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歸納出的結論,對教師教學及未來的研究提出具體的 建議。

壹、對教師教學的建議

為了讓此教學課程進行得更盡善盡美,研究者提供教師在進行此教學課程 的具體建議,茲說明如下:

一、 以 ARCS 的四個面向進行課程設計,兼顧學生的學習動機

回到 Keller 當初發展出 ARCS 動機模式的目的,是想要提供教師一個方針,

當他們無掌握影響學生學習動機的因素而感到困惑時、或是當教學者不知道該 用何種引起動機策略、要使用多少策略及如何將這些策略設計在課程中時。這 四個面向:Attention(注意)、Revelance(相關)、Confidence(信心)及 Satisfaction

(滿足),若教師在課程設計時都能將四個面向兼顧,並且時時回顧在教學過程 中是否有做到這些項目,然後在課程及心態上做適度的調整,相信在教學時應 該是很愉快的,因為教學相長的過程,教師將會是在這個歷程中最大的收穫者。

二、 將英語科學繪本帶到英語課程,讓學生用不同的角度來喜歡英語

將英語科學繪本帶到英語課程,且運用閱讀策略進行教學,的確是一個創 舉,但從學生的反應及訪談中得知,這樣的科學繪本也正適合高年級的發展階 段。學生們習慣了英語故事繪本,因此這樣的教學讓學生對英語學習有了新的 看法,原來也可以用科學繪本來學英語。因此,英語教師可嘗試用科學繪本在 課當中,讓學生接觸不同類型的繪本,配合他們的身心發展,讓學生用不同的 角度來喜歡英語。

三、教師應培養閱讀策略專業知識及引導學生學習的教學技巧

教師應加強閱讀策略專業知識的培養及引導學生學習的教學技巧,在閱讀

策略上,教師應多吸收各種策略的運用時機、方式及其所欲達成的效果,並適 時的運用在教學上;在教學技巧上,教師可透過不斷的模擬或與同儕教師討論 得到較適合學生學習的模式,使學生獲得最大的學習,而達到教學成效。

四、增加討論時間及實作時間

由於實驗組學生較為活潑,班級秩序的管理上對研究者而言具有挑戰性,

因此在考慮到班級的特性之後,研究者決定減少了許多小組討論的時間;另一 方面,由於課程設計中並没有將練習所學習到策略的實作時間安排進去,因此,

學生對於所習得的策略必須再等到下一個循環才可以再運用到,時間間隔太久,

唯恐學生下次學習時印象會較薄弱。因此,若未來教師在進行此教學時,可增 加討論時間及實作時間,學生的學習可多了一個面向,教學成效也較能達到。

五、全英語教學的環境可逐步養成,但仍需視學生學習情形而做調整

研究者為了因應全英語教學環境的建立,因此整個課程設計皆是以英語呈 現,但在實施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嚴重的適應不良,因此及時調整教學步調,

除了放慢教學速度之外,也將完全的英語教學微調到中、英文各 30%及 70%的 分配比例,學生的臉上才看到了笑容。因此,全英語教師的用意雖好,但仍需 視實際情形而定,再循序漸近的逐步養成。

六、老師的語速宜放慢,用字宜簡單

從學生的學習反應量表當中得知,研究者的英語語速對某些同學而言是太 快的,因為趕不上老師的速度,而無法瞭解內容,對學習效果打了折扣;另一 方面,也有學生反應研究者在口語的用字太難或課文的單字太難,而聽不懂。

面對同一堂課當中不同程度學生的需求,身為教學者的我們也必須做多層次的 安排,以適應不同學生需要,這是教學最大的藝術,也是教學最大的挑戰。

貳、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縱貫性研究

國內研究多運用故事性繪本於英語教學,較少見運用英語科學繪本為研究 材料,因此本研究以英語科學繪本為教學內容,期望瞭解此教學素材對學生在 英語閱讀理解學習的成效。未來研究者可針對三至六年級英語閱讀學習設計縱 貫性的策略,以螺旋式方式由淺至深引導學生進入閱讀的領域,使教學活動更 具連貫性及系統性。

二、不同的研究變項

本研究關注運用 ARCS 動機模式提升學生英語科學繪本閱讀理解學習之成 效,較偏重老師的教學,未來研究可擴大研究變項,探討運用合作學習模式,

將學習的責任慢慢轉移給學生,藉由班級學習氣氛、師生互動及學生同儕之間 的互助合作等方面之影響,或者比較其他同儕協助學習之教學法對於學生在學 習上的成效。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王美芬、熊召弟(2005)。國小階段自然與生活科技教材教法。台北:心理。

王珩(2005)。從 ARCS 模式探討英語學習動機之激發策略。臺中教育大學學 報,19( 2),98-100。

王勝忠(2010)。英語雙峰現象解決之道。師友月刊,516,75-78。

台南大學(2008)。PISA 閱讀素養應試指南。台南:國立台南大學 PISA 國家 研究中心。

朱惠美(1999)。小學英語教學的基本原則。載於戴維揚(主編),國民小學英 語科教材教法(p.150-162)。台北:文鶴。

吳訓生(2000)。國小低閱讀能力學生閱讀理解策略教學之效果。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未出版之博士論文。

李文瑞(1990)。介紹刺激學習動機的阿課思(ARCS)模式教學策略。臺灣教 育,479,22-24。

幸曼玲(2008)。閱讀的心理歷程與閱讀教學。教師天地,154,5-6。

林怡君(2010)。以 NAEP 架構建置國小高年級閱讀理解測驗。國立屏東教育大 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林邵珍(2003)。運用 ARCS 動機設計模式之生活科技教學。生活科技月刊,36(4),

52-59。

林哲宇(2010)。ARCS 融入體驗式學習之學習活動中目標導向與教學策略對國 小生電腦技能學習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清山(譯)(1997)。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原作者:R. E. Mayer)。台北:

遠流。(原著出版年:1987)

邱美虹(1994):科學教科書與概念改變。科學教育月刊,163,2-8。

柯華葳(1993)。語文科的閱讀教學,載於李吟(主編),學習輔導:學習心理 學的應用(p.307-349)。台北:心理。

柯華葳(1995)。閱讀能力的發展。載於曾進興(主編),語言病理學基礎(p.80)。

臺北:心理。

柯華葳、丘嘉慧、詹益綾(2013)。PIRLS 2011 報告臺灣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

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教育發展處。

柯華葳、張建妤、游雅婷、詹益綾 (2009)。臺灣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PIRLS 2006 報告)第二版。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

柯華葳、張郁雯、詹益綾、游婷雅、張建妤、陳明蕾、丘嘉慧(2009)。臺灣四 年級學生閱讀素養(PIRLS 2006 報告)第二版。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 研究所。

洪月女(2011)。國小四年級新住民子女英語閱讀能力之研究。課程與教學季刊,

14(4)

,209-230。

洪月女(譯)(1998)。談閱讀 On reading(原作者:Ken Goodman)。台北:心 理。(原著出版年:1996)

洪月女,勒知勤、廖世傑(2010)。國小科學教師對科學閱讀之認知與教學。東 海教育評論,4,94-126。

洪秋蘭(2000)。國中語文學習困難學生閱讀理解與先前知識之評量與診斷。國 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洪禎祥(2011)。教師創作科學文本以促進學生迷思概念改變之行動研究-以昆 蟲概念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科學應用教育推廣學系科學教育碩士學位 暑期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洪蘭(2004)。知書達禮。台北:遠流出版社。

高瑞卿(1995)。文學寫作概要。高雄:麗文文化。

國立台南大學 PISA 國家研究中心(2008)。PISA 閱讀素養應試指南。國立台南 大學 PISA 國家研究中心。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書局。

張淑琴(2009)。漢語與英語閱讀的區別及語言體系。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9(5),99-100。

教育部(2010)。深耕閱讀教育樹立磐石典範。教育部電子報,416。

教育部(2012)。97 年國民小學九年貫課程綱要。教育部國民教育社群網。取 自 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

許良榮(1996)。課文結構與先備知識對於科學理論之學習助益性的研究。台中 師院學報,10,471-504。

許淑玫(1998)。ARCS 動機設計模式在教學上之應用。國教輔導,38(2),16-23。

郭巧寧(2011)。國小五年級學童學習過程與科學文本閱讀理解之相關研究。國 立屏東教育大學化學生物系碩士論文。

陳明蕾(2010)。閱讀心理學對國小閱讀理解教學的啟示。教育研究,199,53-63。

陳靜怡(2004)。天文類優良兒童讀物之內容分析。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百祥(2007)。以 ARCS 模式提昇低成就班級學生數學學習動機之行動研究。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怡儒(2010)。科學文章型式對國中學生閱讀理解之影響—以「血液循環為例」。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生物學系碩士論文。

黃富順(1996)。增加成人學習者的學習動機。成人教育,34,2-8。

楊文金、陳世文(2008)。科學漢語與科學英語論述特質的比較--以「觀念物理」

文本為例。師大學報,53(1),113-137。

溫雅婷(2007)。以 ARCS 動機模式與資訊科技融入閱讀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

鄭妃玲(2002)。說明文結構對國小六年級學童閱讀理解的影響。國立嘉義大學 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錡寶香(1999)。國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之分析。國教學報,11,100-133。

謝添裕(2002):國小學童對不同型式以及不同圖文配置之科學文章其閱讀理解 與閱讀觀點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

簡丁偉(2011)。國小教師在英語社團使用英語科學繪本之行動研究。國立東華 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科學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

顏淑菁(2009)。運用 ARCS 動機模式於國小低成就學童英語補救教學之行動研 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宜芬(2004)。閱讀理解的影響因素及其在教學上的意義。教師天地,129,

21-28。

英文部份

Afflerbach, P., Person, P. D., & Paris, S. G. (2008). Clarifying differences between reading skills and reading strategies. The Reading Teacher, 61, 364-373.

Anderson, L. W., & Krathwohl, D. R. (Eds.) (2001). A taxonomy for learning,

Anderson, L. W., & Krathwohl, D. R. (Eds.) (2001). A taxonomy for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