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學生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現況,並探討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學生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之差異及相關情 形,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教育行政機關及師範校院作為參考。

本章共分為五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為待答問題;第三節為研究 方法與步驟;第四節為名詞釋義;第五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以下分別敘述之。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研究動機

隨著時代快速演進,社會快速變遷,壓力儼然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在日常 生活中,人們常論及升學壓力、就業壓力、工作壓力、經濟壓力、婚姻壓力、人 際壓力、健康壓力…等,壓力幾乎成為一個普遍的概念。因此,近年來在心理學、

輔導學、身心醫學、精神醫學、社會學、教育學等相關領域裡,壓力已受到相當 的重視。壓力可以讓人體會到自己的缺失,學習更佳的樂觀進取與成長,但有時 個人與社會的互動之中,壓力的衝擊也會帶來負面的影響,進而衍生出生理、心 理健康方面的問題(林寶珍,2001)。

早在 1920 年代,美國著名生理學家 Cannon 曾經研究人類與動物對危險事件 的反應,其可以說是第一個用科學方法來探討身體對壓力反應之研究者,結果發 現當個體處於危險狀況時,神經與腺體就會跟著增加系列活動,使身體產生充分 的能力對抗危險或是逃離危險。這種壓力反應的管制中樞就是大腦的下視丘,下 視丘有時也被稱為「壓力中樞」(stress center),因為在緊急狀況時,它不但控制

了自主神經系統的活動,同時促動腦下腺素的分泌增加(張春興,1993)。後來 Selye (1983)也曾研究持續高度壓力對身體的影響,他認為除了對某些特定壓 力來源有特定反應(例如遇冷血管會收縮)外,長期性高度壓力會使身體產生一 種非特定之適應性生理反應,他稱這種行為模式為「一般適應症候群」(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GAS),說明壓力症狀激發了生理上的改變,以及壓力與身 心反應及壓力與疾病的關係。

當個人受到壓力刺激而引發一系列生理或心理反應時,必然會採取一些因應 行為。Lazarus 和 Folkman(1984)認為因應(cope)非一種靜止狀態,意指個人 在面對壓力時的反應,以及和環境互動過程中不斷評價、再評價,並調整認知和 行為,以有效管理內在或外在超過個人資源及負荷的要求,進而減緩壓力,恢復 平衡狀態。因此,因應過程可藉由強化個人的因應能力、改變個人對因應及要求 的認知,以預防或減緩壓力。如果個體所使用的因應策略無效,壓力就會一直持 續下去,並形成異常的反應方式。此一異常反應方式之生成,以及壓力本身之持 續存在,都會導致個體功能上或組織結構上的損傷,其變化速度則受個別差異之 影響。當個人的因應能力與其面對的環境要求兩者間可以平衡時,亦即個人不需 要花額外的努力就能應付環境的要求時,就不會出現壓力的情緒與壓力的反應

(吳英璋,1994)。

大學生在生理及心理上雖然已經達到相當發展的水準,但在情感和社會生活 上卻未達到發展成熟的程度,以致於在生活適應的過程中,容易導致精神緊張、

壓力沉重,進而產生適應上的問題及困擾(簡茂發,1986)。

一般而言,大學生分跨青年後期(late adolescence)(從 17 歲開始)與成年 前期(early adulthood)(18~30 歲)的發展階段,其發展任務也是密切契合著這 兩個階段。根據 Erikson(1968)的心理社會發展論,大學生的發展任務或危機為

「自我認同對角色錯亂」(identity vs. identity confusion)與「友愛親密對孤獨疏

離」(intimacy vs. isolation)。就大學生而言,一方面在追尋自我認同的歷程中,

藉由在學業、社團、人際、生涯…等生活層面去探索與瞭解,進而追尋自我的定 位。另一方面在親密關係的追尋與嘗試中,發展學習溝通與建立關係的能力,這 也增加許多適應上的問題(吳佩蒨,2003)。洪冬桂(1986)歸納出大學生的發 展任務和特徵如下:(1)要克服認同的危機,達到自我認同;(2)要由家庭中分 開;(3)要做很多重要而自覺、自治的決定;(4)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關係;(5)

承受來自於朝向友愛親密及成年異性方面的內、外在壓力;(6)面對新的智力挑 戰;(7)決定自己的職業方向。由此可見,大學生的生活壓力來源甚廣,壓力是 否能減輕或消除,端看個人如何因應與調適。

師範學院主要教育宗旨乃在培養健全之國民小學及幼稚園師資,雖然師範學 院學生亦可歸類為廣義的大學生,但其身份仍較為特殊。過去師範學院學生以公 費生居多,畢業後大都能順利取得教職,學生不必擔心未來就業的問題。但隨著 近年來教育政策的改革、教育生態的解構,包括師資培育法的公佈、九年一貫課 程的實施、實習檢定制度的修訂、教師甄試的競爭、英語資訊能力的重視…等,

對於師範學院學生都是一種新的衝擊與挑戰。因此,師範學院學生如何正視自己 生活中的壓力,並採取有效的因應策略,實為本研究所關切的重點。

就國內有關生活壓力的研究分析,在學生族群方面,大多以國小學童(李坤 崇、歐慧敏,1993;林銘宗,1999;高源令,1991;曾肇文,1996;楊玉女,1990)、

國中學生(王蓁蓁,2000;江承曉,1995;陳柏齡,2000;陳筱瑄,2002;戴嘉 南、鄭順照,1996)、高中職專科學生(陳慶福、林美妃,1992;鄒浮安,1997;

廖淳婉,1985;蔣桂嫚,1992;簡茂發、蔡敏光,1986)、大學生(周玉真,2003;

洪冬桂,1986;張耐、郭麗安,1994;楊極東,1985;駱重鳴,1983)為主要研 究對象,對於師範校院學生生活壓力的相關研究(李金治,2003;張雍琳,2001)

則較為有限。因此,要對師範學院學生生活壓力有更多的瞭解,就必須先對師範

學院學生的壓力源有更完整的認識,找出師範學院學生的壓力所在,才能進一步 給予適當的協助。

綜合以上所述,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探討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學生生活壓 力與因應策略之現況,並採用訪談法,進一步對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學生生活壓力 與因應策略之細節有更多的認識與瞭解。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適當的建議,以 供教育行政機關及師範校院作為參考,使相關單位、人員重視師範學院學生所面 臨的問題及身心狀況,並採取適當的因應措施,協助師範學院學生身心發展更為 健全。

貳、研究目的

綜合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如下:

一、瞭解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學生生活壓力之現況。

二、瞭解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學生壓力因應策略之現況。

三、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學生生活壓力之差異情形。

四、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學生壓力因應策略之差異情形。

五、探討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學生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間之相關情形。

六、根據研究結果,對教育行政機關及師範校院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改善師 範學院學生心理衛生健康工作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