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依據本研究之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作為未來英語教學以及相關研 究之參考。

一、運用資訊融入教學於低成就之學生

根據本研究結果發現,資訊融入教學能提升低成就之學生學習成就與學習態 度,因此,建議教師可針對低成就的學生進行資訊融入教學,甚至可運用於其於 補救教學或課後輔導上,以提高低成就學生學習英語的成效。此外,透過資訊融 入教學,搭配影音、動畫、音效等,低成就學生可以運用其視覺接受到刺激與所 學的知識相互連結,教學不再是單方面的,而是具有互動的,學生通過各種媒材 進行學習,一旦低成就學生從中獲得樂趣,相對的,也能提升其英語學習的成就。

二、設計多樣的教學形式

從本研究結果發現,接受資訊融入教學的學生對英語態度有所提升,而根據 教學回饋與訪談,學生大部分也給予正面的回應,顯示出此教學方案有所效果,

因此建議教師可在適合的單元配合之下,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配合不同的媒 體,設計出不同的資訊融入教學活動,以維持學生學習英語的新鮮感,同時也讓

101

學生期待學習英語。

三、研究範圍增加聽、說兩大能力

本研究中的學習成效測驗的工具是以教師自編的學習成就測驗,內容只涵蓋

「讀」與「寫」兩部分,實施之後,研究者認為未來教師的研究可新增「聽」與

「說」兩部分,以更廣泛的檢視教學成效,同時評量的方式可以跳脫紙筆測驗,

藉由更多的工具作為輔助,配合多元評量的方式,來檢核學生之學習之成效。

四、教育單位能充實資訊設備

資訊融入教學所需要教室硬體設備的配合,雖然教育部有提撥經費給予學校 增設硬體設備,但並不是全部教室都有投影設備,研究者所實驗的班級就因為沒 有安裝投影設備,所以每節上課前就必須要借移動式投影設備,增加教學負擔,

而且安裝也需花幾分鐘時間,無形中就浪費不少時間,建議學校可增設資訊多媒 體教室,以提供教師使用。

此外,硬體和軟體也需相互配合,現階段是教師使用出版社所提供的電子書,

往後,教育部可與不同廠商合作,建立各式各樣的輔助軟體,各加功能能截長補 短,提供更健全的功能,讓教師能有效運用資訊軟體,激發教學創新,並能提升 學生學習興趣。

102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王全世(2000)。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義與內涵。資訊與教育,80,23-31。

王全世(2001)。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施與評鑑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王保進(1999)。視窗版 SPSS 與行為科學研究。臺北:心裡出版社。

王黃隆(2002)。電腦補助教學對國中英語低成就學生實施補救教學之效益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朱敬先(1986),學習心理學。臺北:千華。

何榮桂(2002)。台灣資訊教育與發展—兼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

22-24。

余民寧(1987)。考試焦慮、成就動機、學習習慣與學業成績之關係(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余民寧(2006)。影響學習成就因素的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3,11-24。

吳明隆(2003)。SPSS 統計應用實務。臺北:松崗。

吳毓瑩(1996):評量的蛻變與突破-從哲學思潮與效度理論思考起。教育資料與 研究,13,2-15。

李咏吟(1998)。認知教學:理論與策略。臺北:心理。

李坤崇(2001)。多元化教學評量。臺北:心理。

103

李修嫚(2013)。英語電子書對國小學生英語學習態度與句型習得成效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李端華(2004)。資訊融入國小社會學習領域之教學方法探究—以社區參與取向教 學法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沈中偉 (1995) 。多媒體電腦輔助學習的學習理論基礎研究。視聽教育雙月刊,36

(6),12-25。

沈中偉(2004)。科技與學習理論與實務。臺北:心理。

沈添鉦(1998)。從語言學習的原理談國小英語教學。教師之友,39(2),4-9。

周文忠(1999)。全球資訊網建構教學理論與設計模式。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論文研 討會。

林生傳(1998)。建構主義的教學評析。課程與教學季刊,1(3),1-14。

林生傳(1992)。新教學理論與策略。臺北:五南。

林宏隆(2005)。國小教師資訊融入教學能力發展之協同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教,嘉義市。

林清山(1997)。教育心理學的新趨向。載於臺北市教育部,有效學習的方法,1-12。

邱怡陵(2012)。電腦輔助英語教學方案對國中中度智能障礙學生英語功能性詞彙 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邵曉明(2002)。探討建構學習理論理論在 CAI 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視聽教育雙 月刊,43,34-38。

施玉惠、陳純音(2003)。溝通式教學活動設計。兒童英語教學面面觀。臺北:書林。

104

徐智瑩(2006)。運用多媒體遊戲提升兒童英語認字拼字與學習態度之研究-以桃園 縣某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秦夢群(1992)。高中教師管理心態、學生內外控與學生學習習慣與態度之關係研 究。行政院國科會資料中心,臺北市。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

張春興(1997)。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

張春興(2000)。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

張春興(2003)。心理學原理。臺北:東華。

張國恩(1999)。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教育,2-9。

張淑真(2008)。電腦輔助多媒體英語流行歌曲教學對國小學童英語習得動機與成 就之效益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新仁(1982)。國中學生學習行為,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與學習態度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教育部(2001)。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1)。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6)。「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英語)」,92 年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莊明貞(1997)。道德教學與評量-多元文化教育觀點。臺北:師大書苑。

郭生玉(1998)。心理與教育測驗。臺北:精華。

郭生玉(2002)。心理與教育研究法。臺北:精華。

105

陳怡靜、計惠卿(1997),育樂式課程軟體之遊戲式學習情境。視聽教育雙月刊,

39,24-33。

陳幹忠(2005)。資訊融入國小學生英語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榮鴻(2010)。多媒體簡報融合影片教學於國小一年級英語科之成效(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宜蘭縣。

曾振富(2000)。利用網路科技輔助國小自然科教與學之研究:以台北市中正河濱 公園自然生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未出版。

黃文茹(2012)。運用電子書輔助國小英語教學:以四年級「Super E-Book」互動教 材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黃政傑、林佩璇(2004)。合作學習。臺北:五南。

楊雅晴(2013)運用互動式多媒體提升國小學童英語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溫嘉榮(2003)。教師如何將資訊融入學科成為教學工具。教育研究月刊,105,

75-81。

葉蕙禎(2012) 。電腦輔助概念構圖學習策略對國中英語閱讀理解及學習態度之 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葉錫南(2002)。九年一貫英語科課程之精神及其教學,取自教育部英語領域研習 手冊。

葛樹人(1996)。心理測驗學。臺北:桂冠。

董家莒(2000)。「問題解決」為基礎之電腦輔助教學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106

劉世雄(2005)。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模式與學生學習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 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劉俊賢(2004)。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學童學習英語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市。

劉家賓(2002)。國中教師應用資訊科技之實務與層級(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惠婷(2011)。教學電子書運用於國小三年級英語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鄭振志(2004)。資訊科技融入鄉土教育之行動研究-建構以學校為本位之鄉土教育 網站(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鄭晉昌(1995)。情境式電腦教學對國中階段不同數理成就群學生科學知識學習。

視聽教育學報,1,61-91。

謝惠如(2009)。電子教科書教學模式應用在國中英語科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鍾鳳嬌(1999)。幼兒社會化歷程中社會能力之探討。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9(3),398-422。

簡茂發(1996)。評量。教學評量,1-39。臺北:師大書苑。

簡茂發(2002)。心理測驗與統計方法。臺北市:心理。

龎麗君(2005)。電腦應用軟體輔助教學對臺灣國中生英語學習之效益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鐘邦友(1994)。情境式電腦輔助數學學習軟體製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107

Gleitman H. (1995)。心理學(初版)(洪蘭譯)。臺北:遠流。(原著出版於 1995)

Lorce, M.R. (1976)。洛氏教育心理學(1976)(張春興、汪榮才譯)。臺北:大聖。(原 著出版於 1976)

二、英文文獻

Beatty, K. (2003).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London: Longman.

Brown, A.L., Campione, J. C., & Day, J. D. (1981). Learning to learn: On training students to learn from texts. Educational Research, 10, 14-20.

Brown, J.S., Collins, A., & Duguid, P. (1989).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8(1), 32-41.

Bulter-Pascoe, M. E. & Wiburg, K. M. (2003). Technology and teaching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NY: Allyn and Bacon.

Cureton, E. E. (1957). The upper and lower twenty-seven per cent rule. Psychometrika, 22, 293-296

Dias, L. B. (1999, November 21). Integrating technology-Some things you should know.

Learning and Leading with Technology, 27 (3), 10-13.

Dole, J.A., & Sinatra, G. M. (1998). Reconceptualizing change in the cognitive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33, 109-128.

Eisenberg, M. B., & Johnson, D. (1996). Computer skills for information

problem-solving: Learning and teaching technology in context. ERIC Diges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92463)

108

Fishbien, M. & Ajzen, I. (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Reading, Addison-Wesley. Fosnot (Ed.), Constructivism: theory, perspectives and practice, 3-7.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Fosnot, C. (1996). Constructivism: Theory, perspectives, and practices. NY: eachers College Press.

Gay (1992). Educational Research Competencies fo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N.Y.

Goodman (1986). What’s whole in whole language? Routledge & Kegan Paul.

Macmillan Publishers. London, 231-241.

Johnson, D.W., & Johnson, R. T. (1994). The new cirles of learning.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Keller, J. M. (1984). The use of the ARCS model of motivation in teacher training. In K.

Shaw & A. J. Trott (Eds.), Aspect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ff Development and Career Updating. London: Kogan Page.

Shaw & A. J. Trott (Eds.), Aspect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ff Development and Career Updating. London: Kogan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