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結論及建議

第二節 建議

貳、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教材的選擇要更全面,遊戲的設計要更多元。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選擇「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整數四則計算」和「小 數的加減」三個單元,設計遊戲融入數學領域教學,這三個單元都是數與計算方 面的教材,因此所採用的遊戲形式也就偏向數學計算能力的練習。未來若能將遊 戲融入其他的學習主題,例如:幾何、代數、統計與機率,研究者依此設計更多 元的遊戲融入數學領域教學,才能讓學生在遊戲中更全面的練習數學。

二、延長遊戲融入數學領域教學的時間,才能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二位研究者針對五年級上學期數學課程中數與計算方面的教材,分別設計 3 個遊戲,以加強練習正在學習的進度和設計 4 個遊戲,以進行團體複習-期中考前 的單元,同時間,學生不只學習新的進度,也複習舊的單元,半個學期(11 週)

下來,即能有效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認知向度,若能延長遊戲融入時間(比 如實施一學期,共 20 週),應可在情意、期望和行動向度看到學生更明顯的改變。

三、教學時全程錄影和教學後增加訪談學生的次數,可以幫助研究者觀察與反思,

讓遊戲融入教學一次比一次更有成效。

在每一次的遊戲教學中,可以全程錄影,記錄教學者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方 便研究者觀察師和生的改變,做為修正遊戲的依據和反思的起點。另外,於每次 遊戲教學之後,訪談學生的次數可以加多,藉此幫助研究者發現更多遊戲設計和 教學規畫上的問題,以利調整下一次的遊戲教學,讓每一次遊戲能更臻完美、更 有成效。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

中山理、加藤三明、千葉忠茂、小沢修(2008)。小學生數學遊戲–高年級。台北縣:

新潮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方永泉(2012)。遊戲、文化及教育。臺北市:學富文化。

王克蒂(1999)。數學遊戲教學之效益研究--以國小四年級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丘立崗(譯)(2006)。D. P.Kauchak 與 P. D. Eggen 著。教學原理:學習與教學。

臺北市:學富文化。

江美娟(2013)。遊戲融入國小四年級分數與小數教學活動成效之研究。國立臺中教 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國小教師在職進修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13)。臺灣 PISA2012 結果報告。擷取自 http:

//web1.nsc.gov.tw/ct.aspx?xItem=17649&ctNode=1637

吳幸玲、郭靜晃(譯)(2003)。James E. Johnson, James F. Christie 與 Thomas D.

YawKey 著。兒童遊戲:遊戲發展的理論與實務(第二版)。臺北縣:揚智文 化。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吳長鵬(2008)。遊戲與學習。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沈桂珍(2011)。遊戲融入國小二年級乘法單元之教學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數學 資訊教育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周士傑(2005)。遊戲導入國小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與反思。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

林清山(譯)(1997)。Richard E. Mayer 著。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台北:遠流。

林嘉玲(2000)。數學遊戲融入建構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

林德宗(2007)。遊戲導入五年級異能力學童數與計算概念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春興、林清山(1990)。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清濱(1999)。怎樣實施協同教學?。師友月刊,387,43-47。

張新仁 (2003)。學習與教學新趨勢。台北:心理出版社。

張嘉玲(2007)。遊戲融入國小三年級乘除法教學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5)。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擷取自 http://dict.revised.moe.edu.tw/cbdic/

梁淑坤(2015)。晚餐後,幸福的數學時光。高雄市:格子外面文化。

陳伯璋(1988)。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台北:南宏。

陳邵瑜(2008)。遊戲融入一年級「數到 100」單元之教學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數學資訊教育教學碩士論文。

陳綵菁、邱榮輝、陳志豪、張宇樑 (2013)。數學遊戲融入教學在國小三年級學生 除法概念學習之應用。桃園創新學報,33,313-330。

黃月純、楊德清(2011)。國小低年級弱勢學生數學學習興趣與信心之研究。嘉大教 育研究學刊,26,113-145。

黃政傑、吳俊憲(2006)。合作學習:發展與實踐。台北:五南。

黃政傑、林佩璇(1996)。合作學習。台北:五南。

黃毅英(1997)。邁向大眾數學的數學教育。台北市:九章出版社。

鈕文英(2007)。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雙葉書廊。

葉盛昌(2003)。遊戲式數學教學模式對學生數學學習的影響。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數

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廖智倩、闕月清(2001)。淺談「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之協同教學。課程與教學,

4(4),113-128。

劉兆達(2004)。「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之協同教學。大專體育,73,83-88。

劉佳佩(2011)。發展數學遊戲融入課室教學研究-以國小四年級為例。國立臺中教 育大學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論文。

劉環毓(2008)。數學遊戲融入七年級探究教學活動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勤薇(2011)。數學遊戲融入國中數學科函數單元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 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薛韶葳(2009)。國中生學習興趣及其相關因素探討。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 論文。

鍾靜(2001)。九年一貫之數學領域課程設計。載於教育部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 會第 1146 期九年一貫課程種子教師數學領域研習資料,44-45 頁。

簡楚瑛(1993)。「遊戲」之定義、理論與發展的文獻探討。新竹師院學報,6,105-133。

饒見維(1996)。國小數學遊戲教學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蘇清守(1976)。協同教學的型態與評價。師友月刊,109,23-25。

貳、外文部份

Batesom, G. (1955). A theory of play and fantasy. Psychiatric Research Reports, 2, 39-51.

Bell, F. H. (1978). Teaching and Learning Mathematics in Secondary Schools. Wm. C.

Brown Company.

Berlyne, D. (1960). Conflict, arousal and curiosity. New York: McGraw-Hill.

Bruner, J. (1972). The nature and uses of immaturity. American Psychologist, 27,

687-708.

Ellis, M. (1973). Why people pla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Freud, S. (1961). Beyond the pleasure principle. New York: Norton.

Hidi, S. (2001). Interest, reading, and learni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onsideratio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13(3), 191-208.

Johnson, D. W., Johnson, R. T., & Holubec, E. J. (1994). The newcircles of learning:

Cooperation in the classroom and school.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Keller, J. J.(1990). Strategy Games:Developing Positive Attitudes and Perseverance toward Problem Solving with Fourth Graders, Jan., Master''s Practicum Report, Nova University.

Kimble, G. A. (1967). Foundations of conditioning and learning. New York: Appleton.

Krapp, A. (2000). Interest and human development during adolescence: aneducational- psychological approach. In J. Heckhausen (Ed.), Motivationalpsych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 (pp. 109-128). London: Elsevier.

Mayer, R. E.(1982). Learning. In H. E. Mitzel(Ed.),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Fifth edition. Washington, D.C.: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Panitz, T. (1999). The motivational benefit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78, 59-67.

Piaget, J. (1962).Play, dreams and imitation in childhood. New York: Norton.

Renninger, K. A. (2000). Individual interest and development: Implication for theory and practice. In C. Sansone & J. M. Harackiewicz (Eds.), Intrinsic and extrinsicmotivation: The search for optimal motivation and performance (pp.

373-404).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Shein, P. P., & Tsai, C. Y. (2015). Impact of a Scientist–Teacher Collaborative Model on

Students, Teachers, and Scientis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37(13), 2147-2169.

Singer, J. L. (1973). The child’s world of make-believe: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imaginative play.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Slavin, R. E. (1985). An instruction to cooperative learning research. In R. E. Slavin, et al. (Eds.), Learning to cooperative, operating to learning. New York: Plenum Press.

Slavin, R. E. (1995).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ory and research, and practice (2nded).

N. J.: Prentice-Hall.

Sutton-Smith, B. (1967). The role of play in cognitive development. Young Children, 22, 361-370.

Sutton-Smith, B.(1983). One hundred of change in play research. TAASP Newsletter, 9

(2), p13-17.

Vygotsky, L. S. (1976). Play and its role in the mental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 In J. s.

Bruner, A. Jolly, & K. Sylva (Eds.), Play: Its role in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pp.

537-554). New York: Basic Books.

附錄

附錄一 數學學習興趣量表

數學學習興趣量表表~黃月純、楊德清(2011)編製

五年___班___號 姓名:_________

親愛的同學:

這一份問卷不是考試,每一題的答案沒有對或錯,只要想一想自己的情況或感 覺,選擇最適合的一種,在□裡打 ,就好了。

1.我喜歡算數學題目嗎? 6.如果將來當老師,我希望教數學嗎?

□ 我喜歡算數學 □ 如果將來當老師,我一定要教數學

□ 我不太喜歡算數學 □ 如果將來當老師,我可能會教數學

□ 我討厭算數學 □ 如果將來當老師,我不要教數學

□ 其他___________ □ 其他___________

2.上數學課時,我快樂嗎? 7.我希望數學課可以多一點嗎?

□ 上數學課時,我常常很快樂 □ 我希望數學課可以多一點

□ 上數學課時,我有時候很快樂 □ 我希望數學課可以少一點

□ 上數學課時,我常常不快樂 □ 我希望都不要有數學課

□ 其他___________ □ 其他___________

3.上數學課好玩嗎? 8.上數學課時,我專不專心?

□ 上數學課很好玩 □ 上數學課時,我都很專心

□ 上數學課有時候很好玩 □ 上數學課時,我有時候會想其他的事情

□ 上數學課不好玩 □ 上數學課時,我常常會想到其他的事情

□ 其他___________ □ 其他___________

9.上數學課時,老師如果問問題,我 4.學數學會讓我變得更聰明嗎? 會自己舉手回答嗎?

□ 學數學一定會讓我變得更聰明 □ 我常常會自己舉手回答

□ 學數學可能會讓我變得更聰明 □ 我有時候會自己舉手回答

□ 學數學不會讓我變得更聰明 □ 我很少會自己舉手回答

□ 其他___________ □ 其他___________

10.寫數學習作或數學考卷時,

5.數學很重要嗎? 我會認真寫嗎?

□ 數學很重要,所以我一定要努力學會 □ 我都很認真寫

□ 數學不太重要,所以我學會多少就算多少 □ 我有時候會很認真寫

□ 數學不重要,所以有沒有學會都沒有關係 □ 我都隨便寫

□ 其他___________ □ 其他___________

附錄二 單元能力測驗卷

附錄二-1A 單元能力測驗卷(前測)測 1A

1A<異分母分數的加減> 五年 班 姓名:

( )1. 甲數等於 7÷4,乙數等於 8÷5,甲、乙兩數的和是多少?(①1 2 3 ② 2 4

5 ③3 7

20 ④4 3 20 )

( )2. 戊數的 6 倍是 5,己數的 9 倍是 4,戊數減己數是多少?(① 1

54 ② 1

6 ③ 7

18 ④1 5 18 )

( )3. 甲-23 11

19 =乙+24 13

21 =丙+21 3

4 =丁-25 10

11 ,甲、乙、丙、

丁四數的關係,下列何者正確?(①乙>丙>甲>丁 ②丙>甲>乙 >丁 ③丁>甲>丙>乙 ④丁>乙>甲>丙)

( )4. 動物園的 給猴子住, 給河馬住,猴子和河馬總共住了「三十分

之幾」的動物園? ① ② ③ ④ 。

( )5. 在計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法時,要先進行哪一個步驟再做計算? ① 平分 ②擴分 ③約分 ④通分。

( )6. 甲-4 =2 ,甲是 ① 6 ② 7 ③ 1 ④ 1 。

( )7. + = ,A 是多少? ① 6 ② 14 ③ 42 ④ 84。

( )8. 小松去爬山,上山花了 5 小時,下山花了 4 小時,上山比下山多

花多少小時? ① 小時② 1 小時③ 1 小時④ 1 小時。

5 1

6 3

30 15

30 17

30 19

30 21

7 4

6 5

13 9

42 17

42 31

42 29

14 9

6 5

A 7 5 3 9  + 

5 2

6 5

30 17

11 3

12 7

30 13

附錄二-2A 單元能力測驗卷(前測)測 2A

2A<整數四則計算> 五年 班 姓名:

( )1. 百貨公司大特價,5 件衣服賣 900 元,3 件褲子賣 750 元,媽媽各 買 1 件,共要付幾元?(①400 元 ②410 元 ③430 元 ④450 元)

( )2. a=859×789,b=858×790,請比較 a、b 兩數的大小。提示:a=

(858+1)×789,b=858×(789+1)(①a>b ②a<b ③a=b ④無法 比較)

( )3. 對於甲=720÷6÷12÷5 和乙=720÷(6×12×5)這兩個算式,下列敘 述何者正確?(①甲式比較大②乙式比較大③一樣大④無法比較)

( )4. 953-299-91=953-300-□,□中要填入多少?(①91 ②90 ③ 89 ④88)

( )5. 「16-8÷4=2」中,想要加上一個( )讓算式左右兩邊相等,

應該加在什麼位置? ○1(16-8)÷4=2 ○2 16-(8÷4)=2 ○3(16 -8÷4)=2 ○4(16+8)÷4=2。

( )6. 「162-15×7+23」這個算式中,要先算哪一個部分? ○1 162-

15 ○2 15×7 ○3 7+23 ○4 162×7。

( )7. 下面哪一個算式的答案不是「7」? ○1 3+(181-157)÷6 ○2(

362-237-76)÷7 ○3 12+42÷6-2 ○4 64-59+92÷46。

( )8. 阿偉原來買每包 240 元的魷魚絲 3 包,後來他想把全部的魷魚絲 換成每包 220 元的麻糬 4 包,他還要再付多少元給老闆?○1 160 元 ○2 170 元 ○3 180 元 ○4 190 元

在文檔中 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 (頁 133-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