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根據本研究結果乃提出以下建議,以提供教育相關單位及學校參考,並提 出未來研究之建議。

壹、 對教育相關單位之建議

一、研擬相關政策,提升家長參與

家長參與雖蔚為教育趨勢,本研究卻發現國中特教班學生家長的參與在實 際執行與理想上仍有落差,參與程度有待提升。教育主管機關首應重視,將家 長參與列為各教育階段推展之重要目標,如將家長參與議題列入教育政策白皮 書之中,定期邀請全國家長代表參與討論,共同研擬實施方案,編列足夠預算 以計畫性地執行,亦可參考美國特殊教育的做法,實施年度性的家長參與現況 調查,或將家長參與列為特殊教育評鑑指標之一,了解現況並掌握執行成效,

以利改進並落實家長參與的法源精神。

二、整合資源服務,協助弱勢家庭

在親職效能感方面,本研究發現臺北市國中特教班家長的效能感雖達中上 程度,但在各向度的表現卻未達一致水準,比起其他縣市,臺北市所擁有之福

利資源已相對充足,然而特教班家長在資源尋求的效能卻相對低落,除了缺乏 充足的資訊來源,福利及資源分配不均亦為主因之一,教育及社政單位除暢通 資源提供的管道如:加強宣導資源服務提供項目,更應整合資源如:設置服務 取得的單一窗口、建立社區資源網路系統等,使相關資訊得以相互流通運用,

此外,針對效能表現低落之弱勢家庭,尤其是單親家庭或未獲得家人足夠支持 者,相關單位應積極主動介入,以個案管理方式,評估並協助家長獲取所需資 源,同時,建立社區鄰里支援網路,並配合增能方案的設計執行,以提升其效 能,落實賦權增能之理想。

貳、 對學校之建議

一、 全面提升親職效能,增進學校層面參與

本研究發現,特教班學生家長整體的親職效能雖具中上水準,但各效能表 現不一,而親職效能感對家長參與行為具預測作用,因此藉由提升家長的效能 感應有助於增進家長的參與。學校可透過增能課程的實施,或家長對家長(Parent to Parent)的協助方案,全面增進家長親職效能及參與知能,以提升整體的參與程 度及品質。此外,針對弱勢家庭,應先重視其親職效能感的表現,藉由個別化 家庭支援服務的提供如:社工介入、家庭需求評估、教導親職教養策略等,以 協助其獲取所需資源及能力,增進家庭功能及親職效能感,進而增加自信及參 與意願。

此外,家長在各參與層面表現不一致,仍偏重於家庭及親師溝通層面的參 與,學校人員及教師可透過各種形式的宣導(如:班親會、IEP 會議、家庭聯絡 簿、校刊班刊等),加強家長對中學階段參與的重視,以提升家長對參與學校及 親師合作的意願。同時,透過多元化的家長參與方案設計實施,或經由導師邀 請,從班級參與做起,建立家長支持網路藉以凝聚向心力,亦能帶動家長出席 學校活動的意願,而對於參與不足或參與困難的家長,學校應先了解其對參與 的需求及困難,提供個別化的協助及服務,如彈性調整時間、參與活動時提供 照顧服務、獎勵制度實施等,以增進家長到校參與的意願。

同時,本研究也發現(曾)任家長代表/委員的特教班家長,其參與程度及

親職效能感程度皆比一般家長高。依據 Bandura(1997)的自我效能理論,家長之 效能感愈高,愈能設定較高的參與目標,參與動機也愈高,相對的,也從行動 的成功經驗中再提升自我效能,教師可鼓勵家長輪流出任班級家長代表或學校 家長會委員,使家長皆有機會了解及實際參與校務運作,代表班級其他家長表 達意見,透過參與提升效能,也因效能提升增進其參與。

二、 加強社區連結使用,鼓勵參加支持性團體

本研究發現,家長於社區連結使用的參與不足,除了社區的接納度可能為 影響因素外,家長在社區資源的獲取管道的缺乏,亦為家長在社區參與偏低的 原因。學校可協助轉知及提供家長社區相關資訊如:活動宣傳單、協會簡介等,

積極鼓勵家長參與利用社區資源,或透過活動如:辦理親職講座、園遊會的方 式將社區資源引進學校,以擴增家長接觸社區資源的機會。

另外,本研究也發現獲得家長團體支持的特教班家長,具有較高的參與程 度及親職效能感,尤其在社區的參與及獲取資源的能力皆較高,因此,學校及 社區應主動了解家長參與團體協會的狀況,並提供未獲得團體支持的家長一些 相關訊息,鼓勵家長認識及參與支持性團體,使其取得更豐富的資訊內容及足 夠的心理支持,同時也提升家長效能感及在社區層面的參與。

參、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在研究方法上

(一)量表設計方面

本研究採自編量表進行調查,編製過程中雖力求嚴謹,並參考多位相關文 獻及依循 Bandura(2006)自我效能手冊的原則所編製,但在量表評分上,因考慮 到特教班家長認知程度落差及填答意願,仍無法依照 Bandura(2006)所建議的百 分量表(100-points scale)或十分量表進行量測,所量測到的自我效能僅代表家長 的效能程度,而非效能強度,因此,建議日後研究者可斟酌修改量測及計分方 式,以更符合效能量測的原則。

(二)取樣及資料收集方面

本研究雖採量化研究進行調查,因母群體限定於臺北市國中特教班家長,

所收集樣本數為小樣本,在部分變項的探討上,可能因組間人數不足,在資料 分析結果部分變項未能達顯著,因此建議日後調查可擴大研究範圍,以進行大 樣本的資料收集。

此外,本研究之問卷發放乃透過學校組長或導師協助,顧及到教師公務繁 忙和各校配合度,因此原預定採取分層叢集取樣的作法未能實際執行,而改以 立意取樣方式,所以在抽樣方法上可能有所偏誤,問卷實施受到教師個人因素 及家長填寫意願影響,使得問卷實施難以完全隨機,而對於填寫有困難者雖改 以報讀方式替代,仍有部分家長之資料無法收集,建議日後研究可改以結構式 訪問的方式進行,以蒐集特定族群(如隔代教養、寄養家庭、再婚家庭)家長 之意見,獲取更充足訊息進行對照。

(三)增加質性資料收集或長期縱貫的研究

本調查問卷為增進家長填寫意願,因此問卷調查表未增列開放式問題,但 仍有部分家長於空白處表達個人意見(整理於附錄十),可知身心障礙學生家長 期待一個能抒發情緒表達意見的窗口,建議日後研究可於問卷後增加訪談意願 調查,針對不同身分之家長進行深度訪談,以探究更有意義之內涵。

另外,現有關於家長參與的研究多以橫貫的方式,針對同一教育階段的學 生家長進行調查,建議日後研究可與特殊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合作如利用其次 級資料進行分析以減少問卷收發的成本,或進行長期縱貫的研究,以了解家長 參與及親職效能感之現況及關係。

(四)問卷回收方面

本研究為增進家長填答意願及回收有效率,乃於問卷調查表附上問卷調查 說明書(見附錄九),從問卷調查說明書了解到有近 1/3 的特教班家長期待了解 研究結果,同時,期待獲知研究結果的家長之問卷有效率及回收率較高,因此,

建議日後進行問卷調查的研究者可於問卷之外增加問卷調查說明書,了解家長 對於研究結果獲知的意願,也使受訪者感覺受尊重,進而提升問卷回收率及可 用率。

二、在研究主題上

(一)探討家長參與對親職效能感的影響

本研究依據文獻探討結果,將親職效能感作為預測變項,家長參與作為效 標變項,所得之研究結果與過去文獻一致,家長的親職效能感能預測家長的參 與行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以典型相關探討兩者關係時,可知家長參與群 組變項亦可透過一組典型因素解釋親職效能感群組變項(見表 4-26),相對而言,

家長參與是否同樣也能預測家長的親職效能感,值得後續研究者持續探討。

(二)將親職效能感延伸至家庭效能感探討

近年來,有關於親職效能感的研究已開始重視集體效能感的探討,Bandura 等人(2010)開始進行家庭效能感(Family Efficacy Beliefs)(包含親職效能感、

子女效能感及配偶效能感)的相關研究,未來研究可望以家庭效能感為主題,

探討與家長參與的關係,期待在家長參與的研究領域能有新的貢獻與突破。

(三)探討其他相關因素

本研究嘗試以過去缺乏探討之因素(如:是否擔任家長代表/委員、感受家 人足夠支持、獲得家長團體支持、有無其他障礙子女等)進行初探,並獲致新 的發現以供後續研究參考。然而,受限於研究主題,乃將探討因素限定於家長/

家庭及子女因素,未能將其他因素一併探討,而從親職效能感對家長參與的預 測分析可知,教養效能和資源尋求效能可共同預測整體家長參與,解釋力達 34.1%;但家長的情緒及行為處理效能並未具預測力,表示尚有其他的心理因素 亦同時影響家長參與,建議日後研究可針對其他相關的認知因素(如家長的壓 力、角色認知、對子女教育期望等)深入探究,期能有新的發現。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王天苗(2003):特殊教育相關專業服務作業手冊。臺北: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

王天苗(2003):特殊教育相關專業服務作業手冊。臺北: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