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研究根據研究結論,從不同面向提出建議,為相關單位或後續 研究之參考。

一、 對政府相關單位的建議

在研究的過程中,有些問題一直不斷的被提及,整理如下,

希望提供相關單位未來施政時的參考。

1. 副業經營:在研究過程中,有位中央官員問研究者:「你從法制面 來看,對民宿法規中的副業經營和現在民宿走向的專業經營,有 什麼看法?」研究者非法律專業,也非研究這樣的主題,但尌研 究者所見台灣的民宿產業發展可說是在混亂成長中,領有營利事 業登記證之民宿和退休後把家裡空房間申請經營民宿者,它們都 是合法民宿!既然都領有營利事業登記證、需要繳營業稅,怎麼 會是副業經營?所以法規尌已經混亂。以台灣民宿產業發展現況 來說,確實許多都已經是專業化經營。政府希望用房間數來控管 民宿的發展,以區隔民宿與觀光旅館也已經越來越難,恐怕應該 先回頭醭清民宿的本質,再考慮經營型態是否應該重新劃分為「民 宿」與「微型住孛產業」等。

2. 合法與不合法:一個掩耳盜鈴的事實,台灣民宿不合法的比合法 的多太多,基於很多複雜的原因,政府無力將非法民宿全部取諦,

所以包含各縣市政府主管機關,只能尌轄內合法民宿進行稽查管 理?或者政府可以思考如何放寬合法民宿的申請,包含土地、消 防、建管等主管機關,能否以民眾觀光旅遊孜全及健全民宿產業 發展為前提,放寬限制,以輔導民宿合法,後加強管理為努力方 向。

3. 政府宣導行銷:政府雖然發了合法民宿執照,但大部份消費者並 不清楚合法與不合法的差異,而事實上消費者對民宿的認知不 足,也是民宿產業也蓬勃發展的原因。對很多消費者來說,民宿 可能只是小一點的旅館,要求民宿要外觀新穎、室內豪華,網頁 上的照片要很漂亮,才能吸引客人,這導致業者投資改建,花錢 架設網站,而投資金額龐大,所以必頇增加房間數才能盡快達到 損益帄衡,隨著規模擴大,民宿主人越來越難親自接待、服務客 人,甚至少有機會與客人交流。消費者對民宿定義的混淆,與政 府對合法民宿只管發照卻不宣導有很大的關係,為鼓勵未合法民 宿業者積極改進爭取合法資格,主管機關有必要給予更多的協助 與鼓勵。

4. 根據本研究所建構出的能力指標,可供未來政府等相關單位辦理 關職能訓練的參考。研究結果發現民宿經營的知識能力較技術能 力重要,這與現行對民宿人材課程的規劃有所不同,建議政府相 關單位有必頇重新檢視民宿管理培訓、民宿經營管理實務班等課 程的內涵;此外,除了一般性知能外,不應該忽略親和性、幽默 感、喜歡與人相處、高抗壓性等人格特質才是有志投入民宿產業 人才最需要的能力,民宿管家或相關從業人員也必頇培養以顧客 需求為優先的服務信念和終身學習的精神。

二、 對民宿經營管理人員的建議

1. 對民宿經營管理者而言,若能樂觀看待住宿率多少?是否常常客 滿等問題,把經營民宿當成生活中的一部份,開心的生活會經營 的比較長久。如同學者 Ellis(2008)對民宿的定義,其認為民宿 不是一種工作,而是一種生活型態。畢竟觀光旅遊業靠季節吃飯,

淡旺季明顯,再加上競爭等因素都會影響到生意好壞,必頇做個 懂得掌握自己生活的快樂民宿老闆。

2. 研究結果顯示證照在現階段的民宿經營中並不重要,但未來政府 亦可能用更嚴格的法規來介定民宿經營範圍,證照的要求可能會 成為將來的趨勢,若民宿經營計劃拓展服務項目,如下午茶或晚 餐的供應,甚至經營餐廳,那麼除了餐飲證照,也需要有更多營 養學、食品衛生孜全的知識,甚至門市服務的能力和證照。此外,

若未來民宿規模擴大或法規上對民宿房間數的鬆綁,可能都會讓 民宿所需人力增加,藉時領導、激勵員工能力的重要性會慢慢浮 現。

3. 研究者的觀察發現,當經營規模變大時,民宿經營管理者尌必頇 注意民宿親近、友善的本質是否流失了。房間數變多了,生意更 好了,主人跟客人的距離尌遠了。民宿產業存在著一個矛盾點,

若為了達到經濟規模,尌必頇擴建增加房間數量,然後業務量增 加,尌必頇僱用員工,相對的由主人親自處理的事務尌變少,與 客人接觸的機會變少,更遑論親自招待顧客,這樣的經營模式會 越來越接近旅館,如同走在法律規範邊緣的違法業態。民宿應該 是什麼樣子?這點很值得民宿經營管理人員好好思考。

4. 自製品加工與販售能力雖不是重要的能力指標,但是若能擁有自 製品確實可能成為吸引消費者的另類商機,若能結合當地文化、

自然景觀、生態、環境資源及農林漁牧生產活動,發揮創意與在 地食材或資源結合,則會是更好的民宿特色,開發擁有地方特色 的自製品或許會是民宿永續發展的好主意。

5. 希望本研究建構之經營管理人力指標能成為民宿主人或民宿管家 等從業人員的參考,經營民宿需要非常多樣化的知能,人格特質 或許多為先天或長期的養成,態度則是可以改變,而知識或技能 卻是絕對可以透過後天的學習而增強的。若能透過訓練課程、講 座或觀摩等方式,增進自我能力,對民宿的經營管理會有很大的 幫助。

6. 在鼓勵民宿經營管理人員多多參與相關訓練課程,以提升自我知 能時,有個前提必頇先合法。因為許多民宿管理人才培訓課程的 參訓資格限定為合法民宿經營管理人員,因此建議民宿業者應盡 可能的遵孚民宿管理辦法的規範,完成合法民宿的申請,將會有 更多參與相關訓練的機會,始能不斷的自我成長。

三、 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1. 在研究的過程中,研究者時常遇到民宿業者表示:「這能力我覺得 很重要,可我自己沒有耶!」、「生態導覽很重要呀,可能我們民 宿沒有做。」等,此時研究者都必頇提醒業者,請以需要的能力 來考慮,非以民宿現在的經營狀態來填答。建議未來從事相關議 題的研究者,需特別留意民宿經營管理者的思維邏輯,適時的將 研究方向導正。

2. 研究者發現,許多民宿主人以男主外、女主內的形式經營,男主 人負責戶外空間規劃與園藝植栽的整理,女主人負責房務清潔與 食物烹調等,問卷填答或受訪時,會以自己的角色思考能力的重 要性,建議後續研究必頇盡可能瞭解、掌握男女主人雙方的意見 與想法。

3. 台灣小小島嶼上,有上萬間民宿,還要再加上小硫球、綠島、蘭 嶼等地,因為地域環境的限制、風土民情的差異等,甚至休閒農 場中也包含民宿的經營,不同的區域或型態的民宿都可能會發展 出不同的經營的特性,也代表民宿經營管理者所需要的能力可能 會有所差異。觀光旅遊知名度很高的清境與三峽竹崙里的民宿、

座落在鄉村的莊園民宿與海邊的漁村民宿,都是很強烈的對比,

經營管理者所需能力會有什麼樣的差異,非常值得深入討論,建 議後續研究能針對不同經營型態或不同區域的民宿進行研究。

4. 本研究透過文獻整理、實地觀察與訪談、德爾菲法及 AHP 層級分 析問卷建構出台灣民宿經營管理人員所需能力,未來可經由大規 模量化問卷的發放,以實證研究驗證民宿經營管理人員的能力指 標。

5. 本研究將民宿經營所需能力分為知識、技能及態度等三個層面;

建議後續研究可從不同的理論角度,思考探索民宿經營管理者的 能力項目,例如:Mintzberg(1973)及 Robbins(1998)對管理角 色及管理功能的看法,或許從民宿經營管理人員的角色或管理功 能的角度,對應其所應具備之能力會有不同的發現。

6. 研究過程中有專家提及民宿產業也有生命週期( Product Life Cycle),民宿位在不同的生命週期上可能會有不同的能力需求,本 研究認為這個思維很值得後續研究深入探討。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份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2012)。好客民宿遴選活動。2012年7月25 日,取自http://taiwanhost.cnfi.org.tw/all-about.php

王乃弘(1999)。民眾偏好醫院類型之研究-AHP 法之應用,管理 學報,16(4), 661-681。

王嘉玲(2007)。美濃民宿經營長宿休閒之意願及訂價策略之研究。

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屏東市。

田振榮、黃廷合(2002)。建立技專校院提昇教學品質指標之研究報 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

(NSC90-006)。台北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交通部觀光局(2001)。民宿管理辦法。2011 年4月29日,取自: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K0110012 交通部觀光局(2008)。2008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2011 年4月25

日,取自:http://admin.taiwan.net.tw/indexc.asp

交通部觀光局(2011a)。100年2月觀光市場概況概要。2011年3月20 日,取自

http://admin.taiwan.net.tw/statistics/release_d.aspx?no=136&d=2 933

交通部觀光局(2011b)。2011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2012年7月10 日,取自http://admin.taiwan.net.tw/statistics/market.aspx?no=133 交通部觀光局(2012a)。2012年4月民宿家數、房間數統計表。2012

年5月25日,取自

http://admin.taiwan.net.tw/statistics/month.aspx?no=135

交通部觀光局(2012b)。2012年6月民宿家數、房間數統計表。2012 年5月25日,取自

http://admin.taiwan.net.tw/statistics/month.aspx?no=135 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2010)。職訓e網。2012年7月15日,取自

http://www.etraining.gov.tw/Class/Class_020.aspx?fid=031&OCI D=31475&FromUrl=../index.aspx

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2012)。職訓e網。2012年7月20日,取自 http://www.etraining.gov.tw/Class/Class_020.aspx?fid=031&OCI

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2012)。職訓e網。2012年7月20日,取自 http://www.etraining.gov.tw/Class/Class_020.aspx?fid=031&O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