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第二節 建議

由教育部之統計資料顯示,自民國 100 年後,國內國小階段的弱勢學生正逐

年增加中(教育部,2011),除了現階段教育部規劃之攜手計畫等補救方案外,

一般教師也需具備補救教學之專業智能,方能因應社會需求。研究者乃根據本研 究結論,提出三方面的建議,供未來相關教學、研究之參考。茲就分項說明如下。

壹、對教師的建議

數位時代資訊日新月異更新,快速掌握說明性資訊的能力相形重要,教師對 說明性篇章進行教學將對學生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同時弱勢學生的日益增多,

故本研究結果提供教師三點建議,期能提供弱勢學生之補救教學品質。

一、增進說明性篇章之閱讀閱讀策略

說明性篇章的閱讀理解能力攸關學生未來競爭力,因此建議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針對說明性篇章之文本特性,以標題預測、自我提問摘要重點等策略,掌握文 章重要關鍵詞、句,有助於說明性篇章閱讀之成效;並依據閱讀策略引導下產生 活用知識的能力,學習將知識轉化為智慧。透過多元文本內容,開拓學生閱讀視 野,培養學生透過閱讀來學習,深化「帶得走的能力」之教育目標。

二、說明性篇章之閱讀評量宜兼採開放式問答題型

說明性篇章的閱讀理解,需要分層次進行評量。本研究之補救教學強調閱讀 策略指導,在後測中發現中、低能力組弱勢學生呈現大幅進步之現象,顯示透過 開放式問答題型可以更聚焦在說明性篇章之閱讀理解,對閱讀能力產生正面成 效。開放式之問答題型有助於幫助教師瞭解學生思考脈絡,思考邏輯之建立,表 達閱讀理解能力,有助於閱讀教學之成效。

三、面對弱勢學生需具備更專業之輔導知能

補救教學的成功與否,教師的角色更顯重要,建議教師在進行閱讀補救教學 方案時,必須建立一套建立學生閱讀習慣養成的措施,如每天規定閱讀作業,並 適時提供閱讀文本,並長期追蹤學生之閱讀習慣;教師在系統化教學引導過程

中,幫助弱勢學生奠定閱讀基礎能力;並指導小組間的互動,增進閱讀樂趣,有 助於處於落後之弱勢學生提升閱讀動機。並能適時進行個別化指導,針對落後學 生一對一進行診斷個別化問題,期能對症下藥,達到教學成效。

弱勢學生之學習不利因素,家庭暴力首當其衝。家庭暴力的陰影,造成弱勢 學生產生內心極度不安全感,影響學習表現;學校為弱勢學生的唯一避風港。因 此,教師在面對弱勢學生的特殊背景,必須具備專業輔導敏銳度,隨時覺察學生 個案之情緒,隨時掌握學習現況外,必要時主動協助弱勢學生向社福機構尋求協 助,幫助弱勢學生走出人生陰霾,建立光明正向之價值信念。

貳、對補救教學規劃的建議

本研究以弱勢學生之質性研究為主前後測驗量之量化資料為輔,在補救教學 後,發現本研究存在不夠周全之處,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教師實施說明性篇章之補救教學時,建議融入其他領域之教學課程中,如社 會、自然科學等課文表述方式屬於說明性篇章,以提問、預測、重點摘要策略之 進行;國語文閱讀能力是各領域學習之基礎,如能透過各領域的融合學習,活用 閱讀策略,將文字說明圖表訊息進行結合,有助於閱讀策略的練習,有助於閱讀 理解能力的提升,同時強化學生之競爭力。

二、教學者應善用專業社群力量建立研究伙伴制度,補救教學中因教學者即為研 究者,存有教學之主觀性,因此尋找專業教學伙伴,以協助將教學過程錄影後與 教學伙伴進行專業對話,提供客觀之建議,有助於突破教學困境;同時能有效提 升學生之閱讀理解學習成效。透過學校之社群,進行教師專業對話,運用團體社 群力量取代單打獨鬥的教學,有助於教學品質的提升。

參、對於未來研究的建議

性,供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以弱勢學生個案為研究對象

弱勢學生是社會中亟需關注的下一代,唯有透過教育提供弱勢學生改變人生 的契機,因此對於弱勢學生的研究,值得研究者再深入探討學習難點,以個案為 研究對象,給予弱勢學生適時的關愛教育,提供健全的學習環境,建立自我良好 價值,讓不同階段的弱勢學生及早擺脫學習不利之陰影。

二、以不同文類進行研究主題

國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全世界各國政府相當關注的議題,因為影響國家的競 爭力。本研究探討弱勢學生在說明性篇章閱讀能力後,發現其他文類的表述方式 都值得探討,除了學生接觸最多的記敘文外,舉凡詩歌、應用文、劇本、議論文 等閱讀能力,都值得未來研究者加以探討鑽研。

三、以行動研究進行探討補救教學

本實驗以準實驗研究方法進行,在未來相關研究可進行教學之行動研究,從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調整教學策略,讓弱勢學生有更多的學習機會。

在未來研究中,針對弱勢學生的國語文閱讀策略引導,必須持續不間斷,並 長時間關注、追蹤弱勢學生未來閱讀能力之發展。是故,弱勢學生處在匱乏的環 境中,資源的不足而受到淬礪與磨練,建構的知識彌足珍貴;這是生活富裕,衣 食無缺的一般生所體悟不到的生命歷程。弱勢學生學習之路,更需閱讀陪伴,唯 有透過教育脫離學習不利之環境,脫離貧窮人生困境,邁向生命之康莊大道。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丁志權(2004)。弱勢學生教育經費編列的現況與展望。臺灣教育,626,2-9。

卞娜娜、陳怡君、凱恩(譯)(2008)。Esquith, 雷. R.著。第 56 號教室的奇蹟。臺北:

高寶。

王文科、王智弘(2010)。教育研究法(增訂第十四版)。臺北:五南。

王宏喜(1992)。文體結構舉要。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

王慧珍(2009)。新住民女性子女識字能力及其補救教學之個案研究--以臺中縣某國小二 年級學童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王瓊珠(2004)。故事結構教學與分享式閱讀。臺北:心理。

史強福(2008)。臺灣地區原住民重點小學實施「教育優先區計畫-學生學習輔導」活動 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朱豔英(1994)。文章寫作學-文體理論知識部分。高雄:麗文文化。

江瑞珍(2006)。原住民文學附加課程對族群認同與國語文成就之行動研究︰以國中三 年級國文科為例。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何三本(2001)。九年一貫語文教育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

余民寧(2002)。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第二版)。臺北:心理。

吳孟真(2007)。運用圖畫書幫助弱勢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以一位國小四年級原住民 學童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語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吳宜錞(2005)。外籍配偶子女之家庭學習環境對其國語文能力發展的影響。國立臺北 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念蓉(2006)。Give me a hand ─花蓮縣國小進行新住民子女補救教學之調查研究 give me a hand-花蓮縣國小進行新住民子女補救教學之調查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 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吳武典(1976)。文化貧乏對於學習的影響。載於賈馥茗、黃昆輝(主編),教育論叢第 二輯,395-417。

育中心。

吳敏而(1993)。文字書本概念與閱讀能力的關係。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編印,

國民小學國語科教材教法研究,3,45-57。

吳敏而(2009)。語文學習百分百。臺北:天衛文化。

吳清山、林天佑(2002)。教育名詞:名詞不利。教育資料與研究,45,126。

李玉貴。 (2008)。 從臺灣 PIRLS 2006 評估結果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況與現象。 國 文天地,24,4,4-19。

李育菁(2011)。高雄縣偏遠地區國小學生參與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之學習動機與學 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屏東縣。

李勝富(2000)。談閱讀教學。教學新知專輯。2011 年 6 月 3 日,取自 http://www.houstoncul.org/eduinfo/e2000009.htm

李咏吟等合著(1993)。學習輔導-學習心理學的應用。臺北市:心理。

杜正治(1993)。 補救教學的實施。載於李永吟(主編) 學習輔導:學習心理學的應 用,臺北:心理。

周玉秀(2010)。推動文化融合 成就新住民之子。國語日報。2010/11/24。

周臺傑(1993)。國民小學國語文成就測驗編製報告。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40,77-90。

周德禎(2001)。排灣族教育--民族誌研究。臺北:五南。

官美媛(1999)。國小學生摘取文章大意策略之教學研究-以五年級說明文為例。未出 版,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縣。

幸曼玲等(2009)。國小三年級學童閱讀推論理解策略之成效研究成果報告。教育部閱 讀教學策略開發與推廣計畫。

林于弘(2006)。九年一貫國語教科書的檢證與省思。臺北:紅葉文化。

林巧敏(2008)。迎接閱讀新浪潮─閱讀與國家競爭力。全國新書資訊月刊,97,10,4-9。

林怡君(2010)。以 NAEP 架構建置國小高年級閱讀理解測驗。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 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林建平(1997)。學習輔導: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

林建呈(2006)。宜蘭縣辦理國民小學弱勢學生學習輔導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花蓮教 育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林桂微(2008)。新住民子女學習國語文之個案研究──以彰化縣某國中為例。國立彰化 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林素珍(2008)。苗栗縣國民小學攜手計畫課後扶助實施現況與發展策略之研究。國立 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素珍(2008)。苗栗縣國民小學攜手計畫課後扶助實施現況與發展策略之研究。國立 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