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從本研究的實驗過程與結果,研究者提出下列建議提供後續相關研究參考。

一、教學上的建議

(一)尋找能引發成人學習者興趣的相關教材

成人學生之優勢在於較豐富之社會、人生歷練,但相對劣勢也在於此,由於看 待事物角度或思考模式等主觀意識早已形成,因此,在實施創造性思考教學過程 中,需要能引發其創造性思考範例或圖文影像提供刺激與參考(如在此研究中,研 究者在課程之中用許多得有趣的商業創意廣告做為激盪其創造力的媒介),這有助 於影響或改變其思維。面對這樣的特殊學習族群,教師於資訊上之更新及挑選整 理尌更需要快速準確。

(二)團體合作的方式參與課程有助於成人學習者產生創意

創意思考教學是著重於思考的過程或是彼此腦力激盪的收穫,以進修學校中的 成人學生組成來看,部分為青壯在職人士,其餘則多為主婦或退休人士,離開正 規教育已有一段長久的時間,所以在學習事物及創造力的思考反應上會較為緩 慢。然而從本次的研究中發現,在課堂中當一個創意問題需要解決時,往往單獨 一個人在思考上會遭遇較大的阻礙,但經由團體的刺激與激盪,能幫助他們個人 發揮並產生更多的創意。所以對於進修學校的學生而言,善於運用團體合作、討 論,可讓創意思考教學產生更大效應。

(三)愉快的教學氣氛有利於成人學習者的創新表現

創造思考教學非常重視提供自由、民主、安全及和諧的環境和氣氛」(陳龍 安,2006)。可知創意思考教學的重點,除了學生之外,教師更是教學成敗的關鍵者,

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助於學生的學習意願與參與動機。所以在本研究實 驗期間,教學者必頇隨時注意學生的面對問題時的反應,適度地給與協助,並特

別鼓勵與表揚成人學生之創新表現,無形中,將使成人學生增強其流暢力、變通 力與獨創力等創意能力。

二、對於課程設計的建議

(一)創造思考教學適合融入於高中進修學校各科課程

進修學校學生來自社會各階層,共同的特色是皆已成年,並有工作經歷或社會 經驗,但卻也同時在創造力上遇到衰退的窘境。創造思考教學融入課程,不但可 降低著重記憶課程比例,同時可刺激成年、甚至於老年學生之腦部思考,活化腦 細胞運作,並與學生之成人豐富經歷背景結合,提升創造思考之另類成效。從本 研究中顯示這樣教學方式確實可以讓這些成人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發揮更大、更 有用的教育效益。所以學校相關單位應支持及鼓勵教師運用創意思考教學的策 略,不只在藝術類科上,並可擴及至其他學科領域,讓學習不再是件枯燥而乏味 的事情。

(二)可增加課程教學時數

本研究受限於研究時程,僅實施八週課程,無法針對創造力的各分項能力逐一 做課程設計,同時在教學時間有限下(每節課50分鐘、每週一次,實驗組與控制組 皆同),加上大多數的學生白天需要工作,無法給予太多回家作業,所以幾乎所有 的活動皆需在課堂中完成(除剪接外),所以較無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創作及討論,或 將各組的發表與活動做更加深入完整的分析與探討。建議未來研究者可增加研究 時程,設計一學期甚至一學年的課程,以進一步探討創造思考教學融入藝術生活 課程對學生創造力的影響。

三、對未來相關研究之建議

創造性思考研究對象目前多以中小學師生為主。在成人教育領域裡,鮮少發現 隨著創造力教育的啟動而探討創意教學於成人教學上的研究。換言之,有關成人

教師創意教學表現的相關研究甚少,也因此本次研究在過程中並無太多可供參考 之文獻及相關數據資料。

以下僅就本次研究過程及成果部分,提供未來研究此領域者幾點建議。

(一)地域差異性之對照

本次研究觀察及測量對象為新北市立某高中附設進修學校學生,並未有其他地 域學校同性質學生作為觀察對照組,以台灣目前教育現況,確實還存在著城鄉差 距的事實,成人教育亦不例外,這當中包含了資訊環境的刺激、物質生活水帄、

以及地域(離島)、特殊族群文化(如原住民)的差異性..等變因,因此,若之後相關 研究能擴及不同地域觀察其差異性,相信能獲得更多可靠有效之觀察數據及成果。

(二)降低技術性因素造成之教學成果值誤差

創造思考教學強調原始動機與創意發想,而本次研究以「創意廣告」命題,雖

則結合藝術生活課程原素,使學員得以創新的商品與劇情呈現創意思考教學後的 成果,但礙於學生們專業攝影及後製技術有限,再加上受到環境與時間的限制(只 能在學校及夜間拍攝),使得部分創意思考的價值無法完整具體呈現而稍有遺憾。

所以在課程主題的選擇上,應該再多注意學生的先備知識,降低技術性因素造成 之教學成果值誤差。

參考文獻

毛連塭、林幸台、郭有遹、陳龍安(2000)。創造力研究。台北:心理。

王潁琦(2009)。以因素層級分析法探索高職進修學校成人學習者面對課程設計之深 層意識。佛光大學未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方善誠(2008)。國民中學科學創造力量表之發展與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 科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乙明、李淑貞(2006)譯。創造力Ⅰ〃理論(R. J. Sternberg 編:Handbook of creativity)。台北市:五南。

李乙明、李淑貞譯(2006)譯。創造力Ⅱ〃應用(R. J. Sternberg 編:Handbook of creativity)。台北市:五南。

李崇城( 2004)。高職商標設計課程之創意教學研究。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 士 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德高(1990)。創造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李錫津(1987)。創造思考教學研究。台北市:台灣書店。

沈翠蓮 ( 2005)。創意原理與設計。台北:五南。

邱淑華、許安琪( 2004)。廣告創意:概念與操作。台北:揚智。

林幸台 ( 1984)。創造力的評量與研究。創造思考教育,1,15-16。

呂燕卿(2002)。「生活課程」與「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內涵。藝術與人文教 育上冊。藝術教育研究編輯委員會編。桂冠圖書。367-399

吳清山( 2002)。創意教學的重要理念與實施策略。臺灣教育,614,2-8。

吳靜吉(1999)。新編創造思潛測驗研究。學童輔導,62,132-147。

洪淑宜(2006)。創新教學之單元設計研究─以《創意思考》課程為例。臺北:揚 智文化事業。

洪賢智 (2001)。廣告原理與實務。台北:五南。

洪榮昭(1998)。創意領先─如何激發個人與組織的創造力。臺北:張老師文化。

洪 蘭 (民88)譯。不同凡想:在一窩蜂的文化中開拓創造力。台北:遠流。(Sternberg, Robert J. & Lubart, Todd I. (1995 ). Defying the crowd : cultivating creativity in a culture of conformity.)

徐嘉陽(2008)。網路反菸廣告創意研究‐以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網路反菸廣告 為例。佛光大學傳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孫秀蕙、馮建三(1995)。廣告文化。台北:揚智。

孫易新 譯(2007)。心智圖聖經─心智圖法理論與實務篇。臺北:耶魯國際文化。

張中煖(2002)。舞蹈教學研究。藝術與人文教育。台北:桂冠。

張玉成(1993)。思考技巧與教學。臺北市: 心理出版社。

張明芳(2012)。創造思考教學融入表演藝術課程對學生創造力影響之研究。國立 臺北藝術大學文化資源學院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 北市。

張毓珍(2012)。初階「創作性戲劇」課程對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學生創造力 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表演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郭有遹(1994)。創造性的問題解決方法。臺北市:心理。

郭雅惠(2003)。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對國中生創意表現影響之研 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

曾雄豪(2004)。創造思考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動作技能與創造力之影響。 台北 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文博 (1995)。廣告遊戲。台北:商周。

黃炎媛 譯(1995)。創意激盪。臺北:天下文化。(J. Geoffrey Rawlinson.(1981). Creative Thinking and Brainstorming.)

黃信義 (2006)。網路同儕互評對創造力的影響-以小五生電腦繪圖學習為例。銘

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邱皓政 (2005)。創造力的測量與共識衡鑑。教育資料集刊,30。

教育部 ( 2002)。創造力教育白皮書-打造創造力國度。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 (2006)。老人政策白皮書:邁向高齡社會。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高級中學課程綱要。國民教育社群網。取自: h ttp://teach.eje.edu.tw/9CC/index_new.php。

劉毅志 譯 (1989)。James Webb Young 著。廣告人與創意。台北:天一。

蔣國英 譯(2007)。創意心理學。臺北市:遠流。(Todd Lubart(2003). Psychologie de la cr éativité. Armand Colin Publisher.)

陳尚永、蕭富峰譯(2006)。Wells, Moriarty, Burnett 著。廣告學。台北:華泰文化。

陳怡雯(2005)。藝術生活評分規範之發展與建立 --從國小五年級戲劇教學出發。

國立台南大學/戲劇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縣。

陳欣蘭(2009)。創作性戲劇英語教學對科大進修部學生創造力表現與英語學習成效 影響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縣。

陳珮蓉 (2009)。創造思考技法融入國小六年級劇本創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龍安 (2006)。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台北: 心理。

歐志華(2003)。成年期創造力的發展及其對成人教育的意義。玄奘社會科學學 報,1。

賴貞利 (2008)。如何開發成人創造力。T&D 飛訊,69,1~31。

賴足菁 (2006)。Amabile 創造力成分模式與共識評量技術之驗證-以國小五年級繪

畫為例。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鄒小蘭(2002)。心智繪圖的技巧與教學。創造思考教育, 12,37-44。

蔡智明 (2003)。擴散性思考測驗研究-以「想一想活動」為研究工具。屏東師範 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蕭湘文 (2003)。廣告創意。台北:五南。

簡素琤 譯 (1987)。創意人的思考。臺北市:遠流。(James L. Adams(1980). Conceptual Blockbusting─A Guide To Better Ideas. W. W. Norton & Company.)

簡佩芯 (2005)。大學學生多媒體創作歷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藝術教育評量。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取自http://arteducation.creed.ntnu.edu.tw/rating.php

藝術教育評量。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取自http://arteducation.creed.ntnu.edu.tw/rating.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