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一、對當前推行溼地生態保育教育的建議

(一)課程在生態環境教育之落實

現今國小對於生態教育課程的做法常以六大議題的方式融入各學習領 域中,學生對於生態保育和環境知識的獲得是常是零碎而無系統的,最重 要的維護生態及保育意識也不易彰顯。因此,建議實施並訂定每學期可以 舉辦與生態環境教育之相關講座或戶外學習活動,期能引起學生主動關懷 自然環境的人文情懷。

(二)舉辦環境和生態保育之相關活動

臺灣位處海島,島上溼地環境及資源其實十分豐富,就算身處在都市 區,學校的生態池其實也都是一個小生態。因此,建議教育當局或學校能 定期辦理溼地環境和生態保育之相關活動,如溼地生態週等,藉由參與活 動讓學童獲得更多的環境和生態保育知識、愛護環境和生態的態度,進而 為環境和生態保育付出實際行動。

(三)提供教師溼地教育相關之資源

本研究顯示,課外書籍介紹、課堂上師長介紹為溼地相關訊息來源,

可知相關的訊息來源,多數仍藉由相關的教學活動所獲得。教師的教學對

學生的生態知識、態度與保育行為有重要之影響,因此,學校之校內研習 可多加入生態教育相關講座或研習活動,以增進教師的環境和生態保育教 育專業知識,提升教師專業知能,以提備學生最重要之價值觀,在環境和 生態保育教學中有更多正向成效。

(四)建立良好的環境和生態保育教育學習環境

本研究顯示,高年級學童有參加溼地相關活動有較正向良好的態度,

也有較積極的保育行為。因此,各校應依學校資源建立良好的學習環境,

例如:建立生態相關保育網站、學習步道、辦理環境和生態保育研習營或 體驗營、進行學校本位課程等。讓學生能隨時接觸環境和生態保育教育,

培養更加積極的態度與行為。

(五)提供學生更多體驗活動

在本研究中,學生有參與過溼地活動的學童比例多達 60%以上,在各 方面的表現多數更為正向積極的,故,藉由實際體驗活動,可以使孩子更 了解溼地的重要性,及培養學生正向的態度與保育行為。

(六)加強溼地相關教學

本研究結果發現,國小高年級學童在溼地生態保育知識中表現仍有很 大的進步空間 (答對率為 69%),顯示其知識層面明顯較為薄弱。因此,

加強溼地生態的教學,以有意義的教學內容或實地到現場觀察體驗,可讓 學童的環境和生態保育知識提升,進而增加環保知識。

(七)結合社區活動及發展親子活動

學校在推動環境和生態保育教學活動時,有必要整合社區各項資源,

積極與社區互動發揮學校社區化的精神,高雄已將許多溼地與公園水池結

合成生態廊道,若能用心規劃提供導覽解說或維護環境的活動,可提升學 童對生態保育的認同感。

(八)鼓勵父母利用假日帶學童參與環境和生態保育活動

教師平時可多鼓勵父母利用假日帶學童參與環境和生態保育活動,將 相關活動自然而然融入家庭教育中,達到以家庭教育散播保育種子的目的。

二、後續研究的建議

(一)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對象為高雄市國小五、六年級學童,因此推論範圍僅限於高雄 市國小的五、六年級學童。未來後續研究者可就國中生為研究對象,或擴 大研究範圍,以玆縱貫比較,更了解國內不同年齡層、不同地區學童的生 態保育知識、態度與行為的情形。

(二)研究變項方面

本研究所探討的自變項為學校規模、年級、性別、家庭社經地位、是 否參加溼地相關活動,未來研究加入其他不同變項(如都市與偏鄉等),來 探討不同層面的影響結果。

(三)改變研究方法

本研究方法是以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主要是採量化的方式,無法對 學童的生態保育知識、態度與行為有更進一步的瞭解。因此,若在研究中 加入一部分質化的方式進行,佐以訪談等,可更瞭解學童的生態知識、態 度與行為。

(四)發展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之研究工具係研究者自編之「國小高年級學童溼地生態 保育知識、態度及行為問卷」,編製過程均依科學步驟進行,除了參考相關 文獻探討;請益學有專長之大學教授及環保和生態保育第一線工作者進行 修改,並經項目分析刪除不適當之題目,但問卷題目之設計仍有改進空間 和加強之處,後續研究者可參考其他學者,相同研究主題及對象之研究工 具量表題目,整合出更為有信度及效度之相關量表。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NGIS 生態資源資料庫(2016)。國際自然保育聯盟溼地分類。取自 http://econgisdw.forest.gov.tw/Wikipedia/Pedia.aspx?id=T277

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網(2016)。環境教育能力指標。

取自 http://teach.eje.edu.tw/9CC/discuss/discuss3.php

方偉達(2006)。聽,濕地在唱歌:城市的生態復育手冊。高雄:工務 局。

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2013)。2012 臺灣濕地保育國際交流合作 計畫。臺北:內政部營建署。

內政部營建署(譯)(1984)。世界自然保育方略。臺北:內政部營建署。

王佩蓉(2010)。濕地環境保育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以曾文溪 口濕地遊客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2005)。建立人工溼地設置與操作作業程序及 技術手冊。臺北: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李永展(1995)。環境態度與環保行為-理論與實證。臺北:胡氏圖書。

李宛婷(2012)新北市溼地學校七、八年級國中生溼地環境知識、態度 及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展榮、方力行(1996)。濕地的界定及其功能。

取自 http://www.wetland.org.tw/hope/PDF/407.pdf

沈廣城(2002)。國小學童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宋建奇(2000)。高雄市國小教師環境知識、態度及研習需求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師範學院,臺東市。

林生傳(2000)。教育社會學。高雄: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林佩舒(2002)。國小高年級學童生態保育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

以澄清湖與鳥松溼地鄰近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 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林務局(2011)。拉姆薩國際溼地公約中文版。取自 http://conservation.forest.gov.tw/0000431

林銘鈴(2014)。高雄市國小教師對溼地的認知及溼地戶外教學的意願 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邱皓政(201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PASW)資料分析範例解 析。臺北:五南。

周憲徵(2003)。國小高年級學生對濕地保育的態度之研究-以彰化漢 寶濕地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吳明隆(2007)。SPSS 操作與應用變異數分析實務。臺北:五南。

吳明隆、涂金堂(2010)。SPSS 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五南。

柯俊欽(2003)。南投縣國小學童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意向 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侯昭如(2010)。國小高年級學童溼地生態保育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 究-以臺南市安南區與安平區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高雄市生物多樣性資料庫(2016)。高雄濕地廊道。取自 http://ksbiodiv.ksepb.gov.tw/New/N3_6.aspx

高雄市教育局全球資訊網(2016)。各級學校基本資料(105 學年度)【原 始數據】。未出版之統計數據,取自 http://www.kh.edu.tw/schools 國家重要溼地保育計畫網站(2016)。國家重要溼地範圍圖。取自 http://

wetland-tw.tcd.gov.tw/WetLandWeb/news-info.php?id=1659 國家重要溼地保育計畫網站(2016)。濕地保育法。

http://wetland-tw.tcd.gov.tw/WetLandWeb/rule_list.php

國家級香山重要溼地網(2016)公告國家重要濕地名冊及分布圖-名冊。

取自 http://siangshan-wetland.tw/main/show/21

國家教育研究院網站(2016)。世界自然保育方略。取自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6517/?index=19

黃俊英(2008)。行銷研究-管理與技術。台北市:華泰。

黃貴蘭(2014)。洲仔溼地遊客對溼地的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莊玉珍、王惠芳(2009)。臺灣的濕地。臺北:遠足文化。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章盛傑、邱文雅(譯)(1998)。濕地(原作者:J. M. William, & G. G.

James)臺北市:地景。

張詠欣(2012)。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溼地環境知識、態度與行為之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志欣(2002)。環境議題教學對國小學童環境認知、態度及行為之影 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陳俐欣(2012)。遊客溼地保育環境認知和態度關係之研究-以鳥松溼 地公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陳建志(2008)。溼地生態教育的內涵。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環境 教育中心。

陳俊強(2015)。林園紅檥林人工溼地生態休閒資源之探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傅千芳(2005)。溼地生態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生生態保育概念及態度、

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楊冠政(1998)。環境教育。臺北:明文。

臺灣溼地網(2016)。什麼是濕地。

取自 http://wetland.e-info. org.tw/ quiz/what-is-wetland.html 臺灣溼地保護聯盟(2016)。濕地的定義。取自

http://www.wetland.org.tw/ newweb/wetland/WhatIsWetland.htm 臺灣溼地保護聯盟(2016)。濕地的類型。取自

http://www.wetland.org.tw/modules/tadnews/page.php?nsn=22 臺灣溼地保護聯盟(2016)。環境影響評估法。取自

http://wetland.org.tw/subject/other/laws/envirnment.htm

蔡克明(2003)。中部地區國小教師對自然保育知識、態度及研習需求

之研究-以溼地保育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臺 中市。

蔡宗憲(2007)。國小高年級學童紅樹林生態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

以高雄縣林園鄉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 市。

謝蕙蓮(2002)。整合分散各地的濕地建構臺灣濕地保育軸。臺灣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