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節以囝仔歌及台語詩的相關論述及學術專論研讀為主,再以關於康原的相 關研究為輔,作為研究者探討、研究康原的台灣囝仔歌及台語詩時的主要參考依 據:

一、 台灣囝仔歌方面:

(一)學術專論

林文寶著《兒童詩歌研究》。書中在﹤兒童詩歌研究﹥一篇中對兒童詩歌的 意義,從歌與謠、詩與歌,有透徹的見解,是研究者定義兒童詩歌的依據。在此 篇中對兒童詩歌的分類方式,採以作者為主的分類方式,收涵蓋作品較多,且能 拓展兒童詩歌領域方式的優點,並詳盡分述說明兒童寫的詩、成人為兒童寫作的 詩歌及適合兒童欣賞的詩歌的分類標準,是研究者定位康原台灣囝仔歌的依據。

林文寶著《兒童詩歌論集》。書中〈試論台灣歌謠〉一章中,對台灣歌謠的 歷史、採集與研究、台灣童謠的類型,均有詳實說明。在台灣童謠的類型分析中,

全面蒐羅各家對童謠分析觀點,其中許常惠將童謠分為:囝仔歌(兒歌)、囝仔

迌歌(兒童遊戲歌)、搖囝仔歌(搖籃歌)三類(343 頁),較符合本土囝仔歌 特色,也接近康原的寫作方式,研究者依據許常惠的兒歌分類方式,參酌篇中莊 永明針對囝仔歌、囝仔迌歌、搖囝仔歌的詳盡闡述,並針對康原寫作形式呈現,

發展適宜本研究之分類法,藉以探討康原的閩南語兒歌,希冀能翔實剖析康原的 囝仔歌表現,是研究者在類型上,分類康原台灣囝仔歌的依據標準。

關於題材的選取,陳正治在《兒童詩寫作研究》中,也有客觀的說明。他 歸納趙天儀、林鍾隆和梅沙對兒童詩如何選擇題材的說法,提出完整的歸納說明:

只要是兒童喜歡的、新穎的、有益的,不管是寫實或幻想、目前或未來、

人生或大自然、兒童或成人、天上或人間、有生命或無生命等事事物物,

都可以當作題材。(124 頁)

康原的感情起興,多來自生活中的人事物,研究者針對康原著眼於鄉土,且多角 度的取材方式,將他的台灣囝仔歌題材分成家庭生活、一般生活、遊戲生活、道 德教育、自然、人物、學校、工作等八類作探討。

在主題內涵方面,陳正治在《兒童詩寫作研究》也有明確的說明。他提到兒 童詩的主題特色應包含正確的主題(存真去偽、提善抑惡、褒美貶醜)、趣味的 主題及新穎的主題,研究者參考陳正治對主題內涵的看法,配合康原欲傳達的旨

趣,從愛心的主題、為人處事的道理、趣味的主題及知識性新穎的主題作分析。

林文寶等編《兒童文學》整理出兒歌的表達方式,陳正治在該書中提到兒 歌分類方式:「……筆者(此指陳正治)在《中國兒歌研究》一書中歸納常見的 表達技巧有:直敘法、問答法、擬人法、反覆法、起興法、誇張法、排比法、對 比法、譬喻法、層遞法、自語法、婉曲法、連鎖法十三種。不過,兒歌的表達技 巧是多樣的,不能全部歸納出來的。除了上述常見的十三種外,其他回文法、歸 納法、演繹法也常被應用。而且每一首兒歌,常是連用好幾種表達技巧,不是單 獨一種。」(79 頁)

陳正治扣合兒歌的文學表現特質,提出完整的修辭技巧表現,是研究者分析歸納 康原囝仔歌修辭技巧的參考依據。

(二)以「台灣童謠」為研究內容的博碩士論文

文化大學中國文學所的吳宜婷在 1995 年蒐羅 1945—1995 年共計八十八本,

近一千首創作兒歌,寫成《臺灣當代兒歌(1945--1995)》碩士論文集。論述兒 歌的定義、兒歌與兒童詩的區別和作品分期及其特色,探討兒歌的押韻、句式、

修辭和語言,並著重兒歌的內容分類、特質與價值,並分析當代八位兒歌作家,

將作品歸納、分析和比較,藉以得出作家的共同特色、身份背景和兒歌以外的文 學創作,希冀掌握當代兒歌的發展現況。但這一千首創作兒歌以中文為主,難以 呈現閩南語詩歌在兒歌界的表現及地位。2001 年 7 月,台北市應用語文研究所鍾 信昌發表碩士論文《台灣閩南語創作兒歌研究》,蒐羅抗戰勝利至 2001 年間,當 代代表作家寫作歷程及創作作品,從緣起、演進、現況等方面論述閩南語創作兒 歌的發展,並從內容及形式作探討分析,是較完整且全面的分析閩南語兒歌的研 究。研究者參考其閩南語兒歌內容分析方式,作為康原兒歌分析的切入點。

在閩南語兒歌作家研究方面,台東大學兒童文學所何如雲 2002 年 8 月發表 碩士論文-《施福珍的台灣囝仔歌研究》。將施福珍 1964 年到 2002 年 6 月,出 版的十一本書介紹台灣囝仔歌的書:《台灣囝仔歌的故事》一、二集(自立晚報 版)、《台灣囝仔歌的故事》(玉山社)、《囝仔歌教唱讀本》、《台灣囝仔歌 曲集》一、二集、《台灣囝仔歌伴唱曲集》一至三集、《囝仔歌學台語》兩集列 為研究範圍,從自行填詞譜曲部分的文字內容分析及施福珍為傳統念謠譜曲部分 的閩南語兒歌文字內容分析著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所林美雲在 2004 年 6 月發 表碩士論文《王金選閩南語兒歌研究》。蒐羅王金選創作兒歌部分,研究範圍為 王金選的閩南語兒歌作品,從「宇宙」、「作者」「作品」、「讀者」及「文學 研究」等方向切入,藉由類型分析、題材選取、主題內涵、語言藝術等方面做探

討分析,探討王金選創作的閩南語兒歌之特色,及其在文學界的定位。台語囝仔 歌的創作部分,康原起步晚,作品累積雖沒有施福珍及王金選等作家作品豐富,

但他受傳統歌謠影響甚深,並能在傳統中加入新時代思維,在傳統生活模式的紀 實中,能靈活運用台語語言陳述,表現出異於其他閩南語兒歌作家的特質,另外,

以文學推廣鄉土教育的用心,對保留本土文化頗多貢獻,是值得作為研究對象。

本研究參考以上兩篇閩南語兒歌作家及作品探討、分析方式,作為研究基礎架 構,希冀發掘康原不同於其他閩南語囝仔歌作家的創作特色,藉以在台灣囝仔歌 歷史上予以落點。

二、 台語詩方面:

(一) 學術專論

陳正治著《兒童詩寫作研究》。書中對兒童詩的類型、題材選取、主題內 涵等皆有完整且明確的說明,是研究者分析康原台語詩的理論依據。

在兒童詩類型方面,陳正治歸納各家說法,加上自己對詩類型的統整,將 兒童詩分為敘事詩及抒情詩兩大類,再將敘事詩依內容分成生活敘事詩、故事、

寓言、童話詩等四類,抒情詩依情感的起興分成諷刺詩、景物詩及生活抒情詩三 類,不只忠實的將中文兒童詩作分類,也能完整呈現台語詩的類型表現。研究者 以陳正治兒童詩的分類法為基礎,針對康原作品中擅長的類型表現,將其在《八 卦山》、《不破章水彩畫集》兩本台語詩集中的閩南語兒童詩作品,歸納為生活敘 事詩及抒情詩兩大類,抒情詩則分為諷刺詩、景物詩及生活抒情詩等三類,希冀 透過分類探究,能一窺康原台語詩全豹。

陳正治在書中,對題材的選取也作詳實的分析說明。書中引用趙天儀的說 法:「兒童詩的素材很多,一般認為有家庭生活、趣味的人們、日常事件、季節、

自然景物、動植物、幻想與假想、幽默、冒險、美與智慧等十大類。」(123 頁)

陳正治也提出對兒童詩題材的分類並作詳實說明:自然現象題材--就是有關大自 然的一切現象和景物;兒童生活題材--就是有關兒童生活中所見、所聞、所感、

所想、所做的題材;社會及國家—就是有關社會問題、國家問題的題材;知識題 材—詩中有自然或人文等等知識的題材;五幻想題材—屬於非現實的題材。

(123-136 頁)為全面並忠實探討康原台語詩題材選取特色,研究者參考陳正治 及趙天儀提出的兒童詩題材範圍,再針對康原台語詩內容選材角度,分成地理、

歷史、人物、一般生活、自然、寫景等方面作分析。

書中提出兒童詩的主題內涵,也能反應兒童詩需韻涵的元素。研究者以此 為參考基礎,針對康原詩中所欲傳達的主題,在正確的主題中探討康原詩中的公

平正義及勤勉奮鬥精神表現;在新穎主題上則分成生態環保及鄉土風情,來分析 康原詩中的創意性;希冀能更完整分析康原詩中所欲傳達的主題表現。

(二)「台語詩」或「童詩」 部分的研究碩博士論文

柯順發 2006 年 8 月,發表碩士論文《彰化縣文化局兒童詩徵選得獎作品研 究》,以 1999~2005 年彰化縣文化局舉辦的兒童詩徵選得獎作品為研究對象,

研究重點放在分析兒童詩的內容與形式。「內容」研究以主題、題材、類別,勾 勒兒童詩的內容;「形式」研究以詩的結構、外形排列、節奏,探討兒童詩的形 式。藉由研究彰化縣文化局兒童詩徵選活動得獎作品,得出其對提升兒童詩創作 的功能及對兒童詩教育的影響。該研究主要著重在中文詩表現方式及對兒童語文 教育的影響,對作家部分並未加以著墨,忽略作家特質對詩創作的影響。

   兒童詩作家作品研究部分,林茂興 2003 年 8 月發表的碩士論文《林武憲童 詩研究》,針對林武憲兒童詩創作部分探討。從林武憲的簡介、兒童文學創作歷 程、兒童文學觀,再分別探討林武憲作品的題材、主題、類別、語言等方面,分 析林武憲兒童詩內容,從林武憲兒童詩表現手法,分析林武憲兒童詩修辭技巧、

兒童詩詩句形式、兒童詩外形排列,藉以釐出兒童詩風格特色及林武憲兒童詩成 就。洪國隆在 2006 年 8 月發表碩士論文《林沉默與台灣囝仔詩》,以林沉默的 七十七首囝仔詩為主要研究,以題材、類型、主題的分類及分析,剖析其內容及 旨趣;也以技法、句法、押韻、來探求外在形式上的表現。透過歸納分析,陳述 林沉默<台灣囝仔詩>的作品特色及對作品的解讀難處,並加以論說。康原、林

兒童詩詩句形式、兒童詩外形排列,藉以釐出兒童詩風格特色及林武憲兒童詩成 就。洪國隆在 2006 年 8 月發表碩士論文《林沉默與台灣囝仔詩》,以林沉默的 七十七首囝仔詩為主要研究,以題材、類型、主題的分類及分析,剖析其內容及 旨趣;也以技法、句法、押韻、來探求外在形式上的表現。透過歸納分析,陳述 林沉默<台灣囝仔詩>的作品特色及對作品的解讀難處,並加以論說。康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