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建議

壹、 對教師及家長的建議

一、 提供機會和時間讓幼兒學習五子棋遊戲

研究中發現即使成人未提供機會與幼兒進行對弈,幼兒也能透過與同 儕的對弈活動發展出成熟的策略技巧和心智理解能力。五子棋遊戲的棋子 因為沒有文字、大小之別和特別移動的方式,所以大大減少幼兒在規則習 得時所會遇到的困難,可以說是諸多棋類規則性遊戲中較容易入門的一 種。因此,若家長和教師能提供機會和時間讓幼兒學習五子棋,並在規則 習得期稍加協助與說明,幼兒就能享受在五子棋遊戲中自在思考、棋子黑 白交替追逐和平等競爭的歡愉過程。

二、 成人提供幼兒學習策略的楷模

為了探求大班五歲幼兒在教室自然情境脈絡下,其五子棋遊戲的表現 及在其中之心智理解能力;因此,教師和家長在研究期間並未介入幼兒的 五子棋遊戲,教師(即研究者)只提供遊戲規則的學習經驗,並未提供遊 戲策略的學習經驗。然而,研究者從研究中發現在自然情境脈絡中大班五 歲幼兒的尚無法在五子棋遊戲中發展多線思考(雙三、四三和雙四)、搶外 勢、牽制等策略;因此,研究者建議教師和家長能多提供與幼兒對弈的機 會,藉此讓幼兒有機會觀摩多線思考(雙三、四三和雙四)、搶外勢、牽制 等策略技巧,也許幼兒就能透過一次次對弈經驗的累積,從中學習進而讓 遊戲策略提升到更加成熟的境界。

三、 透過五子棋遊戲增進幼兒遊戲策略的思考及心智理解能力

在諸多規則性遊戲中,五子棋遊戲屬於較容易上手的遊戲之一。五子 棋的遊戲過程不是單純的娛樂取向,對弈過程中強調對弈者心智理解能力 的展現,幼兒除了根據自己的心智知識系統理解自己和對手的心智狀態,

還要能預測並解釋對手在後續相對的行為,包含對對方/自己下子意圖的 理解、對對方遊戲策略的猜測、對對方欺騙行為的覺知、對對方錯誤相信 的製造和對對方錯誤相信的理解等。且從研究中得知五子棋遊戲確有助於 遊戲策略的理解和思考及心智理解能力的發展。相信教師和家長必能透過 五子棋遊戲增進幼兒策略思考、觀點取替與邏輯推理等心智理解能力。

四、 幼兒在五子棋遊戲歷程所遭遇的困難可提供教師或家長作為五子 棋教學的參考

本研究中,幼兒在前六個星期的五子棋遊戲歷程中會遭遇到規則習得 和策略發展兩方面的困難,幼兒必頇突破這些困難才能順利地進入「遊戲 成熟期」。這六個星期的五子棋遊戲歷程包含「規則習得期」和「進入遊 戲期」兩個時期,幼兒在「規則習得期」會面臨十項五子棋遊戲規則習得 的困難:擺放的位置、不知道什麼是輪流下子、以為五顆棋子相鄰即獲勝、

以為排列的棋子數量越多就是贏家、拘泥於排列的方向、無法正確排出斜 向連線、無法分辨取勝的先後、移動自己/對手的棋子、看到空位就落子 和以為阻擋是犯規;幼兒在「進入遊戲期」會面臨五項五子棋遊戲策略發 展的困難:看不出斜的五子連線、不知道自己已經排列五子、以阻擋為遊 戲目的/樂趣、以進攻為遊戲目的(不知道要阻擋)、以為活三/活四的阻擋 端只有一個;幼兒在兩個時期共計遭遇十五項難題。

研究者認為教師和家長若能了解幼兒在習得五子棋遊戲的歷程有可能 會遭遇到的困難或容易感到疑惑的概念,就能在對幼兒說明和解釋五子棋 遊戲規則或策略時多予以口語以外的協助,例如:透過直向、橫向和斜向 連線紙卡的展示、斜向連線技巧的示範、不同棋局的觀摩、直接在棋局中 指導活三/活四的連結端等方式,以縮短幼兒在「規則習得期」和「進入 遊戲期」所經歷的時間,幫助幼兒能夠更順利地進入「(五子棋)遊戲成 熟期」。

貳、 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 降低研究參與者的年齡

本研究以原始規則的五子棋進行質性觀察的研究,選擇之對象以五歲 大班為對象;原始規則的五子棋遊戲簡單易學,在習得規則上所遇到的困 難較少,也許可以進一步研究不同年齡層幼兒在五子棋的遊戲行為、遊戲 發展階段、策略及其在遊戲中展現的心智理解,並將兩筆不同年齡層的資 料更進一步進行分析比較,探究其是否有年齡層上的相關表現與差異性發 展。

二、 進行不同程度介入的實驗法

研究者發現少數能力較弱的幼兒即使進入「遊戲成熟期」,其遊戲策 略的發展與理解仍不及大部份的幼兒。因此,研究者建議未來的研究可透 過實驗法對幼兒進行有系統的遊戲介入,如:陪著幼兒玩、示範策略或直 接在棋局中教導策略等,以觀察遊戲介入程度的深淺對幼兒遊戲行為表現

之影響。此外,建議未來研究者還可以將系統性的介入行為分成參與幼兒 遊戲和非參與式的介入,如:陪著幼兒觀摩棋局或邊觀摩棋局邊進行解說 等。研究者更希望透過遊戲介入的研究,觀察幼兒能否藉由成人的鷹架而 縮短克服策略習得困難的時間?能否讓遊戲行為、策略理解和發展提升至 幼兒在本研究所未出現的成熟階段?

三、 進行規則性遊戲的相關研究

目前國內外對於幼兒在規則性遊戲的相關研究較缺乏,建議可就其他 在幼兒園中普遍常見的規則性遊戲進行相關研究,並進一步分析幼兒在其 間所展現的遊戲行為、遊戲歷程、語言表現、情緒調節能力或心智理解能 力之發展。看同為規則性遊戲的其他遊戲是否與五子棋遊戲同樣呈現階段 性歷程?是否能透過自然情境發展遊戲策略?其遊戲策略又蘊含什麼心 智理解的能力?幼兒間又會出現什麼互動行為呢?這些問題猶待後續研 究者探求之。

參考文獻

壹、 中文部分 一、 書籍和手冊

江麗莉等譯(1997)。兒童遊戲與遊戲環境。台北:五南。

吳幸玲(2003)。兒童遊戲與發展。台北:揚智。

幸曼玲(1996)。社會認知的發展。載於蘇建文、程小危、柯華葳、林美 珍、吳敏而、幸曼玲…陳淑美(主編),發展心理學(393-425 頁)。

台北:心理出版社。

胡幼慧(200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

台北:巨流。

陳淑敏(1999)。幼兒遊戲。台北:心理。

黃瑞琴(2002)。幼稚園的遊戲課程。台北:心理 黃瑞琴(2011)。幼兒園遊戲課程。台北:心理。

郭靜晃 (譯) (1992)。兒童遊戲:遊戲發展的理論與實務 (原作者:

Johnson,J., Christie, J.F., & Yawkey, T.D. )。台北:揚智。

廖信達(2003)。幼兒遊戲。台北:啟英文化。

潘慧玲 (1994)。兒童角色取替研究。台北:復文。

二、 期刊、學位論文和研討會論文

王長飛、蔡強、李海生(2009)。智能五子棋算法的設計實現。系統仿真 學報,4,1051-1054。

王晴瑩(2003)。三歲兒童欺騙能力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劍輝、楊汝清、陳亮(2003)。基於視覺的與人對弈五子棋的機器人棋 子位置識別系統。機械設計與研究,19,91-94。

吳宜真(2006)。一位小幼兒玩躲貓貓遊戲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 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姵嬅(2006)。幼兒在故事情境與真實情境中錯誤相信理解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保心怡(2003)。幼兒對於心智理解相關作業的理解情形及運用故事活動 介入的效果研究。國立台灣師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博士論文。

馬占欣、李並、陳玉昌(2007)。用遺傳算法解決五子棋博弈問題。信陽 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3,356-359。

馬麗、張國平、李並麗(2012)。基於J2ME的手機藍芽對戰遊戲的設計。

計算機與數學工程,7,137-139+152。

張明亮、吳俊、李凡長(2012)。五子棋機器博弈系統評估函數的設計。

計算機應用,32,1969-1972+1990。

莊凱閔(2012)。大規模線性增強式學習與競賽式學習以五子棋為例。台 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黃文琦(2004)。幼兒衝突策略使用的心智運作歷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世屋蓮(2006)。幼兒、象棋與我。「少子化趨勢下幼兒教育的危機與 轉機」國際研討會。台北市。

黃惠湘(2006)。幼兒欺騙策略與其心智理解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瑞琴 (2009)。當遊戲遇見幼兒課程。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5,27-54。

黃靖雯(2009)。幼兒對同儕衝突之心智理解。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 家庭教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蔡佩珊(2003)。犯罪少年與非犯罪少年說謊行為與動機之比較研究。國 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傅麗珍(2009)。幼兒象棋(暗棋)遊戲內涵及其心智理解之研究。國立台 灣師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管玉鋼(2012)。基於Android平台的五子棋游戰的研究與實現。江蘇大 學碩士論文。

潘慧玲(1992)。我國兒童之遊戲行為。師大學報,37,111-131。

蔡豐如(2005)。幼兒錯誤信念與欺騙能力之研究~年齡與作業型態的 差異。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幼兒教育教學碩士班碩士論 文。未出版。台北市。

趙凱文(2011)。原住民學童在科學遊戲中融入科學學習之行動研究。

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系教學科技在職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廖信達(2006)。幼兒對於扮演遊戲作業的心智狀態理解及社會扮演遊戲 對心理論理解影響之探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博 士論文。

賴美玟(2007)。幼兒假扮遊戲呈現之心智理論研究。國立台灣師大學人

賴美玟(2007)。幼兒假扮遊戲呈現之心智理論研究。國立台灣師大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