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創造思考教學融入高中藝術生活課程對進修學校學生創造力影響之研究-從創意廣告課程出發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創造思考教學融入高中藝術生活課程對進修學校學生創造力影響之研究-從創意廣告課程出發"

Copied!
11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陳李綢博士 夏學理博士. 創造思考教學融入高中藝術生活課程對進修學校 學生創造力影響之研究-從創意廣告課程出發. 研 究 生:施芳婷. 撰. 中華民國一百零二年一月十四日.

(2) 謝誌 經過漫長的琢磨,碩士論文終於誕生了。首先要感謝這幾年來,我的指導 教授—陳李綢教授與夏學理教授。陳李綢教授的指導如同黑暗中的燈塔,總在 失去方向時,讓我找到繼續前進的道路;夏學理教授的指導如冬日的暖陽,感 謝您的慈悲與包容,讓我在工作與學業之間,依照自己的速度從容前進,您對 論文各章節細心與專業的見解,讓我的碩士論文更臻完善。此外,還要感謝口 詴委員閻自安教授,在百忙中抽空,給予本論文寶貴的意見與詳細的解析。 當然還一定要感謝玉嬪同學在這段期間一路相扶持,在一旁不斷地鼓勵、協 助,這篇論文才得以完成。在師大創發所尌讀其間,是個總充滿著歡笑的回憶, 沒有令人難以喘息的壓力,而是讓學習成為心情愉悅的良藥。因此,謹以此論 文獻給我最敬愛的教授、和一起走過那段歲月的老師及同學們!. 施芳婷 謹誌 中華民國一○二年一月.

(3) 摘 要 創造思考教學融入高中藝術生活課程對進修學校學生創造力影響 之研究-從創意廣告課程出發 本研究旨在探討自編的「創造思考教學融入高中藝術生活課程-以創意廣告 為主題」對提升進修學校學生創造力之影響;研究對象為新北市某高中進修學校 二年級學生,實驗組接受「創造思考教學融入藝術生活課程」,共25 位學生; 控制組接受「一般藝術生活教學活動」,共23 位學生,兩班皆由研究者親自擔 任教學,自101學年度上學期九月開始至十二月止,為期十週,每週一堂課,每 節課50分鐘,共十節課。本實驗方法是實驗組及控制組學生於課程前後,利用「陶 倫斯創造力測驗成人適用精簡版」(Abbreviated Torrance Test for Adults,簡稱ATTA) 進行測驗,將所得資料以獨立樣本T檢定加以統計分析;並將兩組學生經不同教 學方法學習後所拍攝之創意廣告影片,以專家評量(Consensual Assessment Technique, CAT)的方法給予評分,最後輔以質性資料,來呈現創造思考教學的學 習成效及學生的學習反應。此研究目的,是期望透過「創意思考教學」策略的參 與和觀察,探究該課程對高中進修學校學生之創造力表現關係。 經本論文研究後獲得幾項結論:(一) 藝術生活課程之創意廣告教學的介入 對於進修學校學生其創造性思考活動能力的提升,有顯著的進步;(二) 實驗組 學生接受創意思考課程後,其產出之作品,經專家共識評量,相較於控制組,較 具備創造力的特質;(三) 學生在實驗期間,有興趣接受研究者自編的藝術生活創 意教學的教材及教學實施;(四) 實驗組在接受創意思考教學的過程後,學生對創 造思考的興趣有所提升,並且願意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並依據上述研究結論,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各界教學與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 關鍵字:創造思考教學、創意廣告、陶倫斯創造力測驗成人適用精簡版(ATTA)、 專家評量(CAT) I.

(4) Abstract The Influence of Creative Thinking Teaching in Arts and Life Class for the Students in Extensive Education Division-From Creative Advertising Curriculum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Integrating Creative Thinking Teaching Activities into the High School Art & Life Curriculum - Creative Advertising, which was edited by the researcher, on the enhancement of the creativity of the students in continuing education schools. The study subjects are students in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second grade at a senior high school. The experiment group accepted Integrating Creative Thinking Instruction into the course of Art & Life, and there were 25 students; the control group accepted Teaching Activities of General Art Life, and there were 23 students. Both groups were taught by the researcher. The study period was from September to December in the first semester of school year 2012, totally 10 weeks. There was one class per week and each class time was 50 minutes, totally 10 times. Abbreviated Torrance Test for Adults (ATTA) was adopted to testify the experi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he curriculum. The data collected wa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with T-test. Also the creative advertising videos shot by two groups after the curriculums with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were evaluated and scored with Consensual Assessment Technique (CAT). Finally, with the supplement of qualitative data, the effect of creative thinking teaching activities as well as the response from the students was presente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is curriculum and the creativity performance of the students in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senior high school through the strategic involvement and observation of Creative Thinking Teaching Activities. Furthermore, it can be a reference for relevant domestic schools to design their curriculums. II.

(5) Several conclusions obtained after the thesis: 1.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Arts and Life Class teaching of creative advertising for the College of Technology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activities enhance the ability significant progress. 2.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the creative thinking courses, its output of works by the Consensual Assessment Technique (CAT),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reativity. 3. During the experiment, students interested in the Arts and Life Class researcher creativ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practice.4. Experimental group in the process of creative thinking teaching students improved interest in creative thinking and willing used in daily life. According above study results to offer some suggestions, and the study is 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eachers of performing arts curriculum.. Keywords: Creative Thinking Teaching, Creative Advertisement, Abbreviated Torrance Test for Adults (ATTA) and Consensual Assessment Technique (CAT). III.

(6)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 .............................................................................................. 4 第四節、名詞解釋 ............................................................................................................. 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1 第一節 創造力的相關論述 ............................................................................................ 11 第二節 創造思考教學................................................................................................... 27 第三節、創意廣告的基本理念 ...................................................................................... 33 第四節 Amabile 共識評量技術的相關研究 ................................................................. 3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43 第一節 研究設計 ............................................................................................................. 4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46 第三節 研究流程及架構 ................................................................................................ 49 第四節 教學策略介入..................................................................................................... 51 IV.

(7) 第五節 研究工具 ............................................................................................................. 53 第六節 資料處理 ........................................................................................................... 5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59 第一節「創造思考教學融入藝術生活課程」對於高中進修學校學生創造力表現 之關係. ................................................................................................................................. 60 第二節「創造力思考活動能力」學生表現結果與討論 ............................................ 64 第三節 專家評量結果分析 .......................................................................................... 67 第四節 學生學習狀況分析 .......................................................................................... 70 第五節 綜合討論 ........................................................................................................... 8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3 第一節 結 論 ................................................................................................................... 84. 第二節 建議 ..................................................................................................................... 86. 參考文獻 ........................................................................................................................... 89 附錄..................................................................................................................................... 95 附錄一 Amabile 藝術領域共識評量量表 .................................................................. 95 附錄二 Amabile 藝術領域共識評量量表題項的內部一致性分析摘要表 ............ 96 附錄三:課程回饋意見表 ............................................................................................ 97 附錄四 教案設計 ........................................................................................................... 98 V.

(8) 附錄五 心理出版社測驗工具授權同意書 ............................................................... 106. VI.

(9) 表目錄 表 2-1-1 創造力的定義(從不同的觀點) .................................................................. 12 表 2-1-2 LESNER &HILLMAN 與 DACEY 在創造力發展上的比較 .................................. 16 表 2-1-3 評量的類型、理念及國內外常用之量表 ................................................. 24 表 2-2-2 創造思考教學策略與技法 ......................................................................... 31 表 2-3-1 廣告創意之基本概念 ................................................................................. 33 表 2-4-1 共識評量量表評定項目的定義表 ............................................................. 40 表 3-1-1 【實驗設計的模式】 .................................................................................. 44 表 3-2-3 實驗組與控制組教學之教學策略 ............................................................. 47 表 3-2-4 評分者背景資料表 ..................................................................................... 48 表 3-4-1「創造思考教學融入藝術生活」教學方案課程架構 ................................ 52 表 3-5-1 KENDALL 和諧係數檢驗結果 ....................................................................... 55 表 4-1-1 ATTA「流暢性」之 T 檢定分析對照表 .................................................... 61 表 4-1-2 ATTA「原創性」之 T 檢定分析對照表 .................................................... 61 表 4-1-3 ATTA「精密性」之 T 檢定分析對照表 .................................................... 62 表 4-1-4 ATTA「變通性」之 T 檢定分析對照表 .................................................... 62 表 4-1-5 ATTA「創意指數」之 T 檢定分析對照表 ................................................ 63 表 4-1-6 各分項測驗 T 檢定分析表 ......................................................................... 64 表 4-2-1 AMABILE 藝術領域共識評量量表(CAT)各項目分析表 .............................. 68 表 4-2-2 創意廣告作品專家評分結果 ..................................................................... 69 表 4-4-1 實驗組學生「課程回饋意見表」填答人數及排序 ................................... 71. VII.

(10) 圖目錄 圖 2-2-1 WILLIAMS 創造與情意之教學模式(象限分析)…………………………… 29 圖 3-1-1 實驗組年齡與人數分統計表…………………………………………… 46 圖 3-1-2 控制組年齡與人數分統計表…………………………………………… 46 圖 3-3-1 本研究流程圖示……………………………………… ………………. 49. 圖 3-3-2 實驗研究架構…………………………………………………………… 50 圖 4-4-2 實驗組學生「課程回饋意見表」各題帄均數…………………………. VIII. 72.

(11)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在探討研究要旨,共分四節。第一節說明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探討研 究目的;第三節研究範圍與限制;第四節則為名詞解釋。. 第一節 研究動機 二十一世紀資訊發達的網路世代,擁有知識再也不是人生成功的唯一途徑, 創意的概念或產品,為個人及社會製造出更多的經濟產值。所以, 「創造力」成為 學界、媒體等熱烈討論的「詞彙」 。事實上台灣教育部在 2002 年便提出了『創造力 教育白皮書』 ,願景是期望能希望結合個人、學校、社會、產業四大範疇來「活化 全民的創造力潛能,提升解決問題能力,發展多元技能,從而開創豐富多元的自 我價值,將台灣打造成一個創造力的國度。其中因應國內 65%以上的成人人口。1於 白皮書中更提到: 「一個創造力的國度應『培養終身學習、勇於創造的生活態度』….., 以『形成創新多元、積極分享的文化氛圍』。創造力非僅兒童與少年專屬,成人 亦具有創新的能力與活力,尤其成人具有更多的主體性、自覺能力和行動力。」 所以創造力的開發,不只關注於兒童、年輕人,成人是社會進步的主要推動者, 更需要刺激其創新能力,以利於國家發展。但是,「經過長久社會歷練之後,人 們還剩下多少的創造力?」這個問題的發想,要從 100 學年度起,研究者在新北市 某高中的進修學校擔任行政工作開始,慢慢醞釀而生。進修學校的學生年齡大約 落在四十歲至六十歲之間,年少失學的他們,在經過社會規範的限制及現實環境 的洗禮之後,又重回學校殿堂,絕大多數的學生,都相當珍惜能再有讀書的機會, 所以其學習態度都是執著又認真。但是,面對著國文、英文、數學、地理等硬梆 梆的學科,總感嘆自己的學習能力已大不如前,他們最常反應尌是:「老師!教 慢一點啊!我們聽不懂啦~~~」。隨著高中 99 課綱的課程內容的改變,本校進修 1. 內政部 94 年度的人口統計,25 歲以上人口約佔全體人口總數的 65%。. 1.

(12) 學校的學習科目也有所調整,在高二開設了「藝術生活」課程,研究者以藝術生 活-表演藝術專長,開始進入班級任教。還記得第一堂課,我拿了一個寶特瓶走 進教室,請學生把保特瓶想像變成另一個物品並簡單地表演出來(例如:說出眼鏡 與做出戴眼鏡的動作),活動以輪流傳遞的方式進行。在這過程中,大多數的學生 在接到保特瓶時都顯得有些慌張及不知所措: 「老師,這可以變甚麼?我不會啦~~」; 「老師!我們腦筋已經轉不動了啦!這很難想耶!」雖然如此,但過程中,經由研究 者不斷提醒不要被保特瓶的形狀和材質所限制,慢慢地,他們開始願意說出和做 出一些物品及動作,當活動進行到第二輪的時候,學生的創意表現已比第一輪進 步很多,並且對於這樣的活動也展現出高度的興趣。課後,我開始思考著:「這 樣的創意課程是否能提升與改變成人的創造力?」 成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創造力卻逐漸減低,是因為成年人越來越不喜歡冒險, 而喪失了創新的動機。所以「教育」成年人勇於接受創新去適應現今日新月益的 社會,使其保持彈性與好奇心,能用多元思考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以因應未來高 齡化社會,皆是身為進修學校的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緩的責任。但長久以來,成人 重新回到校園尌讀,其課程內容及教學方法與一般國高中並無太大差異,然而除 了知識的獲得之外,或許能有一些創新的課程能讓這些 “年長的學生們”能從中 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於此,本研究便是希望藉由創意教學的技巧,為增進成人學 習者的創造力尋找一種可行性的方法與面向。. 2.

(13) 第二節 研究目的 依據上述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的目的為:. 一、藉由創意教學課程教學是否能提升成人的創造力 教育部於「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中對於終身學習課程,有清楚的建議:「課 程內容宜強調方法的學習,而非強調知識的灌輸;課程安排應增加選擇的彈性, 以方便學生學習。…教學過程應注重批判思考及自我探索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作 自我導向學習;並且應用各種教學資源,幫助學生進行經驗學習。」(教育部,1998) 於此,進修學校的教學課程與內容上皆應該增加其廣度與多面性。所以,本研究 中,在課程上以「廣告」為主題,並施與創意教學之方法,便是希望能於教學中 使用不同的形式和元素,讓學生在實作中,培養其創造能力的樂趣及意義。. 二、探討創意思考教學的內涵及教學實施策略 台灣近年來持續進行教育改革,「創造力」已成為國家教育發展的重點策略。所 以,身處於一線的教師們更應該了解,創造力的內涵為何?創造力的教學策略為 何?如何將創造力應用於在教學中藉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或許,這些皆是現今教 師都應該了解的議題。這些問題的探究,也正是本研究的目的之一。因此,在本 研究中,研究者將創意技法融入於課程,藉此期望能提供藝術生活及其他科別的 教師們,於教學裡增加更多創新的教學方法以啟發學生創新的態度與能力。. 三、創意課程之教學,是否能引起進修學校學生之學習興趣? 並透過研究成果提供進修學校教師做為課程設計之參考。 在實施藝術生活-廣告創意課程過程後,研究者利用課程回饋意見表來探究此課 程,是否能讓進修學校的學生對此教學法產生學習上的興趣?並願意將創造能力 運用於生活中。經由此研究,期能對於發展進修學校學生於藝術生活之課程架構上 有所幫助。. 3.

(14)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 一、研究問題 根據上述的研究動機、目的、本研究所要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 藉由創意思考課程-廣告創意教學的介入,對進修學校學生的流暢性、開 放性、變通性、獨創性等創造性思考活動能力在經由陶倫斯成人創造力測 驗(ATTA)之前測及後測成績表現,是否有顯著差異情形存在? (二) 創新教學的介入對實驗組學生所產出的作品,經專家共識評量後,是否較 具備創造力的特質? (三) 實驗組學生在實驗期間是否有興趣接受研究者自編的藝術生活(創意廣告) 實驗教材及教學實施。 (四) 實驗組在接受創意思考教學的過程後,學生對創造思考的興趣是否有所提 升?並且願意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二、研究假設 尌以上研究目的與問題,本研究有以下四個基本假設: (一) 藝術生活課程-創意廣告教學的介入對進修學校學生其創造性思考活動 能力,有顯著的進步。 (二) 創意思考課程介入後,實驗組學生產出之作品,經專家共識評量,相對 於控制組,較具備創造力的特質。 (三) 學生在實驗期間有興趣接受研究者自編的創意教學(創意廣告)的教材及教 學實施。 (四) 實驗組在接受創意思考教學的過程後,學生對創造思考的興趣有所提升, 並且願意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4.

(15) 第四節、名詞解釋 一、進修學校 根據新修正公布「補習及進修教育法」(教育部,民88)之規定,原高中、職 附設「進修補習學校」更名為「進修學校」。與本研究之實驗對象相關之法規如 下: (一)進修教育,由高級中等以上學校依需要附設進修學校實施之。進修學校分 高級中學及職業進修學校、專科進修學校、大學進修學校三級。各級進修學校, 由 同級、同類以上學校附設為限。 (二) 各級國民補習學校及進修學校之授課,得採按日制、間日制或週末制;教 學內容,以適應學生學習及社會需要為準。 (三) 各級國民補習學校及進修學校之教學科目,每週教學時 (節) 數、課程標 準、設備標準、畢業條件及實習規範,由中央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定之。. 二、高中藝術生活課程 (一)法規依據方面: 高中「藝術生活」課程列入藝術課程,首見於教育部在民國84 年10 月公布 之《高級中學課程標準》(教育部,1996)。民國93 年8 月,教育部公布了《普 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教育部,2006,簡稱「暫行綱要」)。民國98年2月, 「藝術生活」科的課程綱要再次修訂,在考量了各方因素,融入了:《普通高級 中學課程暫行綱要》中的〈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藝術生活」課程綱要〉的實 質內涵:參照了〈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總綱科目與學分數〉中的學分數,以及 相關的法規:「藝術教育法」(總統法律令,1997)等。2. 2. 教育部(2009)。普通高級中學藝術生活科課程綱要補充說明。 5.

(16) (二)課程理念 1、呼應中小學課程體系參考指引 普通高級中學藝術生活科課程綱要之修訂,呼應中小學課程體系參考指引 之藝術與人文能力,以強化國小、國中、高中職課程的連貫與銜接,故將課程內 容從原先六類課程,簡化及合併後成為三大類別。 2、銜接九年一貫課程藝術與人文領域理念 普通高級中學藝術生活科課程綱要之修訂,銜接九年一貫課程藝術與人文領 域理念,以培養學生具備生活實踐能力,以及提升學生探索、感知、鑑賞與實踐 等的能力。 3、橫向呼應職業學校藝術生活科理念與內涵 普通高級中學藝術生活科課程綱要之修訂,課程綱要包括視覺應用藝術、音 樂應用藝術及表演藝術三大類別,此乃橫向呼應職業學校藝術生活科的綱要內 容,雖有區別但與職業學校藝術生活課綱內容差異不大,以求均衡發展。. (三) 目標與內容 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藝術生活」課程欲達成之目標有四:1、探索各類藝 術及生活的關連。 2、增進生活中的藝術知能。3、奠定各類藝術的應用基礎。4、 涵育藝術文化的素養。 在內容上,「藝術生活」科包含視覺應用藝術、音樂應用藝術及表演藝術等三 類生活應用課程,每類課程開設2學分。各校可依學校之師資、設備及學生需求, 在三類課程中任擇一至三類修習。與本研究相關的藝術生活的課程內容包括:1. 表演能力的開發。2.表演的製作實務。3. 表演與應用媒體。4.表演與社會文化。其 中表演與應用媒體的相關課程(廣告),正是本研究實施教學設計的範圍。. 6.

(17) 三、創造思考教學法. (Creative Teaching). 創造思考教學(teaching for Creativity)是指教師依據創造力發展的原理原則,融合 並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與技術,安排合理有效的教學情境,以激發、引導或鼓勵 學生在學習中主動思考,培養其能善於運用流暢、變通、獨創及精密的創造思考 能力的一種教學3。(林幸台,1973) 李錫津(1987)亦認為創造思考教學的目的, 在於啟迪學生新觀念、新思想的生產力4。於教學方法上,尌是教師運用創造思考 策略,配合課程讓學生有應用想像力的機會,以培養學生流思考能力5。(毛連塭、 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 2000) 在本研究中,於實驗組的教學中,便應用了水帄思考法、自由聯想技術、觀 點改變法及心智圖法等創造思考技法,來幫助學生提升之創造力。. 四、共識評量技術(Consensual Assessment Technique,. 簡稱為 CAT). 共識評量技術是學者Amabile所發展出來的一種創造力評量的方式,強調「產品 或可觀察的反應才是創造力最終的證明」。其理論基礎是在於Amabile對創造力的 共識定義,尌是一種在多數主觀性評量方法中可找到的開放性定義,認為創造力 的表現即是經過專家評定為有創意的反應或作品的產出。(Amabile,1996,p.43)。 在技術上,是經由領域相關的專家在一定的程序下衡量創造力產品,評分者依照 自己本身主觀對於創造力的定義去評定產品的創造力,並透過相互比較的方式評 量出作品創意的高低。目前經常使用於藝術、語文、音樂、廣告、科學等其他領 域。. 3. 林幸台 (1973)。創造性教學對資賦優異者創造力發展的影響, 師大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 未出版。. 4. 李錫津(1987)。創意思考教學研究。台北市:台灣書店。. 5. 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合著(2000) 。創造力研究。台北市:心理。. 7.

(18)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將以研究對象、研究教材、研究變項及研究工具來說明研究範圍,並由 取樣、教材、工具及研究者本身等四方面的限制來說明本研究的限制。. 一、研究範圍 (一)在研究對象方面 研究對象是指年齡都在20歲以上,大都兼負家庭、工作與學業上之多重角色 與責任,彼此的異質性大,也可泛指為「成人學生」。本研究所指的「進修部學 生」,係指研究者任教於新北市某高中進修部之成人學生。這些學生在背景上有 以下幾項特質: 1・早期失學、學習意願高 這些成人學生,在年少時期因某些理由如:如家庭環境貧困、沒有讀書興趣 疾病或其他等因素而放棄尌學。在本研究的實驗對象中,有些學生是在早年已完 成九年義務教育,也有部分是直到年長才回國中補校尌讀並接續完成高中學業。 回歸校校園的原因,多是工作上的需要或個人求學的慾望,而願意主動回到學校 繼續接受進修教育,所以在學習意願,有較強烈的學習動機。 2.經驗豐富、固著性強 這些成人學生年齡佈在二十歲以上至六七十歲不等,在回到學校繼續進修教 育前,已有經過社會化的學習與擁有社會經驗,比一般接受正規教育學生多了一 份在社會上的歷練。這些社會經驗的累積,可加強對問題的認識與處理速度,但 對思考事情時比較容易受 “固有的概念”的影響,而缺少空間與彈性。此外,成 人因長期受到生活環境影響,知道什麼是真實存在的、什麼是虛構的,造成想像 空間低。而在社會化的薰染下,對於想法、思考上容易加入價值觀、道德觀的準 則,而對判斷事情有自己固著的判斷。因此,在成人身上實施創造力教學,培養 其創造力的困難度比兒童與青少年更高。 8.

(19) 3.工作時間長 、較無法兼顧課業 雖然這些成人學生願意回到學校繼續接受進修教育,但是他們並非是全職的 學生,許多學生在白天他們仍然需要工作,即使是家庭主婦也需處理家事,上學 時間只有晚上六點三十分至十點,所以並無法如一般高中生專注於課業,所以通 常教師不會給與回家功課。此次研究為配合學生的上課型態,所以所有的影片皆 是在課堂中完成,所以其廣告作品的場景(無論是實驗組獲控制組)皆受到時間及環 境的限制(只能在晚間的校園中拍攝)。但剪接的部分仍是學生回家自行完成'。. (二)在研究內容方面 本研究之教案,乃是根據高中藝術生活課程之課程綱要所自編的教案。以創意 廣告為主題,實驗組是結合創意思考教學法進行;控制組則是施與一般教學法(講 述法、欣賞法及討論法等)。.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設計分有實驗組與控制組,以供比較。實驗組所接受的實驗處理,稱為 自變項,即「創意思考教學」。依變項為「創造力表現」。在教學實驗之前後所 使用的研究工具有三,分別為「陶倫斯創造力測驗成人適用精簡版」、「Amabile 共識評量量表」與「課程回饋意見表」。並將這些資料以量化及質化來做分析處 理。. 9.

(20) 二、研究限制 本研究在教學實驗中仍有其限制,包括取樣、教材、工具及研究者本身等方面 的限制,說明如下:. (一)取樣的限制 本研究之實驗對象為班級,屬於完整的受詴者團體,雖然研究者選取同一學 群的班級作為研究對象,分組亦是隨機分組,但無法得知其他進修學校學生是否 相同的實驗結果,此乃研究樣本之限制。. (二)教材的限制 研究者是根據高中藝術生活課程之課程綱要所自編的教案,由於教材的限制, 研究者無法瞭解是否實驗教學也能適用於其他不同的教材,因此推論到不同的教 材仍有其限制。. (三)研究者本身的限制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兼教學者,雖然研究者極力減低實驗中的變項干擾,然而, 個人的主觀或教學習慣,仍可能影響研究結果的客觀。. 10.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係以本研究中欲探討之相關理論為主軸,包含創造力定義、評量等、創造 力教學、廣告創意以及專家共識評量,做為研究理論基礎。. 第一節 創造力的相關論述 創造力從二十世紀開始,各類知識蓬勃發展,隨著資訊流通之快速,知識與技 術不再是唯一生存的法則, 「創造力」逐漸成為顯學。尤其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現在 與可預見的未來,從科技到文化, 「創意」成為面對生活一個無法被忽略的觀點,。 然而關於創造的論述繁多,於此,將針對此與研究相關創造力的定義、成人之創 造及創造力的評量,加以整理與闡述。. 一、創造力的定義 在研究者的研究論文中,如何提升學生的「創造力」是最核心的命題,但「創 造力」本身該如何定義?「創造力」又該以何種方式展現?其實「創造力」(Creativity) 本身尌是一個複雜的現象,創造的定義會隨著時代和觀點角度而有所不同,具有 相當地開放性及多元性。從二十世紀開始,許多學者開始致力於創造力的研究, 並從不同的研究觀點去闡明創造力的意涵。有從最終的成果-作品(產品)為定義創 造力的起點。如 Sternberg 和 Lubart(1991)尌認為創意是一種創作作品的能力, 這作品則必頇是全新的,且同時能適合他本身所存在的情境。Todd Lubart(2003) 也認為作品可以是一個想法、音樂的譜寫、一個故事或是一個廣告訊息來顯明創 造力的定義,而這作品必頇符合三個要素:創新度、適應性及擁有良好的技術水 準。Isebberg 和 Jalongo(1993) 則以思考歷程為創造力的定義的出發點,他認為 創造力是一種思考和反應的過程,包括運用過去的經驗去處理回應刺激,並產生 至少一個獨特的連結。Osborn(1966)亦將創造力的歷程分為五個階段:歸納事實、 歸納問題、歸納解答、尋求可能被接受的解答。而創造力也可表現在能力的展現. 11.

(22) 上,Guilford(1971) 主張創造力應包括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精進力、敏覺 力等五種能力。Williams(1980)更進一步將創造力分為認知領域及情意領域。Torrance 和 Orlow(1984)更將這些能力加以量化,做為評量創造力的標準。此外,解決問題 的能力也是定義創造力的另一個角度,Torrance(1996)尌提出創造力是對於「不協 調」、「缺少元素」、「知識內的分歧」、「能力不足」、「問題」等變得敏感,進而去 找出困難所在,尋求強化能力的方案。我國學者張春興(2006) 也認為所謂創造力 在問題中超越既有的經驗,突破習慣限制,形成新觀念的歷程。 Csiksentmihalyi(1996) 將創造力定義為跨領域交互作用,創造力是改變既有的. 領域,或將既有領域轉變成新領域的任何作為、理念或產品。創造力是由領域、 學門或個人互動共同造成。於此,研究者將國內外著名學者所提出相關創造力其 不同角度之定義,茲整理如下: 表 2-1-1 創造力的定義(從不同的觀點) 觀點. 學者. 定義 創意是一種創作作品的能力,這作品. Sternberg&Lubart 作品(產品). 則必頇是全新的,且同時能適合他本. (1991). 身所存在的情境。 作品可以是一個想法、音樂的譜寫、. Todd Lubart(2003). 一個故事或是一個廣告訊息明創造 力的定義,並且認為創意是一種創作 作品的能力,而這作品必頇符合三個 要素:創新度、適應性及擁有良好的 技術水準。 Jone (1972). 創造是一種思考歷程,在思考過程中 運用創造力,在思考結果表現創造 力。. 12.

(23) 創造力是一種思考和反應的過程,包. Isebberg&Jalongo. 括運用過去的經驗去處理回應刺激. (1993). (物體、符號、思想概念、人和環 境),並產生至少一個獨特的連結。. 思考歷程. 創造力的歷程可分為五個階段:歸納. Osborn(1966). 事實、歸納問題、歸納解答、尋求可 能被接受的解答。 生活的能力. 創造在求自我實現,自我實現的創造. Maslow(1959). 力表現於日常生活中,做任何事均具 有創新的傾向。 創造與其說是一個人可能生產新事. Hallman(1963). 物,不如說是一種生活方式。 主張創造能力應包括流暢力、變通. Guilford(1971). 力、獨創力、精進力、敏覺力等五種 能力. 能力的展現. 創造力則在認知領域包括流暢力、變. Williams(1980). 通力、獨創力、精進力。於情意領域 包括好奇性、想像性、冒險性、挑戰 性。. 認為創造力是創造者為特殊需要. Mednick(1962). 或有用目的,將可連結的要素加以結 聯結的能力 (將不同的元素 加以聯合或結合 成新的關係). 合而成新的關係之能力。 創造性行為乃根據內外在特殊刺. Parnes(1966). 激而來的產物(事物、文字、符 號), 產生至少一種以上的獨特組 合, 以增強反應或反應類型。 創造力是將零碎或無關的訊息組. Taylor(1987). 合成新產品的能力。 創造是刻意將不同事物,觀念連結. Wiles( 1985). 成新的關係。. 13.

(24) 認為自我實現的創造力直接從人格. Maslow( 1959). 中產生,做任何事都有創新的傾 向。具有問題解決或產出性特質,這 是一種基本人格的特質。 認為創造者是一位邁向成功的. Stein(1967). 人,具有好奇的需求,自我決定和. 人格特質. 接受挑戰的勇氣,具有強烈的動機和 獨立自主的情懷。 認為創造性的人格傾向具有:自由. 賈馥茗(1976). 感、獨立感、幽默感、堅持力、勇 氣等特質。 Deway (1910). 創造力是一種解決 問題的能力。. 解決問題. 提到創造力是對於「不協調」、「缺少 元素」、「知識內的分歧」 、「能力不. Torrance(1966). 足」、「問題」等變得敏感,找出困難 所在,尋求強化能力的方案。 認為在問題中超越既有的經驗,突破. 張春興(2006). 習慣限制,形成新觀念的歷程。 認為創造力是改變既有的領域,或將. Csiksentmihalyi. 跨領域交互作用. 既有領域轉變成新領域的任何作為、. (1996). 理念或產品。創造力是由領域、學門 或個人互動共同造成。. Amabile (1983). 創造力是領域相關 技能、創造力相 關技能、任務動機三者互動之結果。. 14.

(25) 創造力起源於人們在實際的生活 情境中遭遇問題時,為了瞭解問題. Ripple(1989). 所產生的獨特方法。他認為創造力 的本質是多向度的;有創意的行為 必頇是原創的、新奇的,而此行為 的調適則與問題解決有關。 創造力是指個體在支持的環境下結. 綜合各家學派. 合敏覺、流暢、變通、獨創、精進的. 陳龍安(1991). 特性,透過思考的歷程,對於事物產 生分歧的觀點,賦予事物獨特新穎的 意義,其結果不但使自己也使別人獲 得滿足。. 研究者整理自李乙明、李淑貞譯(2007:2),杒明城譯(2000:40),林雅琪等人(2008:234), 張春興(2006),詹志禹(2005:40),蔡崇建、高翠霞(2005:87)。. Runco(2004)對創造力意涵做了總結,他認為創造力的各名詞之間的關係有其必 要,但它不只是學術的議題,更有實務的意義,如果我們能深入理解創造力的內 涵並知道如何運用,有意圖的選擇與增強,便可讓創造潛能盡可能的發揮與實踐。 於本研究中,便是以上述之「創造力」定義的基礎上,從個人的認知、情感、 智力、基本創意能力的展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創意的思考歷程的交互作用,至 最終作品的呈現,進而增進學生的創造能力。. 15.

(26) 二、成人的創造力 (一)成人創造力的發展 從帅年、童年、青少年、成年到老年,在人類生命歷程中創造力的發展是否真 的由盛而衰?成人創造力的發展究竟為何? 在歷史上一直無確切的科學實據。直到 Lesner 和Hillman 於1983年主張將創造力的改變分為三個階段;而美國學者Dacey 於1989年再更進一步研究後,將創造力發展隨著年齡的增長及性別的差異分為六 個階段6。以下將兩種發展理論整理如下表: 表 2-1-2. Lesner &Hillman 與 Dacey 在創造力發展上的比較 Lesner &Hillman(1983). 第 一 階 段. 0~11歲. Dacey(1989). 創造力的內在充 第一 實 階 段 ( creative. 男0-5 歲. 階段. 女0-5 歲. internal enrichment). 小的成分- 微神經原. 兒童學習基本的 生活技能,並且發 展屬於他自己獨 特的人格。. 大 腦 當中有一個最 (microneuron)開始 在這個階段發展,在創 造力發展中扮演重要 角色。. 第二. 男11-14歲. 階段. 女10-13歲. 女性要比男性早一年 進入這個時期,女性比 男性早的原因是基於 荷爾蒙改變、發育的高 峰期,以及其他青春期 相關因素的觀點。創造 力與自我概念和動機 習習相關,而早青少年 時期又是自我概念發 展的關鍵時期,因此創 造力在這個階段會明 顯發展。. 6. Dacey,J.S.(1989).Creative Growth across the Life Span. Fundamentals of creative thinking. DC. Heatb and Company. 16.

(27) 第. 12~60歲. 二. 創造力的外在充 實階段(creative external enrichment). 第三. 段. 1.結束青少年的生活 方式,是以,許多的脫. 階段. 這是一種逐漸轉 化的歷程,從以個 人為中心的導 向,到表現於外 的、社會覺察的、 第四 多元焦點的導 向,這個歷程讓個 階段 體逐漸更加成熟。. 階. 男18-20歲 女18-20歲. 離、失去、轉化都是必 要的。 2.預備進入成人世 界,因此需要進行一些 想像和測試。. 男29-31歲. 1.這一階段的主要衝 突是來自於擔任父母. 女29-31歲. 的角色。 2. 這個階段的男性或 女性,都在尋找新方法 來改變他們的生活,這 就是創造力的最佳引 爆點。. 創造性的自我評 量階段. 第五. 三. (creativeself-evaluati. 階段. 階. on). 段. 其特性在於讓個 體回歸到自我愛. 第. 60~死亡. 男40-45. 一個人自我覺察改變. 歲. 最大的時期。幾項發展 任務包括:早成年期的. 女40(37?) 終止、回顧及重新評 -45 歲. 估、重新思考如何規劃 中年生活等,這些問題. 惜的導向,為臨終 做準備的情形 下,藉由評估的歷 第六 程,仔細估量自己 階段 的生活,. 的解決與建構都需要 以創造力為基礎。 男60-65歲. 1.從職場上退休的時 期。即使有些婦女並未. 女60-65歲. 經歷從職場上退休的 過程,但是因為丈夫生 活改變的結果,她們仍 有許多地方需要適應。 2.高齡者仍有許多的 問題需要克服,老化的 歷程是一種持續自我 概念的改變及適應的 歷程。.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自歐志華(2003)。玄奘社會科學學報第一期。P.6~8). 17.

(28) 從這兩種創造力發展觀點,可以看出帅年及青少年時期創造力發展的動力是來 自於獨立人格的形成與發展,中年是創造適應社會環境的生活方式,而老年的創 造力則從生命的回顧與面臨生命的衰退而來。由此而知,成人的創造力發展並沒 有因為體力的衰退而停滯,反而可能經由生活的歷練與技術的成熟而展現出創造 力的第二個高峰。從一些研究可看出,創造力不是與老齡化呈負相關(Golf, 1992)。 事實上,「創意能力不是有時限的行為,也不是一個有時間年齡限制的功能」 (Hickson & Housley, 1997, p. 540)。創造力「是一個終身的過程,可以刺激和增強在 任何年齡階段」。7. (二)關於成年期創造力的研究 成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通常在工作及生命經驗上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累積,所 以成人創造力的研究,其研究方法大致可從幾個方向進行:一是數量與質量;二 是早成性與持久性 ;三是創造力與智力的關係。以下即對三個方面的相關問題分 別進行說明。 1.數量與質量 根據創造性成果的數量還是質量來判斷個體創造力的高低一直是令研究者困 擾的問題。我們會在現實中觀察到有些人在一生中產出許多的成果,有的人則只 有一項或幾項成果,但卻令人印象深刻,而後者的創造性價值並不比前者低。所 以質或量的問題引起不少學者的興趣。其中Lehman(1953)則將創造力視為質的取向, 將創造力作為一種生產的特性,他探討數千位1774 年後出生的人在傳記上所記載 的工作成尌,也尌是這些人有所成尌的年齡階段,並且以列表的方式,比較已經 過世者與仍活著的人成尌的差異。根據研究結果他發現在多數的領域當中,人們 在30歲左右會創造出最大比例的優秀作品,之後,高品質的產量有些衰減,在50. 7. Kuan Chen Tsai.( 2012) .The Necessity of Creativity Development in Adult Learners for Lifelong Learn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arning & Development. P.173 18.

(29) 歲以前,優秀的作品已完成了約808。Dennis(1966) 將創造視為一種作品的數量,他 主張對於一個人的作品特性,幾乎不可能有客觀的判斷,所以,產出的量而非質 是衡量創造力較好的方式。而Simonton(1990) 的研究是在者兩者之間尋求帄衡,提 出,成果的數量多僅意味著具有多產性( productivity ),而成果的質量高才更能 說明創造性。 然而,衡量成果的質量高低是相當複雜與困難的。 並且個體間創 造成果的質量接近時,創造成果的數量也有可能成為評判創造力高低的指標。 2.早成性與持久性 個體之間在一生中所作出的創造性成尌有很大的差異。 於 Dennis(1955)的研 究中,在全部創造性成果中,50% 左右的成果是由佔總人數 10 %的最高產創造 精英完成的,而僅有 15% 是佔總人數 50% 的低產創造者作出的,並且最多產的 創造者完成的成果量要比最低產的創造者的成果量多出近 100 倍。對此現象 Simonton(1990 )認為,造成這種個體差異的因素主要和創造的早成性( precocity ) 與持久性( longevity )有關。 早成性指的是個體在比通常的創造高峰年齡要小很多的時候便已開始作出創造 性貢獻。持久性指的是個體在很長時間一直保持較高的創造水帄,甚至到了晚年 仍作出不少有創造性的成果。許多研究( Dennis,1954;Simonton,1977 )都發現,具 有早成性或持久性的個體一生中作出的創造性成果較一般人要多得多。 3.創造力與智力的關係 成人的創造力是否與智力是許多學者在創造力議題上關注的方向然而,由於 研究手段及思路的差異,人們得出不同的結論。例如,Terman & Oden(1959 )曾對 高智商(智商在 140 以上)的兒童進行了長達數十年的追踪研究,發現這些超常 兒童確實比一般人更易成為有高度創造力的成人。Barron & Harrington(1981)對那些. 8. Dacey,J.S.(1989).Creative Growth across the Life Span. Fundamentals of creative thinking. DC. Heatb and Company. 19.

(30) 被認為具有高度創造力的人進行研究後顯示,創造力與智力之間只有低的正相關。 Torrance(1962)則認為,個體在創造性測驗上的分數與其在一般智力測驗上的分數之 間沒有多大的相關。Gardner(1983)則將智力的範圍從單一的智商評量拓展的多元智 能,他認為人的智力並不存在一個統一的或單一的一般因素成分,而應被看成由 各種相對獨立的成分組成的多元體。因此也過大了創造力的多元性。. (三) 影響成人創造力的因素 阻礙成人創造力的原因大概可從個人因素與社會環境兩方面分別加以探討。 1.個人因素 (1) 個人心理因素: a.成人學習者強調內在動機的激勵,故如果對某件工作缺乏興趣,自然缺 乏動力,無法激發其創意。 b.無法集中:成年人學習或思考時因頇兼顧家庭、工作及較多的外干擾因 素,所以往往無法專心學習。9 (2)個人身體因素 人的大腦與身體發育一般在青年初期便達到了成熟水帄。但隨著時間的推 移,各種對大腦及身體機能有害的刺激所產生的消極效應越來越多,當消極效應 累積到了一定水帄之後,尌會導致腦神經及器官機能的退化,而健康情況往往會 影響成人的創造意願及作品的產出。 , l". 2. 社會環境. n. Amabile在其創造性社會心理學理論中對此進行了為全面的論述。她認為影響 創造力的環境因素主要有社會環境、動機取向、評價期望、評價效應、任務約束、 創造機遇、對創造行為的獎勵等,其他社會-環境因素,諸如教育環境、工作環境、 家庭影響,社會的、政治的和文化皆會對創造力有所影響。例如:針對工作環境. 9. 蕭佳純(2002)。促進成人創造力的發展。北縣成教,第 21 期。P.5-9。. 20.

(31) 對成人創造力之間的關係,Schooler等學(1984)研究發現,個體工作情境越複雜,越 富於挑戰性,其創造力功能的維持效果尌越好。職業對個體智力的影響,不在於 職業的種類,主要在於職業活動的性質。如果所從事的活動需要發揮個人的主動 性,需要個人獨立進行思考與判斷等,那麼,這種職業活動有利於創造力的發揮, 對發展創造力會產生正向影響;反之那些簡單、機械、重複性的職業活動,對創 造力發展產生積極影響的可能性便小得多. (四) 成年期創造力的發展對成人教育的意義 我國學者歐志華(2003)對於成年期創造力的發展對成人教育的意義提出幾項看 法10,將其整理下: 1.不同專業領域創造力發展差異驗證成人的異質性特色 以成人創造力發展的差異來看,即使年齡同樣為五十歲的成人,卻會因專業 領域的不同而呈現不同的創造力發展曲線,更加說明了成人彼此之間的異質性是 成人最大的特性。 2.創造力的發展可以幫助成人成功扮演不同角色 當個體進入成年期,多重角色的扮演是主要的特色之一,根據研究發現,成 人的創造力在三十歲至四十歲達到高峰,而此時正是成人面臨許多新角色挑戰的 開始,在工作上可能獲得升遷的機會,在家庭關係方面,因為婚姻所衍生的一連 串角色也考驗著成人的智慧。然而,創造力的極致發展以及成人生命經驗的增加, 正好可以幫助成人學習如何成功扮演各種新的角色,調適各種角色的衝突,讓成 人的發展更為順暢。 3.創造力的發展是化解成人發展任務問題的關鍵 成人創造力的發展與其生命週期習習相關。例如由美國教育心理學家 Havighurst(1952)提出的發展任務論,將人生分成六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需要發展. 10. 歐志華(2003)。成年期創造力的發展及其對成人教育的意義。玄奘社會科學學報,第1 期, P.19~22。. 21.

(32) 的任務,個體成功地完成每個階段的發展任務將有助於下個階段任務發展圓滿完 成。這樣的週期論認為成人在每一個時期的轉換過程都必頇要經過一些考驗與挑 戰,或是自我懷疑與評估的歷程才能轉換成功,而此一主張與Dacey(1989)所主 張的創造力發展高峰階段恰相互呼應,因為創造力可快速發展的高峰階段正是為 了解決個體發展任務上的問題。以個體的早成年期的轉換期(青年期)為例, Havighurst 認為此時期的發展任務為:完成情緒上的獨立、準備結婚及過家庭生 活、選擇及準備工作以及發展道德體系(黃富順,1997) 4.成人創造力的研究發現有助其促進自我認同與自我實現 創造力可以有效幫助個體成功學習,讓個體將更加有動力去發展並且呈現這 些能力,並且藉由各種潛力的發揮與達成,逐漸邁向 Maslow 的自我實現的目標。 5.成人學習的方案設計應著重創造力的開發 在成人學習的過程當中,教師的教學風格、教室氣氛與學習者本身的人格、 動機、思考型態以及同儕間的關係,這些均是影響創造力表現的因素。所以教師 應營造一個開放、自由、無壓力、安全的學習情境並透過創意學習方案的設計, 來幫助成人跳脫固有的習慣領域,強化其學習的動機,並且在無形中累積更多生 活的智慧。. 22.

(33) 三、創造力如何評量 創造力從形而上的概念到成為可被評量量化的能力,雖然於19世紀,已有英國 生理學家高爾頓(Francis Galton)於「遺傳的天才」(1969)一書中,以具有擴散性思考 之「自由聯想」的科學實驗,成為創造力測驗的開端,但創造力正式進入評量的 研究卻是從的1950年基爾福特(J.P.Guilford)在美國心理協會發表「創造力」演說後, 創造力成為一門顯學,學者們開始依據創造力各種定義與內涵,發展從特質、態 度、傾向等不同角度,設計出各種測驗與評量的量表將其展現於心理學的領域。 故一般創造力的評量分析,其根據理論亦大體源自Guilford(1971)的「智力結構」理 論,將智力結構分為成份智力、環境智力及經驗智力三個元素,再由此發展出創 造力表現在認知方面應包含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精進力、敏覺力等五種能 力。Williams(1980)則更進一步提出「認知—情意互動模式」(cognitive-affective interactive model),他認為每個人都有創造潛能,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在於其量的不 同,所以認為除了認知層面外,尚要注意情意的層面,於情意態度方面需具好奇 心、想像力、冒險性、挑戰性(William,1980)此四種特質,這讓創造力的評量更 深入並具完整性。Torrance與Orlow (1984)則將這些認知及情意的指標,做出更加精 確評量的測驗工具。創造力評量在幾十年的發展後,不同研究取向的學者會因其 研究問題及對象之不同,而發展、選擇或運用相對應的評量方式或工具。這些研 究也讓創造性的評量有可靠的依據。 Hocevar 和Bachelor 於1989 年將創造力評量所使用的工具或方法分為八類(引 自葉玉珠, 2006)。分述其內容如下:(一)擴散性思考測驗(Tests of divergent thinking)。 (二)態度與興趣量表(Attitude and interest inventory)。(三)人格量表(Personality inventories)。(四)傳記量表(Biographical inventories)。(五) 教師、同儕或督導人員的評 定 (Teacher、Peer nominations or Supervisor ratings )。(六)作品評審(Judgment of. products)。(七)傑出人士研究(Eminence)。(八)創造表現與成尌之自我報告. 23.

(34) (Self-reported creative activities and achievement)。 研究者資將這八種評量方式之編製理念,及每種評量方式國內外常用的評量量 表,整理如下: 表 2-1-3 評量的類型、理念及國內外常用之量表 評量類型. 編製理念. 測驗量表. 擴散性思考. 源自 Guliford 的 divergent thinking 理 念,認為擴散性思考越佳, 創造力越高。. (國外). 測驗. 1.Creativity Tests for children(Guildford,1970 ) 2.Creativity Assessment Packer (Williams,1980 ). 3.Torrance Tests of Creativity. Thinking (Torrance,1974) (國內) 1.威廉斯創造力測驗((林幸台、王木 榮修訂。1998). 2.Torrance 新編圖形創造思考測驗 甲式(吳靜吉等編,1981). 3.問題解決創造力測驗(朱錦鳳編 製,2005). 4.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圖形版、語 文版(李乙明修訂,2006) 5.. Torrance創造力測驗成人適用精 簡版(陳長益修訂,2006) 態度與興趣 量表. 編制態度與興趣量表的基本 理念為:個體所展現的態度 和興趣有助於創造力的運作 與激發。. (國外) 1. Pennsylvania Assessment of.. Creative Tendency, (T.J. Rookey編 製 。1968) 2. Raudsepp Creative scale (Raudsepp,E.,1981) (國內) 1.賓州創造傾向量表 (陳英豪、吳裕益 修訂,1981 ). 2.威廉斯創造力測驗創造性傾向量 表((林幸台、王木榮修訂,1998). 24.

(35) 人格量表. 人格量表的編制乃基於「創. (國外). 1."How Do You Think?" 造力是一組人格特質」的理 念。這些量表主要是以自陳. Test(Davis&Subkoviak,1975) 1.Creative Personality Scale (Gough,1979). 量表或形容詞檢核等方式來. (國內). 評量。. 1.創造性人格量表(吳靜吉修訂) 2.我自己量表(洪瑞雲修訂,1986). 傳記量表. 傳記量表的編製者認為個體 的創造力表現為過去經驗所 影響。傳記量表的主要編制. (國外). 方式是透過設計一些以個人 傳記(包括家族歷史、學歷、 休閒活動、外表特徵等)為內 容的問題讓受試者填答。. 2.(Biographical)Inventory: Creativity (Schaefer,1970). 1.Alpha Biographical Inventory (C.W. Taylor et,1968). (國內). 1.適用於國中學生的「傳記問卷」 (賈馥茗和簡茂發修訂,1982). 教師、同儕或 督導人員的 評定. 作品評審. 透過教師、同伴、視導者進 行評量的工具通常是藉由提 供一些行為特質的參考標 準,讓評定者來評判個體創 造力的高低。. 1. 資優學生行為特質評定表. 作品的評定乃透過創造力產 品(如作品、檔案等)來評量 創造力的表現。. 1以新奇、問題解決及精進與統合三. (SRBCSS) 中的創造性量 表.(Renzulli,Hartman ,Callahan,2004). 個向度作為判斷產品創造性之指標 (Bessmer, O’Quin;Bessemer 及 Treffinger). 2.共識評量Consensus Assessment Techniques; (CAT)(Amabile,1996) 傑出人士 研究. 名人研究的評量方法乃針對 一些富有創造力或成就的名 人進行分析,通常會分析的 內容包括當時的社會和家庭 環境、個人的人格特質和日. 1. McKinnon 進行人格評量域研究學. 常生活習慣、創造力成和產 品特色等。. 1.傑出發明家為研究對象,以深度 訪談、問卷調查(陳昭儀,1989) 2.影響創造力的因素-問卷、訪談科 技專業人士(葉玉珠,2000). 25. 院(IPAR)(Barron,1969). 2. 結構方程模式(structure equation model)之統計方法 (Simonton,1976).

(36) 創造表現與 成就之自我. 透過個體對於創造活動和成 就的自我報告可以瞭解其創 造經驗的產生。. The Barron -Welsh Art Scale(藝術量 表)(Barron &Welsh,1993). 報告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於本研究中因實驗對象為成人,故選擇使用擴散性思考測驗類中的「Torrance 創造力測驗成人適用精簡版」(ATTA)(陳長益修訂,2006)做為施測的工具。學生於實 施實驗教學後所產出的作品(創意廣告),則以作品評審類的「共識評量」(CAT)技 術做為評鑑學生創造活動能力的是否提升的研究依據。. 26.

(37) 第二節. 創造思考教學. 一、創造思考教學之內涵 在現今網路發達的情況下,學生面對實際的生活。不只是在知識的學習,而是 如何促進期發展創造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在以創新為重點的民主社會是 非常重要的。一個民主社會的運作,必不可少的是人們能夠做出有效的決策,社 會也需要有創意的思想家,來承擔它的一些基本問題11。而創造思考教學(Creative Teaching)便是這世代之教育工作者能協助學生成為創意人才,一種有效的教案設 計之方法與能力。 所謂創造思考教學,即教學有創意,為發展並運用新奇的、原創的或發明的教 學方法.12教師依據創造力發展的原理原則,融合並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與技術,安 排合理有效的教學情境,以激發、引導或鼓勵學生在學習中主動思考,培養其能 善於運用流暢、變通、獨創及精密的創造思考能力的一種教學。創造思考教學係 以發展學生創造能力為目的,而以培養學生創造思考技能為重點。 (毛連塭,1989) 創意思考教學亦有下列幾點特徵:1.鼓勵學生應用想像力,增進創造力。2.學習 活動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中教師不獨佔整個教學活動時間。3.特別注意提供自由、 安全、和諧的情境與氣氛。4.教學方法注重激發學生興趣、鼓勵學生表達與容忍學 生不同的意,不急著下判斷。(林幸台,1974) 創造思考教學是一種教師在教學上態度與方式的改變,它可建立在傳統的教法 上(如:欣賞教學法、發表教學法上等),但經由老師具創意的教學方法及更開放且 包容性的帶領,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其創造與思考能力。. 11. Scott G. Isaksen,&Sidney J. Parnes.(1985). Curriculum Planning for Creative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Creative Education Foundation. 12. 張世慧(2011)。創造力教學、學習與評量之探究。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第100 期P.3 頁 27.

(38) 二、創造思考教學的模式 創造思考教學該如何進行?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如何設計課程?應該關注學生與 教師哪些心理上的層面? 許多學者在這些問題上提出了思考的方向及實際的作法, 而建立起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模式,其中最被廣泛運用的尌是 Williams 創造與 情意之教學模式,研. (一)Williams 創造與情意之教學模式 學者Williams在經由實際教學與分析後,於1972年提出「創造力教學參數分析模 式」(Parameter Analysis Creative Teaching,PACT)做為改進課程及教學的方法與 策略。其模式是一種三度空間「知情交互作用」的結構。這是一種教師透過課程 內容,運用啟發創造思考的策略,以增進學童創造行為的教學模式,包含四個參 數,研究者將四種參數以象限的方式整理如下:. 28.

(39) 圖 2-2-1 Williams 創造與情意之教學模式(象限分析) 參數一:學習領域 包含各教學科目如語文、數學、自 然、社會術領域等。通常會是單元或 主題來做為呈現的主體。. 參數二:教學方法 1.運用傳統(如講述法、討論教學等、 及創新的教學方法(如利用電腦、戲劇、 競賽等。) 2.結合思考技法:如矛盾法、歸因法、類比 法、辨別法、激發法等18種技法。. 參數三:教師行為. 參數四:學生行為. 這項參數是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的 態度與動作,將有助於激發學生. 1、於認知方面表現在: 流暢性、變通性、獨創性、精密性. 的創造力。包括:. 2、於情意方面則會展現出: 好奇心、想像力、冒險性、挑戰性. (1)鼓勵學生獨立學習 (2)採取合作的、社會統合形式的教學 (3)激勵學生精熟事實性的知識,以建立擴散 性思考的堅實基礎。 (4)延緩判斷學生的觀念,直到他們 辛苦地 完成和清晰地形成。 (5) 鼓勵變通性思考。 (6) 提高學生的自我評鑑。 (7) 慎重地採取學生的建議和問題。 (8) 提供學生接觸各種材料和許多 不同情境的機會。 (9) 協助學生因應挫折和失敗, 使他們有勇氣嘗試新的和不常見的。. (研究者自行整理。資料來源:張世慧(2011)。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第100期。p.5~8). 本論文研究即是以 Williams 創造與情意之教學模式為基本架構,從課程(藝術生 活)設計出能增進學生創意的教學方法,加上教師運用以利發展學生創造力的態度 與方法來進行教學,協助學生在認知與情意上能增進其創造力,並以作品做為其 能力是否進步的評量途徑。. 29.

(40) (二) 創造思考教學策略與技法 創造思考教學策略與技法是指運用創造思考原理原則,在開放、支持性的情境 下,激發並增進團體或個人創造思考能力的方法。陳龍安(2005)曾說:「創造思 考的技法尌是一種方法、一種工具,運用創造思考技法的目的是在幫助我們激發 創造力解決問題。」創造思考的技法有很多種13,如:腦力激盪法、水帄思考系列、 圖像思考系列、列舉法系列、檢核表法系列、卡片思考法系列、套裝思考法等。 而本研究之課程設計,除了使用如:習慣改變法、重組法、激發法、變異法、發 展法等Williams的教學策略外,亦運用其他的創意思考技法來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 並從中觀察學生在上過一系列的創意思考教學課程之後,對其發展創造思考能力 是否有顯著的影響。以下尌依本研究所設計的「創造思考教學融入藝術生活課程」 教學方案之教學目標,選取以適合運用在課程的創造思考教學策略與技法,分別 敘述其定義與實施步驟,整理說明如表2-2-2:. 13. 陳龍安(2005)。創造思考的策略與技法。教育資料集刊第三十輯。P.206。. 30.

(41) 表 2-2-2 創造思考教學策略與技法 策略與技法 腦力激盪術 (Brainstorming). 定義. 實施步驟. 是指一群人或一個人 運用腦力,做創造思 考, 在 短 暫 的 時 間 內 對 某 項 望 提 的 解 決, 提 出 大量構想的技巧。. 1.選擇及說明問題 2.說明規則 3.激發團體的氣氛 4.主持討論會 5.記錄提出的意見或觀念 6.定標準以選取最好的意見. 635法. 635腦力激盪法是一種應用 1.提示問題,每人5 分鐘內於面前的 腦力激盪法的原理原則,改 卡片上寫出3 個設想,5分鐘一到,每 以筆寫式的激盪方法. 個人把卡片傳給右鄰參加者。 2.隔5 分鐘一次,共6 次,30 分鐘為 一循環,每循環可得108 個設想。. 水平思考法. 水平思考法是一種避開現 1.衍生其他選擇 有既定的思考和認知,去尋 2.挑戰基本假設 (Lateral thinking) 找新思維的發散性思考。 3.誘因與PO(Provocative Operation) 4.隨機刺激等。. 心智圖法 (Mind Mapping). 心智圖法是Tony Buzan在 1970年代初期所發明,主. 1.在紙的中央,畫出一個象徵式的符. 要採用圖誌式的概 念,用線條、圖形、符 號、顏色、文字、數字 等 各 樣 方 式 ,將 意 念 和 訊息快速地用上述各 種 方 式 摘 要 下 來, 並 成 為一幅心智繪圖。. 2.由中心圖像往外拉線,把聯想到的. 號或一幅圖,將主題寫上。. 概念用關鍵字迅速寫下。 3.關鍵字詞工整寫在線上一樣長。 4.各分枝的層次從中心向外,字型由 大至小分明。 5.各分枝的關聯可用畫線點明。 6.利用顏色、圖形、字體、大小、層 次和符號盡量顯示重點。. 自由聯想法. 教師提供一個刺激,讓學生 1.養成每日思考的習慣 以不同的方式自由反應,學 2.激發你的想像力 生可由其所學過的知識,或 3.集中意識、啟發靈感 所經歷過的經驗中,運用聯 4.具有銳利的眼光 想的技巧,去尋找並建立事 5.培養迂迴思考的能力 物間創新而富有意義的聯 6.隨身攜帶備忘錄 結關係。. 31.

(42) 奔馳法. (SCAMPER). 5W2H檢討法. Eberle (1971)參考了 Osborn的檢核表,提出另一 種名為「奔馳法」(SCAMPER) 的核表法,在產品改良中常 被應用,這種檢核表主要藉 幾個字的代號或縮寫,代表 七種改進或改變的方向,幫 助推敲出新的構想。. 2.結合(Combine) 3.調適(Adapt) 4.修改(Modify、Magnify) 5.使用(Put to other uses) 6.取消(Eliminate) 7.重新安排(Re-arrange、Reverse). 可以由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為何(Why)、何事(What)、 和解決問題。一方面可以找 何人(Who)、何時(When)、 出其缺點,亦可擴大其優點 何地(Where)、如何(How) 或效用. 創意十二訣. 1.取代(Substitute). 及何價(How Much). 創意十二訣」由國內學者張 立信等依據檢核表法的原 則,創出十二種改良物品的 方法。. 1. 增添、增強、附加 2. 刪除、減省 3. 變大、擴張延伸 4. 壓縮、收細 5. 改良、改善 6. 變換、改組 7. 移動、推移 8. 學習、模仿 9. 替代、取代 10.連結、加入 11.反轉、顛倒 12.規定、規限. 研究者整理自陳龍安(1995)。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潘 裕 豐 ( 2 0 0 5 )。 創 意 思 考 的 過 程 論 與 創 造思考的技巧。創造思考教育。. 由上述資料可知,創造思考的策略與技法相當多元,亦因關注的焦點使其發展 出不同的實施方式,可運用的範圍也相當廣泛。於本研究的教學過程中,教學者 便是根據每一次課程的目標,選擇運用各種適合主題的創造思考教學策略導入於 課程之中,以使教學更加生動活潑,並進而激發、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發展。. 32.

(43) 第三節、創意廣告的基本理念 本研究在藝術生活課程中之所以選擇「廣告」作為課程設計的主軸,是因為一 個「廣告」的產生,便需要運用到許多創造的能力,例如,如何將一般的「物品」 轉換成「創意產品」或是內容情節的安排如何能吸引觀眾,皆是培養學生創造思 考很好的引發點。故此次實驗組之學生在進行廣告構思時,研究者期望他們不只 在廣告內容上發揮創意,亦能在「產品」上跳脫原有的功能而展現出新穎的可能 性。所以,本節文獻探討便是針對廣告創意的基本概念及實行步驟,進行較深入 的探討與分析。. 一、廣告創意的基本概念 研究者將各家論述之廣告創意的基本概念,列表如下: 2-3-1 廣告創意之基本概念 學. 者. 年代. 觀點. David Ogilvy. 1960. 要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同時讓他們來買你的產 品,非要有很好的特點不可,除非你的廣告有很 好的點子,不然它就像很快被黑夜吞噬的船隻。. James Webb Young. 1975. 創意完全是各種要素的重新組合。廣告中的創 意,常是有著生活與事件 ‚一般知識‛的人 士,對來自產品的‘特定知識’加以新組合的結 果‛。. Marra. 1990. 定義廣告裡的創造力為「新的,而且是與概念相 關的。」. Bell. 1992. 將廣告創意描述為一種創造力(a "kind" of creativity),而不同於創造力的概念(the "concept" of creativity)。他表示廣告所需 要的創造力,是解決問(problem-solving)的 創造力。. 33.

(44) 蕭湘文. 2003. 廣告創意就是能解決廣告溝通問題,並獲得高效 益結果的點子或作法。. Wells, Moriarty, Burnett. 2006. 廣告所訴求的不僅是廣告說服能力的寄託所 在,更是一種可以讓消費者感動、行動的東西。 換言之,訴求讓產品對消費者而言,具有一種推 力與吸引力。.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摘自James Webb Young,1989;White and Smith,2001;蕭湘文, 2003;Wells, Moriarty, Burnett,2006。. 由上述各專家學者之論點可歸納出,所謂的廣告創意的概念包含幾項要素: 第一、能將不同的或新舊的元素加以組合,能具原創性和衝擊性。第二、從創意 解決問題的角度來思考如何販賣商品。第三、廣告創意設計者必頇擁有想像力、 敏感力、流暢力、變通力與獨創性之能力。. 二、創意廣告的特徵 (一)廣告創意要以廣告主題為核心 廣告主題是廣告定位的重要構成部分,即“廣告什麼”。廣告主題是廣告策劃活 動的中心,每一階段的廣告工作都緊密圍繞廣告主題而展開,不能隨意偏離或轉 移廣告主題。. (二)廣告創意要以廣告目標對象為基準 廣告目標對象是指廣告訴求對象,廣告創意除了以廣告主題為核心之外,還必 頇以廣告對象為基準。廣告創意要針對廣告對象,要以廣告對象進行廣告主題表 現和策略準備〃否則尌難以收到良好的廣告效果。. (三)廣告創意要以新穎獨特為生命 廣告創意的新穎獨特是指廣告創意不要仿其它廣告創意,要能展現自己獨特的 風格,唯有在創意上展現新穎的特質,才會在眾多的廣告創意中脫穎而出,從而 產生感召力和影響力。. 34.

(45) (四) 廣告創意要以情趣生動為手段 廣告創意要想將消費者帶人一個印象深刻,尌要採用趣味生動等表現手段,以 引發消費者共鳴。但是廣告創意的藝術處理必頇嚴格限制在不損害真實的範圍之 內。. (五)廣告創意要將形象化具體呈現 廣告創意要基於事實〃集中凝練出主題思想與廣告語,並且從表象、意念和聯 想中獲取創造的素材,利用形象化的語言、音樂和富有感染力的影像等〃融會貫 通,構成一部完善的廣告作品。. (六)廣告創意是原創性、相關性和震撼性的綜合體 所謂原創性是指創意的不可替代性,它是舊有元素的新組合。相關性是指廣告 產品與廣告創意的內在聯繫,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會意。。一個好 的廣告,必頇能迅述的傳遞信息,一步到位,讓觀眾無頇猜測或思考廣告所要傳 達的概念。因此,廣告創意必頇巧妙地把原創性、相關性和震撼性融為一體,才 能成為具有深刻感染力的廣告作品。. 三、廣告創意的實施流程與要素 廣告中創意的產出有其實施之流程與要素。蕭湘文(2003)認為策略引導創意: 創意策略可以幫助創意人縮小創意決定的範圍,與指引成功的方向。創意策略有 很多種形式,主要的考量點有:(1)目標對象是誰;(2)產品的優點是什麼; (3)如何呈現產品優點的重要概念;(4)如何讓消費者認同。而廣告內容必頇 要能讓消費者產生共鳴,那共鳴尌是一種有效的溝通,且也較容易使消費者記住。 這通常都採用感性訴求策略來引起共鳴、打動人心。 黃文博(1995)與邱淑華、許安琪(2004)相繼提出創意策略架構包含: (1)廣告目的與效果;(2)目標對象的特徵為何;(3)廣告是否影響閱聽眾. 35.

(46) 的想法與行為;(4)產品的定位;(5)激發創意訊息的元素為何;(6)廣告給 消費者的承諾為何;(7)廣告格調;(8)預算限制。 於此研究中,由於學生們設計廣告的目的是在創造力的開發並非用於業界或有 實際之用途,所以在廣告策略上,只選擇了必要之元素,包括目標對象的設定、 產品的創意功能、如何呈現產品優點及有力的廣告標語,並將商品 “創意化”,而 非有實際可銷售的目的。 於本論文中將根據上述之廣告類型與流程,設計相關教案,做為學生於構思與 製作時之基本知能。. 36.

(47) 第四節 Amabile 共識評量技術的相關研究 本節可從共識評量技術的基本概念、設計與實施步驟,Amabile 藝術領域共識評 量量表的發展三方面加以探討:. 一、共識評量技術(CAT)的基本概念: 對於創作品的評量,最重要的評量技術是透過評定者(judgers)對於某一個被 評定物(創造作品)評定是否是新奇且適當的作品的共識決定,此一策略稱為共 識衡鑑技術(consensus assessment techniques; CAT)(Amabile, 1996)。 Amabile(1996)認為要找到一個客觀的標準來評斷創造力很困難,因此主張一件產 品或反應是否具有創意,應依照合適觀察者(專家)獨立同意具有創意與否,並且基 於其創造力的共識定義、創造力評量之假設以及合適的方法,發展出共識評量技 術。。在CAT技術下,一件作品或個人創造能力的有無,取決於評定者的主觀看法。 因此,此一評定者的特徵及評定者的內在歷程,可以說是CAT技術最關鍵的核心議 題。14 共識評量技術不僅僅是測量產品創造力程度的方法,由於其擁有相當大的變通 性、可靠的主觀性判斷、以及經過證實的創造力建構的重要性,所以Amabile(1996) 更主張共識評量技術是具有社會生態學的效度。雖然共識評量技術不能提供一個 明確的創造力定義給領域相關專家,但是取而代之可以要求專家使用他們自己的 主觀性定義,專家們可以從其專門領域的產品中,可信賴地明確清楚區別出創造 力的品質(Amabile, 1983,1996). 二、共識評量之受評作品與評量實施程序 CAT並非是以傳統的紙筆測驗的方式進行評量,而是以專家評價產品的方式來測 量創造力,是非常著重是領域專家的主觀性評量的。共識評量技術基本上是透過. .邱皓政(2005)。創造力的測量與共識衡鑑。教育資料集刊第三十輯。P.285~286. 14. 3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think purposefully about what they want, and how they’re getting there, is a great way to make creative writing assessable.. One more

incorporating creative and academic writing elements and strategies into the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to deepen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writing and enhance students’

教育局 課程發展處 藝術教育組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藝術教育組 Arts Education Sectio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stitute.

現時,STEM 教育已融入了在小學課程當中;不少學校在規劃及組織 STEM 相關學習活 動時,更融入藝術教育/人文精神的學習元素,以

於 2016 年 12 月發布的《推動 STEM 教育-發揮創意潛能》報告,強調加強學生綜合和應用 不同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STEM)

Hong Kong: Creative Arts and Home Economic Sections (Music), Advisory Inspectorate Division, Education Department.. Curriculum Council,

(網站主頁 > 課程發展 > 學習領域 > 藝術教育 > 教學資源 >視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