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康原的囝仔歌分析

「囝仔歌」(包括「抉擇」、「連鎖」、「幻想」、「敘事」、「抒情」的童謠),是咿啞 學語的幼童最佳練習語言的教材;「囝仔歌」雖然有的有意義,有的無義,但是 因大都有韻腳,聲韻活潑、音調輕快,內容有趣,念起來順口,可以說無美不備。

孩童都樂意傳唱,說是最好的語言教材,誰曰不宜?況且不少「囝仔歌」的內容 是「率就天然物象,即興賦情」,無形中對兒童知識的灌輸,較諸刻板式的教材,

功效更佳,在「學前教育」所占分量,是不容忽疏的。(345 頁)

囝仔歌「率就天然物象,即興賦情」的特質,的確最能發揮康原所欲傳達的情感。

《台灣囝仔歌謠》是余燈銓看了康原《八卦山》發表的作品,決定邀請康原為他 以傳統鄉土味為題的陶塑發聲,塑雕欲表現的童趣,在康原樸拙的文字下更見栩 栩如生;《六0年代臺灣囝仔-童顏童詩童歌》這本詩集也是「看圖說話」,只是 說的是傳統老照片的故事,部分作品也在《八卦山》詩集中,以不同詩題蒐羅在 一起;相較於前面兩本主題偏重兒童遊戲的詩集,追求公平正義的磺溪文學作品 --《八卦山》,雖仍見趣味元素,但在題材選取及主題闡述上則明顯沉重許多,

直敘的寫法也讓部分作品少了幾分趣味,卻多了品格陶冶的訓示功能;囝仔歌寫 作已臻成熟的《台灣囝仔的歌》,在題材選取上仍不脫康原記憶中的童年及魂牽 夢縈的田園生活;康原發揮語言的駕馭力,在這些詩集中表現對土地的熱愛及傳 統農業生活的嚮往。

一、 康原囝仔歌中的題材擷取

  陳正治在《兒童詩寫作研究》中認為創作兒歌的方法,得先選擇題材,深入 研究。(193 頁)題材是創作的源頭,切合的題材可啟發作者靈感,藉由題材的 啟發,可發揮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經過反覆的文字琢磨推敲,運用各種創作技巧 作潤飾後,能引起讀者共鳴作品便應運而生。

童年的回憶及熟悉的農村生活,是康原寫詩歌時,難以忘懷的題材,他的 囝仔歌是鄉土的寫真,表現農耕時代,台灣生活的純樸及對生存環境的樂天知 命,有苦有樂,悲喜交融。

(一)遊戲生活

陳正治提到:「『遊戲』是人類的天性,也是一切藝術和社會行為的起源,尤 其是兒童,遊戲可以說是他們生活的全部。」(27 頁)遊戲是童年生活最重要的 部份,遊戲生活的描寫也成了康原題材選取的重點,佔了所有作品的四分之ㄧ 強,這是康原的遊戲童年,也是他小時愉快生活的回顧。

1、 童玩

童年幾乎是用遊戲所堆累而成的,而童謠常常就是一種遊戲,林良就認為兒 歌可以是「念著玩的玩具」,而用遊戲說遊戲,也成了一個有趣的主題。康原出 身農村,他的童年生活,多的是玩伴,玩伴一多,就不乏源源不絕的玩樂點子,

〈廟埕好迌〉中,將遊戲的童年總的說出:

    走斗箍 耍包棋 唵咯雞,走去覕 放風吹,真趣味 咱為迌來出世 有時陣,去炕窯 有時陣,掠沙猪 阮愛耍,布袋戲 嘛有時,跳童乩

(《六0年代臺灣囝仔-童顏童詩童歌》,15 頁)

由許多遊戲堆累而成的童年令人嚮往,這些美好的回憶,成為他一首首令人欣喜 及懷念的童謠:〈滾輪圈〉這個用簡單的道具,單純的滾圈技巧遊戲,就能讓小 孩玩到:「輪過/青草埔/將日頭輪落山/輪到/天變黑/尋無路……」;「一陣囝仔/

宓相尋/宓門邊  宓桌下/也有宓入神案底」的〈唵咯雞〉;走到媽祖廟口看「布 袋戲/彼个歹人/藏鏡人實在無天理/阮想足久/按怎奸臣仔攏/勿會死」等。比起這 些男女皆宜的遊戲,〈爬竿比賽〉可就需要多一點勇氣:「八支竹高分兩排/有勇 氣,來比賽/為土腳,爬起來/到一半,摔下來/尚無采/勿會驚輸,閣再來/人人 講我是/爬竹高个天才」。〈拍干樂〉時,要讓陀螺:「廟埕黑白趖/干樂尚愛澎風/

惦大埕旋玲瓏/一隻腳閣真會走/沒生喙閣大聲吼」可也要有一手打陀螺的好技 巧。

2、 同伴

光有這些富創意的童玩,沒有一起玩的夥伴,再有趣的遊戲都會失色,〈同 窗〉中如親兄弟般的情感:「同窗親像親兄弟/做陣藏水宓/有時嘛會相創治/枝仔 冰/歸陣吸一支」,志同道合的玩伴,一起潛水,彼此嬉鬧、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捉對廝殺的樂趣,只要感情融洽,做任何事都有趣,喜、怒、哀、樂都將是成年 時茶餘飯後最甜美的話題。

3、 大自然的遊戲

除了人的玩伴,處處充滿生意的鄉野,動物是不可或缺的玩伴。捉魚、捉青 蛙、捉知了、灌蟋蟀的童年野趣,康原於歌中多所描繪。

透中晝

惦田頭 排水溝 梭透透

梭無毛蟹來補冬 也無魚仔可鼻香 蜆仔又閣無半項 心情實在勿會輕鬆

(《六0年代臺灣囝仔-童顏童詩童歌》,92 頁)

豐收當然十分高興,捉不到儘管內心不悅,但捕捉的過程仍是令人無法抗拒的遊 戲。

聽!聽!聽!恬恬聽 吉嬰哮各真大聲 汝做馬仔乎我騎 阮人矮竹篙閣短 無法度黏著吉嬰

看!看!看!樹仔頂看透透 阮坐店汝ㄝ肩胛頭

大粒汗細粒汗直直流

想欲掠吉嬰 一山攀過一山 掠攏無 欲按怎?

  (《台灣囡仔歌謠》,第十六首)

不管〈掠魚〉、〈釣魚〉、〈灌土猴,掠水蛙〉、〈灌塗猴〉或〈掠吉嬰〉,康原囝仔 歌中的兒童常常是鎩羽而歸,但更表現出童稚時愈惱愈要玩的可愛。這些詩歌都 是鄉下小孩與大自然為伴,遊戲不忘工作、工作不忘遊戲的生活。

(二)家庭生活

康原的詩中常以自己幼年時,家鄉的風情及庶民生活情景為主軸,藉由家庭 生活情真意切的描寫,可見傳統常民生活型態。

1、 打雜的家庭生活

傳統農業生活,家中鮮有閒人,身為家庭成員,都得為家庭生計付出。兒童

年紀小,但並不代表可鎮日玩耍,大人會交代一些簡單跑腿的工作,如農庄兒童 必須為農忙的大人送點心:「右手提茶戶爸飲/左手捾籃裝點心/田水放乎淹/阿爸:

緊來吃點心」。農活粗重,透早出門前吃的早餐,等不及午餐時間到就消化光了,

這時餐與餐之間的點心成了體力補給。媽媽得張羅午餐及家務,送點心的工作容 易,自然落到年紀較小的兒童身上。<厝內代誌做勿會懶>,寫的是一個勤奮小 孩的自白:「阮个身軀雖然瘦/確實有影卡薄板/頭殼真大腦筋讚/厝內代誌做勿會

懶/手骨長長若柴枝/指頭尖尖敖寫字/閣會夯刀削竹蔑/透早到晚笑微微」,比起 現今的養尊處優,物資缺乏又需要大量人力資源的年代,兒童除了得自己打理自 己,不讓父母勞心,更要是家中的小幫手,才能深得歡心,這應是現今兒童需多 學習的榜樣。

2、照顧弟妹的家庭生活

父母整天在外打拚,家中若有年紀較小的孩子,大孩子就成了免費保母,〈惜 仔惜〉中,阿兄幫需要飼豬又要煮飯,忙的不可開交的母親看顧妹妹,妹妹哭時 只能連聲安慰,「小妹仔汝愛對乎著/阿兄牽汝行過橋」一句,將友愛之情表露無 遺。

3、滿足的家庭生活

工作是生活的一部份,但家庭生活當然不會只有工作,中元普渡「想欲吃,

捧碗公/走大路/蕃薯簽攪肉魯/結甲一箍肚」,年節時「中秋時,月娘圓/想月餅,

過三更/一年想過閣過一年/二九暝,好時機/炒青菜,摻肉絲/這頓暗飯,才有肉 佮魚」,逢年過節,家中的餐食會比平時豐盛,這成了小孩對節日來臨最大的期 待,但因小孩不知節制,一遇到自己喜歡的就大吃大喝,結果常造成消化不良的 後果。

 〈日頭曝尻川〉中描述的又是另一種家庭生活:

俗語說--- 欲睏天未光 欲吃二九夜方 阮將椅仔做眠床 睡甲日頭曝尻川 嘸免吃三頓

(《六0年代臺灣囝仔-童顏童詩童歌》,116 頁)

這種慵懶生活在農家是不常見的,因覺得這樣容易被大人責罵,所以找出可以省

吃三餐的理由來作開脫。

4、抒情懷想的家庭生活

「歌謠」在內容上具備抒發情感、表現社會面貌的功用。詩經是中國傳 統民間歌謠總集,「賦比興」的寫作形式開啟中國詩學寫法典範。鍾嶸在《詩品 序》中提出解釋:「故詩有三義焉:一曰賦,二曰比,三曰興。文已盡而意有餘,

興也;因物喻志,比也;直書其事,寓言寫物,賦也」。中國人婉曲的性格,對 內心的情感總託物、寓景、寫事來藉物抒情,或睹物思情,因事起興。童真卻是 率性的,對情感的宣洩多直接呈現,表達的是最真摯的情感,所以兒童詩歌又是 另一種方式的情感宣洩。感性的康原,在抒情詩的描寫上最能表現他的文學內 涵。他的抒情表現在個人情感的抒發、人與人之間的關懷、社會意識的體悟及對 在地風土的關注,童真的情趣為經,個人情感的抒發是緯,交織成不同的童謠情 味。

康原的囝仔歌用抒情方式描寫家庭生活,更能表現情感,誘起讀者內心深層 的情緒。〈彎彎曲曲个巷底〉:「彎彎曲曲个巷底/細漢佇遮咧學爬/做囡仔惦遮唵 咯雞/巷仔是阮大家个/古早阿公佇遮蹛/老父巷底咧拖磨/靠著做工來生活/期待 囡仔趕緊大」,一出門就看到的小巷弄,是村裡的人來去的通道,當然最容易遇 到熟人及玩伴,成了童稚時玩耍的樂園,這裡流通的也是街坊雜事,充塞的是巷 議街談,康原示現在鄉間小巷成長景況,訴說農家的艱辛及單純的期待,淡淡的 筆觸讓詩更顯唯美。

因事生情在康原的作品中亦常見。身為漁村子弟的康原,對港口及漁村囝 仔的辛苦多生關懷:〈補破網〉中對父親認真補網,打點吃飯傢伙的情形做畫面 捕捉;〈兄弟情〉、〈三姐弟〉的友愛情懷,互相提攜;〈請你著保庇〉的虔誠信仰;

〈搬戲悾,看戲憨〉的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阮个厝惦彰化〉:「阮个厝惦彰化/

阿公細漢佇遮蹛/阮阿嬷真勇健/時時照顧我/阮阿爸/伊出外/為著生活來拖磨/

阿公細漢佇遮蹛/阮阿嬷真勇健/時時照顧我/阮阿爸/伊出外/為著生活來拖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