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根據本研究之結論,針對教育主管機關、學校行政單位、國中教師以及未來研究提 出以下建議事項:

壹、對教育主管機關的建議

本研究針對教育主管機關提出辦理教師輔導管教策略的研習以及規劃教師輔導管 教知能的進修活動等二點建議事項,分述如下:

一、辦理教師輔導管教策略的研習

研究發現,國中生知覺教師所採取的管教方式能預測偏差行為,尤其是教師越採取 強迫型的管教方式,學生會顯現越高的學習困擾行為以及暴力衝突行為。顯示教師管教 方式的不同,也有可能影響學生偏差行為的發生。因此,建議教育主管機關辦理教師輔 導管教策略的研習,培養教師輔導的能力,改變教師管教的策略,提升教師輔導管教的 知能;或是成立輔導管教的巡迴輔導團,定時到校服務,主動瞭解教師輔導管教的困境,

給予適當的協助與鼓勵,提高教師服務的熱忱,積極處理學生的偏差行為問題,以降低 學生偏差行為問題的發生。

二、規劃教師輔導管教知能的進修活動

研究發現,國中生人格特質與知覺教師管教方式的二元交互項能預測偏差行為。顯 示教師若要有效地降低學生的偏差行為,應該要視學生不同的人格特質,而採取不同的 管教方式。因此,建議教育主管機關規劃教師輔導管教知能的進修活動,利用寒、暑假

期間,規劃相關輔導管教課程,教授行為改變技術,加強教師瞭解學生特質的能力;再 者,時代不停地轉變,學生問題亦層出不窮,唯有不斷地進修,吸取最新的資訊,與潮 流接軌,深入瞭解學生所處的內外在世界,才能真正有效抑制偏差行為的發生。

貳、對學校行政單位的建議

本研究針對學校行政單位提出實施學生人格特質測驗、提供完整升學網絡輔導、發 展多樣化的正式與非正式課程活動以及加強民主法治教育宣導等四點建議事項,分述如 下:

一、實施學生人格特質測驗

研究發現,國中生的人格特質能預測偏差行為。顯示不同人格特質的國中生,有可 能會有不同偏差行為類型的發生,就如越具外向性傾向的國中生,會顯現越高的學習困 擾行為以及暴力衝突行為;而越具友善性傾向的國中生,則會顯現越低的學習困擾行為 以及暴力衝突行為。因此,建議學校對學生施行人格特質測驗,並將測驗結果提供給導 師,讓導師能先掌握學生人格特質狀況,以利教師班級經營及教室管理;再者,也能視 學生人格特質的殊異,給予適當的輔導管教,降低偏差行為的發生。

二、提供完整升學網絡輔導

研究發現,國中三年級學生的學習困擾行為表現顯著高於國中一、二年級的學生。

顯示國中三年級的學生正面臨著人生中第一次的大考—國中基本學力測驗,有可能因升 學壓力而導致較高的學習困擾行為。因此,建議學校提供完整的升學網絡輔導,讓學生 能夠適性發展,規劃自我目標,完成自我實現。尤其是國中三年級的學生,可視其不同 的規劃,給予不同的升學輔導或是課程的安排,如升學管道的宣導、技藝學程的開設、

抒發壓力的輔導等,破除高中升學的迷思,強調一技在身的優勢,減輕學生壓力的負擔,

降低學生偏差行為的發生。

三、發展多樣化的正式與非正式課程活動

研究發現,目前國中生最常發生上課傳紙條、上課睡覺以及考試作弊等學習困擾行 為。顯示國中生上課學習的狀況有待改善,有可能是因為專心度不夠、學習意願低落、

學習習慣不佳等因素所造成。因此,建議學校發展多樣化的正式與非正式課程活動,如:

鼓勵教師創新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辦理學生補救教學,提高 學習成就表現,減少自我放棄的行為;或是安排音樂、舞蹈、體育等學校特色課程,發 揮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專才;或是活絡社團活動,讓學生從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中,

尋求自動自發的學習與探究,滿足學生成功的需求,改善學生學習的態度,將可降低學 生偏差行為的發生。

四、加強民主法治教育宣導

研究發現,國中二、三年級學生的違規虞犯行為表現顯著高於一年級的學生。顯示 國中二、三年級的學生因為與外在接觸的機會變多,不良的誘惑也相對增加,有可能提 高違規觸法行為的發生。因此,建議學校加強民主法治教育宣導,邀請專家學者或是駐 區警察到校宣導法律常識,讓學生認識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以及所須承擔的法律責任,

而不再只是張貼相關海報或是辦理藝文競賽的形式化宣導。真正落實法治教育,從學生 階段就開始教授正確的法律知識,培養學生守法的習慣,奠定良好行為的基礎,不但降 低學生偏差行為的發生,更能減少將來社會上犯罪的行為。

參、對國中教師的建議

本研究針對國中教師提出善用輔導技巧、採取多元管教策略以及增進學生同儕間的 正向互動等三點建議事項,分述如下:

一、善用輔導技巧

研究發現,國中男生的整體偏差行為以及暴力衝突行為顯著高於女生。顯示目前國 中階段的男生正值青春期,血氣方剛,情緒易受波動,冒險嘗試性的行為也較多,有可 能會比女生發生較多的偏差行為。因此,建議教師善用輔導技巧,不能再一味地訓斥或 責罵,應該要深入探究其發生偏差行為的原因,傾聽學生心裡的聲音,協助學生能自我 瞭解,做好情緒管理,並適時地給予關懷,以降低偏差行為的發生。

二、採取多元管教策略

研究發現,國中生人格特質與知覺教師管教方式的二元交互項能預測偏差行為。顯 示不同人格特質的國中生,發生偏差行為的原因也有可能視其人格特質而有所殊異,一 旦教師又再採取相同的管教方式,反而會使國中生顯現越高的偏差行為,就如越具謹慎 性傾向的國中生,教師若再採取強迫型以及妥協型的管教方式,反而會使其顯現越高的 學習困擾行為。因此,建議教師要擺脫舊式齊一的管教方式,應視學生個別差異而採取 不同的多元管教策略,始能有效降低學生的偏差行為。

三、增進學生同儕間的正向互動

研究發現,目前國中生最常發生和同學吵架、和同學有過肢體衝突等暴力衝突行 為。顯示國中生與同儕互動關係不良,有可能在相處過程中,一遇到意見不合或問題產 生時,就以吵架、肢體衝突的方式解決。因此,建議教師教導解決問題的方法,提供適 當的策略,提高學生問題處理的能力,增進學生同儕間的正向互動。尤其是發生吵架或 肢體衝突等偏差行為時,教師應機會教育,立即指導學生如何當下解決問題,不但可避 免偏差行為再犯,亦可增進同儕良好互動。

肆、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本研究針對未來後續研究提出擴大研究對象、增加研究變項以及採行不同研究方法 等三點建議事項,分述如下:

一、擴大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臺中市公立國民中學學生為研究母群體,隨機抽出 8 所學校,共 24 個班 級的學生為研究樣本,並未納入其他縣市的國中生。因此為求研究樣本更具代表性,建 議未來研究可擴大研究樣本的取樣範圍,或是進行比較性研究,如以不同都會區之間的 比較、都會區與偏遠區的比較或是輔育院等特殊學校學生與一般學校學生的比較。

二、增加研究變項

本研究以學生性別、年級、人格特質、教師管教方式等四大變項,進行探討其與偏 差行為之關係,研究發現學生性別、年級、人格特質、教師管教方式以及人格特質與教 師管教方式的二元交互項能預測偏差行為,但仍發現針對某些人格特質的學生,教師採 取此五種管教方式,都無法改變偏差行為的發生,有可能還有其他因素影響。所以建議 未來研究可再納入其他變項,如:家庭結構、父母教養方式、同儕關係等,再進一步探 究其對國中生偏差行為的預測。

三、採行不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方式,瞭解國中一、二、三年級學生的偏差行為現況,探究人格 特質以及教師管教方式對偏差行為的預測,雖以初步獲得人格特質以及教師管教方式可 以有效解釋偏差行為,但仍建議未來研究可再採行以固定樣本做長期性的追蹤調查,探 究經過時間差異後,在偏差行為上所產生的變化,以深入瞭解研究對象偏差行為問題的 真貌。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少年不良行為及虞犯預防辦法(1999)。2008 年 10 月 26 日,取自 http://law.moj.gov.tw/

Scripts/Query4A.asp?FullDoc=all&Fcode=D0080028

少年事件處理法(2005)。2008 年 10 月 26 日,取自 http://law.moj.gov.tw/Scripts/

Query4B.asp?FullDoc=所有條文&Lcode=C0010011

尤誌章(2006)。青少年人格特質、社交技巧、社會支持與焦慮之研究。大葉大學教育 專業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王梅香(2003)。臺北市青少年休閒參與型態與偏差行為之研究。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 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淑女(1995)。犯罪問題,台灣的社會問題。臺北市:巨流。

王毓吟(2007)。國中生知覺父母、教師管教方式與其憂鬱情緒之相關研究。中原大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石文宜(2005)。國中生人格特質、師生互動關係與偏差行為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朱宥靜(2008)。國中學生父母管教方式、依附關係與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

朱宥靜(2008)。國中學生父母管教方式、依附關係與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