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康原的閩南語抒情詩

陳正治提到:「抒情詩是作者應用各種意象語言,抒發內心思想感情的詩。」

(46 頁) 有著濃烈的情感,康原的三十六首抒情詩最能表現他內心對家鄉的熱 情及珍惜。筆者依照陳正治的兒童詩分類法,將康原的抒情詩分為諷刺詩、景物 詩和生活抒情詩三類型,再根據生活敘事詩的探討方式,從題材選擇、主題表現 及語言藝術等角度切入,作每一類型的分析探討,請參見附錄五。

抒情詩的表現上,康原發揮其善於觸動的心,借生活中的人、事、物起興,

在生活抒情詩中表達濃濃的情愫及鄉土情懷,占了抒情詩的多數,有二十二首;

純粹鄉土景物的描寫,康原用色彩、用聲音、用具體的意境表現閒闊舒適的空間,

占了十首;比起其他抒情詩表現,康原的諷刺詩數量並不多,只有四首,但不論

〈雞歸王〉的指桑罵槐或〈安平洋行〉的保家衛國氣勢,康原字字針砭社會現實 的險惡。

《八卦山》這本磺溪文學作品,康原以沉重嚴肅的語調,力陳公平正義精 神,竭力喚醒彰化人的鄉土意識;一樣是採用平鋪直敘的筆法,跟前者相比,《不 破章水彩畫集》的鄉土風情描摹,就顯的愜意而雲淡風輕。

一、 諷刺詩

(一)題材—社會紀實的題材

社會事件的寫實及記錄是康原諷刺詩的主要題材。受賴和抗議文學的影響,

談到國家社會題材,康原的所表現出的意念就顯得嚴肅及嚴厲。《八卦山》詩集 是一本磺溪文學獎選集,每年磺溪文學獎所拔擢的作品,皆秉持著磺溪批判及抗 議的文學精神,這詩集的意念當然少不了批判社會亂象,抗議不公的主題呈現。

陳正治就諷刺詩部分提到:「諷刺詩是指利用詩中的情景,暗示不當的行為,提 醒兒童或啟迪兒童不要犯了相同的毛病。」(51 頁) 康原以社會事件寫實來針 砭亂象,就意念表現而言,似乎違背兒童文學作品應呈現光明面的原則,而不適 宜兒童閱讀,但畢竟康原樂暢的性格使然,雖嚴厲且訓示意味濃厚,但仍能以一 派輕鬆的語彙或思想做調解,兒童在閱讀這些作品中,可學習的是評判事情是非 對錯的價值觀及認知善惡能力,如:

〈庄腳囝仔〉

細漢時

阿母叫阮去讀冊 六年畢業嘸捌半字

流佇庄腳牽牛擱飼猪 黃昏時

阿母叫阮去買米 走到媽祖廟口 布袋戲  彼个歹人 藏鏡人實在無天理

阮想足久  按怎奸臣仔攏

勿會死 大漢時

看電視有人提起

獨立加統一  彼隻粗目眉的 戇大呆  惡霸擱佻擺

橫柴入灶 聲聲句句話 統一

實在講庄腳人攏知影 台灣早就獨立四十年

妖魔鬼怪為著利益權力變把戲 硬欲加美麗島送乎中國去 咱應該做夥打拼將即 吳三桂槓乎伊死

(《八卦山》,41 頁)

一個庄腳囝仔雖書唸不多,但在講求國家民族尊嚴的傳統觀念教化下,尚且知道 要秉持磺溪公理正義的精神為處事準則,熱愛國家,為台灣的前途努力,反觀有 權勢者卻因私利,背棄人民的信賴成賣國之了徒,將從小培養的忠孝結義棄如敝 屣,理應接受公平正義的撻伐;而從反面訓示的〈雞歸王〉,政治意味較濃厚,

反映出現今政客的光說不練,為了個人利益,枉顧國家前途的牆頭草性格:

雞歸王愛膨風 拄著人伊攏大聲講 大陸來个媽祖婆

聽著台灣獨立心肝就勿會爽 即款人,尚欬戇

膨風王大聲講 刣猪拔毛擱反攻

三年準備四年成功 最近猶擱拼命講 三民主義大一統 愛膨風个雞歸王 三更辦暝四界縱 一支喙鬍蕊蕊 親像奸臣吳三桂

阮尚愛甲伊 破大雞歸

(《八卦山》,44 頁)

〈庄腳囝仔〉和〈雞歸王〉這兩首詩都以吳三桂做比喻。吳三桂(1612 年-1678 年)是明朝遼東人。他缺乏縱橫捭闔、總攬全局的遠見卓識;他的武功固然高強,

打了不少勝仗,但多為匹夫之勇,在後來的叛清大戰中,更是指揮失誤,將自己 一輩子積累的所有資本輸得一乾二淨;後來「衝冠一怒為紅顏」,為了愛人陳圓 圓而引 清 兵 入 關 ,仕明叛明,降清反清,反覆無常,被視為沒有廉恥的小人而 遭萬眾唾棄。愛國心甚重的康原對出賣國家的吳三桂特別憤慨,對現今一些出賣 國家尊嚴的政客,康原不假辭色的以吳三桂做對照,認為這樣的人只能落得「咱 應該做夥打拼將即/吳三桂槓乎伊死」的下場,他希望生長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 每個人,能認清真相,為這塊美麗島奮鬥:「風颱大湧攏愛拼/拼加獨立建國才有 咱个命/若無永遠是細姨仔命」。康原的呼籲或許嚴厲而沉重,但反映在詩句中急 切的「以天下為己任」的愛國心是值得肯定且推崇的。

除了藉由歷史訴說土地故事,〈集集大地動〉這首長詩,開頭以「地動 地 動 地咧震動」的類疊表現,藉由音節表現出九二一大地震時局勢不穩定,襯托 當時人心惶惶的景況,天搖地動,如世界末日:曾經最安全的棲身之所成了危機 來源,樹倒建築物塌,震出了人民的驚慌,卻也震出了人性的黑暗。那些平日大 聲嚷嚷說大話的權貴,在災難中卻噤若寒蟬,令人失望。康原用這一場台灣世紀 大災難,褒善貶惡,點出人性的弱點,也讓台灣的子民記得自然的反撲的力量之 巨而人之渺小。

(二)主題—以公平正義為原則的價值澄清

康原在不同的視角下,用詩篇對政治現實、社會亂序進行嘲諷及批判,並以 文筆實踐對社會生活的關懷,透過這樣的書寫,再現了事件的本質。他具有強烈 的社會責任感,並以書寫做為一種文化抵抗(culture resistance)的策略,所 以,在議題上,他常能昇華個人化的情感,擴大詩界為歷史文化和社會現實的空 間,並真實地反映出作家在此一特定時空內的感受。長詩〈集集大地動〉點出在

災難中可見的真情;〈庄腳囝仔〉用歷史人物--吳三桂,影射賣國求榮者;〈雞歸 王〉對那些愛開支票、說大話的人更是毫不留情的痛批。康原的諷刺詩不是為了 攻擊某人或捍衛自己利益而做撻伐,他站在自己的角度及觀點,揭露當代一些光 怪陸離事件或偏差價值觀及行為,希冀引起針砭與澄清作用。

(三)修辭—類疊營造出節奏性的詩

書寫台語詩,節奏性的表現是最受重視的。除了句式安排多以節奏性很強的 三言、五言、七言方式編排外,康原善於類疊修辭的運用也是形成詩歌節奏性的 主因。〈集集大地動〉一開始就用類疊造成震撼效果:

地動 地動 地咧震動 地動 地動 厝咧震動 樹仔咧震動 山嘛咧震動

一連三個類句,地似乎隨著音節開始搖動起來,移山倒海的地震恐慌正劇烈的發 生,人心也跟著晃動起來。除了意象的感受,念誦時,連兩拍再接著四個半拍的 音節節奏,更加表現出地震發生時的緊迫感。

二、景物詩

景物詩主要是藉物、繪景,以達到抒發情感的目的。

(一)題材

1 勾勒家鄉地理

康原脫離早期的風花雪月轉向社會寫實,「文史合一」的理念訴求是他闢出 的創作路線,他藉詩紀錄地理,閩南語詩歌--〈濁水溪〉可為代表:

濁水溪,大水濟 古早時,溪尾分三叉 溪水流對西爿个海底 北叉東螺溪

中港西螺溪 南流舊虎尾溪 熱天時,溪埔底 牛拖犁,種西瓜

大水來,溪擺尾 農民佮西瓜 淹入大溪底

台灣河川上長是濁水溪

(《八卦山》,12 頁)

康原著名的報導文學《一條河的生命史-尋找烏溪》,是康原尋根探源之旅的記 錄,藉由詩精鍊的語言,康原描繪出濁水溪的地理及特有環境所造成的民情。第 一部分先說明濁水溪的自然地理景觀,第二部分則用短短二句話點出人文風情,

再提出人與河的關係,最後前後呼應作結尾。從這首詩透露的訊息,兒童不只習 得地理,了解自然與人文的牽繫,更能透過詩句感受農業生活的艱辛。

2、 彩繪在地風光

《不破章水彩畫集》是日本畫家不破章以一個異鄉人的身分及眼光,用彩筆 畫下的日記,康原則以原鄉的語言及角度作解讀,用詩為畫面下注解:〈安平的 紅磚仔厝〉綠椰子、紅瓦厝的古風;〈斗六的街市〉騎鐵馬、磅米香、賣雜細的 熱鬧商機;〈汐止的景致〉的魚鄉風情及日益繁榮的城市風貌;〈東山的路〉是在 地豐盛的物產;〈門口埕〉中「厝頭前是門口埕/火雞大聲咧叫 春/鴨眉夯頭看白 雲/有的鴨仔將沙做飯吞/厝邊有一粒古亭畚/伊是田庄人的靈魂」的莊稼風情;

詩中有豐富的顏色,有熱鬧靈動的人文景致,更有說不盡的家鄉熱情及欣賞角 度,康原的將不破章的畫賦予更多的生命及立體感,這是一個愛鄉的作家所能表 現出的文字生命力。

(二)主題—呈現愛鄉愛土的情感

從文學走入田野調查,再將田野調查的經驗及所得帶入台灣文學領域,康原 善用敏銳的「觀察」及對這片土地的「關心」來從事創作,他認為文學創作是要 將感情落入文字,沒有觀察與關心的作品,就沒有情感可言。康原在〈文學創作 與村庄歷史〉一篇說出他考察鄉土文化及表現在文學上的用心:

    這次村庄史的建構,是將鄉土資源深入挖掘,做了田野調查與文獻研究 後,透過文學的筆法來描寫村莊的的常民生活,企圖透過文字描寫與影像 呈現,做為建立以台灣為主體文化的基礎工作。(台中:台灣日報,2004 年 10 月 19 日。)

康原將情感投射在故鄉,他擔心台灣曾有的古風會消失,代表時代的人文將逐漸 凋零,以前祖先的艱苦奮鬥過程將不復記憶,於是他著手整理、記錄,透過文學

來表現對土地經由觀察及關心之下所鎔鑄的情感,這在景物詩的表現上可見一 斑。康原的景物詩寫得不只是台灣美麗的一隅,更不忘融入在地沿革及在地特殊

來表現對土地經由觀察及關心之下所鎔鑄的情感,這在景物詩的表現上可見一 斑。康原的景物詩寫得不只是台灣美麗的一隅,更不忘融入在地沿革及在地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