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根據本研究結論可知,我國中小學校長儲訓課程對校長專業知能具有正向之 影響,本節將根據上述研究發現與結論,提出以下建議,作為辦理儲訓單位、教 育行政機關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壹、 對辦理儲訓單位之建議

一、 定期檢視課程架構與內涵,發展能力評估工具

從研究結果及結論可知,在中小學校長對於校長儲訓課程之知覺情形並無顯 著差異,因考量儲訓校長來自全臺各縣市,爰於儲訓課程規劃上多以通則式、概 念式進行講述,爰雖中小學校長對於校長儲訓課程知覺情形之重要性皆屬中高程 度,但在校長儲訓課程及校長專業知能各層面間之相關分析,僅具有中度正相關 影響,由此可知,校長儲訓課程仍有待改善之空間。

因此針對「專業培訓課程」面向下「資訊倫理素養」、「校務評鑑理論與實務」、

「有效教學」;「現場實務課程」面向下「學科測驗」;「師傅教導課程」面向下「文 史參訪」、「即席演講」等得分較低、標準差大的課程進行課程內涵分析,以連結 課程目標與學員需求,進而可發展校長核心能力的評估工具,透過有效的評估系 統,再依據所評估出之專業能力,發展儲訓課程架構及調整課程內容,以有效提 升儲訓課程與專業知能間之相關性,使校長於校長儲訓課程中不斷累積理論基礎 與實務知識,厚實其專業知能,進而成為校長最有力的後盾。

二、 發展數位課程與校長專業制度模式,全面提升校長專業知能

從研究結果及結論可知,我國中小學校長對校長專業知能知覺程度為中高度,

但在「課程教學領導」構面之知覺情形較差,表示校長對於自身為課程教學領導 者的角色知覺或認同感較低,或是儲訓課程未能完全符應校長為課程領導者所應

137

具備的專業知能,特別是在落實教學視導與評鑑、以及引導教師瞭解及運用多元 化教學評量兩部分。

因此,辦理儲訓課程時可針對中小學校長認為專業知能不足之處進行規劃,

惟因儲訓期間僅有 8 週,在實體課程上,可能受限於講座、時間、地點等因素,

導致部分專業知能之授課時數相對較少。隨著數位與資訊時代來臨,電腦、手機、

平板、網路隨手可得,故未來可發展相關數位課程,提供儲訓校長於非儲訓時間 觀看,與實體課程相輔相成。

另外,除儲訓課程可增加相關課程內容規劃之外,未來亦可朝校長專業制度 模式發展,將校長專業知能分成職前儲訓、初任導入以及在職進修三階段,從職 前儲訓階段時,奠基校長的理論基礎,釐清校長定位與角色;於初任導入時透過 師傅校長帶領,進行楷模典範學習,給予專業諮詢;在於專業發展階段時,針對 校長個別性及殊異性,提供多元彈性管道及課程進行專業成長,透過系統化的設 計,將各階段課程加以銜接,並得繼續延伸深化,以建立專業發展體系,全面強 化校長專業知能,落實校長體系專業生涯。

貳、 對教育行政機關之建議

一、 依據縣市發展特色規劃儲訓課程,強化學習廣度

從研究結果及結論可知,中小學校長對校長專業知能整體知覺程度為中高度,

而在校長背景變項為「學校所在區域」上,研究結果有顯著影響。由此可知,各 縣市因地理環境、人口組成、政治經濟等整體大環境的不同,連帶影響對教育的 政策方向,所以對於儲訓課程的需求也有所差異。

因此,目前已有部分縣市除委託國家教育研究院辦理儲訓之外,於儲訓完成 後,亦自己規劃辦理進階儲訓課程,使該縣市校長除能於參與國家教育研究院規 劃辦理之儲訓課程時,與全國各縣市儲訓校長進行經驗分享、交流學習,先提升 學習視野,再於縣市自辦儲訓課程中,聚焦縣市教育政策,並針對縣內校長之特

138

質與能力,發展縣市特有文化與特色,藉以組織縣市自身之專業學習社群,讓校 長能在現今多元壓力的教育環境下,彼此間成為支持性的力量。

二、 配合縣市教育政策延伸課程內容,提升學習深度

本研究結果及結論發現,校長儲訓課程對於校長專業知能具有預測力,其中 又以「專業培訓課程」預測力最好,而在「校務發展規劃」中表現最佳,因此可 知我國中小學校長儲訓課程可提升校長專業知能,惟為兼顧學校區域之平衡,目 前中小學校長儲訓課程多以普遍性、通則性概念進行講述,並未細究各縣市之政 策、競爭型計畫及法令規章等,爰校長儲訓課程對校長專業知能雖具有預測力,

然而整體儲訓課程在解釋校長專業知能各構面之變異量皆不高,所以各縣市校長 於儲訓完成返回各縣市後,對於縣市本身的相關教育政策與作為,可能未能完全 瞭解。

另在「校務發展規劃」及「學校經營管理」構面中有關運用中央、地方、社 區等外部資源及學校人力資源上,中小學校長略感知能不足,可能是由於各地教 育政策具殊異性,課程內容會依授課講座所在縣市為主,而無法普遍通用於各縣 市中,導致中小學校長於儲訓課程後,無法有效轉化運用。因此,教育行政主管 機關可於儲訓完成之後,另就縣市之教育願景、政策與作為,邀請局處首長、縣 內資深校長、專家學者,定期舉辦講座、工作坊等活動,或辦理主題式研習,除 可凝聚校長對於縣市教育理念的認同感外,亦可加強校長學習之深度,有效提升 校長校務發展規劃、學校經營管理、課程教學領導、公共關係營造、教育專業知 識等專業知能,為校長專業成長與學校永續經營注入活水。

參、 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 研究範圍方面

本研究在研究範圍上,係以 101 年至 103 年參與國家教育研究院辦理之校長

139

儲訓課程之儲訓校長作為研究對象,建議未來研究可將研究範圍加長,以擴及更 多研究對象,以求研究更具代表性及推論性。

二、 研究區域方面

本研究在研究區域上,主要為委託國家教育研究院辦理校長儲訓課程之縣市,

包含基隆市、新北市、新竹縣等 19 個縣市,然尚有臺北市、桃園市、高雄市 3 縣 市未納入研究,建議未來研究地域可擴及臺北市、桃園市以及高雄市,進行後續 比較與分析,始研究之推論性及應用性更高。

三、 研究內容方面

本研究將校長儲訓課程分為專業培訓課程、現場實務課程、師傅教導課程三 個面向,並將校長專業知能分為校務發展規劃、學校經營管理、課程教學領導、

公共關係營造、教育專業知識五個構面,建議未來研究得就內容架構重新檢視與 剖析,或可進一步聚焦單一面向之課程,進行校長專業知能之探討。另中小學校 長對校長儲訓課程之重要性知覺可能與該年度授課講座有直接之相關性,未來建 議可針對課程內涵及課程型態等方向進行研究,以豐富研究之深度與廣度。

四、 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將問卷回收後進行統計分析討論,以形成結論。然 而量化研究無法針對個案進行深入之瞭解與探討,爰建議未來研究可採用深度訪 談、實地觀察等質性研究方法,以求更深瞭解其間之影響。

140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大前研一(2009)。專業-你的唯一生存之道。臺北市:天下文化。

王如哲(2005)。校務發展計劃的理念與方法。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39(1),37-60。

王保進(2002)。建立國民中小學校長、主任及學校行政人員之甄選、儲訓、培育、

任用體系及專業證照制度之研究。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王保進(2006)。英文視窗版 SPSS 與行為科學研究。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江建勳(2006)。論析「國民教育階段」學校校長應有之角色與作為。學校行政雙 月刊,46,1-16。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臺北市:行政院。

吳志鋐(2005)。大陸地區中小學校長培訓:經驗與問題。上海市:上海華東師範 大學。

吳明清(2006)。學校領導的整合架構。台灣教育,642,2-5.

吳明隆、涂金堂(2011)。SPSS 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吳清山(1991)。學校行政。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吳清山、林天祐(2001)。教學領導。教育資料與研究,43,121。

吳清山、林天祐(2002)。建立國民中小學校長、主任級學校行政人員之甄選、儲 訓、培育、任用體系及專業證照制度之研究。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吳清山、林天祐(2010)。教育 e 辭書。臺北市: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吳慶堂(2007)。國民小學校長專業能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巫孟蓁(2007)。英國國立學校領導學院(NCSL)對我國中小學校長培育機構之 啟示。學校行政雙月刊,47,266-283。

李安明、鄭采珮、劉志昀(2011)。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學生學習成就之研究。

學校行政雙月刊,75,1-20。

141

李俊湖(2002)。小學校長儲訓制度檢討與建議。地方教育行政論壇-中小學校長儲 訓、證照、遴選評鑑制度研討會。

李冠嫺(2007)。國民小學校長培育課程與校長績效管理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李冠嫺(2007a)。新加坡校長培育制度對我國校長培育模式建構之啟示。學校行 政雙月刊,47, 299-315。

沈珊珊(1997)。教師專業與教師自主權之社會探討。新竹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 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彙編。

林志成(2005)。從行動智慧概念看校長專業發展。教育研究,129,5-14。

林明地(1998)。從自我更新取向的專業成長與發展看學校領導者的培育。教育行

林明地(1998)。從自我更新取向的專業成長與發展看學校領導者的培育。教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