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幼兒教師教學信念轉變歷程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幼兒教師教學信念轉變歷程之研究"

Copied!
12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呂素幸 博士

幼兒教師教學信念轉變歷程之研究

研 究 生: 蘇惠貞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0 六 年 八 月

(2)
(3)

國立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

幼兒教師教學信念轉變歷程之研究

研究生 :蘇惠貞 撰

指導教授:呂素幸 博士

中華民國一0六年八月

(4)
(5)
(6)

謝 誌

論文終於完成,可以寫謝誌了!首先要感謝在研究所期間台東大學幼教系系 上教授付出時間辛苦授課,讓我們往專業幼教的路上更加前進。感謝班上同學玲 如、怡華、玉穎、采薇不管在課業上或是生活上互相扶持打氣。

論文撰寫期間感謝我的指導教授—素幸老師,在我工作與論文不能兼顧之際 仍殷殷勉勵、諄諄教誨,提醒著我不要放棄。每一次懷著戒慎恐懼的心情將論文 交給老師後,得到的回饋儘是鼓勵讓我有信心繼續下去。感謝淑娟老師,不管是 論文審查或是最後口考始終縝密的詳閱我的論文,一字一句仔細斟酌認真的精神 讓人敬佩。感謝熊同鑫老師以獨特的視野指出論文中的盲點,讓我恍然大悟即時 修正其中的謬誤。感謝愫芬老師的即時救援並提出完善的修改建議,使我的論文 更趨完整。

感謝在我研讀期間毫無怨言接下大部分工作的學校同事們,因為有你們如此 貼心我才能毫無後顧的完成學業。特別感謝淑芬主任、昭玫老師和亞真主任,總 是立即回應我的需求且不吝分享自己的成長歷程,讓我能如期完成此份論文。另 外,感謝旻瑩、婷怡在我對於論文格式有疑問期間願意耐著性子為我解說,提供 策略供我參考讓我撰寫更為順利。

最後,要感謝的就是我的家人們。感謝公公婆婆的體諒與分擔家務,讓我能 安心就學與撰寫論文。感謝我的先生—正傑,帶著孩子奔波半個台灣跟著我到台 東照顧一家的起居,平時也負責陪伴孩子、看顧功課,為的就是讓我有一個能安 心寫作的環境,也因為他的鼓勵與督促,才能讓論文順利產出。

結束是另一段旅程的開始,希望以我的研究能引起更多人對於幼教的關注,

也期盼所有的幼教師能以自我的專業為榮繼續堅持前進。

蘇惠貞 謹誌 2017 年 10 月

(7)

1

幼兒教師教學信念轉變歷程之研究

作 者 : 蘇 惠 貞

國 立 臺 東 大 學 幼 兒 教 育 學 系

摘 要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瞭解幼兒教師之教學信念及分析幼兒教 師教學信念轉變之歷程並探討其可能之因素。本研究以三位年資為15 年以上的資深幼兒教師為對象,使用質性研究方法,並透過觀察、半 結構式訪談及文件分析等方式蒐集資料。研究發現:

一、 個案教師的教學信念互有差異,但在以幼兒為中心及自我專業角 色的定位上的信念則趨向一致:三位幼兒教師的教學信念皆肯定 主題教學、以幼兒為中心、重視幼兒發展、提供適性教學,且將 幼教視為一生的職志,但因為個人成長環境影響分別有注重禮儀 規範、團體合作與讓幼兒快樂學習的個別信念。

二、 外在環境與個人內在因素均會影響個案教師的教學信念的轉變:

影響三位幼兒教師教學信念轉變的因素則有教育政策、教學經驗、

重要他人、社會環境等外在因素;以及個人專業成長等內在因 素。

三、 個案教師信念轉變歷程大致相同,但在面對改變時的態度各異,

因此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變化:從研究中可知,教學信念轉變初 期個案教師處於求生期,對於教學或感到沮喪失望或毫無信念可 言,轉變過程中透過外在支援及自我覺知,雖有不安及惶恐但終 能漸享受教學的樂趣,最後因為信念改變、教學改變而讓師生互

(8)

2

動的品質提昇,從幼兒與家長的回饋中更確認其教學信念,並從 中成長肯定自我。

依據研究結論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園所行政單位、幼兒園教師及 未來研究之參考。

關鍵詞:幼兒教師、教學信念、教學信念轉變

(9)

A Study on The Course of Changing Teaching Belief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eachers

Hui-Chen Su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understand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eacher’s exeprience when undergoing changes in teaching beliefs,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al factors which bring about the change, and how the three case-studied teachers differ in teaching behaviors,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The study is carried out centering three senio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eachers, each has been teaching for more than fifteen years. Methodologies used include qualitative research, observation,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and

documentary research. The study found:

1. Each of the three case-studied teachers holds different teaching beliefs, yet, all of them believe in child-centered educaton and their own

professional roles. All the three teachers give recognition to activity curriculum, child-centered education, child-development emphasis, and adaptive teaching. Moreover, all of them view their teaching position as a life-long career. However, due to individual growing background and environment, the three teachers also put emphasis differently in manners and social behaviors, team work, and enjoyable learning experiences.

2.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intra-individual factors both affect the

(10)

teachers’ change in teaching beliefs. External factors may inlcude educational policy, teaching experience, significant other, and social environment. Internal factors may include individual growing experience and personal professional training received.

3. The three teachers experience similar course of changing, though different attitude towards changing may produce different levels of psychological change. From the study, we learn tha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hanging, the teachers are going through survival period, they feel frustrated, disappointed and even hopeless in teaching. During the process of changing, though feeling somewhat worried and disturbed, they gradually find the joy of teaching through external support and self-awareness. Finally, because the change of teaching beliefs, teaching quality is changed for the better, and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is also improved. According to positive feedback from both children and parents, teachers receive confirmation about their

teaching beliefs ,and through the process they also find self-assurance and growth.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specific recommendatons are made to serve as reference for school administrati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eachers, and any future studies.

Keywords: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eachers ,teaching beliefs, change

of teaching beliefs

(11)

v

目 次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i

目次………v

表目次……… viii

圖目次……….ix

附錄………x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3

第三節 名詞釋義………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教師教學信念………5

第二節 教師信念轉變………14

第三節 相關研究之統整………1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2)

vi

第一節 研究方法論………28

第二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29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場域介紹………31

第四節 研究者角色………33

第五節 資料蒐集的方式………34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37

第七節 研究檢核………39

第八節 研究倫理………39

第四章 個案教師生涯故事 第一節 A教師的故事……… 41

第二節 B教師的故事……… 46

第三節 C教師的故事……… 50

第五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幼兒教師教學信念內容………54

第二節 幼兒教師教學信念轉變歷程………64

第三節 影響幼兒教師教學信念轉變因素之分析……83

第四節 綜合討論………90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3)

vii

第一節 研究結論………94 第二節 研究建議………97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99 二、西文部份………106 附錄

附錄一 訪談大綱………108

附錄二 訪談同意書………111

(14)

viii

表目次

表2-1 教學信念的內涵………10

表2-2 教學信念影響因素統計表………19

表2-3 幼兒教師教學信念研究………22

表3-1 參與研究教師之狀況一覽表………31

表3-2 符號意義說明表………37

表5-1 三位教師各層面教學信念一覽表………63

表5-2 A教師教學信念轉變歷程與教學行為、教學內容 與師生互動的差異表………70

表5-3 B教師教學信念轉變歷程與教學行為、教學內容與 師生互動的差異表……… 76

表5-4 C教師教學信念轉變歷程與教學行為、教學內容與

師生互動的差異表………82

(15)

ix

圖目次

圖2-1 教學信念轉變歷程圖………17

圖 3-1 研究流程圖 ……… 30

(16)

x

附錄

附錄一 訪談內容大綱………108

附錄二 邀請參與研究同意書………111

(17)

1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擬探討幼兒教師教學信念轉變的歷程,本章包含:第一節研究動 機,第二節研究目的,第三節研究問題,第四節名詞釋義,第五節研究範圍。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林育瑋(1998)及陳淑琴(2007)都提及教學是教學行動、教學意圖和教師的教 學信念交互作用而成;教學的決定及行動,都受教師內心隱含思想之影響。教師 的教學信念是教師在教學上的根基,它引導著老師做出教學決定,影響教師對教 育的理解、教學的判斷、教學計畫的訂定、與學生互動關係的建立等。信念影響 教師面對教學時的態度,並左右著教學決定;而信念導引的決定之後的行動,則 又修正及重整教師的信念(王恭志,2000)。隱藏於內在的教學信念,對教學的 影響比教學行動深遠;而想要了解一個教師的教學,必須要先了解他對其工作所 持有的信念(吳珮瓏,2004)。也因此,近年來對於教師的研究,除了外顯行為之 外,也更著重探討教師的內在心理思維歷程(黃儒傑,2003)。但研究者透過文 獻之蒐集歷程發現,幼兒教師教學信念轉變之研究僅著重於轉變因素之探索,對 於不同轉變因素引發於教師內心的心理變化及教學內容的探究則較為缺乏,因此,

研究者想透過此份研究來了解這些問題,此為此為本研究的動機之一。

研究者自二年制幼稚教育師資科畢業後即投入職場,在一家私立幼兒園任教。

當時的教學、課程的安排和選擇,主要以滿足家長及主管的要求為考量,教學的 重點在於提供幼兒許多認知學習的課程及讓孩子勤做紙筆練習。選用『好的』坊 間教材,以『有效的』策略,使幼兒學會坊間教材的內容。當時,研究者以為這 樣的教學就是一位稱職幼兒園教師努力的方向。

(18)

2

之後研究者進入大學幼兒教育系進修,接觸到許多公立幼兒園的教師,其高 度的教學自主性讓研究者心生嚮往,於是立志報考公立幼兒園。一番辛苦奮戰之 後,終於如願以償地成為公立幼兒園教師。那時研究者任教的公立幼兒園,教學 環境優美、遊戲器材多樣、教室空間充裕、教材教具豐富,而且教師皆為合格教 師。幼兒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看似快樂又有趣,但卻總感覺似乎缺少些什麼?

在公立幼兒園服務幾年後,因家庭因素調動到A縣市一所國小附設幼兒園任教。

乍到此園,發現園裡的教學方式與我之前對於教學的想法有所差異。過去教學流 程是由教師決定,幼兒僅是跟著教師的主導前進;因此,在活動過後,幼兒就會 問老師:「等一下要做什麼?」。然而,在這園所中,教學的內容是由教師與幼 兒共同討論而決定,幼兒自己計畫下一個步驟要完成的事情。在這個教室裡,教 師是引導者、觀察者、搭鷹架者,而非「直接教導者」;幼兒在活動中提出自己的 想法,並依自己的想法去計畫下一步的行動。這與研究者過往的教學經驗相距甚 多,這樣的衝擊讓研究者有機會反思自己一直以來的教學歷程與教學信念。

回顧這幾年的幼教生涯中,因著轉換學校環境或者接觸到的人事物而影響研 究者的教學信念,因而在教學的方法上也有所轉變;同時在師生關係的認知上也 從老師為主導的方向轉而能傾聽孩子的聲音。但是,這樣的教學之下教師秉持著 何種信念?而影響他們信念改變的因素是哪些?而教學信念轉變會將老師的教學 行為帶向何方?別人是否會有與研究者相同的歷程?這些疑問促使研究者想要去 了解,此為本研究的動機之二。

幼兒園的課程比其他學習階段有更大的自主性,教師所持有的教學信念將會 影響他在教學中的實踐。信念雖是隱含於個人內心而無法測量的,但仍能從教師 的行為決定中展現出來。教師具有的教學信念是牽動幼兒教育的重要關鍵。近十 多年來,國內幼兒教育蓬勃發展,各種新的理論與教學法被廣泛討論並實際運用。

綜觀這些課程大都強調以幼兒興趣為中心、課程統整不分科、教師角色由教導轉 為引導及鷹架者、課程是師生互動產生等概念,再加上民國106年「幼兒園教保活

(19)

3

動課程大綱」的實施,衝擊很多現場的幼兒教師,促使他們檢視自己的教學信念 與教學行為並做出一些改變。在時勢所趨之下,部分教師接受觀念的更新在課程 實施上有了不一樣的樣貌。

教學是一種藝術,學校中每個老師都擁有個別的教學信念,而展現於教學行 為、教學內容及師生互動的狀態就會有所差異。雖然信念是屬於個人且隨時間漸 根深蒂固於內心的觀念,但因應時代趨勢也需更新。隨著教育改革呼聲不斷,新 課綱、教師評鑑接連而來,幼兒教師也須面對這股潮流,自我覺察、審視自己的 教學以求精進。希望藉此研究提供幼兒教師自我檢視的參考,創造屬於個人的教 學風格;而在吸取別人經驗的同時也增進為幼兒教育繼續前進的勇氣。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根據前述研究動機,本研究具體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如下:

一、研究目的

(一)了解幼兒教師之教學信念及其轉變歷程。

(二)分析幼兒教師教學信念轉變之歷程並探討其可能之因素。

二、研究問題

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研究問題有以下三項:

(一)幼兒教師教學信念為何?

(二)幼兒教師教學信念轉變歷程為何?

(三)影響幼兒教師教學信念轉變的因素為何?

(20)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一、教學信念

教學信念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呈現的思考、觀點,包括教師對教學目標、課 程內容、教學方法以及兒童等所持的看法 (陳國泰、曾佳珍,2005)。本研究中的 教學信念指的是幼兒園教師於教學決定及教學行動中的相關想法。

二、教學信念轉變

「轉變」是一種異於先前狀態的變化,包含心理及行為,常常是一種因對於現 況有所不安而產生的過程(高傳正,1998)。本研究所探討之教師信念轉變係指教 師在教學歷程中,因種種因素而影響到其固有的教學觀點,並進而產生改變的過 程。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資料方面

研究對象的教學信念屬於內隱的想法,且在教師教學生涯中不斷更替與轉變,

其轉變之確實歷程可能因為時間長久而影響記憶,因此此部份的資料蒐集有其限 制。

二、研究結果方面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法,以深入探討研究對象之經驗為主,雖然可作為其他幼兒 教師參考,但不宜推論至其他教師。

(21)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共分三節,第一節討論教師教學信念;第二節探討教師教學信念轉變之 意義及影響因素;第三節為相關研究之統整。

第一節 教師教學信念

教師教學信念一詞意涵甚廣,說法眾多。國內外學者根據其研究動機、對象、

目的及研究方法的相異,而以不同角度切入探討。本節先將信念一詞加以分析定 義,繼而整理教師教學信念的相關定義及論述,並加以綜合說明之。

一、信念的意義與特性

首先針對信念一詞提出說明釐清信念之意義,並討論信念的特性。

(一)信念的定義

「信念」是個體對外界事物的覺知及推論臆測、確信的看法或意見以及對某 件事存在的感覺,因此,我們對各種事務、物質結構、未來欲做之事均存有信念

(林清財,1990;林進材,1999)。信念也是個體行為的決定因素,對於引導個體 思考和行為具有足夠的效力,信念是人們在實際行為時的指導,左右著價值觀的 判斷(江月姻,2002)。因此信念可以說是人們經由經驗所聚集、統整而成的特定 概念,對於某些主張、聲明或事實抱持相信,表示接納、贊成或肯定的心理傾向 或狀態(方永泉,2000;高強華,1993)。

根據英國牛津英文辭典(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中的解釋,信念 一詞的意義如下:

1.信念是一種心理作用,條件或習慣,是對人或物的一種信任,依賴、

確信或信仰、誠信。

2.信念是指在心理上對於某一命題、陳述或事實確定為真的,無論是基

(22)

6

於權威或證據。

3.信念就是指我們所相信的事物,是我們視其為真的命題或一系列的命 題。早先信念一辭多半是指宗教上的種種教條或信條,晚近信念卻僅是指一種意 見,主張或信仰。

4.信念是對我們所相信之教條或規約的一種正式的陳述,簡言之,信念 就是信條。

5.信念是一種完全相信或接納的預想、希望或期望。

王恭志(2000)則從哲學、心理學及社會學的觀點來看信念的定義:

1.從哲學的角度來看,信念是對事物價值判斷的一種思考方式,也是對 某件事情信以為真並認同的態度。

2.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信念是因先前經驗及當前環境的影響而產生的 內在想法及價值觀。

3.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信念是指在社會文化及經濟的影響下所形成一 種持久的態度、意識型態,而這些狀態會隨著社會變遷而改變。

有些學者則認為,信念是個體在面對外在事物及刺激時,因為個人的偏好及價 值觀所表現出獨有的行為,並界定自己與其所處的環境關係,影響人們對訊息的 接收與解釋,並據以作選擇並採取行動(高強華,1993;黃良惠,1995)。因此信 念是個人外在行為及內在指導的方針,當在面對新的刺激而必須展現自我的看法 時,信念就會呈現出心理的狀態且引導其行為;亦即信念除了是一種內部思想,

也是行動的意向,行為的主要決定因素 (吳佩瓏,2004;吳淑惠,2008)。

綜上可知,信念是一種信仰、觀點、想法及態度,形成原因與先前經驗有關,

並受社會環境或其他因素的影響;而信念潛藏於內在,卻具有引導行為的傾向或 表現,同是也是個人做決定與行動的基礎。

(二)信念的特性

王恭志(2000)依據Rokeach的觀點:認為人的信念有其結構的系統特性,因

(23)

7

此進一步將信念分為核心信念、中間信念以及邊緣信念三大類;越接近核心信念 則信念較堅定不移;而邊緣信念的強度低,容易受影響而移轉。高強華(1993)

則認為「信念系統」是指一個人在某一特定時空之中,對個人生活世界種種意識 或潛意識狀態的信念、看法、期待或假設。信念不能離開信念系統而單獨存在(張 雅筑,2004)。Nespor(1987)也整理出六項信念結構的特性: 1. 存在的假定。

2.可選擇或可替代性。3.情感與評價的成分。4. 隨機性的儲存。5. 不一致性。

6.無界線。前四點可用來區分信念和知識的差異,後兩點則是信念系統的特色(引 自吳佩瓏,2004)。湯仁燕(1993)則認為知識是基於客觀的事實,而信念則是 基於評價與判斷;信念系統較知識系統具有較低可塑性與動態特性,對於個人而 言,較不輕易開放接受評價或質疑,信念雖較知識帶有主觀評價色彩,組織也較 不具邏輯性,但卻影響人們對知識的選擇與運用。

綜合以上可看出,因為信念具有存在的假定、可選擇替代、帶感情評價、隨 機儲存等與知識差異之處,且因個人的經歷不同,因此都帶有個人主觀意識;信 念具有系統性,越在核心的信念越不容易轉移。因此有學者認為信念像心理的過 濾器,是協助個體界定自己與其所處環境的關係,並依據經驗做出判斷及決定。

二、教學信念的意義與內涵

近年來教育改革不斷,從九年一貫、幼托整合到十二年國教的實施,教師們 不得不面對一次次的課程革新,而教師的轉變與課程的實施是息息相關的,唯有 了解教師主體內部的心理過程,才能了解教師的行為(蘇慧貞,2011)。因此教 學信念會影響教師對於教育改革的接受程度,以及改變教學習慣的意願和能力。

是故關於教師教學信念的研究就更加重要了。

(一)教學信念的定義

李雯佩、高傳正(2007)指出,教學信念是指教師在教學歷程中,具有和教學過 程相關的觀點、觀念、想法,影響著教師的教學行為與教學決定。陳均伊(2006) 認為教學信念是教師教學的核心,不論是班級經營、教室情境佈置、課前準備、

(24)

8

教師教學設計等,都受到教師教學信念的影響,且教學信念也會影響教師理性的 邏輯判斷與教師教學時的情緒反應,並且教師的教學信念與個人的專業成長有著 顯著的關係。林寶山(2003)指出教學信念即是教師長時間累積形成對於和教學 活動相關的人、事、物所持有之認知觀念與行為態度傾向。蘇維新(2003)也提 出教師教學信念,係指教師從事教育工作時所具有的感覺及認知,即是教師的「教 師知覺」。林清財(1990)則認為教師教學信念,是教師對與教育有關領域看法 之累積,稱為教師之「教學經驗」。蘇冠榮(1999)指出教學信念指的是教師基 於實務經驗與生活經驗,展現在教學情境及過程中對教學、教師角色、課程、學 生、學習等所信以為真的觀點。張雅築(2005)更具體指出教學信念包含三個基 本要素:1.教師:是教學信念中的主體。2.教學歷程:教學信念是在教學歷程中 逐漸培養所產生的。3.觀點:於教學歷程中產生的觀點、看法、認知。

綜上所述,教學信念廣義來說包含教師教學活動相關的人、事、物,透過長 久累積的教學經驗,逐漸形成教師的教學知覺,並顯現於教學行為及態度上;它 也是教師教學的核心信仰,影響著教師在教學上的決定,故欲了解一個老師的教 學行為,必先深入探究其教學信念為何。

(二)教學信念的內涵

教學活動是一個複雜的歷程,教師受個人背景、專業訓練和教學情境而有不 同,並對教學抱持著不同教學信念。而教師的信念反映出教師個人心理所持的理 論與想法,因著這種獨特的觀點,自然也影響到其教學行為與課程發展。因此要 了解教師的教學信念,必須要先探討教學信念的內涵有哪些,以聚焦於本研究之 研究方向。而教學信念內涵十分廣泛,不同學者所探討的教學信念項目也不盡相 同。

Bennet(1976)以傳統主義和進步主義的對教學歷程的觀點,整理出進步型與傳 統型教師的特性,並歸納設計包含「教室管理和組織」、「教師控制與賞罰」、

「課程內容和計畫」、「教學策略」、「激勵策略」、「評量的過程」等六大領

(25)

9

域的問卷,以評量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對教育目標和教學方法的差異情形(引自周 淑惠,1999)。

Tabachnick 和 Zeichner在1985年利用評量工具「教師信念量表」(Teacher Belief Inventory)探討師範生的實習經驗和第一年的教學經驗,對其教學觀點 發展的影響。量表中訂定教學信念的內涵包括六大領域: 教師角色、師生關係、

知識與課程、學生差異、社區在學校事務的角色、學校在社會的角色。

林清財(1990)在其設計的教育信念量表內,列舉出教師教學信念內涵,應包 含教師對「知識與學習」、「學生的多樣性」、「教師角色」、「社區的角色」

及「學校與社會」等項目。

林進材(1999)也為文表示教師在教學歷程中的相關因素或變項其內涵包括對 自我的概念、課程發展、教材教法、教學理論、教學方法、教學活動、學習活動 等方面。

林寶山(2003)指出教學信念涉及了教育的各層面,例如:教育目標、教學原 理,教學方法、教學評量、教材教具、班級經營等層面都包含在內。

王恭志(2000)認為教師教學信念包含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課程、教學、學 生、教師本身、學校環境及評量等因素。

近年來許多研究者也提出與教學信念相關的研究報告,其中有關教學信念的 意涵因著研究對象、研究主題及研究目的切入點以及研究方法的不同而有著內容 各異的解釋,茲將有關教學信念內涵的研究整理如下表2-1:

(26)

10

表 2-1

教學信念的內涵

研究者 教學信念內涵

洪玉真(2001) 1.教室佈置2.課程3.教學方面4.班級經營5.師生互動6.家長互 動7.教學評量

吳佩瓏(2004) 1.教學目標2.教學內容3.教學方法4.教學評量5.教室管理6.師 生關係7.學生學習8.教師角色

劉姵蓁(2004) 1.教育目標2.教學方法3.課程設計4.環境規劃5.教師角色 張雅筑(2004) 1.教學規劃2.教學實施3.教學環境

陳國泰、曾佳珍

(2005)

1.教學內容2.教學方法3.班級經營4.師生關係

李雯佩(2007) 1.教學目標2.教學方法3.課程設計4.親師互動5.教師角色6.教 學評量

林子雯(2007) 1.教學內容2.教學方法3.班級經營4.師生關係5.學生學習6.教 師角色

莊婷媜(2007) 1.教育目標2.課程實施3.教材教法4.教室管理5.班級經營6.個 人特質7.教師角色8.專業知能

游珠莉(2008) 1.教師教學的信念2.教師對學生學習的信念3.教師對班級經營 的信念4.教師自我效能信念5.教師角色信念

邱智翰(2009) 1.教學目標2.教學設計3.教學策略4.教學評量5.環境規劃6.常 規經營7.班級經營8.學生學習9.教師角色10師生互動

陳淑美(2010) 1.教學2.教師角色3.教師效能4.學生學習5.學生差異6.親師溝 通7.人際關係8.班級經營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綜合以上學者及研究者所探討教學信念內涵包括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內 容、師生互動、課程發展、教學評量、班級經營、教師角色、親師溝通、學校與 社區關係等方面。歸納起來共可分為:

1.教材教法方面:包含教學準備、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歷程、教 學評量等。

2.課程設計:包含教學目標、課程實施、環境規劃、教學設計、課室管 理等。

(27)

11

3.學生學習:包含班級經營、師生互動、學習評量、學生差異、學生輔 導等。

4.教師與社會:包含親師關係、學校人際關係、社區關係、老師與行政 等。

5.教師自我與專業:包含教師自我效能、教師自省、教師角色、教師進 修成長等。

本研究著重於教師教學歷程方面的觀點,而「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之間 的互動過程,為達成有效的學習目標,教師的教學行為及教學內容與師生間的互 動著實重要。因此研究者所探討的教學信念內涵包括教學行為、教學內容與師生 互動等三個層面的信念內涵。

三、教學信念的功能

教學信念是教師在教學歷程中所持有且信以為真的觀點,是決定課室運作的關 鍵因素,影響教師對於教學的一切作為與價值判斷(朱苑瑜,2000;吳威廷,2003;

吳珮瓏,2004;孫志麟,1991),對於教師本身、教學內容、教學行為、師生互 動等關係密切,以下擬就本研究之研究方向分項說明之。

(一)教學信念與教師的關係

根據研究指出,對教師而言其教學信念對於教學歷程有以下影響(林進材,

1999):

1.界定教學的概念

教學信念是引領教師教學的核心信仰,是一種對教育的觀念和態度(郭碧唫,

1995;陳均伊,2006)。Bunting(1988)以「教育態度量表」來評量教師的教學信 念取向。其研究結果發現教師之教學信念有兩種傾向:(1)「學生中心型」的教 師重視同理心與師生關係。(2)「教師中心型」的教師重視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 負的責任(引自徐毓謙,2010)。Nesper(1987)亦以兩名歷史教師為例,說明 持有不同信念的教師對其本身工作的定義亦不同。Larson 老師將教學視為一種工

(28)

12

作,只是一種維持生活的方式;相反地,Marsh 老師則視教學為一種道德任務,

至於薪資收入則較為次要了。故在瞭解這些老師對「教師」一職所持的信念為何 後,則較能理解其教學行為及其背後的原因。可見信念的瞭解對教師教學頗為重 要,要從教師的觀點來瞭解教學,就得先瞭解教師用以界定教學任務的信念(馮 雯,2002)。

2.判斷教學策略

在界定出教學的意義後,教師則會選擇合於自身信念的教學方法與策略,以黃 儒傑(2006)探討初任教師教學信念與其教學表現之研究為例,結果顯出初任教 師在教學計畫、教學互動及教學氣氛三個層面的教學表現上比資深老師弱,而在 面臨選擇教學策略時無法取得相關訊息作為因應。陳淑琴(2007)以四位公私立 幼兒園教師為對象,進行兩學期的觀察與訪談,研究發現:幼兒教師在實施課程 時,教學信念會反應在所採取的教學策略上。故教師會依其經驗、認知程度及本 身的教學信念來判斷何種教學策略「有效」,以做為他們決定與選擇教學方法的 依據,因而呈現出不同的教學風貌。

3.處理複雜的教學問題

教師教學信念不僅介入教師處理訊息時的認知歷程、記憶篩選與存取,亦在教 師教學行動的展現中積極參與作用,故對於上述信念特質的分析及理解能幫助我 們進一步釐清教師在教室中的作為、意圖和其採行某教學方式的意義(林進材,

1999)。

(二)教學信念與課程的關係

有鑑於幼兒園課程的高度自主,幼兒教師在課程發展的層級中,是掌握課程 特色的重要關鍵人物,如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活動、教學方法、教學資源、

學習評量等都必須有老師的決定。因此幼兒園教師在做課程決定時,必須以其本 身的專業知識、教學理念為思考架構,在職場現況中做判斷(楊永青,2002)。

故教師是課程與教學的領導者,受到教師教學信念的影響,對於課程的規劃、教

(29)

13

材教法的選擇、學習活動的擬定與教學活動的實施,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歷程,所 顯現的教學效果亦不盡相同(游珠莉,2008)。

(三)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的關係

教學行為為教師在教學歷程中,根據其教學信念、內在思想,而表現出的行為 模式,包含了師生互動、教學實施、教學環境安排、教學資源利用、班級經營等

(徐毓謙,2010;黃天長,1999)。研究顯示,教學信念會影響並引導教學行為,

而且不同的教學信念,會引導不同的教學行為,影響學生的學習與其學習成果。

徐映慈(2008)調查幼稚園教師數學教學信念、教學行為與幼兒數概念發展之關 係,發現到教師的數學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具有密切關係,而幼兒數概念的發展 會隨著教師數學教學信念、教學行為取向的不同而有差異。方吉正(1998)整合 近30年來有關教師信念研究之取向後發現,探討教師信念與教學行為之間關係的 研究佔多數,發現到信念的確會影響教師教學之外,兩者也會相互影響。因此唯 有透過對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的了解、釐清,才能找出有利學生學習、發展 的原理原則。

(四)教學信念與師生互動的關係

師生互動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透過語言和非語言的行為互相影響,達成教學 目標之完成或改變之一動態歷程(陳玫禎,2005)。為了有效達成教學目標,良 好的師生關係是重要的,而師生關係的發展建立在師生互動的品質上。師生互動 的狀態與班級氣氛的營造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表現甚至行為的改變(林 怡君,2013;陳玫禎,2005;莊婷媜,2007;黃鈺雯,2004)。教師們在教學過 程中的每一個決定或措施,均被某種價值觀或信念所左右。如教師的個人信念會 決定在特定情況下,為特定的學生選擇最適當的解決方案,但面對學生的個別差 異時,教師的教學信念會促使教師對於不同能力的學生採取不一樣的策略。而從 教學信念的相關研究顯示,教師在進行實際的教學活動時,從學生反應與互動所 得到的教學回饋,也會修正教師個人的教學信念(林怡君,2013;陳玫禎,2005;

(30)

14

鄭惠敏,2008)。因此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方式受到教師信念的影響,以定位教師 在師生互動中達到想要的學習目的。

綜合本節探討,「信念」是個人潛藏於內心、經由個人社會化下所產生,具有 獨特性、偏執性及情感等成分,不能為任何人所任意評價;對照於「教師教學信 念」是教師具有獨特意識及形式風格,造就每個教師特有的教學歷程。在教改潮 流下,教師的教學信念不斷受到外在挑戰,如何調適內心根深蒂固的信念與應對 才能讓教學達到最好的成效,讓師生雙方獲益是每位教師都應積極思考的。

第二節 教學信念轉變

教學信念是長期累積來的一種價值觀,源自於個人早期經驗並逐漸社會化的 過程,藉由正式或偶然、隨意或插曲式的途徑建構之。基於信念系統是較靜態的、

堅定不移的(高強華,1993),尤其當信念是屬於與個人有密切關係的「核心概念」

時更難改變。但是經過許多研究顯示,信念仍是可以改變的,譬如透過課程設計,

或是透過教育、媒體與重要他人的互動過程,都可以改變信念(王恭志,2000)。 而教學信念是引領教師教學的核心信仰,若想要理解教師思考流程,就必須先了 解教師的信念。林進材(1999)亦提及教師的教學信念會影響教師本身對教學的 評估、知覺、計畫,並且決定教學活動的進行,因此為了在教學上獲得最大的效 能,便是使信念產生轉變。本節首先探討教師教學信念轉變的意義,接著分析教 學信念轉變的過程及影響教師教學信念轉變之相關因素。

一、教學信念轉變的意義

「轉變」的意義根據各家所言可歸納出:在形式或本質上對現狀改變的過程,

包含心理及行為,有可能是往好的方向但也有可能變得更不理想(吳佩瓏,2004;

吳佳宜,2009;高傳正,1998;蘇慧貞,2012)。而「教學信念的轉變」則是教師 因為受到當前所處環境刺激時觀念、信念或行為上的改變過程。Woods(1996)指

(31)

15

出教師的改變包括兩個相關部分,第一部分是觀念、想法的改變;第二部分是行 為的改變。根據研究,影響教師的信念及行為模式建立的因素很多,但是當教師 在面臨衝擊或與自身信念不符的經驗時,若教師產生抗拒不願接受或自覺不需改 變時,其信念並不會有所改變,因此改變教師的教學信念與教學習慣並不容易(王 靜如,2000、游珠莉,2008)。陳美玉(2008)在研究中指出教師的轉變需要自身 的察覺,意即自我審視是促使教師教學信念轉變的重要關鍵,唯有能從教學行動 中覺察,並引起想要改變的決心,改變才會真的發生。

王靜如(2000)運用CBAM與社會建構理論,設計、發展並評量一個教師教學 改變的模式,協助國小教師實施交互作用、引導式的科學教學模式,結果顯示研 究雖然從教師教學改變切入,卻發現有些教師沒有改變的意願。另外蘇慧貞(2011)

以二位幼教師為對象,探究他們與同事間自組的小組研討,歷時一年半的學習與 轉變歷程中,一位個案教師因為「要將多年的教學習慣一夕改掉真的很困難」,

不願面對轉變隨之而來的焦慮和壓力而選擇放棄;另一位則「想要自己再嘗試做 一點不太一樣的突破」而朝目標前進。研究發現教師對專業角色的認同信念是導 致兩位教師轉變差異之關鍵因素。

而李麗君(2006)以九位修讀國小教育學程的師資生為研究對象進行教學信念 與實踐方案實施與成效的研究,結果顯示師資生在發現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的關 係,並經過省思後調整自我教學信念。吳珮瓏(2004)以六位公私立幼稚園教師 為研究對象,採用質性研究法來瞭解幼稚園教師在進行教學時的教學信念及其轉 變。研究中提到,個案教師其信念與所處的教學環境產生衝突,因迫於現實無力 改變,進而樂觀接受產生信念轉變。陳采真(2002)也在自己的研究中發現,教 學者受了刺激因而有了進一步認識自身教學的覺醒與意願。

綜上所述,教師會因為角色的轉換、現實環境的壓力等因素,造成信念、觀 點或態度上有極大的修正或轉變,而當教師的信念產生認知失衡,如:衝突、刺 激、不滿時,也會促使教師進行改變。因此教師信念的轉變必須先有自我覺醒,

(32)

16

其關鍵在於個人考慮改變的意願及透過教師長期和他人互動,且本身深入的省思 過程,信念才能重新建構或轉化。

二、教學信念轉變的過程

「轉變」是一種因對於現況有所不安而產生的過程。而從Clark 和Peterson 於1986年提出的「教師思考及行動模式」說明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思考歷程 和教師的行動及其影響兩大領域間互為因果的密切關係(引自王恭志,2000)。因 此,教師在教學前的設想、教學中的實施及教學後的反思都受到教學信念的影響,

也就是說教師的教學信念與教學行動是互為因果,且在教師的教學歷程中反覆進 行的。

根據Etchberger 和Shaw(1992)的研究指出,教師教學信念的改變會經歷下 列五個漸進的歷程:

(一)信念動搖:對現實感到不滿。

(二)瞭解到需要改變:感受到需要改善或對改變的需求。

(三)決定要改變:教師做出堅決的決定。

(四)預想未來:預設情境,擬定計劃。

(五)進行改變:實施計劃。

國內研究者對於教師教學信念轉變的歷程之研究也有類似的路徑:受到外在刺 激進而產生懷疑、衝擊進而引發教師自身的認知衝突,接著釐清接受或不接受外 來信念,最後則依據修正後的信念付諸行動(王靜如,2000;吳珮瓏,2004;張 雅琴,2005;蔡薏婷,2000)。這整個歷程是動態、生生不息的,是「知道與行 動」間的不斷來回和練習,過程中需面對自我的軟弱並加以克服會帶給人們不安 的感覺(蘇慧貞,2011)。綜合以上學者提出的看法,將教師教學信念轉變的歷 程以下圖呈現之。

(33)

17

圖2-1 教學信念轉變歷程圖(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從以上教師教學信念轉變歷程圖中可以看出,當教師對於所處的教學情境受 到挑戰或刺激,其教師的教學信念系統則會受到挑戰與衝擊。但若當老師對於刺 激沒有知覺或產生抗拒的心理不願去做新的嘗試,其信念並不會有所改變。唯有 當教師能知覺問題的存在,並能反思對問題的疑惑,並有意願去調整、改變,信 念才會有轉變,而轉變後信念則會形成新的信念系統,如此不斷循環。若信念改 變或嘗試改變而不付諸行動,則容易造成信念與教學行為不一致的狀況;若空有 行動而無確實信念的支撐,則只是為教而教的教書機器。因此本研究中探討的教 師教學信念的轉變,亦包含教師教學行為的觀察與分析,以更確實掌握教師教學 信念轉變的真正意涵。

三、影響教學信念轉變之相關因素

根據上述對教學信念轉變過程之探討發現到,教師教學信念發生轉變源自於 外界的刺激及教師本身內心的反應。而王恭志(2000)對信念系統的分析,核心 信念是個人信念系統中最不容易變動的,因此若要教師改變其教學信念,必須讓 其核心信念受到觸動而引發改變。從Clark 與Peterson的「教學思考與行動模式」

也說明了外界的限制與機會對於教師信念產生衝擊,且教師意識到此衝擊,經過 反思與覺知之後,教師本身有改變的意願,即會造成教師信念的轉變或重組(許

(34)

18

坤富,2002;吳珮瓏,2004)。而影響教師教學信念與專業態度的因素非常複雜,

諸多研究也從不同的觀點及模式探討,得到以下的定義解釋。

湯仁燕(1993)則認為教師任教的年資是影響教師信念的重要因素,但也會 因為學校所在社區中的環境特質而影響教師教學信念的實現(藍雪瑛,1995)。

方吉正(1998)將影響教師信念的因素分為三大類:(一)先備因素,如性別、

人格特質、學生時代的學習經驗、宗教信仰、哲學理念、家庭因素。(二)教師養 成教育,如教育課程經驗、學科知識背景、實習經驗、學歷。(三)與任教相關因 素,如任教地區、學校層級、學校結構環境、教學年級、教學科目、教學年資、

教學能力、學生特性、家長關係、文化。在教師的教學生涯中,這些因素除了與 教師信念具有相關外,還可能是激發教師信念轉變的原因。

李麗君(2004)在研究師資生的教學信念時發現,教學信念會受到下列因素 的影響:(一)個人因素:包括性別、學歷、培育管道、修讀原因(二)學習經驗 (三) 專業課程 (四)授課教師 (五)實習經驗。

林玫君(2004)整理歸納學者的看法提出,教師的教學信念會受教師背景信 念與學習者反應所影響。

吳珮瓏(2004)研究六位公私立幼稚園教師發現影響幼教師教學信念轉變因素 為外在環境、教學經驗、重要他人。

李雯珮(2007)根據對個案教師的研究,將影響教學信念之相關因素分為(一) 個人因素:家庭環境、人格特質;(二)專業養成教育的因素:實習經驗、在職進 修、幼教輔導團;(三)外在職場的因素:任教環境、搭檔教師、家長回饋。

根據林子雯(2007)對於教師教學信念的發展探討發現:重要他人、師資培 育機構、大眾媒體、報章雜誌及民俗風情亦會直接或間接影響教師教學信念。

綜合以上學者的看法,影響教師教學信念轉變的因素可分為:(一)個人背 景因素:包含家庭教育、求學經驗、人格特質、性別、師資培育過程、專業知能、

專業成長。(二)社會環境因素:包含重要他人,如:學生、家長、同事、輔導

(35)

19

員、教授,以及任教環境、實習經驗、教學回饋與教育政策。這些因素會彼此交 互影響,不同的教師,不同的因素,交互的強度也不一樣,對教師教學信念的影 響程度也會有所差異。

表2-2

教學信念影響因素統計表

因素 研究者

家庭 環境 教育

人格 特質

性別 在職 進修 研習

任教 環境

重要 他人

專業 知能 養成

工作 年資

社會 思潮 政策

實習 經驗

早期 學校 教育 湯仁燕

(1993)

v v

方吉正 (1998) 李雯珮 (2007)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李麗君

(2004)

v v v v

林玫君

(2004)

v v v v

吳佩瓏

(2004)

v v v

林子雯

(2007)

v v v v v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第三節 相關研究之統整

近年來,教育改革不斷,於是針對教師的研究也積極的進行著,其中教師的 思考與作決定的過程更是受到廣泛的討論(方吉正,1998)。教師思考的內容及 方向取決於教師本身具有的信念系統,而信念則會影響教學行為。在幼兒園中,

並沒有像國民教育階段有教科書可供教師做教學指導,僅以「幼兒園教保活動課 程大綱」作為教師教學的相關依據;因此幼兒園教師在教學上擁有比其他學齡階 段的教師更高的自主權,而探討幼兒園教師的教學信念更顯重要。

(36)

20

經研究者查閱文獻,針對幼兒園教師教學信念之相關研究數量有逐年增多的 趨勢,而關於教學信念轉變的研究則相對較少。因應106年施行的「幼兒園教保活 動課程大綱」,幼兒教師無可避免地要面對課綱與課程實踐的轉變,是以教學信 念轉變探討的重要性更是無庸置疑。本節將先就幼兒教師教學信念相關研究作討 論,接著探討幼兒教師教學信念轉變的部分。

一、幼兒教師教學信念相關研究

根據研究者收集整理近年(2004-2014)有關幼兒教師與其教學信念的研究有 19篇,其中以量化取向為切入點之研究有2篇,大多採用問卷調查及量表等研究形 式。但教學信念屬於個人化且隱藏內涵的想法,較無法使用標準工具來測量,故 研究中有輔以訪談的量化研究計有5篇,以對於教師教學信念有更完整的了解。

而從質性取向的角度來切入者則有12篇之多,採個案研究、訪談、觀察、文 件分析等方式,期能探得教師教學的全貌。以下表2-3針對研究者收集到的實證研 究,做系統整理並加以說明。

(37)

21

表2-3

幼兒教師教學信念研究

研究者 研究重點 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吳珮瓏 (2004)

幼稚園教學信念及 其轉變因素之研究

質性研究法 六位公私立 幼稚園教師

影響幼教師教學信念轉變因素 為外在環境、教學經驗、重要他 人。

劉姵蓁 (2004)

幼稚園教師教育信 念之研究-以一位 男性教師為例

質性研究法 一位男性幼 稚園教師

影響教育信念形成的因素包括 個人因素、先備經驗以及教師養 成經驗。

張雅琴 (2005)

幼稚園教師的教師 信念與班級常規建 構之探究

質性研究法 一位國小附 設幼稚園教 師

影響教師信念形成的因素為個 人因素及教師養成教育。

林淑莉 (2007)

學前教師多元文化 教學信念與實踐之 研究

訪談 問卷調查法

學前教師 1學前教師普遍具有正向之多元 文化教學概念2不同年齡、年 資、園所性質、園所類型、園所 規模、園所所在地之學前教師教 學信念有顯著差異。

沈連魁 (2007)

幼兒體能教師教學 信念及有效教學表 現之研究

訪談 問卷調查法

幼兒體能教 師

教師教學信念包括課程與目 標、教師能力、教學技巧、器材 運用、師生關係等,其影響因素 有大學教育、重要他人、教師個 人及外在環境因素。

黃友陽 (2007)

幼兒園教師多元智 能、多元智能教學 信念與教學效能之 調查研究

問卷調查 法、訪談調 查法

公、私立幼 稚園及公、

私立托兒所 教師

1幼兒園教師多元智能與其教學 信念兩者關係呈現正相關2幼兒 園教師多元智能教學信念與教 學效能關係呈現正相關。

林子雯

(2007)

幼兒教師教育信念 之詮釋性研究

質性研究法 二位公立幼 兒園教師

幼兒園教師教育信念與教育行 為受到個人與環境層面影響。

賴足免

(2008)

幼稚園教師教學信 念、成就動機與教 學效能之研究-以 中部四縣市為例

問卷調查 公、私立幼 稚園教師

幼稚園教師的教學信念因教學 環境及教師特質的不同而有差 異

吳淑惠

(2008)

幼稚園教師教學信 念之研究-以一位 國小附幼教師為例

質性研究法 一位國小附 設幼稚園教 師

教師教學信念的形塑,受到生命 歷程中之父母教養、教師典範、

進修研習、合班教師夥伴、教學 對象、成為人母的經歷、閱讀與 志工經驗等因素影響。

鄭志德

(2008)

初任幼兒教師教學 信念及其實踐之個 案研究

質性研究法 初任幼兒教 師

教學信念系統的建立受到家 庭、重要他人、專業課程以及工 作環境因素所影響。

(續下頁)

(38)

22 徐映慈

(2008)

幼稚園教師數學教 學信念、教學行為 與幼兒數概念發展 之研究

問卷調查 法、訪談調 查法

幼稚園教師 幼兒

1教師數學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 具有密切關係2教師數學教學信 念能有效預測教學行為的表 現。3幼兒數概念的發展會隨著 教師數學教學信念、教學行為取 向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林麗員

(2009)

幼教老師對教師信 念之省思研究---- 以三位老師為例

質性研究法 三位公立幼 稚園老師

透過撰寫教師省思札記改變教 學信念及提升教學方法,而從教 學當中得到的經驗與思考,也會 導致教學信念改變。

邱智漢

(2009)

幼兒教師教學信念 之個案研究

質性研究法 三位資深幼 稚園教師

資深幼稚園教師的教學信念會 隨著時間與環境變遷有所改變 洪淑如

(2009)

幼稚園實習教師教 學信念、成就動機 與教學承諾之研究 --以中部地區幼教 學程實習生為例

問卷調查、

訪談

幼稚園實習 教師

幼稚園實習教師的教學信念會 因教師特質及教學環境的不同 而有差異。

陳淑美

(2010)

見微知著~從幼稚 園作息時間表探究 教師教學信念

質性研究法 三位幼稚園 教師

研究對象的教師教學信念都是 秉持以幼兒為中心的理念,但有 兩位研究對象認為目前實施的 教學模式不是自己理想中的課 程。

蔡宜岑

(2010)

幼教師音樂教學信 念與教學實踐之個 案研究

質性個案研 究法

一位幼稚園 教師

幼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實踐呈 現高度一致性。

鄭立婷

(2012)

學前階段職前教師 數學教學信念之探 究

問卷調查 學前階段職 前教師

學前職前教師「個人數學學習信 念」與「對幼兒數學教學與學習 信念」間有顯著正相關 張宇華

(2012)

兩位幼稚園教師音 樂教學信念與實踐 之個案研究

質性研究法 兩位幼稚園 教師

影響教師音樂教學信念與實踐 的因素涵蓋:先備因素、音樂教 學專業成長、任職因素。

黃慧華

(2012)

一位幼教師實施科 學教學信念之探究

質性研究法 一位國小附 設幼稚園教 師

1影響教學信念因素有教師個人 因素和環境因素2教師科學教學 信念因環境因素而轉變。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從整理出關於幼兒教師教學信念的研究中可歸納出幾個重點茲分述如下:

(一)研究的重點

國內研究者對於教學信念的探討內容有:影響教師教學信念形成及改變的因素

(林子雯,2007;林麗員,2009;邱智漢,2009;吳珮瓏,2004;吳淑慧,2006;

劉姵蓁,2004)、教學信念和教學行為間的相關討論(沈連魁,2007;林淑莉,2007;

(39)

23

陳淑美,2010;張雅琴,2005;張宇華,2012;黃友陽,2007;黃慧華,2012;

鄭志德,2008;鄭立婷,2012;蔡宜岑,2010;賴足免,2008)。

(二)研究方法的取向

大致可分成質性取向的研究(林子雯,2007;林麗員,2009;邱智漢,2009;

吳珮瓏,2004;吳淑慧,2006;黃慧華,2012;張雅琴,2005;張宇華,2012;

鄭志德,2008;蔡宜岑,2010;劉姵蓁,2004)和量化取向的研究(鄭立婷,2012;

賴足免,2008)兩種,但有些研究兼採兩者(沈連魁,2007;林淑莉,2007;洪 淑如,2009;徐映慈,2008;黃友陽,2007)。量的研究有助於普遍性觀點的推論,

質的研究則更深入了解教學信念內涵。由於教學信念屬於個人內心隱含的思考模 式,不易從量表或統計數字中看出,故本研究為探求幼兒教師教學信念的原委,

擬從訪談、觀察等質性研究方向進行。

(三)研究的對象

從以上相關研究中可以看出,有以實習教師、初任教師、資深教師、體能教師 等為研究對象來探討其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關係。本研究著重於探討教師的教 學信念轉變的歷程,因此在選擇研究對象上傾向於有教學經驗的資深教師。

(四)研究的結果

從表列研究中可以看出,每位研究者透過不同的研究方法來探析教師的教學 信念,而所得到的結果都顯示出教師的教學信念與教學實踐、教學行為有高度相 關。實習老師及初任教師的教學信念受到個人背景因素及師資培育養成階段的影 響較大,資深教師的教學信念則會隨著時間及環境變遷而有不同。

從上述與幼兒園教師教學信念相關研究可看出,國內研究者對於教師教學信 念研究方法上多採訪談、觀察方式之質性研究法;而研究內容則以教師教學信念 形成因素的探討佔多數,研究類別則以探討一般教學信念為主。

依上表歸納整理之相關研究,本研究規劃欲探討的面向則分析如下:

(一)教學信念的內涵與影響因素

綜觀以上教師教學信念的相關研究,大多以了解教師教學信念內涵與影響信 念形成的因素為主要訴求。無論量化或質性研究大多採多層面的方式來探討教師 的教學信念,涵蓋的內容則依各研究者的研究目的而有所差異,包括教育目標、

(40)

24

課程實施、教材教法、教室管理、班級經營等;而在教師個人的背景部份,則探 討有關個人特質、教師角色、專業知能等方面的信念;影響教師教學信念的因素 又可分為教師本身的因素、環境因素、教師學習經驗等。

本研究欲探討教師教學信念的發展及轉變歷程,因此先從了解教師個人經驗、

生活及教學等立場與體會所衍生的教學觀點,再聚焦於教學歷程中教學行為、教 學內容與師生互動等層面。

(二)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的關係

從上節的研究中可以得知,教師信念對教師的教學行為影響甚鉅。方吉正

(1998)在其研究中提到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可分為三種關係:1.教師信念影響 教學行為。2.教師信念與教學行為互相影響。3.教師信念與外在環境因素交互影 響教學行為。因而教師的教學行為和表現、在課室內的決策與行動,皆源自於教 師的信念,故教師的教學行為若能實踐其信念,則教師的教學效能會比較高。但 是相關的研究結果並不盡相同,有些研究認為教師的教學行為與信念具有一致性

(黃友陽,2007;鄭立婷,2012;蔡宜岑,2010);有些研究發現教師之教學信 念與其教學行為是不一致的(陳淑敏、張玉倫,2004;陳淑美;2010;張雅琴,

2005),主要原因有班級人數太多、教學資源不足或教師專業知能不足等(蔡宜 岑;2010)。因此為探討教師的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間的轉變歷程,本研究採訪 談及課室觀察並輔以文件分析,以求深入了解。

(三)教學信念與教學內容的關係

在教室中,教師是課程中的主角,也是掌握課程特色的重要關鍵人物;因此 如何規劃符合幼兒身心的合宜課程,教師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透過教學,教師 在課程中印證自己的信念,及調整修正想法與實踐之間的差距。因此在課程中教 師因其教學信念不同,而有不同的關注焦點,會塑造出不一樣的教室樣貌和班級 氣氛。黃慧華(2012)在其研究中提到,二位教師對於能引發課程的關鍵點有不 同看法,因而造成之後課程發展的差異。陳淑美(2010)也發現三位教師因其對

(41)

25

於課程理念不同而規劃出各自的課程表,同時也影響班上的學習氣氛及課程發展。

因此教師教學信念有同有異,在經歷轉變的過程中,究竟會對教學內容產生何等 影響?即是本研究欲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四)教學信念與師生互動的關係

教學是一種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的歷程,師生互動品質的優劣,經由教師信 念的傳達、學生的反應回饋中可見端倪。吳珮瓏(2004)研究的個案教師在教學 過程中從幼兒反應、表現來思考教學過程,並且在實施主題教學時順應著幼兒的 想法進行;而在經歷幼兒給予的回饋過程之後,讓教師轉變其原有的教師信念。

林麗員(2009)也在其研究的結論中提到,信念上的改變讓三位教師能正視幼兒 的需求、更細膩觀察幼兒之後運用更恰當的方式與孩子互動。教師個人從幼兒積 極正面的回饋裡,提升教學成就感與對自我的滿意度,教室內的活動氣氛更為愉 快。從上表所列研究中可以歸納出,幼兒的反應與學習也是促使教師改變信念的 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探討教師教學信念的同時,關注師生互動的品質與歷程,

也是有其必要性。

二、教學信念轉變的相關研究

在檢索與蒐集文獻時,研究者發現到著重於教師教學信念轉變歷程的探討非 常的少。以下就研究者所搜尋到各階段教育中關於教師教學信念轉變的相關研究 作探討。

朱苑瑜(2001)利用「教師信念量表」、「國中教師專業成長量表」之分量表、

「內省智慧量表」、「任教環境知覺問卷」之分量表為研究工具,探討國中實習教 師之教師信念改變及其影響因素之關係。主要發現實習一段時間之後,國中實習 教師之教師信念雖然有變化,但大部分仍呈現穩定狀態。而不同師資培育體系、

不同實習學校地區、不同實習學校規模的國中實習教師在實習前期之整體教師信 念上有差異。

(42)

26

蔡薏婷(2000)為瞭解三位國小資優教育教師在教學、對資優生、課程及教 師角色等四個層面之教師信念及此四層面信念間的關係;並探討三位教師之信念 轉變歷程及其影響因素,以深入訪談及 Kelly 方格技術訪談為資料蒐集的主要方 法,並輔以教學觀察、文件資料分析、非語言線索分析等方式作為資料蒐集的三 角驗證。研究結果發現:三位個案教師各有屬於個人的核心信念,且核心信念影 響教師在課程設計、教學、師生相處與教師角色的信念與行為。研究指出,影響 教師信念轉變的因素有:個人因素、教師養成教育、任教相關因素,如學生特性、

班級型態、家長關係、同事互動、教學年資、教學資料的閱讀。而三位個案教師 轉變之信念可以分為單一課程信念轉變與關聯性信念轉變兩類型。在三位個案教 師每次的課程進行均有發生。

吳珮瓏(2004)採用質性研究法,以六位公私立幼稚園教師為研究對象,透 過深度訪談、相關文件的方式蒐集資料。探討幼稚園教師在進行教學時的教學信 念及其轉變,並分析影響幼稚園教師教學信念轉變的因素。結果發現,影響幼稚 園教師教學信念轉變因素為:外在環境、教學經驗、重要他人、其他資訊管道等 外在因素;以及個人因素與師資培育及在職進修等內在因素。

蘇慧貞(2013)在探究一位幼教師的轉變歷程以及其意象與轉變歷程的關係。

歷時三年,透過訪談、參與觀察和文件檔案等方式蒐集資料。發現到:教師之轉 變歷程歷經「壓力、定意、責任覺識、自我覺識」等四個時期,且教師在轉變歷 程中能以規律的脈動進行思考、討論以及微調教學;內在動機與自我效能感有所 提升、課程意識有所覺醒;加以其能運用壓力緩衝機制;並適切地詮釋學生學習 與自我能力而產生內在酬賞的作用;進而修正其自我意象,因而促使其能產生真 正的轉變。

從相關研究發現,信念的轉變形式可分為對單一事件的信念轉變與關連性的 信念轉變二種。教師可能因為一次的課程進行時,學生的回饋或自我察覺而產生 信念轉變的狀況;也有可能因此引發一連串對於課程、師生互動等信念的波動。

(43)

27

Angell 指出信念可以是學習的障礙,也可以是學習的基石。假如信念被作為反省 的工具,那麼信念可以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增進學習﹔反之,現存的信念可能 就是教學新概念的阻礙了(引自朱宛瑜,2001)。但個人信念的本質是不容易改變 的,Angell (1998)的個案研究亦指出,個人考慮改變的意願是信念再建構的關鍵 變項。教師唯有能夠知覺與反省其信念,信念才能夠產生改變。

綜觀以上談到有關教師教學信念的研究,其重點大多放在印證教學信念與影 響因素的形成原因,有關信念轉變的部分則較少著墨。因信念屬內心隱藏不易為 人所知的價值概念,若要真實呈現實有其困難,近年唯有蘇慧貞(2013)以三年 的時間探究分析教師轉變的心路歷程。因此本研究希望在探究教師的教學歷程中,

信念轉變時引發於內心及教學上的變化,藉此更加瞭解信念轉變時老師的課程實 踐歷程及其困難。

(44)

2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第一節說明本研究所採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節為研究流程與架構的呈現;

第三節說明研究對象的選取依據與場域介紹;第四節說明研究者的角色;第五節 為資料蒐集的方式;第六節為資料處理與分析;第七節為研究檢核;以及,第八 節為研究倫理。

第一節 研究方法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幼兒教師的教學信念轉變的歷程,而信念是一種內在的思想,

存在人們的潛意識中不易察覺,須從個體的根本狀態加以推論才能瞭解,但個體 常因各種原因不能或不願確實的描述其信念,而致使推論充滿困難,所以信念是 無法直接測量的,必須從人們所說、所想、所做的表現中觀察、推論而得(王鈺 婷,2007;陳淑美,2010)。基於上述考量,本研究採以質性取向的研究。

質性研究是指產生描述的資料研究,描述的內容包含人們說的話、寫的字、

和可觀察的行為;重點在於建構社會之真相及探討文化層面之意涵。其具有以下 的特點(陳向明,2009;黃瑞琴,1996):1.在自然的情境下,進行自然觀察的行 為,融入選擇從事研究之場地的日常生活當中;2.重視參與者的觀點,以研究對 象的角度來看待問題;3.注重研究中研究者與參與者間「動態」的發展歷程,而 不僅是關照研究的結果;4.將收集的資料進行描述與分析,並在過程中發展、歸 納出概念;5.強調情境的脈絡(context)對被研究者的重要性,唯有觀察情境中 發生的行動,才能了解行動的意義;6.蒐集的資料以文字呈現,包含訪談內容的 逐字稿、錄音、觀察記錄、文獻。因此採用質性研究法可以緊密的結合參與者個 人的經驗與情境背景,透過省思、回顧,得以周全了解其教學信念如何形塑而成,

以及其影響教學信念轉變的因素為何,並可深入探討其中轉變的心路歷程。

本研究主要探討幼兒教師的教學信念轉變歷程,並深究在這歷程轉變的過程

(45)

29

中,研究的參與者所經歷事件影響其調整自己的教學信念及教學策略之改變。為 了要了解研究的參與者在這一系列轉變的生活經驗歷程,本研究採取詮釋學方法 論來進行資料分析。

詮釋學著重的是對於文本的理解,並經由研究者的詮釋,將文本的意義呈現出 來,此文本包含的範圍很廣泛,可以是詩歌、畫作、訪談的內容等,但研究者必 須進入文本的歷史脈絡中,才能充分理解文本所呈現的面貌,也才能夠真切的詮 釋文本的意義(嚴平譯,1991)。

詮釋的範圍包含「語法的」和「心理的」詮釋,透過訪談的資料,研究者進行 語法的詮釋,了解研究的共同參與者所欲表達的知識內涵,另外經由心理的詮釋 使詮釋者能進入研究的參與者其主體的經驗中,也透過詮釋者的擬情發現作者的 生命脈絡,進而對於文本有更貼切的理解與詮釋(李正傑,2001;游家政,1993;

嚴平譯,1992)。另外,梁福鎮(2000)與游家政(1993)都提及歷史在詮釋過 程中的重要性,研究者需與研究的共同參與者處於相同的歷史背景下,才能達到 視野的交融(fusion ofhorizons),也才能達到意義的理解,而且這樣的歷史背 景是隨著時間持續不斷改變的,所以只有透過不斷的理解、與研究的共同參與者 不斷的視野交融,才能正確的掌握不同時空背景下的意義。

意義的本身是無法自己彰顯的,唯有透過詮釋者進入被詮釋者的歷史脈絡,並 對於文本進行「語法的」與「心理的」詮釋,意義才能被發現(林子雯,2007)。

藉由本研究在探討幼兒教師的教學信念轉變歷程,藉著參與被研究者的歷史脈絡,

去理解並詮釋文本,試圖尋求教學信念轉變意義的本質。

第二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

本研究在確立研究主題後,透過閱讀文獻與相關資訊不斷的討論與修正研究 的目的與研究問題,再根據文獻探討的結果擬定訪談時的開放式問題,之後選取

(46)

30

符合條件的研究對象進行訪談。

每位研究對象訪談2~3次,並進入研究參與者班級進行觀察,同時蒐集教師與 教學省思等文件資料後,進行資料組織、歸納、統整以探討幼兒教師的教學信念 及其轉變的歷程。期間,當分析資料產生疑問或資料不足時則再繼續蒐集研究資 料,如此不斷反覆探尋形成循環流程。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撰寫研究報告。以下(圖 3-1)為本研究流程架構:

圖 3-1 研究流程圖 確立研究主題

聚焦研究問題

選取研究對象

蒐集研究資料

分析研究資料

撰寫研究報告 文

獻 探 討

1.深入訪談 2.進班觀察 3.教學文件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This purpose of study was to realize, as well as the factors of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 teaching by junior high 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study changes resulting from parents attending a study group designed by class teacher that include reading a chosen book and engaging in

Therefore, how to enhance the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 have become a main subject of mobile network operator.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correlations of factors

This study intends to use the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d gap analysis (IPGA) to analyze the factors key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ervice quality provided by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status quo of the food quality and service quality for the quantity foodservice of the high-tech industry in Taiwan;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work enthusiasm of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the attitude of the enthusiasm and the effect of the enthusiasm.. In this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actual performance of fifth grade children in diagnostic teaching and their changes in scores on fraction word problems test.. Throu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