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幼兒教師教學信念內容

第五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幼兒教師教學信念內容

本節根據訪談資料分析整理,將個案幼兒教師的教學信念大致分成二個部分:

其一為共同特點,接著再說明相異之處,分述如下。

一、個案教師共同教學信念

(一)接納並肯定主題教學

教學是有計畫、有意向,非隨性所致的教與學活動過程,所以經過系統化教 學設計的過程,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個案教師從二專開始即接受幼教專業的 訓練,對於教學的計畫與目標皆有一定程度的認知,而透過不斷的進修、研習也 接觸到不同的教學模式,同時也都能試著去接受,並嘗試將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

C 教師:「我們就慢慢的從所謂的單元式教學,慢慢的把時間加長,把內容的向度 變寬,進入到所謂的主題式教學。」(C 訪 3-1)。

而經由教學模式的改變,個案教師也漸漸發現孩子的變化,從多提供給幼兒 與周遭環境人事物的互動機會,更能促進幼兒的學習。就像 A 教師說的:「從早期 的單元慢慢的過渡到主題,阿在這個過程當中我開始發現到課程在孩子身上可以 產生的挹注」(A 訪 5-2)。

個案教師從觀察中發現幼兒的興趣所在,加上一些引導活動,讓幼兒發現自 己想學之事物,就會擁有強烈的學習動機。因此在課程進行的過程裡,幼兒對與 主題相關的訊息會源源而出,並提供各種舊經驗,來豐富整個課程。A 教師:「例 如我讓孩子蓋房子的事我讓他們可用的教室全部的東西去做,第一次我看到孩子

55

們他可以有這麼大的創造力,然後我第一次發現原來教室的東西可以完全改變它 的用途,然後我開始感受到在這種主題教學底下呃……我可以做的事情跟孩子可 以做的事情」(A 訪 5-2)。B 教師也提到:「拿走主題(課程)時來講….就是要跟孩 子討論,不是我們老師覺得該給孩子什麼,就提供什麼」、「在孩子身上我就看到 那個孩子的改變,尤其是團討的時候」(B 訪 2-4)

由於看到主題課程讓幼兒的學習變得主動、創造力源源不絕,讓個案教師對 於主題課程更加肯定,也堅定的朝這個方向前進。

(二)視幼教工作是一生的職志

個人從事工作時所持有的信念是導引個人工作行為與表現的意向的,因此了 解個案教師對於幼教工作所持的信念則較能理解其與幼兒互動的行為表現。在第 四章的個案故事中提及,B教師及C教師因為父母親皆為教育工作者,因此「當老 師是一件很,很~期待的那種事情這樣」(B訪3-1)。「對於教育工作有著一個憧 憬和夢想,於是朝著這個目標往努力前進。」(C訪1-1)。而A教師因為在學業成 績優良及在家人的鼓勵下也漸漸對教育工作產生興趣。

在求學階段個案教師皆表示老師的教學態度對他們未來走教育這條路有深切 的影響,「求學過程當中的老師對我影響最大的應該是國中時期的一個導師,

對……他教學生非常非常的用心然後投入,然後……他會關照到每一個學生,因 為他的用心的……用心的態度,然後對學生的努力然後堅持,我覺得這個就是當 一個老師應該有的樣子。」(A 訪 1-2)。「所以我一直受到他們這些態度的影響,

一直覺得說這個工作真的是需要去投入的。」(A 訪 1-2)。A 教師因為受到求學 階段的老師用心教導學生的態度感召,因此對於教育工作一直是以投入的態度來 看待。而 C 教師也是因為受到求學階段老師的嚴謹態度以及受到老師鼓勵、開發 出她的潛能,因此對於教育工作也是抱持著盡心盡力的想法。B 教師則是在求學階 段接受到老師的關照,也在叛逆期遇到了一位懂她、了解她的老師,讓 B 教師對 於教育工作的想法就是「有愛無礙,有心無辛—為了孩子我願意」(B 訪 2-4)。

56

由此看出,個案教師因為家庭環境的影響對於教育工作便有所憧憬。又因為 受到求學階段遇到能知遇他們的老師,以致在教育工作上始終抱持著用心、投入 的態度,當成是一輩子的職志,是出自於對此工作角色的熱愛。

(三)幼兒的回饋與成長是教師前進的動力

三位個案教師皆表示,支持他們繼續在幼教領域持續前進的無非就是幼兒的 成長與進步。「當一個老師最好的感覺是什麼呢,應該講說,孩子有所成就、成 長」(C 訪 2-9),C 教師表示,當老師懂得幼兒,用不同的教學策略跟方法,安 排不同的課程讓他成長,這個就是當一個老師最好的感覺,那種成就感是無可比 擬的。而 A 教師也提到「當一個老師最好的感覺是什麼,其實,最、最好就是孩 子的回饋」(A 訪 5-6)。看到幼兒的學習、成長,聽到家長的支持跟肯定,讓 A 教師一直執著於目前的教學方式。而 B 教師則期許自己要主動對幼兒打招呼甚至 記住全園幼兒的名字「被孩子喜歡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B 訪 3-17)。在訪談當 中,B 教師也表示,因為教學信念改變而影響教學方法「那個在孩子身上我就看到,

那個孩子的改變」(B 訪 2-4)。而因為幼兒的改變讓 B 教師更堅持這個信念而更 有自信。A 教師自述,在改變想法與教學行為後,師生關係重新定位「當老師開始 去傾聽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會變得更主動,然後他們會給老師更多的回饋」(A 訪 5-11)。

因為幼兒的正向反應帶給個案教師愉快感和收獲,因此讓他們抱持「對的」

信念並付出更大努力,繼續在幼教這條路上堅持下去。

(四)給予每個幼兒成功的機會

教育的目的,除了讓孩子具備基本知識學能之外,更應該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以及對未來的希望,使他們有機會在往後人生中成功的「自我實現」(2010 年 09 月 24 日親子天下)。

個案教師認為,「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能與不能的地方,我相信多元智能」(A 訪 5-7)。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個體,即使聰明的幼兒也有它的弱點;身心

57

障礙的孩子也必有其可取之處,而教師就是設法找出每一個孩子「亮點」的伯樂。

B 教師也表示「每一個孩子都要讓他有表現的機會」(B 訪 1-5),「就是你讓他 多發表,他們的自信心會越來越強烈」(B 訪 2-4)。因此 B 教師認為要讓幼兒多 發表,即使講錯或文不對題但也能引發其他的想法,最重要的是讓他有表現的機 會,這樣才能培養他的自信心。C 教師也談到因為在二專時期受到教授的賞識而對 自己在美勞方面展現自信「我的專科老師…認為我做的不錯….我也從中發覺我對 美勞方面非常有興趣,讓我對課程設計更有信心」(C 訪 4-2),因此在幼兒互動方 面持開放跟包容的態度,並強調要用不同的教學策略跟方法,安排不同的課程讓 他成長。

誠如「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書中所言,給孩子成功的機會,才能真正啟動 他們對於學習的熱忱與動力!因為給了他們成功的機會也更增進他們的自信心,

對於學習新的事物就能不畏懼而勇於嘗試了。

(五)老師是幼兒的重要他人

身為幼教老師,三位個案教師皆不約而同的表示,「要會讀孩子的心」(B 訪 3-3)、「在乎的是孩子的感受」(A 訪 5-8)。「身為幼教老師這一點敏感度 一定要高」(B 訪 3-3)。因為懂得幼兒想的是什麼,能夠看到小孩子、能夠聽到 小孩子、能夠感受到孩子心理面的想法,才能夠去「因應孩子的不一樣,給予不 一樣的教材,或是給予不一樣的學習內容」(C 訪 2-9)。幼兒是需要被理解的,

老師必須去傾聽,然後他們就會給老師更多的回饋。B 教師自許成為孩子的朋友,

「好像要跟他們變好朋友的那種想法,要同理孩子有那種想法,就是你是孩子的 朋友」(B 訪 3-11)。因為這樣幼兒才會主動吐露心中的想法。C 教師則認為「希 望我是一個嚴師也是一個慈母」(C 訪 3-9)。該守的規則 C 教師會很堅持,另一 方面她也會讓幼兒自由的表達想法,「我希望我是一個他們最要好最喜歡的老師」

(C 訪 3-9)。而 A 教師則是覺得「每一個孩子,都有、一些,也許家長沒有發現 的地方是他的專長、問題」(A 訪 5-7)。A 教師認為,除了發掘這些孩子的優勢

58

能力及協助他們克服自身的個別問題,讓家長參與也是師生關係建立上重要的一 環。

幼兒園是個小型的社會縮影,很多的幼兒通常需藉由老師的示範、引導來體 驗人際互動、建立社群關係。俗諺云:「教育無他,榜樣而已。」教師的一言一行 無不影響著幼兒情緒與教室中的氛圍。良好的師生關係,能拉近彼此的距離,增 進師生的和諧,讓教室像個大家庭,充滿和樂與成長的氣氛,師生關係不但是改 進教學的基礎,也是影響幼兒學習的原動力。

(六)重視培養幼兒創造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俗話說:「給孩子魚吃,不如教他釣魚」,管理大師大前研一中也指出,在 全球化的時代,想要成為世界通用的專業人才,就要具備「問題解決力」。可見 培養幼兒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在三位個案教師的訪談中,

也提到這個信念。A 教師「我很重視去啟發孩子的創造能力,還有解決問題的能 力」(A 訪 5-7)。A 教師認為培養孩子這些能力能讓他未來找到好工作,養活他 自己並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另外,A 教師也舉自己小時候受挫的例子來說明培 養創造思考能力的重要,「我會讓幼兒思考、收集資訊以理解事情原貌並用自己 的方式表現出來」(A 訪 5-12),因為這樣的教學對幼兒才有意義、有幫助。

B 教師也提到「孩子在學習歷程裡面,教孩子解決問題,那才是重點」(B 訪 3-10)。她覺得孩子的學習不是照本宣科、制式化的學習,老師應該領孩子學習 去找到策略解決問題,這種學習需要等待、放手讓孩子嘗試而非只管結果如何,

B 教師也提到「孩子在學習歷程裡面,教孩子解決問題,那才是重點」(B 訪 3-10)。她覺得孩子的學習不是照本宣科、制式化的學習,老師應該領孩子學習 去找到策略解決問題,這種學習需要等待、放手讓孩子嘗試而非只管結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