊戲化活動帶入,每節課包含三至四個活動,其內涵以反覆練習為主;師生互動以 封閉式問答居多,偶爾出現的開放式問答。

李曉瑩、魏美惠(2013)以一位帶班老師為研究對象,藉由觀察、訪談、照片及文 件等方式進行資料蒐集,從而探究個案教師音樂教學活動之特色、幼兒參與音樂活動的 態度及幼兒從中所增長的能力。研究發現,個案教師將音樂配合主題教學,在教學中重 視不同幼兒之特質與差異,規劃出多元、具彈性的音樂活動;音樂課程設計以「多元化」

教學活動為主,教學內容包括戲劇、遊戲、體能、舞蹈等活動。

林至琴(2017)在研究中設計了一套 12 堂的音樂課程,以兩所幼兒園的大班幼兒 為實施對象,透過錄影、建立教學反思日誌、及對帶班教師訪談等方式,旨在探討以創 造性戲劇融入幼兒園音樂教學之課程設計與實施方式、學生反應與教師回饋、及困難與 解決辦法。研究結果發現,活動設計需從單向元素探索逐步引導至多元概念的整合,在 教學中可善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感官能力;創造性戲劇教學策略可激發幼兒學習動機與 興趣,以使幼兒在課程中感受到音樂與創造的美感經驗。

Lai(2015)透過觀察與訪談的方式探究臺灣三位幼兒園教師之音樂教學實踐,其

包含音樂教學策略,及評量幼兒音樂能力的提升。蒐集的文件包括教師之課程計劃和教 學活動手冊。研究結果顯示,老師在教學中提供的反饋,及在歌唱,律動與演奏中的示 範,可有效增強學生的音樂學習,提高幼兒之音樂技能;教學中最有效的方法是講故事 和身體律動。

Liao、Campbell(2016)透過訪談與非參與式觀察,將臺灣和美國五位公立幼兒園 教師之歌曲教學方法進行了比較。研究結果顯示,大部分幼兒園教師都能善用教材和資 源進行歌曲教學,熱衷於提升兒童興趣;教師傾向於進行音樂和角色扮演的遊戲,而不

是提供能夠培養兒童音樂精確度的練習,或是使他們成功地演唱經典歌曲;臺灣的幼兒 園老師能巧妙地將樂器與歌曲進行結合,且創作活動與肢體律動較美國教師豐富。

三、幼兒園音樂教學理念與模式之相關研究

王昇美、陳淑芳(1999)採用軼事記錄,訪談及問卷的方式,以了解臺東縣四所幼 兒園教師對音樂才藝教學的看法及音樂教學實施現況。研究結果顯示,教師本身的教學 信念與專業素養對教學活動的安排有所影響;歌唱表演在教學活動中的頻率最低;音樂 欣賞活動在幼兒園使用頻率雖高,但多數用於秩序管理,較少用於教學活動;音樂遊戲、

律動和節奏樂在教學活動的頻率較高,達四成以上,幼兒園教師之音樂能力與專業素養 還有待加強。

蔡宜岑(2010)採用個案研究法,以一位幼兒園帶班教師為對象,透過結構與非結

蔡宜岑(2010)採用個案研究法,以一位幼兒園帶班教師為對象,透過結構與非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