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

探討完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理論及其相關研究後,本節將進一步探討生活 壓力與因應策略間的關係。

有關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相關實證研究,一般皆以生活壓力為自變項,壓 力因應策略為依變項,再探討彼此間的相關與影響。因此,在探討台中師院學生 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時,就是以過去所探討有關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 之相關研究為參考依據。茲將國內外學者對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整理 如下:

Pearlin 和 Schooler(1978)研究個體在家庭經濟壓力、職業壓力、婚姻壓力 與養育子女壓力四方面的壓力因應策略,發現生活壓力類別不同,壓力因應策略 有效程度也不同。在家庭經濟壓力方面,最有效的壓力因應策略是降低對金錢的 需求與重視;在職業壓力方面,最有效的壓力因應策略是減少重視工作可能帶來 的內在滿足而重視外在酬賞;在婚姻壓力方面,最有效的壓力因應策略是自省與 檢討問題;在養育子女壓力方面,最有效的壓力因應策略是相信自己對子女有影 響。

Folkman 和 Lazarus(1980)研究發現,與「工作有關的壓力」,一般人都傾 向使用「問題取向的因應策略」;與「健康有關的壓力」,一般人都傾向使用「情 緒取向的因應策略」。

Lazarus 和 Folkman(1984)指出當面臨的壓力情境為自己能力所及並能予以 掌控時,個體大多以「問題取向的因應策略」來處理;反之,則以「情緒取向的 因應策略」來處理。

Folkman 和 Lazarus(1985)認為因應是動態的,當壓力情境改變時,壓力因 應策略自然也要改變。例如考試會帶來緊張和焦慮,考試前最佳的壓力因應策略

是面對課業集中精神,不要去想考不好會怎樣;考完試後最佳的壓力因應策略是 暫時忘掉這次考試,將自己與有關的事隔離一段時間。

Compas、Malcarne 和 Fondacaro(1988)發現人際困擾愈多的青年,愈常採 用「情緒取向的因應策略」,而較少採用「問題取向的因應策略」。

Thoits(1995)將為緩和或解決生活壓力而產生的因應略簡單劃分為:(1)

問題取向的因應策略:即直接針對問題本身所做的努力;(2)情緒取向的因應策 略:即伴隨需求而產生的情緒協調。當人們持有較高的自尊及控制權時,常會趨 於主動使用以問題為取向的因應策略;當人們處於低自尊或缺乏控制感時,常會 趨於被動使用以情緒為取向的因應策略。

Vercruysse 和 Chandler(1992)研究發現因應策略與生活壓力間有相關存在,

亦即接近的因應策略與生活壓力呈現負相關;逃避的因應策略與生活壓力呈現正 相關。

王瑋(1989)研究發現,愈常用積極進取的壓力因應策略,對工作的壓力感 受愈輕;愈常用負向的壓力因應策略,對工作的壓力感受愈大。

于文正(1990)研究結果發現,認為壓力事件「可控制度」高的受試者,比 認為壓力事件「可控制度」低的受試者,較常使用「解決問題」的壓力因應策略,

而較少使用「逆來順受與壓抑情緒」的壓力因應策略;認為壓力事件「持續度」

高的受試者,比認為壓力事件「持續度」低的受試者,較常使用「集中注意於情 緒」和「訴諸宗教」的壓力因應策略。

江承曉(1991)以國中生為研究對象,發現客觀生活壓力與主觀生活壓力愈 大時,國中生愈常使用「逃避延宕與負向情緒處理」及「使用菸酒藥物」的壓力 因應策略。

馮燕(1992)由每日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來探討,當婦女在面對有關自我的 壓力和家人親密關係的壓力時,大都採取「順其自然」、「不做處理」的順服策略;

而和家庭密切需求有關的壓力,則採取「求助於親戚」的互動策略。

蔣桂嫚(1992)以 714 名高中學生為研究對象,發現當生活壓力愈大時,學 生使用「逃避現實與責怪他人」及「聽天由命與責怪自己」兩類壓力因應策略的 頻率愈高,而使用「解決問題與正向闡釋」壓力因應策略的頻率愈低。

周文欽(1995)研究發現,凡是課業、心理及人際交往困擾問題愈多的高中 生,較常使用「否認事實」、「逃避問題」、「心理解脫」等三種壓力因應策略,而 較少使用「接納與成長」、「積極因應」等二種壓力因應策略。

林銘宗(1999)以國小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發現受訪者對課業壓力的因 應策略與壓力是否可能解決有關係。當壓力被評估為有解決的可能時,受訪者傾 向採取積極的問題解決;當壓力被評估不容易或無法改變時,受訪者傾向採取消 極的問題解決和舒緩情緒反應為主的壓力因應策略。

李豐里(2000)探討外國學生在台灣求學期間可能遭遇的生活適應問題與困 擾,發現研究對象面對生活壓力愈大時,愈常採取負向的壓力因應策略;而研究 對象社會支持愈好時,則愈常以正向的壓力因應策略來面對生活壓力。

綜合上述國內外相關實證研究,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間的關係可歸納為以下 幾點:

一、個體大都採用「問題取向的因應策略」來面對生活壓力,但當生活壓力持 續升高時,個體便會放棄「問題取向的因應策略」,改採「情緒取向的因 應策略」來調適生活壓力。

二、生活壓力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因應生活壓力的方 式或策略。不同的壓力源或壓力程度,經個人認知評估後,即產生不同的 壓力因應策略。

三、在面對生活壓力時,採取正向積極有效的壓力因應策略,會帶來較多正面 的因應效果;若採取負面消極的壓力因應策略,則會帶來許多不良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