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未來各種相關研究越發增加、幼兒園的動畫課程日趨成熟,研究者依照本動 畫研究結果提供幼兒動畫課程進入教育現場的方式:其一為融入課程,成為課程 進行的一個方式,如主題課程,課程進行的其中一種方式以動畫來呈現,擺脫過 去藝術、體驗的舊方式;其二是成為一個主題研究的內容,即是將本研究的課程 設計放大,從探討動畫的歷史起源、動畫設計的方式、動畫影片的種類到自己製 作動畫、動畫成果的展現,動畫課也能成為一個完整的主題課程。

第二節 建議

此節為綜合本研究進行動畫課程實施後的結論,提出未來動畫課程之於幼兒 教育在教學實務和未來相關研究之建議。

壹、本研究運用於幼兒園教學實務之建議

本次研究進行的目的在於探討動畫課程能否進入幼兒園中進行教學,透過兩 個循環的課程,我們能肯定幼兒對於動化的理解與執行;因此建議未來相關研究 人員,如上節所述將「動畫課程」進行兩方面發展,其一為成為幼兒園中課程進 行之方式,其二為使「動畫」成為幼兒園探究之課程主題。

當動畫成為輔助性質的角色進入幼兒園課程,依照動畫的趣味性和特殊性,

能成為精彩的引起動機,成功吸引幼兒注意力,讓他們進入課程情緒中。傳統動 畫的製作原理相當簡單,端看使用者是否理解以及是否有經驗,教師能輕鬆的自 己製作與課題相關的逐格動畫影片,作為課前的引起動機。此乃動畫融入幼兒園 教學之小發展。

當我們進入以動畫為主題的課程後,能從動畫的歷史開始探討,以故事的方 式進入主題;也可以自己製作簡易的幻影箱等道具,或上網搜尋影片,讓幼兒體 驗最早的動畫是以什麼樣的方式呈現。接著我們能探討動畫的相關歷史人物,誰 是第一個發明動畫的人呢? 是哪個國家的人? 為什麼會發明動畫? 也可以探討東 方與西方的動畫差異,兩邊的動畫故事比較、兩邊的角色人物比較,如:迪士尼、

宮崎駿。接著在進入動畫課程的主軸前,進行知名作品的賞析,從知名的動畫大 場,如:夢工廠、迪士尼、皮克斯,到一般民眾自製的許多特殊動畫。再進入課 程主軸,如本研究進行的各式動畫課程,進行的方式可參考本研究第五張第二節

─動畫課程實施討論。最後探索動畫的發展,從 2D 到 3D、平面到立體,比較現在 與過去的動畫,老師兒時看的卡通與現在幼兒看的有什麼不同,再與幼兒一起探 討比較喜歡哪個時期的動畫、及其原因。

貳、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本研究乃初探性的行動研究,旨在探討過去少見於幼教現場的停格動畫是否 能夠帶入幼兒園,因此以質性研究的方式實施;未來相關研究者應更進一步以實 驗研究的相關量化數據,以實驗研究的方式探討動畫課程實施相關成效,才能更 進一步確立動畫課程對幼兒教育的幫助。

參考文獻

王婉婷(2006)。國民小學生活主題統整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 學系與課程與教學碩士班: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朱仲謀(2006)(譯)。行動研究導論(原作者:Andrew P. Johnson)。台北市:五南。

何素娟、陳彥文、劉夢雲、黃麗錦、林璟玲、沈文鈺(譯)(2008)。嬰幼兒學習環 境設計與規劃(原作者:Ingrid Crowther)。臺北市:華騰文化。(原著出版 年:2003)

林泰州(譯) (2000)。動畫技巧百科(原作者:Richard Taylor)。臺北市:遠流。

林素卿(2002)。教師行動研究導論。高雄市:高雄復文。

林佑聖、葉欣怡(譯)(2001)。認識迪士尼(Understanding Disney : the manufacture of fantasy)。臺北市:弘智。

林欣怡(譯) (2011)。迪士尼的劇本魔法(原作者:Jason Surrell)。臺北市:稻 田。

張雅婷(2011)。從流行文化的卡通動畫談藝術教學與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國立

黃銘惇、張慧芝(2000)(譯)。課程設計:教育專業手冊(原作者:David Pratt)。

台北市:桂冠。

黃光雄、蔡清田(2009)。課程發展與設計。台北市:五南。

傅鳳琴(2003)。解構迪士尼形塑的童話世界:以 1991-2002 年臺灣上映之迪士尼 動畫電影為例。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蔡金田(2004)(譯)。課程行動研究(原作者:James McKernan)。高雄市:麗文。

蔡秀玟(2010)。生命教育卡通影片教學對國小學童生命態度影響之研究。高雄師

劉怡君(譯)(2007)。動畫基礎技法(原作者 Richard Williams)。臺北市:龍溪。

鄧有立(1983)。卡通影片製作。臺北市:武陵。

盧美貴(2005)。幼兒教育概論。臺北市:五南。

賴國洲(1997)。解讀日本卡通暴力內容。臺北市: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電視文 化研究委員會。

賴碧慧、吳亮慧、劉冠麟(譯)(2007)。幼兒藝術與創造性發展(原作者:Robert Schirrmacher)。臺北市:華騰文化。(原著出版年:2006)

簡楚瑛、盧素碧、蘇愛秋、劉玉燕、漢菊德、林玉珠、吳嫈華、張孝筠、林士真、

鄭秀蓉、幸曼玲(1999)。幼教課程模式。臺北市:心理。

簡楚瑛(2009)。課程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心理。

蕭志強(譯)(1995)。培養創造力的主題教學(原作者:御茶水女子大學附屬小學兒 童教育研究會)。臺北縣:光佑文化。

附錄

課程名稱 第一循環動畫課-2

課程名稱 第一循環動畫課-3

課程名稱 第一循環動畫課-4

課程名稱 第一循環動畫課-5

課程名稱 第一循環動畫課-6

課程名稱 第一循環動畫課-7

課程名稱 第一循環動畫課-8

課程名稱 第一循環動畫課-

課程名稱 第一循環動畫課-10

課程名稱 第一循環動畫課-11

課程名稱 第一循環動畫課-12

附錄二、第二循環動畫課程教案

課程名稱 第二循環動畫課-2

課程名稱 第二循環動畫課-3

課程名稱 第二循環動畫課-4

課程名稱 第二循環動畫課-5

課程名稱 第二循環動畫課-6

課程名稱 第一循環動畫課-7

課程名稱 第二循環動畫課-8

課程名稱 第二循環動畫課-9

課程名稱 第二循環動畫課-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