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根據上述結論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教育行政機關及師範校院作為參考。

本節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第二部分為對師範校院 的建議;第三部分為對未來研究的建議。以下分別敘述之。

壹、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一、減少師資培育量

本研究結果發現,台中師院學生以「就業壓力」層面的壓力感受程度最高,

原因乃民國八十三年《師資培育法》公佈後,師資培育邁向多元化,除了傳統 師範校院可培育師資外,設有師資培育相關學系或師資培育中心之大學,同樣 也具備師資培育之功能。加上近年來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國小班級數不斷縮 減,教師需求量相對減少,師範學院學生必須與其他師資培育機構學生競爭有 限的教師缺額,故其就業壓力有逐漸攀高的趨勢。

因此,本研究建議教育行政機關除了暫緩一般大學新設教育學程之申請,

以及調整各師資培育機構選修教育學程人數(包含已經轉型為綜合大學或改名 為教育大學的十二所學校,規劃三年內至少減少師資培育量達百分之五十)

外,也應加強各師資培育機構師資培育成效之評鑑,對於師資培育成效不佳

者,應予以減招或停招,以減少師資培育量,進而減緩師範學院學生的就業壓 力。

二、協助師範校院進行轉型

本研究結果發現,台中師院學生以「就業壓力」層面的壓力感受程度最高,

原因乃師範學院主要功能乃在培育國小暨幼稚園師資,一旦師資市場飽和,缺 乏其他專長的師範學院學生,便會面臨轉行的困難及失業的危機,故其就業壓 力有逐漸攀高的趨勢。

因此,本研究建議教育行政機關能持續協助師範校院進行轉型,不論與鄰 近大學整合,或調整系所朝向綜合大學轉型發展,皆能拓展資源,為師範學院 學生找尋新的出路,讓學生除了可選修教育學程外,亦能具備其他專長,進而 與一般大學畢業生共同競爭。

貳、對師範校院的建議

一、輔導公費生妥善處理人際關係

本研究結果發現,台中師院公費生在「人際壓力」層面上,比台中師院自 費生容易感受到壓力,原因乃公費生入學成績通常比自費生入學成績來得高,

而且公費生不必擔心未來就業的問題,因此,自費生會將公費生標籤化,認為 他們是分屬不同的群體,公費生很難打入自費生的世界,故其人際壓力比自費 生來得高。

因此,本研究建議師範校院學生輔導中心及各班導師,應適時關心班上公 費生與其他自費生同學相處情形。若公費生有其人際互動上的困擾,學生輔導 中心及各班導師應妥善協助處理,除了輔導自費生同學主動接納公費生外,也 應鼓勵公費生主動與自費生同學建立良好人際關係。

二、協助學生即早進行生涯規劃

本研究結果發現,台中師院學生以「就業壓力」層面的壓力感受程度最高,

而且二、三年級學生在「就業壓力」層面上,比一年級學生容易感受到壓力;

三年級學生在「就業壓力」層面上,比四年級學生容易感受到壓力,原因乃一 年級學生剛入學,一切還在適應摸索中,尚未思考到未來的問題。二、三年級 學生已慢慢開始規劃未來,教師也會適時提供相關就業資訊,但有些三年級學 生尚未決定是否要實習、考教師甄試、考高普考、考研究所或是轉行,因此,

就業壓力比較大。四年級學生大致上已規劃好未來,一切只要照著計畫執行即 可。

因此,本研究建議師範校院學生輔學中心能即早協助學生進行生涯規劃,

同時實習輔導處也能主動提供學生相關就業資訊,包括:教育實習、教師資格 檢定、教師甄試、研究所、高普考、公費留學、各項證照檢定、相關研習講座 等,以利師範校院學生能及早規劃未來,從事多元化的選擇,進而減低其就業 壓力。

三、正視國教系學生課業及就業壓力

本研究結果發現,台中師院國教系學生在「課業壓力」及「就業壓力」層 面上,比台中師院其他系學生容易感受到壓力,原因乃國教系學生課業較為繁 重、國教系教師要求較為嚴格、國教系教師對學生期許較高、國教系學生不像 其他系學生具備特殊專長、國教系學生缺乏就業競爭力,故國教系學生「課業 壓力」及「就業壓力」比其他系學生來得高。

因此,本研究建議師範校院應主動瞭解國教系學生的需求,適度調整課 程,提供學生相關資訊,開設多元化增能課程,突顯各組(行政組、輔導組、

教學科技組、教育心理組)專長,以提昇國教系學生的競爭力,進而減低其課 業及就業壓力。

參、對未來研究上的建議

茲就研究對象、研究變項、研究工具及研究方法等四方面,說明對未來研究 上的建議:

一、就研究對象而言

本研究因限於人力、時間及經費等限制,僅以台中師院學生作為研究樣 本,故研究結果之推論,僅限於在台中師院學生上的解釋。未來若能將研究對 象擴大至其他師範校院、其他師資培育機構,或是研究所、師資班、一般大學 選修教育學程學生,以比較各師範學院、各師資培育機構,或是研究所、師資 班、一般大學選修教育學程學生之間的差異,將使研究更具推論性及代表性。

二、就研究變項而言

本研究僅以性別、公自費別、年級、系別作為自變項,以生活壓力、壓力 因應策略作為依變項,探討台中師院學生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之差異情形,故 研究結果之推論,僅限於在這些變項上的解釋。然而與生活壓力及因應策略相 關的因素極為多元且複雜,如個人人格特質、失敗容忍力、身心健康、憂鬱傾 向、家庭氣氛、社會支持、生活滿意度等變項,皆可納入研究探討,以使研究 設計更加完善,進而獲得更加深入且周延的結果。

三、就研究工具而言

本研究所採用的調查問卷,乃研究者依據研究動機及文獻探討,參考相關 學者之問卷內容,徵詢多位學者專家之寶貴意見,及研究者自身就讀師範學院 四年之實際經驗,針對研究所需編製而成。然而本研究問卷雖經過信度及效度 考驗,但未來研究亦須考慮其本身研究之需要,編製更合適之調查問卷。

四、就研究方法而言

本研究主要採取調查研究法進行研究,輔以立意抽樣法選取部分台中師院 學生進行訪談,但礙於人力、時間的限制,受訪者僅限於少部分,可能無法真

正深入瞭解台中師院學生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之實際情形。因此,未來研究可 採取個案研究法、深入訪談法或觀察紀錄等質的研究法,以使研究更具豐富性 及真實性。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于文正(1990)。壓力知覺、因應策略與個人憂鬱程度。國立臺灣大學心 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井敏珠(1992)。已婚職業婦女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社會支持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秀枝(1986)。生活事件、生活壓力及身心疾病的動力性關係。國立台 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瑋(1989)。臨床護理人員工作壓力感及其調適行為之研究。榮總護理,

6(2)

,97-103。

王蓁蓁(2000)。台北縣國中生之壓力源、因應方式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 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甘夢龍(1993)。我國國小學生行為困擾相關因素之研究。臺南師院學報,

26,25-52。

江承曉(1991)。青少年的生活壓力、因應行為與其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江承曉(1995)。國中青少年的生活壓力與輔導之探討。測驗與輔導,129,

2653-2659。

江南發(1991)。青少年自我統合與教育。高雄:復文。

吳佩蒨(2003)。大學生早年家庭經驗、解釋風格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吳宜寧(1996)。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與因應策略之探討:

以高中職學生為例。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台北。

吳英璋(1994)。壓力的因應與成功因應的副作用。測驗與輔導,123,

2511-2516。

呂敏昌(1992)。國中學生的生活壓力、因應方式與心理社會幸福感之關 係。私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宋禮彰(2002)。組織變革中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工作壓力及因應方式之研

李坤崇、歐慧敏(1993)。國中國小學生行為困擾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

臺南師院學報,26,109-137。

李孟智(1996)。青少年之壓力與調適。社教資料雜誌,216,5-7。

李金治(200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四年級學生生活壓力、因應方式、社 會支持與其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勝彰(2003)。國民中學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退休態度之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李豐里(2000)。外國學生生活適應及其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蘭、李明演、陸玓玲(2000)。青少年的自覺症狀與壓力來源分析。中 華精神醫學,4(2),100-109。

周天賜(1991)。工作壓力工作倦怠歷程的文獻分析。台北師院學報,4,

339-358。

周文欽(1995)。三因素之適應模式:適應問題、因應方式及適應狀況。

空大生活科學學報,1,25-44。

周玉真(2003)。大學新生生活壓力的內涵初探。諮商與輔導,214,38-44。

周意茹(1994)。國小學生行為困擾的相關因素及其因應方式之分析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