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事前的預防與準備勝於事後治療與解決,因此,在促進慈輝班學生身心健康 發展的目標下,能夠如何透過一些預防、教學及輔導的策略,以提升慈輝班學生 自我概念與學校生活適應之情形,實為教育、輔導相關人員及相關教育、社福單 位需要深入思考之議題。

本節將以研究發現為基礎,配合相關文獻與先前的討論,茲提出以下建議,

作為教育、學校社工與輔導人員以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壹、 對實務層面之建議

一、協助慈輝班學生找到合適的學習方式,提升學習方面之適應

研究發現慈輝班學生的『學習適應』表現最差,顯示多數慈輝班學生的學 習狀況不佳。目前慈輝班除正課外,還提供了多元學習課程,盼望慈輝班學生 能找到有興趣、適合且願意付出行動的課程,但慈輝班學生是否找到合適的學 習方式,提升其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是更為重要的。

若慈輝班學生在充斥“學習”的環境中,未能得到較好學習成就,往往會 加深其排斥上學、上課的情形,同時增強其輟學之動機,故建議非融入式編班 型態之慈輝班教師,可利用全班皆為慈輝班學生的狀態,去因應慈輝班學生的 特性,設計有別於一般學校的上課模式與教學方法,盡量以動態、貼近生活上 的實例引發學生學習動機,若能配合一些激勵學生的活動、獎勵制度,或許也 能夠提升學生對學習的意願,以增進其學習適應。

本研究則建議融入式編班型態之慈輝班學校與教師,應有別於一般學校的 教學風氣,切勿將成績看得過於重要,應將整體班級的學習成就視為一種榮譽,

讓班上同學為了獲得榮譽而在學習上相互協助,因此,研究者認為可以讓學習 較佳的學生帶領學習較弱的慈輝班學生共同學習,除可增進班上同學關係,也 能創造出和諧的班級氣氛。

另外,由於在融入式班級中,學生的程度差異較大,授課教師較難多加關 注進度落後的慈輝班學生,故研究者建議可連結校內外資源,例如學校課輔班、

校外大專院生課輔志工或民間相關課輔單位,讓學習較落後的學生能夠跟上進 度,避免在正式課堂上屢屢受挫。最後,建議各慈輝班學校也可搭配認輔制度,

由認輔教師建立個別慈輝班學生的學習計畫,運用個案管理方式來掌握學生的 學習狀況,以利學生在學習適應上的發展。

二、提供更多機會讓慈輝班學生融入一般學校生活與接觸一般學生

從研究中可以發現,非融入式編班型態中的慈輝班學生,在『心理自我』、

『整體學校生活適應』、『常規適應』、『師生關係』、『對學校的態度』與『同儕 關係』上表現較融入式學生差。因此,建議非融入式慈輝班之學校社工、輔導

95

人員運用個案、團體工作增強學生之自我概念,降低其對自我的負面標籤,進 而提升慈輝班學生在學校的生活適應。

另外,非融入式慈輝班學校之教職員可多連結原校資源、與原校教師合作,

增加慈輝班學生與一般學生的互動,例如課程共學、一同校外教學等,並向原 校、一般學生,甚至是慈輝班學生進行宣導『慈輝班』之功能與目的,減少原 校教師與一般學生對慈輝班學生的刻板印象,提高慈輝班學生自我概念與學校 生活適應。

三、減輕單導師行政事務負荷及增加雙導師協力工作與溝通能力

在本研究結果中,由1位班級導師帶領的慈輝班學生,其『整體自我概念』、

『心理自我』、『整學校生活適應』、『師生關係』、『對學校的態度』與『同儕關 係』較2位班級導師帶領者表現得好。然從李酉潭、端木蓉(1999)的研究發 現,雙導師制易發生因理念、個性之不同,促使兩人與學生相處及帶領學生做 法不同的情形。這可能讓學生容易產上不一致的感受,進而影響學生的自我概 念與在校的適應狀況。

研究者認為設置2位導師時,團隊合作為關鍵因素,若2位導師合作上有分 歧,常導致班上學生混亂、不一致,增加對自我概念、學校生活適應的負面影 響,因此,設置2位班級導師的慈輝班,應給予2位導師更多溝通協調的時間與 空間,並從旁扮演協調、培力的角色,此項工作建議由學校社工或輔導人員協 助進行。

有受訪談的導師表示雖1人導師在管理班級上比較容易統一領導,但雙導 師在彼此有共識下,是能夠去分擔導師的工作(李酉潭、端木蓉,1999),但 若是導師負荷過多的教學、行政庶務,則可能會消磨導師的能量,無法提供足 夠的專注力在班級學生上。故本研究建議設置1位班級導師的慈輝班,能夠多 給予導師專心於班級事務的時間與空間,若為融入式編班型態之慈輝班,則更 需要學校社工與輔導人員之協助,分擔導師對班上學生輔導之負荷,並增強導 師之管理與輔導知能,讓導師能夠兼顧一般學生與慈輝班學生,營造良好班級 氣氛,使得慈輝班學生在自我概念與學校生活適應朝正向發展。

學校社工或輔導人員也可舉辦導師工作經驗分享或支持團體,運用團體動 力,一方面減少雙導師溝通不良所導致的衝突,以及單導師面對眾多學生的負 荷、壓力,另一方面則可以增加導師的領導、管理與輔導技能。

四、補足輔導教師人力,培力輔導教師輔導知能

從研究中得知,就讀設置3人以上輔導教師的慈輝班學生,其『整體自我 概念』、『心理自我』、『學校自我』優於就讀設置1位輔導教師者,而其『學習 適應』及『對學校的態度』的表現較無設置輔導教師者佳。表示輔導教師人力 越充足,慈輝班學生受到的輔導更加完善,其自我概念與學校生活適應則越佳。

96

故本研究建議慈輝班學校或其原校、政府教育單位,應補充足夠學校之輔導教 師人力,或是提升輔導教師之輔導知能,例如開辦在職訓練、實務研討會、個 案研討會等,主要是為每一位慈輝班學生爭取受到最佳的輔導服務、需求能夠 獲得滿足,以利其自我概念、學校生活適應之發展。

五、增加認輔老師可用人力,提高認輔師生比例

研究發現認輔師生比例高對慈輝班學生的幫助最佳,因此,建議慈輝班運 用學校社工的長才,嘗試網羅社區資源,例如附近教職退休居民、附近大專院 校相關輔導科系學生、相關服務性社團、民間團體等,或是加強校內教師從事 輔導工作之技能,以及提升教師擔任認輔老師的意願與動機,以增加認輔老師 可用之人力,讓有需要進入認輔制度之慈輝班學生,能夠得到接近一對一的輔 導服務,使其需求獲得解決、自我概念與學校生活適應往正向發展。

六、重視班級氣氛經營,提高慈輝班學生自我概念與學校生活適應

本研究結果顯示班級氣氛能夠預測慈輝班學生自我概念與學校生活適應,

代表班級氣氛對慈輝班學生自我概念、在校生活適應的影響不可忽視,且“班 級”是學生在學校中待最久的場域,故學校與班級導師應重視班級氣氛,甚至 是學校氣氛之經營,讓慈輝班學生能夠在良好、正向的班級、學校氛圍中學習、

成長,來提升他們的自我概念與學校生活適應。研究者認為班級氣氛並非僅是 班級導師的責任,除班上學生外,校內其他教師、學校社工與輔導人員皆有責 任協助營造,適時提供班級導師諮詢與幫助,創造良好的跨專業團隊工作,也 有助於學生之身心發展與從社會化過程中成長。

增加班上學生分工合作、凝聚向心力、多讚美與鼓勵等,皆可以提升班級 氣氛,甚至可以拓展運用在整體學校氛圍中,促進友善、積極之學校環境。另 外,本研究發現慈輝班學生對班級之滿意程度最低,導師若能建立滿意度的回 饋機制,或許就能從中了解學生想法,並與其討論提升滿意度之方法(錢玉玲,

2010)。

七、提升慈輝班學生自我概念,達到自我實現、獲得良好學校生活適應 雖然班級氣氛對學校生活適應具有預測力,但是自我概念從中扮演了完全 中介的角色,表示自我概念對學校生活適應的影響力大,更需要多加重視自我 概念的發展,更何況國中時期是青少年發展自我認同最關鍵的階段,慈輝班的 教師、學校社工與輔導人員,應多加關注與協助學生自我概念朝正向發展。

教師在一般教育環境中,可以多鼓勵、激勵學生,少責備、訓斥學生,使 其對自己有多一些自我肯定與提升其自尊;而輔導人員或學校社工,可以舉辦 自我概念團體,運用團體工作技巧、團體動力等,提升學生對自己的肯定與對 自己他人的尊重,加強學生對自己優點與侷限的認識,以及培養接納、尊重自 己和他人所擁有的優與劣,釐清自己對他人回饋的解讀以及對自己的期望是否

97

合理,或是刺激慈輝班學生發揮潛能,促使其自我概念提升,進一步也讓學生 在學校生活上獲得良好的適應能力。

貳、 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運用多元或不同之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法最多可取得整體的表象,但較無法深入探究其背後的意涵,未 來若能運用場域觀察或質性訪談之方式進行研究,直接收集更具真實的相關資 訊,則能有效詮釋隱藏的意義,讓研究發現更加詳盡客觀,訪談議題可從慈輝 班學校如何決定輔導人員的編制、慈輝班學校對不同編班型態所抱持的想法、

問卷調查法最多可取得整體的表象,但較無法深入探究其背後的意涵,未 來若能運用場域觀察或質性訪談之方式進行研究,直接收集更具真實的相關資 訊,則能有效詮釋隱藏的意義,讓研究發現更加詳盡客觀,訪談議題可從慈輝 班學校如何決定輔導人員的編制、慈輝班學校對不同編班型態所抱持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