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根據本研究之研究結果與發現,提出下列建議,以供學校在實施融合教育時 之參考。

壹、對學校行政單位的建議

一、提供家長暢通的溝通管道及完善的諮詢服務

特殊學生家長在面對孩子的障礙時,常面臨旁人無法體會的心理壓力,有時 會有些迷惘不知如何教導及協助孩子,針對此部分,學校應結合教師及專業團隊 的資源,提供完善的諮詢服務,提供建議幫助解決家長面臨的困難,也應建立暢 通的溝通管道,相信學校行政方面可以隨時瞭解掌握特殊學生家長的需求及想 法,以能做為教師與家長間的溝通橋樑,為特殊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除提供家長和學校間的溝通管道外,學校也應多提供特殊學生家長間相互交流的 機會,如於假日舉辦親子活動,藉由彼此間的意見交流,可讓家長對孩子的教育 及生涯規劃有更清楚的目標。

二、隨時提供家長特教新知

特殊教育逐漸成為教育工作者重視的一環,也因此有不少專家學者、教師投 入心力,研究所有有助於特殊學生的課程方案或教學技巧。隨時提供家長相關的 知識,除了讓家長瞭解特殊學生在學習上的限制外,也能增長家長相關的特教知 能,以協助者的角色配合教師教學,讓家長也是特殊學生的老師之一。

三、多提供普通教師相關的研習進修機會

Avramidis, Bayliss & Burden (2000)研究顯示,當普通班教師擁有足夠的專業 知能時,在面對班上有特殊學生的教學與班級經營會較具信心,也較得心應手。

因此學校應多提供普通班教師有關特殊教育知能的研習,提升普通班教師對特殊 學生的教學能力,並與普通班教師相互配合,落實融合教育。

四、落實 IEP 會議的召開與成效檢討

個別化教育計畫(IEP)是特殊教育的主軸,IEP 的擬定與執行,則影響一個特 殊學生的受教權。學校方面應如期於每學期期初、期末各召開一次 IEP 會議,期 初藉由 IEP 會議的召開,可讓學校以團隊的角度瞭解特殊學生的特質與需求,共 同擬定 IEP,也讓家長明確知道孩子本學期的學習目標。而期末的 IEP 檢討會議,

則可以確實檢討個別化教育計畫的執行成效,除讓家長瞭解孩子目前的學習狀況 外,其檢討結果更可以做為下學期擬定 IEP 之參考。

貳、對普通教師的建議

一、多充實特殊教育專業知能

目前高雄市教育局已規定普通班教師必須具備特殊教育三學分,但這些仍不 足以應付身心障礙學生的需求,因此普通班教師應隨時充實特殊教育相關資訊,

多參與特殊教育相關研習活動,才能理解身心障礙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行為特 質,且視學生的需求,隨時調整課程內容、教材教法、作業及評量方式,以達到 適性教學。

二、參與個別化教育計畫(IEP)的擬定

個別化教育計畫的擬定是需要團隊共同合作,才能發揮最佳的功能,但目前 實際教學現況,均是由資源班教師擬定,對學生而言,並非是最完善的計畫。在 融合教育體制下的身心障礙學生大部分的時間均是在普通班級內,普通班教師可 以從不同的角度瞭解、發現身心障礙學生的需求,進而積極參與 IEP 的擬定,可 讓 IEP 內容更為完善。在執行 IEP 的過程中,普通班教師並非旁觀者,而是能配 合特教教師進行教學,調整課程內容,提供多元評量的 IEP 執行者。

三、營造尊重、接納的學習環境

普通班教師對身心障礙學生的態度常會影響融合教育實施的成效,也是影響 班上同儕與身心障礙學生相處的關鍵,而與同儕間的互動一直是家長相當重視的

一環,因此普通班教師應營造一個尊重、接納、包容的學習環境,教導普通學生 認識特殊學生的身心特質,適時提供協助,並引導以積極正向的態度接納特殊學 生,學習尊重差異,包容不完美,讓特殊學生能成為班上的一員,且能與同儕維 持良好的人際互動關係,相信對增長特殊學生的社交技巧有很大的助益。

四、經營良好的親師關係

身心障礙學生家長對學生在學校各方面的表現都相當重視,對學生的表現也 有一定程度的期待,而和家長建立良好的溝通管道,可以了解家長的期待是否合 乎學生的能力,也能隨時掌握特殊學生在家中的行為與情緒反應,冀能在學生的 學習及行為輔導方面和家長建立合作夥伴的友善關係。

參、對特教教師的建議

一、調整教材難度,提供多元評量

特教教師應瞭解每個特殊學生的學習能力,盡量配合班級進度,適度簡化教 材內容、進行補救教學或是提供學生學習策略,並依教學內容提供多元評量方 式。除此之外,也需再深入探討特殊學生的其他需求,進而輔以生活教育課程或 社交技巧訓練,加強除學業成績之外的各項能力。

二、與普通班教師建立積極的互動模式

普通班教師若缺乏足夠的特教知能、缺乏與特殊學生的相關接觸經驗,即使 有足夠的接納態度,也無法充分掌握特殊學生的問題行為及教育需求。而特殊教 育教師可以運用專業能力隨時瞭解特殊學生在班上的適應情形,針對其行為問題 或學業問題,適時提供教學策略,支援普通班教師的教學需求。因此特殊教育教 師與普通班教師在教學上應建立更積極的互動模式,建立合作共享、相互支援的 夥伴關係。

三、隨時充實特教相關知能

特殊教育教師雖具備較專業的知能,在面對特殊學生也較普通班教師有經

驗,但因融合教育的實施,在國小裡面對的特殊學生其障礙程度愈來愈重,其問 題也愈來愈多元,因此特殊教育教師應不斷充實特教相關知識與教學技能,才能 因應障礙程度較嚴重的學生帶來的問題,以利輔導普通班中的特殊學生。

肆、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增加研究對象,將研究地區擴大至高雄市以外,亦可考慮增加不同教學階段 的特殊學生家長或是不同安置方式之特殊學生家長。

二、輔以訪談方式,瞭解家長針對實施融合教育的看法。因每個特殊學生的差異 情形頗大,適應情形也因人而異,利用訪談方式才能深入瞭解每個家長在面 對孩子接受融合教育時,所面臨的困難及其認為極需改善的向度。

參考書目

壹、中文部分

王天苗(2003)。學前融合教育實施的問題和對策-以臺北市國小附幼為例。特殊教 育研究學刊,25,1-25。

王振德(1989)。殘障兒的教養。臺北:時報文化。

王振德(1999)。資源教室方案。臺北:心理出版社。

王雪瑜(2007)。臺中市國民小學特殊學生家長融合教育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中 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王淑霞(2001)。國中教育人員對於實施融合教育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特殊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何淑玓(2003)。國小融合班教師與學生家長融合教育態度調查研究。國立臺東大 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東。

何華國(1999)。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吳永怡(2004)。國小教育人員對身心障礙學生融合教育態度差異分析研究結果。

臺東特教,20,29-38。

吳昆壽(1998)。融合教育的省思。特教新知通訊,5(7),1-4。

吳武典(1994)。我國身心障礙兒童教育安置之檢討。師大學報,39,134-181。

吳幸祝(2002)。國小級任教師對自閉症學生就讀普通班意見之調查研究。國立臺 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吳珮華(2005)。南投縣國小教師與家長對身心障礙資源班學生之資源方案滿意度 與需求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臺中。

吳婉君(2008)。國小學童對身心障礙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以圖片情境式量表調查 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

中。

吳淑美(1995)。完全包含(full inclusion)模式可行嗎?特教新知通訊,3(3),1-2。

吳淑美(2004)。融合班的理念與實務。臺北:心理出版社。

吳勝智(2004)。國小普通班教師對自閉症學生融合教育之態度研究。屏東師範學 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

吳勝儒(2000)。淺談特殊教育發展的方向。國小特殊教育,28,9-13。

李玉琴(2002)。東部地區國小學生對聽覺障礙同儕的接納態度與互動模式之調查 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特殊教育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李碧真(1992)。國民中學學生對聽覺障礙學生接納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 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李榮珠(2007)。國小融合教育班教師工作壓力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沈寶玉(2001)。有關對身心障礙者接納態度之研究的研究分析。特教園丁,16(3),

1-8。

林東山(2004)。臺中縣國小學生對接受融合教育之身心障礙同儕接納態度之研 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林美香(2004)。臺灣中部地區國小教育人員對融合教育態度之研究。國立臺中師 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林春梅(2005)。幼稚園教師對學前融合教育態度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特殊 教育與輔助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林貴美(2000)。特殊教育的新精神:尊重個別差異,融合不同於群體。特殊教育 學全年刊,191-203。

林貴美(2001)。融合教育政策與實際。融合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手冊,8-28。臺 北:國立臺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中心。

邱上真(1999)。融合教育問與答。迎千禧談特教,191-210。臺北:中華民國特殊

教育學會。

邱珮瑩(1994)。國小學生對自閉症兒童接納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

邱珮瑩(1994)。國小學生對自閉症兒童接納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