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生知覺父母期望、情緒智能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依 據本研究的結果,對於學校教育及輔導工作者、家長及未來相關研究提出下列建 議,提供給相關人員參考。

一、對國中學生家長的建議

(一)對子女建立適宜的期望,並適時修正

由本研究結果可得知,若是子女能夠知覺到父母對其的期望,則表現在自身 的情緒智能和生活適應則較佳,表示父母在子女的成長過程中,扮演極重要的角 色,子女會觀察父母的行為,並且將父母對其的期望列為自身目標,倘若父母對 子女的期望過高,或是沒有期望,則不利子女自身或社會上適應。因此身為國中 學生家長建議可對子女在各方面建立適合的期望,並且多和子女討論,觀察其表 現以修正較符合其能力之期望,才能夠於親子關係及子女成長相輔相成,皆達雙 贏的局面。

(二)增加親子互動及親子關係

本研究結果發現父母和子女在表達期望時的意見溝通與支持接納愈頻繁者,

則子女的情緒智能和生活適應狀況皆較佳。表示親子互動和子女的身心適應皆有 影響。研究者於教育現場,常發現學生在校若開始出現適應情形不佳時,皆和其 的親子關係冷漠有關,且青少年若和家人無法有適切的連結,則其向外結交朋友、

夜歸等情形就會出現,因此建議國中學生家長,此時期為青少年的狂飆期,因少 年面臨身心巨大改變,故情緒極為不穩定,此時更需要家人耐心陪伴其走過這一 段徬徨少年時,以親子關係和互動作為青少年年少不懂事時的鎮靜劑,會為青少 年於情緒智能和各方面適應狀況添加更良好的因素,以因應其目前的茫然。

104

(三)增加家庭凝聚力,提供青少年安全避風港

現代人由於工作忙碌,或是社會風氣改變,影響至家庭結構也和過去大不相 同,故親子關係疏離或以隔代教養為主,此種狀況在現今社會已為常態,但從多 起社會新聞或是學校事件可得知,家庭關係為一個人是否發展良好的根基問題,

可見得即使現代人生活優渥,但是倘若家庭親子關係不佳,則內心也往往感到空 泛,衍伸出各式難以想像的負面人際問題,故建議國中學生家長,應安排固定的 家庭活動時間,如全家一起看電視、出外用餐,一方面能夠拉近親子關係,二方 面也可以透過跟子女對話了解其內心世界,讓家人之間的關係不只有照顧功能,

而也可以提供心理支持,成為青少年真正的避風港,這才是家庭能賦予的愛的真 諦。

二、對學校教育及輔導工作者的建議

(一)教學輔導應一致,落實性別平等

由本研究結果可以發現,女生在「情緒表達」與「人際關係」的適應上,皆 顯著優於男生,此可以了解女生在社會中仍普遍於社會支持中占優勢,推測應和 從小的家庭教育及學校教育養成有關。研究者於教學現場時,發現較會主動求助、

較敢說出真心話的學生以女生為主,然而輔導工作者應適時發現男學生在教育現 場的表現,可以主動引導男生於課堂上或私底下表達自身的感受,藉此方式讓雙 方皆能夠熟悉社會互動,而非單一性別占大比例的優勢。

(二)將情緒智能課程融入各領域,落實於生活教育

由本研究結果可得知,情緒智能中的「正向激勵」與「情緒調節」較高者,

則表現在「社會適應」及「自我勝任」的情形較佳,此反映出情緒智能和生活適 應是息息相關的。但目前學校課程較把情緒智能、生活適應這一類課程,視為綜 合活動領域輔導課的專屬,其餘課程仍以自身學科內容為主。建議學校教育現場 工作者,可以將情緒智能課程融入至各領域,如國文課就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古人

105

在面對貶官時的負面感受以及情緒調適後的蛻變。社會領域的歷史課,也可以引 用曾經失意的歷史人物或政治人物,面對決策失敗後的心情改變,藉此讓學生於 學校課程中,認識不同人遇到不同挫敗後的心理調適,以增進其內化至自身的情 緒智能。

(三)增進師生關係,觀察學生在校之情緒及適應情形

國中生在校時間長,故雖眾多問題是根基於家庭,但大多都顯現於學校,因 此在校內若能夠第一時間觀察到學生的反常行為,則能夠及早發現學生已適應不 良之狀況。因此建議學校教育人員及輔導工作者,應提升對情緒覺察之敏感度,

並且以良好的師生關係主動發現情緒及生活適應不穩定之學生,及時在第一時間 給予支持鼓勵,化解其內心的失衡感。另外更需要提高學生對自身情緒調適的能 力,協助其日後遇到各種挫敗經驗時,能夠以自身的正面思考能力,度過負面的 情緒感受,增加生活適應情形。

三、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在研究背景變項方面

本研究背景變項以國中生性別及年級因素探討其知覺父母期望、情緒智能與 生活適應之差異,並未納入其他可能之背景變項,如:父母教育程度、家庭結構、

家庭社經背景、出生序等因素,建議日後研究可以納入這些背景變項,進一步探 討其中可能影響國中生知覺父母期望、情緒智能及生活適應之差異。

(二)在研究方法方面

第一,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作為蒐集資料的工具,雖能夠廣泛地蒐集現況 的訊息,但是受限於自陳量表,受試者易有作答不認真、題意不甚了解或是防衛 心態,故影響其內心所想和作答呈現之差異,影響結果之推論應用。建議未來研

106

究能增加他人觀察、個案研究或是深度訪談等質性研究方法,以作為量化研究之 驗證,讓研究結果的推論更可靠客觀。

第二,本研究所使用的量表總題數共有 140 題,其中「知覺父母期望量表」

共有 30 題,「情緒智能量表」共有 50 題,而「生活適應量表」共有 60 題。然而 研究者在整理問卷時發現,無效問卷的份數偏多,推測原由多半為後面題目過多,

故受試者作答沒耐心胡亂作答,或是疏漏情況研究,因此建議未來研究選用量表 時,需使用符合受試者心智年齡之題數,提升問卷的可用率。

最後,建議未來研究者若有興趣探知此一變項,則可以深入以多元迴歸探討 兩者變項間是否為中介變項,以更周延的研究統計考驗,可以呈現較確定之結果,

以利日後的研究者或教師推論應用至教學現場。

(三)在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對象為公私立國民中學(含完全中學)的七、八、九年級男女學生,

且因便利取樣方式,故僅以臺北市、新北市的七、八、九年級男女學生為主。由 於樣本來源相似,故不宜推論至全國其他地區與不同文化之國中生。建議未來研 究可以將研究對象擴大至其他地區或縣市,或進行不同文化間之比較,以了解知 覺父母期望、情緒智能與生活適應之差異。

107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王全益(2005):私立高職學生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

玄奘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王春展(1999):兒童情緒智力發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博士論 文。

王春展(2004):台灣地區大學生情緒智慧、憂鬱傾向與情緒調整策略之研究。

嘉南學報,30,443-460。

王莊民(2011):國小高年級學童生活適應、學業成就與偏差行為之研究:以嘉 義縣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財印(2000):國民中學學生情緒智力、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 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王蓁蓁(2000):臺北縣國中生之壓力源、因應方式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虹霖(2004):國中學生知識信念、父母期望與學業成就之研究。國立彰化師 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文欽(2003):國民小學單親兒童與雙親兒童行為困擾及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佩珊(2005):國小學童內外控、幸福感與情緒智力及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長燦(2011):新移民子女生活適應及其相關因素之調查:以屏東縣恆春鎮國 小四至六年級學生為例。國民教育學報,8,63-82。

李裕隆(2008):國民中學藝術才能班家長教育期望對學生成就動機影響之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所碩士論文。

李雪莉(2007):別當直升機父母。天下雜誌,368,106-120。

108

李蕙美(1992):父母教養方式對其子女情緖穩定及行為困擾影響之比較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家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璋傑(2009):國中學生學習動機、父母期望與自我概念的相關性之探討。國 立彰化師範大學生物學系碩士論文。

吳宗弘(2009):高年級學童的家庭結構、希望感與生活適應之分析研究。國立 東華大學諮商國民教育研究所輔導教學碩士論文。

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 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五南。

吳佳蓉、張德勝(2003):隔代教養學生與非隔代教養學生學校生活適應之比較。

花蓮師院學報,16,109-134。

吳孟錞(2004):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效能、知覺父母期望、教師期望與行為困 擾、學業表現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系碩士論文。

吳淑敏(2000):大專學生自尊、情緒智慧及成功期望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 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研究,8,161-176。

吳淑敏(2000):大專學生自尊、情緒智慧及成功期望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 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研究,8,16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