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建議

根據上述主要研究發現與結論,提供具體建議,希望提供教育相關單位、教 師、未來研究者之參考。

一、對教育相關單位的建議

(一)提高教師員額編制或調整級任教師工作量

根據本研究發現,屏東縣國小低年級擔任生活課程的教師中,級任導師佔全 部樣本數的 63.2%,所佔比例最多;而「科任教師」在生活課程實施多元評量現 況的「整體」、「評量的方法」及「評量的時機」三個層面上,比「級任導師」實 施程度要高;另一方面,「兼任教師或代課教師」在生活課程實施多元評量態度的

「整體」、「評量方式的評價」二層面上,比「級任導師」認同程度高。

主要原因是級任導師平時除了課程的教學外,還要處理學生相關事務、班級 經營及分擔學校行政等工作,級任導師與科任教師、兼任或代課教師相比處理之 事務多且雜,可說工作負荷相當重。因此,要落實發展多元評量,建議應從具體 改善教師工作負荷過重的問題著手,如提高學校員額編制、調整級任導師授課時 數、減輕教師行政與雜務工作負擔等,讓教師有充裕的時間專注於教學並發展多 元評量。

(二)辦理與多元評量相關的研習進修活動

根據本研究發現,曾參加與教學評量相關的研習進修活動次數為「3 次以下」

的教師佔全部樣本數的 74.8%,所佔比例最多;曾參加與教學評量相關的研習進 修活動次數為「7 次以上」之教師在生活課程實施多元評量態度的「整體」層面 上,比「3 次以下」之教師認同程度高。顯示大部分教師參加與教學評量相關研 習進修次數為 3 次以下;而曾參加與教學評量相關的研習進修活動次數為「7 次 以上」之教師,對於在教學課堂上實施多元評量具有較高的認同。因此,建議多 舉辦與多元評量相關的研習進修活動,提昇教師對生活課程實施多元評量的認同

程度,並增進教師多元評量相關知能。

二、對教師的建議

(一)積極參加與多元評量相關的研習與進修,增進多元評量專業

知能

根據本研究發現,曾參加與教學評量相關的研習進修次數為「7 次以上」之 教師,對於教學上實施多元評量具有較高的認同。原因是教師參加與評量相關的 研習進修,從研習進修中增進並豐富自身評量相關知能與素養,進而對多元評量 的理念及內涵持有正確觀念,故教師參加與評量相關的研習進修會影響教師在教 學課程上實施多元評量的認同程度。因此,建議教師應積極參加與多元評量相關 的研習進修活動,增進多元評量專業知能與素養。

(二)在課程教學進行前,做好評量相關工作

根據本研究發現,屏東縣國小擔任生活課程教師中,級任導師佔全部樣本數 的 63.2%,所佔比例最多,級任導師處理之事務多、工作負荷相當重。因此,建 議教師要落實發展多元評量,應平時在課堂教學前做好評量相關工作,配合教學 的進度,在充裕的時間下進行評量,才能評定出學生的真正的表現和潛能,提升 教學與評量之效能。

(三)增進與家長間的溝通,共同協助孩子學習成長

根據本研究發現,國小教師在生活課程實施多元評量現況中,以「評量的人 員」層面實施程度為最低,顯示部分教師實施多元評量時,會邀請家長協助或參 與孩子的學習評量。即表示大多數教師在生活課程實施多元評量時,對邀請家長 參與評量有所保留,然而缺乏家長的支持與配合,是無法真正落實多元評量。因 此,建議教師平時應主動多與家長溝通聯繫,協助家長了解多元評量的理念與內 涵,建立正確的評量觀念,讓評量兼顧公平性與適性化的目標下,獲得家長的認 同與支持,發揮親師合作的力量,共同幫助孩子學習成長。

三、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擴大研究對象

本研究僅以屏東縣國小教師為主要研究對象,研究範圍較小,推論時可能受 到限制。未來的研究者,可以把研究範圍擴展至其他縣市,而研究對象可以加入 家長、學生部分,將可增加資料的豐富與完整,使「生活課程實施多元評量」的 研究結果更具推論性及代表性,可提高研究結果的外在效度。

(二)增加研究變項

本研究將最高學歷、擔任職務、教學年資、研究進修次數、學校規模、任教 班級人數等六項列為背景變項,來探討國小教師對生活課程實施多元評量的現況 與態度。除上述變項外,尚有教師教學理念、教學效能、班級經營、學生學習成 就,以及學校組織氣氛等變項,皆值得深入探討。因此,建議未來研究者可納入 更多變項,以強化其深度及廣度。

(三)運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為主要研究方法,教師在填答時,可能受到個人主觀因素、

社會期許及防衛心理效應等影響,致使研究結果的解釋與推論上受到限制,尤其 無法針對個別情形來了解教師的深層想法。因此,建議未來研究方法上可輔以教 室觀察、教師個別訪談或採用個案研究等質性研究的方法,以獲得更真實、更完 整的研究資料,使研究結果更具解釋力及可信度。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王文中(1999a)。測驗與評量的意義與趨勢。載於王文中、呂金燮、吳毓瑩、張 郁雯、張淑慧(合著),教育測驗與評量-教室學習觀點(3-19 頁)。臺北市:

五南。

王文中(1999b)。發展評量計畫。載於王文中、呂金燮、吳毓瑩、張郁雯、張淑 慧(合著),教育測驗與評量-教室學習觀點(107-122 頁)。臺北市:五南。

王真麗(2005)。生活課程:實論與實務。臺北市:高等教育。

江文慈(1998)。一個新評量理念的探討:多元智力取向的評量。教育資料與研 究,20,6-12。

江文慈(2004)。教學評量改革的難題分析-技術、文化、政治與後現代觀點。課 程與教學季刊,7(3),1-16。

江文慈(2007)。超越測量-評量典範轉移的探索與啟示。教育實踐與研究,20(1)

93,173-200。

江雅琪(2004)。生活課程多元評量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 師範學院,臺北市。

余民寧(2002)。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第二版)。臺北市:心理。

吳明隆(2006)。SPSS 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第三版)。臺 北市:知城數位科技。

吳明隆(2009)。SPSS 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第二版)。臺北市:五 南。

吳明隆、涂金堂(2006)。SPSS 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張毓仁(2011)。SPSS(PASW)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林天佑(1997a)。真實評量。教育資料與研究,15,67。

吳清山、林天佑(1997b)。實作評量。教育資料與研究,15,68。

吳清山、林天佑(1997c)。卷宗評量。教育資料與研究,15,69。

吳毓瑩(2003)。多元評量之解毒與解讀。課程與教育季刊,6(1),133-154。

吳璧純(2008)。找回統整的生活課程:九年一貫生活課程研修及 97 生活課網的 特色。教育研究月刊,175,22-34。

吳璧純(2009)。注重並增進學童心理歷程能力的生活課程多元評量。教育研究 與發展期刊,5(4),129-157。

呂文賢(2004)。國中教師教學之多元評量實施研究--以嘉義縣國中為例(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心瑩(譯)(2000)。再建多元智慧:21 世紀的發展前景與實際應(原作者:H.

Gardner)。臺北市:遠流。

李平(譯)(1997)。經營多元智慧: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作者:T.

Armstrong)。臺北市:遠流。

李坤崇(1999)。多元化教學評量。臺北市:心理。

李坤崇(2002)。多元化教學評量理念與推動策略。教育研究月刊,98,24-36。

李坤崇(2006)。教學評量。臺北市:心理。

李坤叡(2006)。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實施多元評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美枝(1979)。社會心理學理論研究與應用。臺北市:大洋。

林仁和(2002)。社會心理學。臺北市:揚智文化。

林幸秋(2011)。臺中市國小英語教師實施多元評量現況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林重新(主編)(2001)。心理與教育測驗。臺北市:揚智文化。

林麗惠(2003)。建構主義教學觀之剖析與應用。玄奘社會科學學報,1,1-27。

侯玉波(主編)(2003)。社會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屏東縣國中小學務系統(2012)。學校課表查詢。取自 http://sfs.ptc.edu.tw/

胡麗嬌(2010)。臺南縣國小生活課程教師實施多元評量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孫志麟(1999)。教師自我效能:有效教學的關鍵。教育研究資訊,7(6),170-187。

孫佩芬(2007)。高雄市國小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師實施體育多元評量之調查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席家玉(2001)。國民小學生活課程實作評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 師範學院,臺中市。

時蓉華(1996)。社會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涂金堂(2009)。教育測驗與評量。臺北市:三民。

高博銓(1997)。多元評量。載於鄧運林(主編),開放教育多元評量(41-51 頁)。

高雄市:復文。

張清濱(2008)。學校教育改革:課程與教學(第三版)。臺北市:五南。

張華葆(1986)。社會心理學。臺北市:三民。

張瑞珍(2001)。臺中地區國小自然科教師對於多元評量的困擾與問題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張靜嚳(1995)。何謂建構主義?建構與教學,3。取自 http://www.dyjh.tc.edu.tw/~

t02007/1.htm

張靜嚳(1996)。建構教學:採用建構主義,如何教學?建構與教學,7。取自 http://

www.dyjh.tc.edu.tw/~t02007/2.htm

張麗麗(2002)。評量改革的應許之地、困境與前景。載於屏東師院舉辦之「九年 一貫課程理念與實務的對話」研討會論文集(199-213 頁),屏東市。

教育部(1976)。國 民 小 學 課 程 標 準 。 臺北市:正 中 。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10)。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取自 http://law.moj.gov.tw/

LawClass/LawAll_print.aspx? PCode=H0070019

教育部統計處(2012)。101 學年度國民小學校別資料。取自 https://stats.moe.gov.tw/

files/detail/101/101_basec.xls

許馨方(2007)。臺北市國中英語教師對多元評量信念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英語教學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莊耀嘉、王重鳴(譯)(2001)。社會心理學(原作者:E. R. Smith,&D. M. Mackie)。 臺北市:藝軒。

郭俊賢、陳淑惠(譯)(2000)。落實多元智慧教學評量(原作者:D. Lazear)。臺 北市:遠流。

郭喻心(2003)。國民小學低年級生活課程實施檔案評量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

郭喻心(2003)。國民小學低年級生活課程實施檔案評量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