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研究受限於問卷調查法之侷限,因此在推論方面亦有其限制。以下僅針對本研究 發現之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今後幼兒的照顧者、教保人員、政府及教育相關機 構和未來的研究者參考,茲將建議說明如下:

一、對幼兒照顧者之建議

依據研究結果之發現,研究者針對幼兒照顧者提出以下建議:

(一)為孩子嚴格把關,並挑選適合其年齡層的電視節目

根據本研究結果顯示,讓幼兒收看電視已經是相當普及的生活型態之一,且收視時 數也逐年不斷攀升,顯然是一種勢不可擋之趨勢,然而收視行為本身並無不妥,重要的 是如何替孩子把關與篩選合適的電視節目,例如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委託財團 法人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辦理之評選,所選出的「2-6 歲適齡標章兒童電視節目」

就是適合孩子收看的節目,建議家長不妨多加以了解、運用。

(二)協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收視習慣,並共同制定收視規定

由於收看電視已經是大多數幼兒放學後從事的休閒活動之一,若是嚴加遏止不准收 看電視倒不如嘗試柔性規範。本研究結果發現中部地區幼兒無論平假日,最常收看電視 的時數都是在兩個小時之間,而英國科學家(TechAdvisor,2014)給予不同年齡孩子看 電視的時間建議為:3 歲以下兒童不該看電視、3 歲至 7 歲的兒童每日看電視的時間應 限制在 30 分鐘至 1 小時。台灣中部地區的幼兒收看時數已超過其建議量,因而在此建 議家長應當適度縮短家中幼兒收看電視的時數。

115

本研究發現,收看電視的時數越長,幼兒的注意力行為越不佳,因此建議家長除了 在量的方面要有明確的規範之外,在質的部分也可以更積極的與孩子一起討論如何選擇 觀看適合的電視節目,以開放的角度與孩子一同對談,全家一起訂立電視契約之後,父 母親也要一同確實遵守,若是成功達到目標便可以設定獎勵制度,例如外出踏青、參與 藝文活動、學習一種新的樂器等,讓孩子切身感受到以其他替代活動取代長時間只看電 視的樂趣。

(三)幼兒收視時共視者的陪伴

本研究發現最常陪伴幼兒收看電視的是其兄弟姊妹,中部地區幼兒收看電視時,有 近四成的比例是與自己年齡相近的兄弟姊妹一同收視,其次為家中的公婆或是其他長輩,

父母親陪同收視的比例偏低。如此一來控管收視行為的規定將無法落實,由兄弟姊妹或 是家中長輩陪同收視的情況下也可能延長收看電視的時數。因而建議家長盡量撥空與幼 兒一同收看電視,並且盡可能在收視之後與幼兒討論剛剛收看的內容,應用電視裡的情 節來教育孩子正確的價值觀,進而教導幼兒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節目,建立起未來孩子 長大後對於自我收視行為的正確選擇權。

二、對教保服務人員之建議

依據本研究結果之發現,研究者針對教保服務人員提出以下建議:

(一)提供家長正確的教養觀念

根據本研究結果顯示,收看電視的時數越長,幼兒在注意力方面的表現越不好,對 於其參與活動的態度也會有所影響,嚴重的話將會影響幼兒在校的行為表現以及同儕之 間對於他(她)的印象。建議教保人員在平時就可以提供相關的研究數據、親職教養文 章給家長參考,提升家長對於幼兒收視行為的敏銳度,若是發現幼兒有疑似經常收看電 視的情況(例如:遊戲中經常出現廣告台詞、用字遣詞比同齡孩子來得成熟),建議可

116

以透過聯絡簿、電訪、面談等親師溝通方式,嘗試表達對於幼兒在家中收視行為的關心,

及時給予勸導與協助。

(二)適時適量的運用多媒體教學

由於時代的進步與網路媒體的普及,越來越多的現場教育工作者會運用電視節目、

網路資源進行教學,建議教保人員在提供各種多媒體教學時,應當僅將其視為引起動機 或是補充之教材,除了收看的時數不宜過長之外,更應該重視的是事後的引導以及主題 延伸討論。因為大多數網路資訊的來源並不絕對正確,因此也不宜將網路取得之片面資 訊當作課程,應該更加注重讓孩子動手操作、實際演練的機會。

三、對政府及教育相關機構之建議

依據研究結果之發現,研究者針對政府及教育相關機構提出以下建議:

(一)建議主管機關加強宣導優質兒童電視節目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委託財團法人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辦理之評選,

是為民眾把關而成立「適齡標章兒童電視節目」標章,目前每半年會依據節目類型(綜 合紀實類、生活教育類、卡通類、戲劇類)進行分類,並依據年齡層(2-6 歲、7-9 歲、

10-12 歲、7-12 歲)進行評選,在評選結果報告書完成後,也會製作「適齡兒童電視節 目標章」節目單,供民眾免費索取,作為父母、兒童選擇收視之參考。

目前「適齡兒童電視節目標章」已成立 Facebook 個人粉絲專頁,但是瀏覽人次並 不多,建議主管機關透過更多元的宣導方式,例如舉辦記者會、公開宣導活動、配合兒 童節進行相關有獎徵答活動、配合各級學校走入校園發放宣傳節目單等等方式,讓全台 灣各地區的家長、教保人員及幼兒認識「適齡標章兒童電視節目」標章及其推薦之優質 節目。

117

四、對未來研究者之建議

本研究因時間、人力、物力之不足,不能進行全面性的研究,建議未來研究者可從 以下層面進行更深入的探討: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僅以問卷調查法為主,在資料上的解釋有所限制,如對家長的收視態度無法 獲得較深入的了解。建議未來研究者,除了量化研究之外,也可輔以深度訪談、焦點座 談、專題討論等質性研究方法,以獲得更深入的資料,以彌補量化研究之不足,使研究 結果更臻完善。

(二)研究設計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因而無法瞭解電視收視行為對於幼兒長時間的影響,

也無從得知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亦無法瞭解電視節目內容對於幼兒的注意力行為產生 何種變化,故建議未來研究者可採縱貫性研究方法,以瞭解幼兒電視收視行為與其注意 力兩者長時間之關聯性,或是採實驗設計的方式,瞭解兩者間的因果關係。

(三)研究地域與對象

本研究地域為中部地區五縣市為研究母體,研究結果無法推論至其他地區之幼兒。

因此建議後續研究者可以擴大樣本母群體,或是以其他地區幼兒作為研究對象,甚至做 城鄉之間的比較,以瞭解各地區都市與鄉村幼兒電視收視行為與注意力的關聯。

118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立杰(2012)。幼稚教育:考試精粹。臺北市:揚智。

王雪貞、林翠湄、連廷嘉、黃俊豪譯(2005)。Shaffer, David R.著。發展心理學。臺北:

學富。

幼兒教育及照顧法(2011 年 05 月 22 日)。

何芸潞(2005)。「看」電視新聞之研究:以兩位國小高年級男生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吳明隆(2006)。SPSS 統計應用學習實務。臺北市:知城。

吳明隆(2013)。SPSS 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新北市:易習。

吳明隆、涂金堂(2012)。SPSS 與統計應用分析(附光碟)。臺北市:五南。

吳知賢(1992)。電視與兒童。臺北市:水牛。

吳知賢(1998)。兒童與電視。臺北市:桂冠。

吳翠珍(1991)。影響兒童電視觀看時間因素之分析。新聞學研究,44,73-94。

吳翠珍(2003)。家庭媒體環保 DIY。人本教育札記,165,42-45。

吳翠珍(2009)。2009 年全國兒童媒體使用行為調查報告。取自:www.fubonedu.org.tw/

download/2009 全國兒童媒體使用行為調查報告-完整內容.pdf

李宜蓁(2012)。8 法寶,打造超強專注力。親子天下雜誌,39,138-147。

李宜蓁(2012)。為何孩子不專心?破解四大迷思。親子天下雜誌,39,130-136。

李嘉峰(2006)。母親參與子女收視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李蒨(2010)。大學生英文報刊使用效果與影響因素分析---基於使用與滿足理論的實證

119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昌大學,中國南昌。

邱浩政(2012)。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臺北市:五南。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05)。TV 哪裡有問題?。取自:www.children.org.tw/research /detail/67/254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10)。台灣親子休閒育樂狀況調查報告。取自:

www.children.org.tw/research/detail/70/225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13)。2013 年兒童收視熱門時段之電視內容分析。取自:

www.children.org.tw/research/detail/68/597

卓美玲、管中祥、彭賢恩、許玉雪(2013)。電視使用行為及滿意度調查報告。國家通 訊傳播委員會委託計畫研究報告(NCCL101032-1010504)。

孟淑華(譯)(1998)。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原作者 Werner J. Severin, James W.

& Tankard, Jr.)。臺北市:五南。

林宜和(譯)(1997)。如何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原作者清水驍)。臺北市:台灣英文雜 誌社。

林東泰(2008)。大眾傳播理論。臺北市:師大書苑。

洪賢智(2008)。電視新論。臺北市:亞太圖書。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適齡標章兒童電視節目」評選結果。2014 年 3 月 22 日,取自 http://tw.events.uschoolnet.com/agekidtv/

張水金、劉清彥(譯)(2001)。大能力(上)、(下)(原作者 Doroty Rich)。臺北市:

信誼基金出版社。

張欣戊、林淑玲、李明芝(譯)(2010)。發展心理學(上冊)(原作者 Shaffer, D.R. &

Kipp, K.)。臺北市:新加坡商聖智學習。

張春興(2012)。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陳依菱(2010)。中部地區幼兒電視收視行為與健康情形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120

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陳佩湘(2014)。中部地區幼兒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之認知及其子女在學習專注力表 現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陳佩湘(2014)。中部地區幼兒家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之認知及其子女在學習專注力表 現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