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資訊融入教學對學生英語學習成就之影響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資訊融入教學對學生英語學習成就之影響

在本研究當中,研究者先研究樣本的起點行為,以統計考驗檢定後,將實驗 組與控制組視為無顯著差異。以英語學習成就前測分數為共變數,自變項為教學 法,實驗組所採用的是以資訊科技融入英語教學;而控制組則採用一般傳統講述 教學法,而依變項為實驗組和控制組的後測成績,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以 0.05 顯著水準進行假設考驗。利用成對樣本 t 檢定對兩組學生成就測驗結果進行檢定,

來進一步瞭解不同教學法對學生在英語成就上的影響。本節先說明實驗組與控制 組的學生在英語學習成就測驗之總分上差異,再進一步探討不同組別再高分組與 低分組兩組學生測驗上之差異。

一、英語學習成就測驗總分分析

(一) 迴歸同質性考驗

在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之前,必須先考驗組內迴歸係數是否符合同質性假 定,共變項在自變項的各組內,必須為「組內迴歸係數同質」,也就是自變項和共 變項不得有交互作用。以不同的教學法(資訊融入英語教學,一般傳統講述教學

73

法)為自變項,以後測成績為依變項,前測成績為共變數,在進行共變數分析之 前,先進行「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如表 4-1 所示,考驗結果並未達顯著水準(F=

1.147,p=0.289 >0.05),亦即組間之迴歸係數同質性無顯著差異,表示組間在共變 項上均質,共變項影響的程度相當,因此符合迴歸同質性之假定,故可進行單因 子共變數分析。

表 4-1

英語學習成就測驗之迴歸同質性檢定摘要 變異來源

(Source)

離均差平方和

表 4-3

實驗組和控制組學習成就前後測之共變數分析摘要 變異來源

(Source)

離均差平方和 持,本研究結果與謝惠如(2009)、沈中偉(2004)研究結果相似,而與劉惠婷(2011)

張淑真(2008)研究結果不一致,教師運用不同的資訊融入教學方式,與實施於 不同年段的學生,研究結果可能就不一致。

根據本教學實驗的研究結果,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英語學習成就方面,並

75

無顯著的差異,推測其原因,有可能是因為教學實驗時間不夠長,資訊融入於英

(Source)

離均差平方和

表 4-5

(Source)

離均差平方和

成效,從表 4-6 中可知,教學法的 F 值為.081, p 值為 .779 ,大於.05,未達到 顯著水準。實驗組與控制組之前測與後測平均成績,其學習成就表現上,統計上 未達到顯著差異,也就是說,接受「資訊科技融入英語教學」與接受「傳統講述 教學法」的高分組學生在學習成就測驗之表現上未有顯著差異,故研究假設並未 獲得支持,本研究結果與劉俊賢(2005)研究結果相似,指出高分組學生在學習 成就測驗之表現上未有顯著差異。

本教學實驗的研究結果,實驗組與控制組高分組學生在英語學習成就方面,

並無顯著的差異,推測其原因,有可能是因為教學實驗時間不夠長,資訊融入於 英語教學在本實驗當中實施三十二節課,其效果無法立即呈現反映在學習成就 上。此外,高分組學生通常在意成績,願意主動學習英文,即使老師運用不同教 學法,實驗組與控制組高分組的學生仍會主動探索新知識,並多做練習題以取得 高分,因此,兩組高分組學生在不同教學法下,所表現出來的學習成就,是不顯 著的。

三、英語學習成就測驗低分組學生之成績分析

(一) 迴歸同質性考驗

以不同的教學法(資訊融入英語教學,一般傳統講述教學法)為自變項,以 後測成績為依變項,前測成績為共變數,在進行共變數分析之前,先進行「迴歸 係數同質性考驗」,如表 4-7 所示,考驗結果並未達顯著水準(F= 0.108,p= 0.747

> 0.05),亦即組間之迴歸係數同質性無顯著差異,表示組間在共變項上均質,共 變項影響的程度相當,因此符合迴歸同質性之假定,故可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

78

表 4-7

英語學習成就測驗之迴歸同質性檢定摘要 變異來源

(Source)

離均差平方和

表 4-9

實驗組和控制組學習成就前後測之共變數分析摘要 變異來源

(Source)

離均差平方和

關,在資訊融入於英語教學下,學生會覺得新奇有趣,進而提升學習動機,因而 達顯著水準(F= 0.119,p=0.731 >0.05),亦即組間之迴歸係數同質性無顯著差異,

表示組間在共變項上均質,共變項影響的程度相當,因此符合迴歸同質性之假定,

故可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

表 4-10

英語學習態度量表之迴歸同質性檢定摘要 變異來源

(Source)

離均差平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