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父母期望、情緒智能與生活適應之關係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父母期望、情緒智能與生活適應之關係

一、 父母期望與情緒智能之相關研究

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多半為正向的影響,但倘若父母給予子女過高的期望,遠 超過子女本身能力所及,則是否會對其造成情緒困擾,仍是目前專家學者們在探 討其中平衡的領域之一。然而綜觀國內的研究,以父母期望為變項,直接探討情 緒智能的相關研究並不多,但若和情緒主題較為相關的,多半為探討青少年的憂 鬱傾向,故本段先探討父母期望與青少年憂鬱之相關,再以部分文獻探討父母與 青少年情緒之相關。

國內學者楊孟麗(2005)以「臺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的高中職五專學生 為資料,探討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與教育成就間的相關,結果發現父母的教育期 望越高,則子女的學習成就越佳,但是心理健康狀況也越差。推論其原因可能為 父母對子女賦予較高的教育期望,故也會提供較優良的教育環境及資源,因此子 女的學習表現成就也越佳,但是究其心理因素,則會發現過高的父母期望進而影 響子女的自我概念,造成子女心理上較大的負荷壓力,所以心理狀況也越差。但 父母期望是否為造成子女心理健康狀況越差的因子,仍待釐清。但由此研究可以 看出若父母期望確實會影響子女在正負面情緒上的表達。

然而,大部份研究則肯定父母和子女的良好互動,會增加子女在情緒上的穩 定。若從子女和父母的依附關係(包括父親依附、母親依附及整體依附)與情緒 問題各層面,包括自我情緒控制情緒、情緒調節等有顯著正相關存在(許瑞蘭,

2002)。

然而也有部分研究是探討父母的管教方式和青少年的情緒之間的相關情形。

Wolfradt, Hempel 與 Miles(2003)以親子關係對青少年情緒影響的研究顯示,

研究結果發現父母愈能接納子女的意見,則子女在應對及解決問題的情緒策略較 佳。歐陽儀、吳麗娟與林世華(2006)研究臺北縣市國中生共 537 名,探討青少 年知覺父母言語管教與情緒穩定之相關研究。研究結果發現,父母正向言語管教,

36

有助於男女青少年的情緒穩定。另外國內研究者發現父母對子女懷抱較高的教育 期望,也會使子女感覺受到肯定,覺得自己有價值(Rosenberg, 1979),藉此會 因而提高子女的自尊感受,進而減低憂鬱症狀發生的機會(Owens, 1994)。因此 可以發現父母和子女的關係若是較為正向且鼓勵的,則會影響子女的情許穩定性。

李蕙美(1992)發現父母教養方式不同對其學童情緒穩定性確實有差異。父母採 用高關懷的教養方式,則有助於學童的情緒穩定性,反之,若父母採用低關懷的 教養方式,則學童的行為困擾皆高於高關懷的父母教養學童。

綜觀以上文獻探討可發現,父母為子女生長過程的重要他人,對子女的各方 面期待在子女日後的表現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故若子女能夠知覺到父母的 期望,則也會內化為對自己的期望,進而表現在外顯行為或成就表現上。但倘若 過高的期望加諸在子女身上,而甚至超過子女能力所及,則會影響子女的負面感 受,造成深遠影響。但研究者發現以父母期望與情緒智能探討的研究不多,且較 多是以青少年憂鬱症狀為探討因子,未提及青少年在各種情緒中的應變能力,故 研究者將以此為變項於本研究進一步釐清。

二、 父母期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綜觀國內研究,直接以父母期望及生活適應為變項的研究不多,然而研究者 發現,部分研究以父母期望為主題,是將子女的升學焦慮、學習壓力或成就動機 為探討重點;部分研究則以父母期望和子女的自我層面因素做討論,主要瞭解父 母對子女的自我概念及自我效能感的相關,因此能夠直接探討父母期望及生活適 應的相關研究不多,但由於生活適應涵蓋的內容廣泛,故本段也會以此將子女的 未來成就表現及自我層面因素的相關研究納入整理討論。

在父母期望與生活適應方面,多數研究結果呈現正相關。吳孟錞(2004)研 究國小五、六年級學童共 513 名,欲探討國小生知覺父母期望與行為困擾之相關,

研究結果發現子女透過親子互動所感受到的父母期望越高,則行為困擾程度越低。

姚佳君(2011)新竹公私立高中生共 828 名,欲探討高中生知覺父母期望與生活

37

適應之相關,高中生研究結果發現高中生知覺父母期望與生活適應情形呈現顯著 正相關,且以「生活表現期望」的預測力最高。

也有部分學者在探討父母期望與子女學習動機之相關情形。郭生玉(1975)

表示,家長對子女的期望較高,其子女成就動機也較高,但若父母的期望水準和 子女能力差距過大時,則子女追求成功的動機傾向有不良的影響。Vida(1994)

曾研究四十名中輟學生的成就動機,結果發現中輟學生和同齡智商相等的學生相 比較,中輟學生的家長對他們的教育期望較低。

有些研究則關注父母期望與子女升學焦慮程度的關係。柯銀德(2003)研究 臺南縣公私立國中學生共 461 名,欲探討學生父母期望與子女焦慮之關係,結果 發現父母的期望水準越高,則子女感受到的「做錯事」及「考試」焦慮程度也越 高。賴文誠(2006)研究國小、國中與高中學生的父母期望水準與升學焦慮,結 果發現國小與國中學生知覺到的父母期望顯著高於高中生,且國小生的升學焦慮 也高於國中與高中生,顯示若子女知覺到的父母期望水準越高,則反映其心理的 升學焦慮也會隨之升高。

李裕隆(2008)研究中部國中藝術才能班之學生家長教育期望與子女成就動 機之相關,研究發現家長教育期望和子女動期成正相關,且以「品德人際關係期 望」的預測力最高。由此可見父母期望對子女的學習動機有著很大的關係,且多 為正相關影響。另外,吳孟錞及呂弘霖(2004)的研究結果皆顯示子女知覺父母 期望中的「成績關注」及「在校的學業表現」層面都能夠有效地預測學生的學業 表現,具有顯著的正面預測力。陳江瑞(2012)研究臺中市龍津國小新移民子女 一至六年級學生共 97 名,結果發現新移民子女知覺父母期望以成績關注層面,

對學業成就的表現具有顯著的預測力。

綜合上述研究可以發現,知覺父母期望和子女的生活適應情形皆有正反相關 且看法,但結果多呈現是正面的預測力,然而眾多研究中可以發現以國中生為研 究對象的研究並不多,且也非直接以生活適應為主要研究變項;再加上由於各研 究的父母期望內涵皆不同,故對學生生活適應的影響層面也無從考證。因此國中

38

生知覺父母期望是否和其生活適應有相關?且父母期望各層面對生活適應的影 響又為何?此乃為本研究希望進一步瞭解之部分。

三、 情緒智能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賴怡君(2002)以國小五、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探討情緒智能和生活適 應的關係,研究結果發現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之間有顯著相關,情緒智力越高者,

則生活適應表現也越佳。林淑惠、黃韞臻與林佳筠(2009)研究中部地區五專生 共 1075 位,欲探討五專生社會支持、情緒智力及生活適應之現況,研究結果發 現對社會支持感到較滿意之五專生,有較佳的情緒智力;而情緒智力表現較優秀 的五專學生,在生活適應的情況亦愈為良好。

國外研究也亦有此相同發現,Thompson 與 Calkins(1996)也指出,青少年 若產生負向情緒,會陷入適應不良的困境中,使得生活出現不平衡的狀態。

Dishion 與 Patterson(2006)的研究結果發現,青少年的情緒調節能力愈不佳,

則生活適應困難及在外顯性的問題行為出現的比例較高。另外,Mayer(2001)

研究結果發現,情緒智力程度的高低,對個人、家庭與學校等方面的生活適應皆 有顯著的預測能力。因此由上述研究結果可以發現,若青少年在情緒智力表現越 佳者,則生活適應的能力也越佳。

然而若同時以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為研究變項,並以國中生為對象的相關研 究並不多,且當今社會變遷快,科技產業日新月異,升學制度不斷改變,青少年 在面對各種形色壓力之下,如何因應外在環境協調自己的身心狀況及情緒控制,

是為當今各基層教育工作者及家長都要共同面對的課題。因此本研究欲探討國中 生在自身的情緒智能與生活適應間的相關情形,希望藉此瞭解國中生自身的情緒 調適、情緒覺察與表達等之間交互作用,與生活適應各層面的關係為何。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