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ARCS 動機模式

動機是影響學習歷程的重要元素,因此,要有效進行長期有意義的學習,

動機是絕對必要的。動機是一種促使個體進行各種行為的內在動力,是指引起 個體活動,維持已引起的活動,並促使該活動朝向目標的內在作用(張春興,

1996)。Gardner(1985)在針對影響語言學習成功的因素也明確地指出,語言 學習成功的關鍵就在於動機。由此可見,動機深刻地影響到學習的成功,動機 與學習效果是一體兩面之物。

基於動機對於學習的重要性,研究者在選定研究題目之後,深恐老師在教 導閱讀策略來增進對文本的理解之際,只著重在指導學生,而忽略了學生對於 此策略的學習動機,而影響其未來的學習。因此,研究者加入了 Keller 動機模 式的四個元素,期許學生在學習閱讀策略之際,也能喜歡這項學習。

壹ヽARCS 動機模式

ARCS 動機模式是 Keller 以其激勵學生學習動機的系統化設計模式為基礎,

整合動機理論與相關理論所提出的(李文瑞,1990)。Keller 認為長久以來的 教學設計缺乏對學習者學習動機的關注,然而,任何一種教學設計所發展出來 的教材,若無法達到引起學習者的興趣或專注,則學習的效果將會大打折扣。

一、ARCS 模式的理論基礎

Keller(2010)一般來說即使人們已經當了很多年的學生,並且能列出具 有能引動機及無法引起動機的事件,人們還是無法有合理的、系統的方式來處 理有關動機方面的設計及教學。有一些人非常有天份,也很成功的依據他們的 經驗並且很有領導能力,但總無法如他們所預期的目標。這些人對於這樣的差 距通常有兩種想法:

‘‘I don’t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all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student motivation; I lack a clear grasp of the specific factors involved. There are too many things to think about, and it’s too fuzzy.’’

‘‘I don’t know how to determine what kinds of motivational strategies to use, how many to use, or how to design them into the lesson.’’

(Keller, 2000, p. 44)

我對於什麼因素影響學生的動機並没有足夠的瞭解,我缺乏瞭解影響動 機的特定因素,太多事情要想了,感覺太模糊了。

我無法決定如何運用引起動機的策略、要運用多少策略、要如何將這些 策略設計到課程當中。

ARCS 動機模式(Keller, 1987b, 1987c, 2008a)目的就是提供引導,來為上 述的問題創造出答案。ARCS 模式最早在 1984 年提出(Keller, 1984),在這之 後,Keller 寫了多篇的文章、書及舉行工作坊來介紹這個模式(for example, Keller, 1987a, 1987b, 1987c, 1999, 2008a)。

檢討當時教學模式,整合心理學有關動機理論的研究結果與教學設計模式,

於 1984 年提出了 ARCS 動機設計模式,將之區分為四個要素,其目的在於幫 助課程設計或改進教學。ARCS 乃英文 Attention(注意)、Relevance(相關)、

Confidence(信心)、Satisfaction(滿足)四字的縮寫,強調引起學習者的動機必須 配合此四要素的運用,才能達到激勵學生學習的作用。ARCS 模式整合了我們 已知的許多動機理論,動機理論的提出在於強化系統化的教學設計,使教材的 設計更能符合激勵學習者的參與及互動並提供了理論的組織與實務的應用(許 淑玫,1998)。

二、ARCS 模式的主要意涵

ARCS 動機模式的重點在於如何兼顧個人的內在因素(如:個人的價值、期 望、能力、程度及認知價值等),及教學環境的外在因素(如教學管理設計等規 劃的配合)。以下將分別說明 A、R、C、S 模式四個要素。

(一)引起注意

在此模式中第一要務是要引起興趣和維持學生注意。如果學生對一個主題 沒有相當的注意力與興趣,則學習成效必不佳。但要引發學生的注意並不難,

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讓學生持續其注意力與興趣於課程上,此即引起注意的重 點(李文瑞,1990)。另外,在教學中運用各種不同的設計策略,以維持學生 對該知識的新鮮感,也是必要考慮的。Keller 在教學上將吸引注意的策略共劃分 為六項:不協調及衝突(Incongruity, Conflict)、具體化(Concreteness)、變化性 (Variability)、幽默(Humor)、詢問(Inquiry)、參與(Participation),衡量其內容,

蓋都以上述原則為出發。

(二)切身相關

學生對所學的事物若無法和自身產生關連性,相對地也就無法產生動機。

因此,如何讓學生認為所學的東西是值得的,就有賴於教師的努力(王珩,2005)。 因此,符合學生的特性、知識與文化背景的設計,對於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為

工作生涯的相關性,也就是學習者亦須覺知到個人的需求被教學所滿足。在幫 助學習者了解其所學任務的價值中,Keller (1987a)擬定出六項策略:經驗 (Experience)、顯示價值(Present Worth)、將來用途(Future Usefulness)、需 要匹配(Need Matching)、示範(Modeling)、選擇(Choice)。這些策略的 設計,讓學習者在課堂活動中相信所學的東西都是對自己有意義的,進而也產 生學習興趣及動機。因此,教學必須符合學生目標,讓學生認識參與教學活動 的優點並妥適地把握熟悉感,連結學生的先前經驗,以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許 淑玫,1998)。

(三)建立信心

Keller (1987a)認為信心可以影響學生的堅持以及成就,教師要讓學生產生 及保持學習動機就必須發展學生的信心。教師在成功地引發學生注意力與輔導 學生對學習產生切身相關之後,若是忽略了學生原本就已經對某科目產生了畏 懼之心,覺得它過於困難;抑或覺得內容不具挑戰性,過於簡單,此兩者都將 扼阻學生學習動機的維持,影響有效的教學與學習,此即信心問題。Keller (1987a) 將提昇信心的策略分為:學習要求(Requirements)、困難(Difficulty)、期望

(Expectations)、歸因(Attributions)、以及自信(Self-Confidence),這些方 法讓學生了解課程內容會在其努力下順利學習成功的。因此在教學計畫中,老 師應設計配合學生個別能力的課程,協助每個人獲得成功,確保其繼續學習的 信心(許淑玫,1998)。

(四)獲得滿足

滿足感是學生對學習結果所產生的一種評價,個人的滿足是動機能繼續下 去的重要因素。因此,提供學生學習的滿足感,最直接的方式便是讓他們經由 自我表現,將所學運用於環境中。Keller(1987a)所提的滿足策略包括了:自

的結果(Positive Outcomes)、負面的影響(Negative Influences)、以及安排計畫

(Scheduling),這些方法讓學習者有機會一展所長,適時得到內、外在的回饋,

進而建立起個人的成就及滿足感。故教師在教學時,應維持公正,注意課程目 標是否與學生所學的結果吻合;適時運用內、外在增強的回饋方式,並提供情 境化的學習,讓學生體驗學以致用的滿足感(許淑玫,1998)。

ARCS 動機模式的實際效用已經透過田野測試及在在不同的情境做研究所 支持(Keller,1984)。教學策略也針對不同的教學情境而有所修正,例如,文 本的素材(Keller & Kopp,1987)、電腦化教學(Keller & Suzuki,1988)

及線上教學(Keller,1999a)。

A、R、C、S 四項因素環環相扣,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讓自 己的教學同時具備,始能讓學生的學習產生良性的循環,缺乏任一環節都將使 整個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參、ARCS 動機模式在英語教學之運用

美國南佛羅里達大學心理學教授凱勒(Keller)認為系統化教學的設計模式 中對學習者的關注太少,於是將有關動機研究成果與系統化教學模式的步驟加 以整合,強調教學設計應能引起學習者的興趣,於是在 1984 年提出了 ARCS 動 機模式,針對不同的課程發展教學設計,得到了迴響。

ARCS 動機模式涵蓋了系統化的思考及系統化的問題解決的過程(Keller, 2010),而這個過程成功的關鍵便在於觀眾的分析;觀眾的分析提供了要使用 多少的動機策略、使用何種策略及如何將動機設計進課程當中等問題的答案。

即使這個過程可以幫助教學更系統化,但是不要期待將會是完全的機械化及系

談起。ARCS 動機的設計過程包含十個步驟,依序是:取得課程的資料、取得 觀眾的資料、分析觀眾、現況分析(劣勢、優勢及相關事件)、列出目標及評量、

列出有潛力的策略(ARCS 策略的腦力激盪、確認課程開始、進行、結束及未 來要運用的策略)、選擇及設計策略(結合 ARCS 策略、確認提升或維持策略)、

結合教學、選擇及發展教材、評估及修正。不同於傳統的教學設計模式,ARCS 動機模式分析觀眾的動機狀況,並且列出造成的原因及,確認可緩和的影響,更 進行 ARCS 策略的腦力激盪,這對於英語學習上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學生學習 英語有了動機的元素,學習的成效就會漸漸成長。

除此之外,Keller(2010)結合了動機模式及教學的設計模式而發展了一套 動機教學設計的平行模式。模式如表 2-2 動機與教學設計的平行模式。這個平 行模式共分為四個階段,分別為:分析、設計、發展、運用及評估。每一個階 段都包含了教學設計的步驟及動機設計的步驟。在動機的考量及設計上是相當 的用心思。在一個以學生為教學的現場中,這樣的一個教學設計模式可以提供 老師在進行教學時之參考。

的確,ARCS 動機模式在各個領域中已有許多研究者進行教學研究,也有 不錯的成效。表 2-3 為研究者整理國內外有關 ARCS 動機理論教學的相關研究。

表 2-2 動機與教學設計的平行模式

階段 教學設計步驟 動機設計步驟

1 分析(Analyze) (1)計畫之前的分析 (2)工作及任務分析 (3)教學分析

(4)學生行為分析

(5)學生表現目標及評量標準 的敍寫

(1)學生動機分析

(2)寫下動機的目標及評量 準則

2.設計(Design) (1)教學流程設計 (2)教學方法運用

(1)激盪出動機策略 (2)選擇策略

(3)結合動機及教學策略 3 發展(Develop) (1)協助學習者相信及感覺他

們會成功及成功是可以掌 握的

(2)學習及表現的發展性測驗

(1)選擇或發展教學材料 (2)準備動機的材料 (3)提升教學的材料 4. 應 用 及 評 量

(Implement &

Evaluate)

(1)選取代表群體的實施 (2)執行形成式評量 (3)檢核及修正

(1)發展評量動機的測驗

表 2-3 國內外運用 ARCS 動機模式於教學上的相關研究

9 Arousing and Sustaining Curiosity: Lessons from the

ARCS Model

Arnone, Marilyn P .;

Small, Ruth V.

1995

10. The ARCS Model for Developing

Motivationally-Adaptive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Song, Sang H.;

Keller, John M.

1998

11 Using the ARCS Motivational Process in

Computer-Based Instruction and Distance Education.

Keller, John M. 1999

12 Using ARCS Model to Promote 11th Graders' Motivation and Achievement in Learning about Acids and Bases

Feng, Sung-Lin;

Tuan, Hsiao-Lin

2005

13 ARCS 動機模型在课堂教學中的應用探析

13 ARCS 動機模型在课堂教學中的應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