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 研究動機

本節首先闡述本研究之研究動機,其次探討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分述如下:

一、 透過儲訓課程奠基儲訓校長第一哩路有其必要

校長是學校經營管理的最高領導者,也是學校辦學成功與否的重要樞紐,而 我國目前中小學校長的培育與任用,大體上都係採先選後訓的制度,其任用程序 大致分為資格審查、公開甄選、儲訓考核、列冊候用、遴選聘任等階段。各縣市 政府依據需求考選人數,經過儲訓後列為候用校長,遇到學校校長出缺時,候用 校長即可參加出缺學校的遴選。然而,現今教育現場的現況是,資深校長年齡一 到就退休,年輕優秀的老師與主任不願意考校長,校長荒及校長退休潮同時衝擊 著教育環境,因此,要如何透過儲訓課程,延續校長對教育的熱情,使其具備未 來應具備之專業知能,以奠定日後的基礎實為重要。

校長儲訓課程是進入校長職業生涯的第一扇門,亦為一位稱職的校長初步建 構基礎架構,有別於其他專業發展管道需要校長主動參與,校長儲訓課程具有強 制性,凡是欲擔任校長者皆須參與,才能獲得校長遴選之資格,因此在課程的規 劃上當儘可能做系統思考與規劃,俾使初任校長能穩健的跨出第一步,在校長職 業生涯中奠立良好基石(蔡金田,2003)。李俊湖(2002)認為儲訓是培養稱職校 長的重要學習場域,若於儲訓過程中,能培育優秀教育領導人員,未來學校教育 發展的成效必然可期。Daresh(1992)研究亦指出,若初任校長頭兩年職業生涯 發展良好,則將有助於其未來的專業發展,對於爾後校務經營等層面將更具信心,

其辦學校能也更卓越。

由此可知,儲訓課程的設計除在提升校長專業知能之外,亦須促使校長間能 建立對話平台及聯繫網絡,供彼此間分享領導實務、觀摩學習、提供回饋等。然 而,在現行學校領導者培育制度僅重視短期的職前訓練,缺乏系統性的導入教育

3

和在職訓練,所培育出的教育領導者,容易養成僅追求符合法令規定之基本要求

(吳清山,1997;林明地,2002;秦夢群,2010)。此外,在理論與實務也欠缺連 結,校長專業發展與校長培育的知識基礎,大體上均是偏向規範面及應然面,缺 乏以學校為焦點的實證基礎(Allan,2003)。故本研究藉由瞭解中小學校長對於 現行校長儲訓課程內容之看法,做為我國未來辦理國民小學校長儲訓課程的參考,

是為本研究研究動機之一。

二、 教育政策推陳出新,校長所需專業知能有待釐清

隨著臺灣社會民主化,以及整體大環境的快速改變下,學校從靜態性組織轉 變為動態性組織,今日學校面臨內、外在多樣化的挑戰,校長在推動校務時,除 了要面對學生背景多樣化,家長也逐漸希望增加其對子女教育過程的影響力,另 外教師亦可依據《教師法》及《工會法》,以勞動三法為基礎,組成工會進行協商。

在學校環境愈趨複雜的情況下,社會對於學校的需求及校長的要求也逐漸在轉變,

校長所必須面對的挑戰與壓力日益增加,這些挑戰都須學校領導者透過專業知能 加以面對與因應。

另在教育政策推動的歷程中,校長在教育行政體系中扮演承上啟下的樞紐角 色,亦是引領成功的重要關鍵。秦夢群(1999)指出,現今校長所應具備的能力 不再像以往那樣單純,校長角色也變得複雜多樣,許多能力的養成需要職前教育 的配合才行。林明地(1998)亦認為,學校領導者的行為對於學校效能的重要性 日益增加,而其角色也越加複雜,但卻沒有一套放諸四海皆準的法則可依循。因 此學校領導者必須具備自我反省、自我分析、自我發展與自我更新的特質或能力,

而這都與校長所接受職前儲訓方案的品質有關,亦即校長於學校中展現好的領導 行為表現需仰賴其所具備之專業知能,爰此,建立一套健全的校長儲訓制度,是 培育優秀校長所必需。

此外,在美國、英國等國家近年來皆積極建立校長專業標準及推動校長證照 制度,並以滾動式修正方式,與時俱進的因應內外部需求調整專業標準,促使校

4

長不斷提升自我能力,以滿足校長職務各階段專業發展之需要。然而,在我國目 前仍欠缺專業標準及證照晉級制度。有鑑於此,校長若無法配合時代的更遞,增 進自己的專業知能,將會無法在現行複雜的教育環境中有效推展校務,而究於現 今的教育環境中,校長應具備的專業知能為何,實為待研究之方向,則為研究動 機之二。

三、 通則式儲訓課程對不同背景校長之適用性有待商榷

在校長儲訓課程中,課程規劃妥適與否,是發展校長能力的關鍵因素(陳伯 璋、李俊湖,2009),我國現行校長培育機構所規劃之課程架構,雖能在既定的目 標下發展出相關課程,但各課程所針對培育、儲訓之專業能力卻少有清楚之說明 與辨析,亦缺乏後續評估檢核之措施(陳木金、湯念湘,2011)。楊振昇(1999)

指出過去校長儲訓課程偏重專家學者講述,在課程內容上欠缺校長為教學領導者 的觀念建立與能力培養。楊銀興(2008)也表示我國目前中小學校長儲訓課程安 排亦大多採專題講述的形式,每次依主題安排 3 小時,在時間規劃短促的情況下,

是否能針對校長需求培育其所需專業知能不無疑問。

反觀英美等國家,其課程設計具系統性,且根據年資不同、需求不同校長設 計不同的課程,較具有個殊性,英國更是設計一套國家之校長標準,用以檢核及 評估校長是否應具備足夠的專業認知技能(林煥民,2010;董柏伶,2013),並以 導入階段(Access Stage)、發展階段(Development Stage)以及最後階段(Final Stage)三層階段,透過自我學習、線上學習、面對面訓練、師傅教導、學校現場 評估,根據學員本身不同的能力與經驗,發展出不同培育時程的路徑,最終在進 行一次總結評鑑,確保所有的學員都已具備作校長的專業能力(陳木金、陳宏彰、

溫子欣,2012)。

目前國內校長人才培育方式有校長儲訓班、校長培育班、國民中小學學校領 導育成碩士學分班等,然於進行上述課程時,係採通盤的上課方式,並未針對不 同縣市、學校規模等條件作課程上之區別,然而參與儲訓的校長有著不同的教育

5

背景,且其所在學校的地區及規模也不一,儲訓課程對於這些擁有不同背景的校 長,校長之個別差異是否會影響對專業知能之認知,則為研究動機之三。

四、 校長儲訓課程與其專業知能影響之相關研究仍有拓植之必要

當前中小學校長工作複雜性日劇,加上社會大眾對於教育改革與學校品質的 要求日益增加,所以如何提升校長的專業知識、技能與態度,使其有效面對日益 艱鉅的挑戰,實是當前校長培育的重點工作之一(張德銳,2012)。過去,為使校 長於派任後具有足夠之專業能力,曾委託專家學者進行課程研究,惟隨著社會變 遷,教育環境也逐漸在轉變。另目前研究重心在於校長遴選、校長專業成長、校 長評鑑、校長領導等面向,即便過去有校長班的設置,足供校長育成教育的參考 資料亦十分缺乏 (程子欣,2008)。回顧過去的相關研究,大多著重於校長的遴 選、任用等環節,近年來雖亦有談論校長培育領域,但卻鮮少提及我國負責中小 學校長培育機構之相關論述,甚至有將校長儲訓機構與校長培育機構相混淆等情 事(巫孟蓁,2007),也較少有針對全國性校長儲訓制度進行之研究,尤其當前台 灣有關校長工作的議題,大多的努力都擺在校長遴選、職前訓練,以及遷調上(柯 平順、林天祐,1996),在國家圖書館的全國碩博士資訊網,查詢近年有關校長研 究的碩博士論文發現,對於校長專業發展的議題仍停留在需求調查、現況制度探 究等,顯示我國校長專業發展尚待制定完善的校長培育法規(秦夢群,2010)。 校長專業知能受到國外學者重視,並有大量相關研究,但國內有關校長專業 知能研究依據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查詢(截至 2015 年 12 月),以「校長 專業能力」探討的雖有 23 篇,但多以校長之專業發展為研究重心,而以「校長專 業知能」探討的僅有 2 篇。再以「校長儲訓」之文獻搜尋僅有 6 篇,且多為校長 儲訓課程內涵之探討,少有探討其與中小學校長間之關係,因此,相關研究有值 得探討之必要。

爰此,本研究以「我國中小學校長儲訓課程對校長專業知能影響之研究」為 題,以國家教育研究院於 101 年至 103 年所辦理之校長儲訓班之校長為例,探討

6

現有之校長儲訓課程是否能符應治校所需之核心能力及專業知能,以利我國相關 教育行政單位研擬相關課程之參考。

貳、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目的如下:

一、 瞭解我國國民中小學校長對儲訓課程重要性之看法。

二、 瞭解我國國民中小學校長在儲訓課程中對校長專業知能助益之看法。

三、 探討我國國民中小學不同背景校長對校長儲訓課程重要性看法之差異情形。

四、 探討我國國民中小學不同背景校長在儲訓課程中對校長專業知能助益看法之 差異情形。

五、 探討我國現行校長儲訓課程對中小學校長專業知能影響之情形。

五、 探討我國現行校長儲訓課程對中小學校長專業知能影響之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