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補救教學前學習狀況檢測分析

為瞭解國小四年級弱勢學生初期國語文能力,以三上、三下及四上期中考國語 文成績進行初期能力分析;接著以台中教育大學開發之「中部新住民國語文能力檢 測」為工具進行國語文標準化檢測,依據檢測結果分析弱勢學生國語文各項能力,

並進一步分析弱勢學生在說明性題目的閱讀理解能力,以具體掌握弱勢學生國語文 能力,有助於補救教學方案之規劃。

壹、補救教學初期國語文學習表現

本研究對象國小四年級弱勢學生在三年級國語領域學習成績為參考指標,以三 上、三下的國語文成績為參考依據。研究發現,三年級該班處在不穩定狀態,教師 因故頻頻更換。因此,瞭解弱勢學生在實驗教學前的國語文起點能力,以精確掌握 弱勢學生在國語文學習現況。以表 4-1-1 說明弱勢學生在四上國語文成績。

表 4-1-1 弱勢學生補救教學前國語成績

學生代號 S1 S2 S3 S4 S5 S6 S7 S8 三上成績 96.0 69.0 95.0 96.0 94.0 97.0 78.0 89.0 三下成績 96.0 79.0 95.0 97.0 96.0 96.0 80.0 92.0 學年平均 93.7 75.3 92.7 95.0 94.0 95.7 78.7 90.0 全班 PR 值 67.0 5.0 48.0 76.0 71.0 86.0 14.0 38.0

輔以圖4-1-1說明弱勢學生初期成績之現象。

圖 4-1-1 弱勢學生補救教學前國語成績

透過表 4-1-1 及圖 4-1-1 分析,弱勢學生在補救教學前之國語文能力落差大且弱 勢學生能力普遍低於一般生,顯示國語文能力有待提升之必要並值得進一步探討國 語文程度之必要性。

貳、國語文基礎能力分析

閱讀能力之評量,主要參考階段能力指標,檢核學生對文字理解與語詞辨析、

文意理解與大意摘取、統整要點與靈活應用、內容深究與審美感受等向度,進行評 量。本研究以臺中教育大學開發之「中部新住民國語文標準化測驗」為工具(楊淑 華、王韻涵,2010),本研究以實驗組與控制組進行準實驗研究,茲就實驗組與控 制組進行教學前國語文測驗進行分析,以掌握實驗之可行性與精確度。

一、國語文能力比較分析

首先將實驗組與控制組以「中部新住民子女國語文能力」標準化測驗進行檢

測,依據第一次檢測結果之成績進行 t 考驗。由表 4-1-1 顯示,實驗組學童的平均數 為 58.26,控制組學童的平均數為 58.00,經 t 考驗的結果,兩組在國語文測驗的分 數之差異未達顯著水準(t=.052,p=.960>.05),所以兩組學童在實驗處理前的國語 文能力可視為無顯著差異。

表 4-1-2 「國語文能力標準化測驗」第一次檢測結果之 t 考驗摘要

組別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顯著性

實驗組 19 58.26 16.05

.05 .96 控制組 21 58.00 15.73

基於上述分析,實驗組與控制組在教學前的能力差異不大,適合進行準實驗研 究,探討說明性篇章之補救教學方案之成效。

為進一步瞭解實驗組之弱勢學生與一般生國語文能力,針對國語文補救教學前 測驗成績進行 t 考驗,以掌握實驗組之弱勢學生與一般生在國語文能力的表現,以 供補救教學課程設計之參考。表 4-1-3 說明實驗組之一般生與弱勢生在第一次檢測 國語文能力之 t 考驗摘要。

表 4-1-3 實驗組之弱勢學生與一般生第一次檢測結果之t 考驗摘要

組別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顯著性

弱勢學生 8 57.62 15.39

.14 .89 一般生 11 58.73 17.24

實驗組之弱勢學生與一般生的平均數分別為為 57.62、58.73,經 t 考驗的結果,

弱勢學生與一般生在國語文測驗的分數之差異未達顯著水準(t=.14,p=.89>.05),

因此可以推論實驗之弱勢學生與一般生在補救教學前的國語文能力可視為無顯著 差異。

二、實驗組國語文能力分析

本測驗架構在文字語詞題目屬性以詞義辨識、辨析詞彙、詞性分辨、語詞應用 主要診斷弱勢學生是否熟習活用生字語詞的形音義,並能分辨語體文及文言文中詞 語的差別。茲就題目屬性及實驗組之弱勢學生與一般生作答情形說明如下。

(一)文字語詞能力分析

根據第一次檢測結果,1-4 題為文字語詞,全體答對率為 54%,一般生為 52%,

相較弱勢學生為 56%,反而比全體及一般生答對率都高,顯示弱勢學生在基礎文字 語詞學習結果並未落後一般生,此結果提供補救教學時教學方案規劃之參考依據,

可依語詞能力進行強化教學,提升學習動力。以表 4-1-4 說明實驗組織一般生與弱 勢學生在文字語詞作答反應情形。

表 4-1-4 文字語詞作答反應

題目屬性 次屬性 小計 一般生 弱勢學生 本大項答對率合計 語詞 1 ~ 4 題 54% 52% 56% 54%

再以長條圖 4-1-2 表示,更清楚說明作答情形。

圖 4-1-2 文字語詞作答反應

(二)文法和語用能力分析

本測驗架構在文法語用中,題目屬性以造句之句義、句法辨析,形式包含文章 主旨形式、文章取材、文章結構、表述方式、情意,期能診斷出學生是否能概略讀 懂不同語言情境中句子的意思,並能依語言情境選用不同字詞和句子。並瞭解文章 的主旨、取材及結構最後對於各種表述方式的認識文章。在文法和語用分項之造句 中,全體答對率為 71%,一般生為 77%,弱勢學生為 63%,顯見弱勢學生能力較一 般生落後,需要在教學特別加強之處。其次,在形式項目,全體答對為 56%,一般 生為 32%,弱勢學生 23%,弱勢學生仍低於一般生。最後,而在表述方式中全體答 對率為 63%,一般生為 35%,弱勢學生為 29%明顯低於一般生與全體。因此在進行

實驗補救課程時,可以針對語用及形式設計課程,奠定弱勢學生的國語文學習基 礎,以有效提升國語文學習動力。以表 4-1-5 說明文法和語用之作答反應。

表 4-1-5 文法和語用作答反應

題目屬性 次屬性 小計 一般生 弱勢學生 本大項答對率合計 文法和

語用

語用(5.6 題) 71% 77% 63% 63%

形式(7-9 題) 56% 55% 54%

表述方式(10-16 題) 63% 60% 68%

再以圖 4-1-3 說明性篇章法和語用中,弱勢學生作答情形。

圖 4-1-3 文法和語用作答反應

基於上述分析,弱勢學生在語用與形式測驗題中明顯落後一般生及全體答對 率,而在表述方式又稍高於一般生與全體,此一現象值得進一步探討。

(三)閱讀測驗能力分析

本研究之閱讀測驗,主要診斷學生對於文章大意的掌握及基本閱讀技巧的運 用,題目架構與學生作答情形。

在第三大項中閱讀能力又區分為單題選擇題及題組選擇題,以段義辨析之單題 作答結果中,全體答對為 63%,一般生為 64%,弱勢學生為 63%。在篇章辨析之題 組閱讀測驗中,全體答對率為 60%,一般生為 64%,弱勢學生為 54%,顯見弱勢學 生在文章大意、情境及篇章辨析之高層次的閱讀理解明顯落後於一般生。

此結果提供研究者針對弱勢學生在說明性題目的理解現狀的掌握,作為閱讀補

救教學時課程規劃之依據,針對弱勢學生在文章大意及瞭解文章組織架構辨析能力 中,培養自我提問能力,予以特別強化。以表 4-1-6 解釋說明性題目閱讀理解作答 反應。

表 4-1-6 說明性題目閱讀理解作答反應

題目屬性 次屬性 小計 一般生 弱勢學生 本大項答對率合計 閱讀 單題 17.18 題 63% 64% 63% 61.5%

題組 19-21 題 60% 64% 54%

接著,以圖 4-1-4 說明閱讀理解作答反應。

圖 4-1-4 說明閱讀理解作答反應

透過表 4-1-6 在答題通過率上的統計與比較,發現整體弱勢學生與一般生在作 答反應結果,在語詞通過率為 56%及文法和語用之表述方式高於一般生與全體,其 他項目低於一般生與全體。

綜觀上述分析,弱勢學生在國語文之文字語詞能力與一般生相當,然而弱勢學 生在語用、形式及閱讀理解之題組理解力明顯低於一般生;依據學習成就與測驗結 果對照後,發現弱勢學生分別在閱讀理解能力之中、高層次亟待提升,需進行說明 性篇章補救教學之必要性。

參、說明性篇章閱讀理解能力

在「中部新住民子女國語文能力」標準化測驗進行檢測中,藉由說明性題目,

測驗閱讀理解能力;為瞭解實驗組與控制組之說明性篇章閱讀理解能力,茲就針對 說明性題目進行獨立樣本 t 檢定,將實驗組與控制組的作答情形作一比較。以表 4-1-7 說明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補救教學前在說明性題目檢測之 t 考驗摘要。

表 4-1-7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補救教學前說明性題目檢測之 t 考驗摘要

組別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顯著性

實驗組 19 39.42 12.47 1.42 .71 控制組 21 34.00 11.61

實驗組學童的平均數為 39.42,控制組學童的平均數為 34.00,經 t 考驗的結果,

兩組在國語文測驗的分數之差異未達顯著水準(t=1.42,p=.71>.05),所以兩組學 童在實驗處理前的國語文能力可視為無顯著差異。但是實驗組成績平均高於控制 組,提供實驗教學成果分析參考。

為進一步瞭解實驗組之弱勢學生與一般生之能力,針對說明性篇章題目進行 t 考驗,以釐清弱勢學生與一般生在閱讀理解能力的表現,以供補救教學課程設計之 參考。表 4-1-8 說明實驗組之一般生與弱勢生在第一次檢測說明性篇章之 t 考驗摘要。

表 4-1-8 一般生與弱勢生補救教學前說明性篇章檢測之 t 考驗摘要

組別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顯著性

弱勢生 8 41.00 11.37

-.46 .65 一般生 11 38.27 13.63

實驗組之一般生在說明性題目的平均數為 38.27,弱勢生學童的平均數為 41.00,經 t 考驗的結果,兩組在國語文測驗說明性篇章的分數之差異未達顯著水準 (t=-.46,p=.65>.05),所以兩組學童在實驗處理前的國語文能力可視為無明顯差異。

本研究之重點主要診斷國小四年級學生在說明性篇章的理解能力,本測驗針對 強調對於文句與文本的理解,以選擇題 21 題中,檢測學生說明性篇章之理解能力 的有 13 題。在非選擇題的測驗中,主要強調學生在說明性閱讀理解的表達能力。

明性題目進行作答分析進行說明。

一、選擇題分析

選擇題以說明性主旨統整、說明性訊息掌握、說明性篇章之詮釋推理三部分,

非選擇題則進一步釐清閱讀理解能力精準度。首先以表 4-1-9 說明選擇題測驗分析。

表 4-1-9 說明性題目作答分析

表 4-1-9 說明性題目作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