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相關分析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五節 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相關分析

本節旨在探討台中師院學生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之間的關係。本節採用皮爾 遜積差相關(Pe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來探討生活壓力各層面與因應策 略各層面之間的相關情形。

壹、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相關分析

台中師院學生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相關分析如表 4-14 所示,結果分析與討 論說明如下:

一、研究結果分析

(一)就「課業壓力」層面與壓力因應策略各層面而言

「課業壓力」與「問題取向消極因應」及「情緒取向消極因應」層面,

達.05 顯著水準的正相關;與「問題取向積極因應」及「情緒取向積極因應」

層面,達.05 顯著水準的負相關。

(二)就「家庭壓力」層面與壓力因應策略各層面而言

「家庭壓力」與「情緒取向消極因應」層面,達.05 顯著水準的正相關;

與「問題取向積極因應」及「情緒取向積極因應」層面,達.05 顯著水準的負

相關;與「問題取向消極因應」層面,則無相關。

(三)就「人際壓力」層面與壓力因應策略各層面而言

「人際壓力」與「情緒取向消極因應」層面,達.05 顯著水準的正相關;

與「問題取向積極因應」及「情緒取向積極因應」層面,達.05 顯著水準的負 相關;與「問題取向消極因應」層面,則無相關。

(四)就「感情壓力」層面與壓力因應策略各層面而言

「感情壓力」與「情緒取向消極因應」層面,達.05 顯著水準的正相關;

與「問題取向積極因應」及「情緒取向積極因應」層面,達.05 顯著水準的負 相關;與「問題取向消極因應」層面,則無相關。

(五)就「就業壓力」層面與壓力因應策略各層面而言

「就業壓力」與「情緒取向消極因應」層面,達.05 顯著水準的正相關;

與「問題取向積極因應」及「情緒取向積極因應」層面,達.05 顯著水準的負 相關;與「問題取向消極因應」層面,則無相關。

(六)就「自我認同壓力」層面與壓力因應策略各層面而言

「自我認同壓力」與「問題取向消極因應」及「情緒取向消極因應」層 面,達.05 顯著水準的正相關;與「問題取向積極因應」及「情緒取向積極因 應」層面,達.05 顯著水準的負相關。

(七)就「整體生活壓力」層面與壓力因應策略各層面而言

「整體生活壓力」與「問題取向消極因應」及「情緒取向消極因應」層 面,達.05 顯著水準的正相關;與「問題取向積極因應」、「情緒取向積極因應」

層面,達.05 顯著水準的負相關。

表 4-14 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積差相關分析摘要表(N=1140)

層面 問題取向

積極因應

問題取向 消極因應

情緒取向 積極因應

情緒取向 消極因應

課業壓力 -.10*** .10** -.16*** .25***

家庭壓力 -.07* .04 -.11*** .29***

人際壓力 -.16*** .01 -.24*** .39***

感情壓力 -.08** -.03 -.10** .30***

就業壓力 -.13*** .05 -.13*** .23***

自我認同壓力 -.26*** .07* -.33*** .44***

整體生活壓力 -.22*** .07* -.28*** .47***

* p<.05 ** p<.01 *** p<.001

二、討論

(一)本研究結果發現,本研究假設三:「台中師院學生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 間有相關」,獲得支持。

(二)本研究結果發現,在「課業壓力」層面與「問題取向積極因應」(r=-.10,

p<.001)及「情緒取向積極因應」(r=-.16, p<.001)層面間有負相關 存在;與「問題取向消極因應」(r=.10, p<.01)及「情緒取向消極因 應」(r=.25, p<.001)層面間有正相關存在。換言之,台中師院學生 感受到「課業壓力」愈小時,採取「問題取向積極因應」及「情緒取 向積極因應」的程度愈高;台中師院學生感受到「課業壓力」愈大時,

採取「問題取向消極因應」及「情緒取向消極因應」的程度愈高。經 瞭解其可能原因為:當課業壓力愈小時,代表壓力愈容易紓解,故在 問題取向和情緒取向上較常採取積極正面的壓力因應策略;反之,當 課業壓力愈大時,代表壓力愈不容易紓解,故在問題取向和情緒取向 上較常採取消極負面的壓力因應策略。

(三)本研究結果發現,在「家庭壓力」層面與「問題取向積極因應」(r=-.07,

p<.05)及「情緒取向積極因應」(r=-.11, p<.001)層面間有負相關 存在;與「情緒取向消極因應」(r=.29, p<.001)層面間有正相關存 在。換言之,台中師院學生感受到「家庭壓力」愈小時,採取「問題 取向積極因應」及「情緒取向積極因應」的程度愈高;台中師院學生 感受到「家庭壓力」愈大時,採取「情緒取向消極因應」的程度愈高。

經瞭解其可能原因為:當家庭壓力愈小時,代表壓力愈容易紓解,故 在問題取向和情緒取向上較常採取積極正面的壓力因應策略;反之,

當家庭壓力愈大時(通常是不易解決的家庭問題),代表壓力愈不容易 紓解,故在情緒取向上較常採取消極負面的壓力因應策略。

(四)本研究結果發現,在「人際壓力」層面與「問題取向積極因應」(r=-.16,

p<.001)及「情緒取向積極因應」(r=-.24, p<.001)層面間有負相關 存在;與「情緒取向消極因應」(r=.39, p<.001)層面間有正相關存 在。換言之,台中師院學生感受到「人際壓力」愈小時,採取「問題 取向積極因應」及「情緒取向積極因應」的程度愈高;台中師院學生 感受到「人際壓力」愈大時,採取「情緒取向消極因應」的程度愈高。

經瞭解其可能原因為:當人際壓力愈小時,代表壓力愈容易紓解,故 在問題取向和情緒取向上較常採取積極正面的壓力因應策略;反之,

當人際壓力愈大時(通常是不易解決的人際問題),代表壓力愈不容易 紓解,故在情緒取向上較常採取消極負面的壓力因應策略。

(五)本研究結果發現,在「感情壓力」層面與「問題取向積極因應」(r=-.08,

p<.01)及「情緒取向積極因應」(r=-.10, p<.01)層面間有負相關存 在;與「情緒取向消極因應」(r=.30, p<.001)層面間有正相關存在。

換言之,台中師院學生感受到「感情壓力」愈小時,採取「問題取向 積極因應」及「情緒取向積極因應」的程度愈高;台中師院學生感受

到「感情壓力」愈大時,採取「情緒取向消極因應」的程度愈高。經 瞭解其可能原因為:當感情壓力愈小時,代表壓力愈容易紓解,故在 問題取向和情緒取向上較常採取積極正面的壓力因應策略;反之,當 感情壓力愈大時(通常是不易解決的感情問題),代表壓力愈不容易紓 解,故在情緒取向上較常採取消極負面的壓力因應策略。

(六)本研究結果發現,在「就業壓力」層面與「問題取向積極因應」(r=-.13,

p<.001)及「情緒取向積極因應」(r=-.13, p<.001)層面間有負相關 存在;與「情緒取向消極因應」(r=.23, p<.001)層面間有正相關存 在。換言之,台中師院學生感受到「就業壓力」愈小時,採取「問題 取向積極因應」及「情緒取向積極因應」的程度愈高;台中師院學生 感受到「就業壓力」愈大時,採取「情緒取向消極因應」的程度愈高。

經瞭解其可能原因為:當就業壓力愈小時,代表壓力愈容易紓解,故 在問題取向和情緒取向上較常採取積極正面的壓力因應策略;反之,

當就業壓力愈大時(通常是不易解決的就業問題),代表壓力愈不容易 紓解,故在情緒取向上較常採取消極負面的壓力因應策略。

(七)本研究結果發現,在「自我認同壓力」層面與「問題取向積極因應」

(r=-.26, p<.001)及「情緒取向積極因應」(r=-.33, p<.001)層面 間有負相關存在;與「情緒取向消極因應」(r=.07, p<.05)與「問題 取向消極因應」(r=.44, p<.001)層面間有正相關存在。換言之,台 中師院學生感受到「自我認同壓力」愈小時,採取「問題取向積極因 應」及「情緒取向積極因應」的程度愈高;台中師院學生感受到「自 我認同壓力」愈大時,採取「問題取向消極因應」及「情緒取向消極 因應」的程度愈高。經瞭解其可能原因為:當自我認同壓力愈小時,

代表壓力愈容易紓解,故在問題取向和情緒取向上較常採取積極正面

的壓力因應策略;反之,當自我認同壓力愈大時,代表壓力愈不容易 紓解,故在問題取向和情緒取向上較常採取消極負面的壓力因應策略。

(八)本研究結果發現,在「整體生活壓力」層面與「問題取向積極因應」

(r=-.22, p<.001)及「情緒取向積極因應」(r=-.28, p<.001)層面 間有負相關存在;與「情緒取向消極因應」(r=.07, p<.05)與「問題 取向消極因應」(r=.47, p<.001)層面間有正相關存在。換言之,台 中師院學生感受到「整體生活壓力」愈小時,採取「問題取向積極因 應」及「情緒取向積極因應」的程度愈高;台中師院學生感受到「整 體生活壓力」愈大時,採取「問題取向消極因應」及「情緒取向消極 因應」的程度愈高。經瞭解其可能原因為:當整體生活壓力愈小時,

代表壓力愈容易紓解,故在問題取向和情緒取向上較常採取積極正面 的壓力因應策略;反之,當整體生活壓力愈大時,代表壓力愈不容易 紓解,故在問題取向和情緒取向上較常採取消極負面的壓力因應策略。

參、本節綜要

綜上所述,歸納台中師院學生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相關情形如下:

一、「課業壓力」與「問題取向消極因應」及「情緒取向消極因應」層面有正 相關存在;與「問題取向積極因應」及「情緒取向積極因應」層面,有負 相關存在。

二、「家庭壓力」與「情緒取向消極因應」層面有正相關存在;與「問題取向 積極因應」及「情緒取向積極因應」層面有負相關存在;與「問題取向消 極因應」層面則無相關存在。

三、「人際壓力」與「情緒取向消極因應」層面有正相關存在;與「問題取向 積極因應」及「情緒取向積極因應」層面有負相關存在;與「問題取向消

極因應」層面則無相關存在。

四、「感情壓力」與「情緒取向消極因應」層面有正相關存在;與「問題取向 積極因應」及「情緒取向積極因應」層面有負相關存在;與「問題取向消 極因應」層面則無相關存在。

五、「就業壓力」與「情緒取向消極因應」層面有正相關存在;與「問題取向 積極因應」及「情緒取向積極因應」層面有負相關存在;與「問題取向消 極因應」層面則無相關存在。

六、「自我認同壓力」與「問題取向消極因應」及「情緒取向消極因應」層面 有正相關存在;與「問題取向積極因應」及「情緒取向積極因應」層面有

六、「自我認同壓力」與「問題取向消極因應」及「情緒取向消極因應」層面 有正相關存在;與「問題取向積極因應」及「情緒取向積極因應」層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