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場域與研究對象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對象

壹、 研究場域

研究場域分為教學場域、作息時間、搭班教師與研究同儕四點分析,如下。

一、教學場域

樂樂國小(化名)附設幼兒園(以下簡稱為樂樂附幼)位於台中市,於西元一九 七七年成立,全園共一班。幼兒園整體環境分為約207 平方公尺的室內活動區(二 間教室、一間棉被置物室)及約 310 平方公尺之戶外遊戲場等。

教室一內每位孩子都有自己的座位,因此中午時間於此處用餐,孩子於教室 內需穿著室外鞋。教室二則為木板教室,中間有一長形的活動空間,四周則為角 落學習區空間,此處也兼具寢室功能。教室一及教室二各分為四個角落學習區,

在教室一的為圖書角、戲劇角、科學角及工作角(如圖 3-3-1);在教室二的則是生 活角、娃娃家、積木角及益智角(如圖 3-3-2)。平時會隨著主題發展而不定期開放 與之搭配的角落活動,只有星期三的晨光時間是固定開放角落學習區,讓孩子自 由探索。在本研究中,當要用到教室一進行團討時,會將桌子往旁邊移動,中間 只留下椅子,並排成適合團討的特定形式。

園內有二位專任教師,其中一位兼任主任,採用單元主題的教學模式,每學 期末會由二位教師共同討論,決定新學期的主題方向,主題課程發展主要是以孩 子的興趣為主,並由老師及孩子共同建構而成,正在進行「我和動物朋友」主題。

白板/電視/置物櫃

生活角

娃娃家

益智角

積木角 門

門 書包櫃 門

電腦/電 子琴

棉被櫃/置物室

幼兒鞋櫃 圖3-3-2 樂樂附幼教室二及棉被置物室平面圖

黑板/投影螢幕/講台 圖

書 角

戲 劇 角

工 作 角

科 學 角

教師 辦公室

門 門

圖3-3-1 樂樂附幼教室一環境平面圖

二、作息時間

三、搭班教師

研究者之搭班教師─平平老師(化名),於幼兒園已任教三十幾年,是位非常 資深的幼教老師,常能分析活動中,可以啟發幼兒的元素是什麼。當研究者於教 學遇到困難時,會請平平老師給予建議。在本研究中,平平老師常擔任拍照、錄 影之工作,研究者於活動結束後,也會請平平老師給予教學回饋。但因平平老師 仍需兼任行政工作,所以並不是每一次的類推活動或團討皆能參與。

四、研究同儕

研究者與另一進行類推教學之研究同儕─佳佳老師(化名),共同設計類推活 動。佳佳老師於幼兒園任教約四年,平時教學想法多元,且能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研究者除了與之共同設計類推教學活動外,在進行研究中,也會互相討論實際施 行教學活動的情形,彼此建議更好的方法,本研究在撰寫結果前,也再三與佳佳 老師討論所運用之質性資料,以保持分析資料之客觀性。

貳、研究對象

班上於一百學年度第一學期共 27 名幼兒;第二學期有一名中班幼兒轉出,

二名大班及一名中班幼兒轉入,目前共30 位學生。包含 14 位大班生與 16 位中 班生,依性別來分為13 位女生與 17 位男生。

班上幼兒只有四位是原中班升大班,其餘26 位皆是新生,且大部分幼兒未 讀過其他學校。上學期期初帶領團討時發現,能參與團討的人較少,且回應的內 容很常偏向於自由聯想,真正聚焦於討論主題上者有限。但可能由於研究者平時 就喜歡和幼兒討論事物,經歷一學期後,研究者於下學期明顯感覺出幼兒進步趨 勢,不僅於團討中分享的人數增加,連平時上課較易分心的中班幼兒,有時也能 在團討中提出不錯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