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

第四節 幼兒的類推表現

在說明幼兒的類推表現上,研究者先概括的敘述全班幼兒的進步情形,再說 明團討中不同類型幼兒的表現,最後針對個案幼兒分析其類推進步歷程。

壹、整體幼兒的類推進步

研究者分別從測驗分數及團討表現來探究幼兒的類推進步情形。

一、從測驗分數看進步情形

由表4-4-1 顯示,幼兒在團討前與團討後的測驗平均得分各為 17.30 (SD = 5.491)與 24.47(SD = 5.056),前後測數值的相關為 .815 (p < .001),經由前測驗與

後測驗得分的相依樣本t 考驗可發現,幼兒後測的類推分數顯著高於前測(t(29) = 12.121,p < .001),且有高度的實驗效果(Cohen’s d=1.36),代表經過研究者設計 之類推團討與教學活動後,幼兒的的類推能力有顯著的提升。

表4-4-1 幼兒前後測得分的相依樣本t考驗摘要表

統計量 相關 樣本檢定

M SD R t d

前測得分 17.30 5.491

.815*** 12.121*** 1.36 後測得分 24.47 5.056

n= 30;***p<.001

再進一步分析幼兒經過二週後的延宕測驗與前測驗分數,由表4-4-2 顯示,

幼兒在教學前測驗與延宕測驗的平均得分各為 17.30 (SD= 5.491)與 26.43 (SD=

4.313),兩測驗數值的相關為 .757 (p< .001),經由前測驗與延宕測驗得分的相依 樣本 T 考驗可發現,幼兒的延宕測驗分數顯著高於前測驗(t(29) = 13.940,p

< .001),且有高度的實驗效果(Cohen’s d=1.85),代表即使經過二週後,幼兒的 類推能力依然顯著優於團討前的表現,可見得幼兒的類推能力並沒有因團討與教 學活動的結束而消失。

表4-4-2 幼兒前測與延宕測驗得分的相依樣本t考驗摘要表

統計量 相關 樣本檢定

M SD r t d

前測得分 17.30 5.491

.757*** 13.940*** 1.85 延宕後測得分 26.43 4.313

n=30;***p<.001

二、從團討表現看進步情形

幼兒在團討中的進步,研究者分別以同儕間對話的增加以及同儕教導發揮鷹 架作用來說明之。

(一)同儕間對話的增加

本研究類推團討的進行,雖然也包含研究者的引導,但主要還是藉由同儕間 的互動,來搭建起類推概念。因此,同儕間對話的增加必有助於幼兒類推能力的 提升。如在討論要運用何種物品能撿起掉在櫃子縫隙的糨糊時,當小詠提出可能 可以使用衣架來解決這個問題後,其他幼兒就紛紛回應這個想法可能會有的問 題。

小詠:用衣架那個勾勾,把它刮出來就好了。

師:你說這個勾勾嗎?

(小詠點頭)

小任:那個那麼短,哪有可能勾到。

小展:要把這個用開,然後把這個用直,這樣就勾出來(觀 1010518)。

在此對話中,小任回應了這個方法可能會遇到的問題,而小展則是進一步的 提出更適宜的方法,整個解決問題的對策,也因為孩子對話中的提議而不斷精 進。因此可以發現,當幼兒在團討中彼此的對話增加時,可能可以不斷修正原有 的想法,並逐漸達到鷹架作用的效果。

(二)同儕教導發揮鷹架作用

團討中的鷹架作用,能讓幼兒有楷模的對象,透過同儕提出的好想法,進而 同化或調適自己原有的基模,因此即使是幼兒一開始不熟悉或不具備的類推能 力,也可能透過鷹架作用而提升。如當幼兒了解動物小時候要與長成圖片配對 後,研究者再加入了另一個數量對應概念,也就是若幼兒找的圖片是「一隻小企 鵝:一隻大企鵝」就配對成功,但若是「一隻小企鵝:一群大企鵝」時,就配對 失敗。剛加入數量對應概念時,幼兒皆不懂為什麼配對失敗,但小峰發現了原理,

並說明不能配對的原因是因為「牠成群」。經過解釋後,當下一次又翻到一隻小

猴子和兩隻大猴子時,小繡就自行說明不能配對的原因是「他跟企鵝一樣,小的 時候是一隻,長大不可能會有兩隻(觀 1010411)」。由此可知,小峰已幫小繡搭 了鷹架,使她的認知基模修改為,對應的時候除了要連結小時候和長大的關係 外,也要將數量對應。研究者推測小繡經由此團討,已增進了類推概念,了解「一 隻小企鵝:一隻大企鵝::一隻小猴子:一隻大猴子」的類推關係。

貳、團討中不同類型幼兒的表現

雖然經過團討後,幼兒在類推能力上有或多或少的進步,有的可以直接從團 討中幼兒的口語表達上觀察出其進步情形,有的則是直接反應在類推遊戲的表現 上,但部分幼兒雖然在團討及類推遊戲中表現皆不出色,但在後測驗中,卻也比 前測驗進步。由於研究者無法一一敘述每位幼兒的表現,因此研究者參考林慧芬 (2003)所提出之幼兒學習型態、蔡其蓁(2006)提出之幼兒團討表現,加以修改後 依幼兒於團討中的發言頻率及表現概分為五類,分別是一般型、高手型、天馬行 空型、靜默接受型、游離型等,以下分別敘述各類別之特色與該類別幼兒之進步 情形。

一、一般型

(一)團討中的特色

一般型的幼兒共有十位,雖然這類幼兒的起始能力並沒有特別好,但認真參 與團討也喜歡發表,研究者常常從這類型幼兒在團討中的發言,發現同儕搭鷹架 致使其進步的軌跡。以小柔為例,在團討的一開始,當研究者請她說明甲蟲、樹、

企鵝、魚四張圖的關係時,她只會以笑容回應(觀 1010413),或即使有回答,也 無法說明關係,如在配對動物眼睛與種類時,全班幼兒共同找出青蛙的眼睛後,

研究者接著問小柔如何發現時,小柔只會回答「因為青蛙的眼睛就是這一個」(觀 1010410),無法多做其他的解釋。

雖然小柔一開始無法在團討中發表言論,但每次團討時,小柔必定認真參 與,隨著團討的演進,小柔開始喜歡發言,但發言的內容多是複述他人的想法。

如在討論該如何照顧寵物時,小睿認為如果寵物要睡覺,照顧者要很安靜,研究

者接著再問其他幼兒還有沒有其他照顧寵物的方法時,小柔則表達「要安安靜靜 地照顧他」(觀 1010515)。這一席話雖然只是重複他人的話語,但可以得知小柔 在整個團討中,是很認真聽取同學所提出的寶貴想法,這樣的參與態度對類推的 學習影響則反應在她後測的回答中。

(二)類推進步表現

在測驗中,也顯示了小柔的進步。以互動式類比測量的第十五題「蝌蚪:青 蛙::毛毛蟲:?」為例,在前測中,小柔受外形相似性干擾,選擇與標的訊息 毛毛蟲外形類似的另一隻毛毛蟲因為「毛毛蟲跟那個很像」(前錄 10)。但到了 後測時,小柔除了能跳脫出外形的干擾外,在解釋選擇的原因時,還多增加了對 應概念「毛毛蟲會變成蝴蝶,蝌蚪變成青蛙」(後錄 10)。可看出小柔由一開始 不會表達、也不理解類推關係,到後來會複述他人重要想法,最後小柔能自行在 後測中解釋類推的原因,也說明了小柔後測驗比前測驗進步 10 分的原因。

二、高手型

(一)團討中的特色

高手型幼兒共有四位,這類幼兒本身的知識領域較為豐富,在團討中除了認 真參與外,更積極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常常能提出啟發同儕的關鍵概念。

以小峰為例,當要將紙、草及木頭三者依堅固性作排列時,大部分幼兒只會排列 出他們的堅固性,有些幼兒甚至認為紙和草一樣屬於不堅固的材質,但小峰卻將 生活中的觀察體驗提出來說明紙和草的堅固性,「紙把它放下來的時候就是這樣 (手由上轉彎至下),然後茅草是這樣(手由上直接下來)」,也就是,當紙落到地 面之前還會飄,但茅草卻是直接掉下去的,所以小峰以「最輕的就會飄」的想法 判定紙是最不堅固的材質。小峰的一席話展現了他平常的觀察力,也因為這一席 話,接下來幼兒判定堅固性時,較會去運用各種物品的材質及特性,去判定其堅 固性的排序,如接下來小璇就以紙的特性比較軟又怕濕,一濕就會破掉來說明紙 為不堅固建材的原因(觀 1010424) 。

(二)類推進步表現

即使是高手型的幼兒,類推能力也能隨著團討演進而持續進步。以小紘為 例,剛開始讓幼兒找組間關係時「甲蟲:樹::企鵝:魚」,小紘只找到了甲蟲 和樹的一組組內關係,並說明此組內關係為居住的關係,當研究者再延伸問另一 組與這一組的組間關係時,小紘便答不出來(觀 1010413),可見在一開始時,小 紘還不會尋找組間關係。但在本研究最後一次的類推團討上,當要找出兩張圖片

「小狗:帽子::兔子:?」的相對關係時,許多幼兒紛紛表達了各自的想法,

如衣服、鞋子、蝴蝶結等,但都沒有任一位幼兒可以說明選擇的原因。此時,小 紘 突然 領悟似的 表示「 我 知 道了, 因 為要蝴 蝶結,因為 跟旁邊 一樣」( 觀 1010525),成為了第一個正確類推並能說明原因的人。由小紘團討初期及團討後 期的表現,可看出小紘在團討中的進步,也證明了即使是高手型的幼兒,在團討 中的類推表現仍持續成長中。

三、天馬行空型 (一)團討中的特色

天馬行空型的幼兒共有五位,他們雖然認真參與類推團討,但在團討中往往 陷入自己的思緒中,常針對團討中提及的某個事件,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以溱 溱為例,當討論到紙、寶特瓶、鐵的堅固性順序時,溱溱無法像其他幼兒一樣的 說明堅固性順序,反而是一直針對寶特瓶手舞足蹈的說明「如果擺這樣(兩手上 下比,代表直立),一吹就滾出去了」(觀 1010424),即使同儕提醒可以綁起來,

像花博的流行館(環生方舟)一樣,溱溱還是堅持會滾出去。

這類幼兒有時也容易陷入自己的想像世界中,提出無法採用的建議,以小璇 為例,當討論獵人去打獵時,都需要用什麼工具才能補得到獵物時,小璇則說「要 拿剪刀,可以把大野狼肚子剪開」(觀 1010427),可見小璇在想像與現實之間似 乎還無法明確分割。

(二)類推進步表現

但可能是因為這類型幼兒會認真參與團討,也喜歡發表的原因,隨著團討的

演進,愈來愈能掌握重點,並逐漸會在適宜的時刻,發表出適當且具建設性的想 法。以小展為例,當要想辦法將掉在櫃子縫隙的物品撿起時,有些幼兒覺得可以

演進,愈來愈能掌握重點,並逐漸會在適宜的時刻,發表出適當且具建設性的想 法。以小展為例,當要想辦法將掉在櫃子縫隙的物品撿起時,有些幼兒覺得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