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綜合本研究之研究結論,提出以下具體可行之建議,以供學校行政單位、

國中教師、國中學生之家長及未來研究者參考。

ㄧ、對學校行政單位之建議

(一)能每年定期舉辦露營活動,使學生於做中學的情境中達成課程目標,增廣 見聞。

研究結果發現,學生表示對於露營活動非常期待,皆認為學校課程對於參與 露營活動是有幫助,也符合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之課程目標,有童軍課程中的團隊 合作、搭帳棚以及綁繩結,家政課程中的烹飪技巧,健康教育課程中的認識毒蛇 以及簡易急救方法。學生表示贊同學校應該繼續舉辦露營活動,可以讓班級更加 團結,學習如何和同學團隊合作,共同製造美好回憶。因此,學校應該繼續每年 定期舉辦露營活動,能使學生兼具著提升學習興趣、培養戶外休閒活動興趣與技能,

體驗團體生活,具有相當高的教育價值。

二、對國中教師之建議

(一)於相關課程多加入露營活動的話題,並提供露營資料的搜尋管道,使學生 在日常生活中對露營活動產生連結。

研究結果發現,學生認為露營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型態的關聯性較低,因此,

教師可以在相關的課程中多加入露營活動的話題,例如:童軍課程、家政課程以 及健康教育課程,使學習的課程內容能運用於露營活動之餘,還能確實帶入每位 學生的生活之中,成為帶著走的能力。學生對於在露營前蒐集資料的能力較為薄 弱,教師亦可在相關課程中先給予影片、實際操作及演練、露營注意事項文章、

相關網站以及學長姊現身分享,提供學生多元且豐富的搜尋管道,讓學生能更明 白即將參與露營活動的內容與行程。

(二)把握學生剛結束露營活動後回到班上時,教師善用班級經營策略,加強班 級凝聚力,可以在班會課聆聽學生的想法,並尊重每位學生多元的思維模式。

研究結果發現,在量化的部分,「參加完露營後,導師比較少質疑班上同學 的意見」此題得分最低。教師可以把握露營活動結束後,教師善用班級經營策略,

維持班上高度的凝聚力,多利用開班會的時間聆聽學生的想法,共同回憶美好的 趣事,並能尊重每位學生多元的思維模式,並依照學生的成熟程度,彈性調整班 級經營作法。例如分組方式、座位調整、以及考試安排等。

(三)在學生出發露營之前,可多複習露營知識的舊經驗,並在露營活動中設計 並加入實作評量。

研究結果發現,不同年級在露營前活動態度的認知層面有顯著差異,結果為 七年級大於八年級的學生,查詢相關課程,主要為七年級的教學內容,教師可在 八年級的階段,於露營活動之前,在相關課程中可多複習露營知識的舊經驗,並 且為露營量身打造實作評量的機制,如此,學生能活用課程知識之餘,教師亦能 從評量的過程中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隨時調整教學,如此能夠設計出最適合學 生學習的教學內容。

(四)在露營的歷程中,分組宜多花心思,可採用異質性分組,期間應注意對男 學生的關懷以及回饋。

研究結果發現,訪談過程中有學生表示因為受人際關係所困擾,而使參加意 願降低,因此,教師宜多觀察且注意學生的人際發展,適時提供學校的資源給予 協助,例如社交技巧、團體動力等。在分組上可依照班上學生的特質,而採異質 性分組,避免有學生落單的情況發生。在量化的結果發現,不同性別在露營的活 動態度、涉入程度以及知覺班級氣氛有顯著差異,結果為女學生大於男學生,在 青春期的發展歷程中,女生的發育時間較男生早,因此成熟程度也有不同,教師 在露營歷程中,給予學生同樣的關懷與照顧,但男生的感受程度可能較低,因此,

教師可以多多留意男學生的回饋與反應,並能彈性調整師生之間的相處模式。

三、國中學生家長之建議

(一)鼓勵孩子參加學校舉辦之露營活動。

研究結果發現,露營的活動態度、涉入程度以及知覺班級氣氛,三個變項之 間皆有高度正相關,孩子在活動中體驗露營的歷程與特性,運用平日所學的知識技 能在活動中得到印證。若家長能鼓勵孩子參與學校所舉辦的露營活動,孩子能在 真實的生活情境中,獲得完整學習經驗的教育歷程。

四、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擴大研究對象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係高雄市青春國中七年級與八年級學生,主要以量化之問 卷調查法並輔以質性取向之半結構式訪談調查,但因每個學校還是有個別差異,

若要推論至整個大高雄地區,其推論性仍顯不足。因此,未來研究若能將研究對 象擴及至整個大高雄地區或進行全國調查,將更能全盤性瞭解國中生參與露營之 活動態度、涉入程度與知覺班級氣氛之現況及其影響因素,甚至更能進一步瞭解 不同區域環境下是否有其差異性,使研究推論能更臻完備。

(二)增加研究變項

本研究基於時間與人力之限制,故在背景變項上僅就性別、年級、是否有參 加本次露營活動、本活動之前是否有露營之經驗等層面進行研究。但國中生參與 露營之活動態度、涉入程度與知覺班級氣氛情形仍可能受其他因素的影響,如:

人際關係、同儕的看法、經濟因素、家長態度或學校教學環境等。因此,未來若 能在後續有關研究中加入更多變項,並進一步分析探討,將更能廣泛瞭解影響國 中生參與露營之活動態度、涉入程度與知覺班級氣氛之因素為何。

(三) 改進研究工具

本研究係以調查問卷為主,並輔以半結構式訪談研究進行。然而,由於問卷 內容為引用、訪談問題大綱為研究者自行設計,儘管已經與指導教授修正後才進 行施測及訪談,但在過程中仍偶有發現受試者未能瞭解題意的情況。因此,未來

在題項敘述及問卷結構組成上,若能再更適切、週延,將更能蒐集到受試者的真 實資料。

(四) 研究方法

本研究係以問卷調查法及半結構式訪談調查方式進行研究,儘管半結構式訪 談調查能稍為補充問卷調查不足之處,但因時間所限制而訪談人數較少,較無法 深入瞭解普遍國中生內心的真實感受。因此,建議未來可採行焦點團體訪談或深 入訪談方式,透過團體互動與討論的過程中,不僅可獲取更多國中生對於露營歷 程中的有關訊息,更能因蒐集較多受訪者的資訊而提高訪談內容之信度。最後,

再將討論或訪談結果與量化分析結果進行驗證,以強化量化分析結果的詮釋,並 藉由比較分析、整合研判,進一步更深入探討相關議題。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方佩欣、張少熙、蕭玲妃(2013)。臺北市運動中心使用者之自覺健康狀態、參 與動機、休閒涉入及休閒滿意之相關研究。臺大體育學報,24,37-48。

王正宇(2009)。戶外教育效益機轉模式之應用研究-以臺北縣某國民中學隔宿 露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澤玲、姚呈慈、陳淑華、謝貞娥、呂靜淑、陳淑琬、陳志南、劉理枝、謝芬蘭

(2003)。綜合活動。臺北市:康軒文教事業。

王錦雀(1997)。臺灣地區國中學生班級氣氛與政治態度之相關研究。公民訓育 學報,6,225-271。

王鑫(1998)。戶外教學概論。北縣國教輔導,7,7-12。

王鑫、朱慶昇(1995)。戶外教育的範疇。教師天地,75,2-11。

白潔文(2013)。新北市國中生 Facebook 社群網站使用動機、涉入程度與生活 適應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石培欣(2000)。國民中學學生家庭環境、同儕關係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朱文雄(1999)。班級經營。高雄市:復文。

朱妍蓓(2007)。國民中學教師對校外教學風險管理的認知與態度之研究-以臺 北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江伯洋(2005)。行銷學。臺北:揚智文化。

江雅真(2008)。國中生知覺導師幽默感、管教方式對班級氣氛與學習動機之影 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武典(1979)。國小班級氣氛的因素分析與追蹤研究。師大教育心理學報,12,

133-156。

吳珍妮、吳淑女(2013)。網球運動者之休閒動機、休閒涉入與幸福感的相關研

究。運動與遊憩研究,7(4),99-120。

吳福源(2000)。國民小學優良教師與一般教師之班級氣氛比較研究。花蓮師院 學報,10,171-196。

呂姮儒(2010)。荒野保護協會炫蜂團成員參與動機、休閒涉入與休閒效益之研 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呂建政(1994)。國民中學童軍教育課程研究。臺北市:水牛。

呂柏彥(2016)。臺北市高中生數學作業態度和學習表現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彥儀(1990)。臺北市國民中學導師人格特質、領導行為對班級氣氛之影響研 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李政霖(2013)。談國中「隔宿露營」之教育價值。教師天地,183,65-70。

李國勝(2005)。國中導師領導行為、班級氣氛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李萍薇(2011)。桃園縣國中生父母教養態度、班級氣氛與生涯自我概念之相關 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園會(1977)。杜威的教育思想研究。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沈六(1997)。臺灣省各級學校校外教學參考手冊。臺中市: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沈六、鍾南、陳鐵、吳務貞、謝美連、黃玉、林英貴(1989)。臺灣省國民中學

沈六、鍾南、陳鐵、吳務貞、謝美連、黃玉、林英貴(1989)。臺灣省國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