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依據研究動機、研究目的與研究結論,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作為學校老師、

家長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壹、對學校老師的建議

對學校老師的建議為打破迷思、提供經驗、鼓勵發展及因勢輔導等四點,分 別敘述如下:

一、打破特定性別擔任特定幹部迷思,使學生多方嘗試各類型工作。

本研究結果發現,近六成學童認為「適合自己的性別」為其對某職業是否產 生興趣的重要因素,然而職業之選擇應以能力為主要考量,若要轉變學童此一觀 念,國小教育場域的老師,應注意班級幹部、打掃等學生工作分配情形,分派工 作時,應以學生能力為指標,輪流擔任,勿以性別作為劃分的標準,打破體育股 長最好是男生、學藝股長最好是女生、搬東西找男生等迷思,讓每個學生都有機 會多方嘗試,在不同的工作歷程中得到各式各樣的學習,以確定自己的興趣和能 力,避免在國小階段就侷限了學童探索興趣及發揮能力的機會。

二、提供不同性別工作者在各行各業的成功經驗,避免兒童形成僵化 的職業性別刻板印象。

研究結果中,國小學童認為「適合自己的性別」為職業興趣產生的重要因素 之現象,亦與目前各國職場普遍存在的職業性別隔離現象有關,在目前的東西方 社會,某些類型的職業,例如:工程師、政府機關首長、檢察官、科學家……等,

多由男性擔任,某些類型的職業,例如:護理師、美容師、幼教老師……等,多 由女性擔任,學童耳濡目染,自然會認為不同的性別有其適合的職業,若要破除 學生此一觀念,教師應可提供相反性別工作者在該職業領域成功經驗之教材,例

職業性別刻板印象,並使想要踏入「異性」職業領域的學童,有楷模學習的機會,

避免自我摸索產生的孤獨及不確定感。

三、鼓勵兒童依個人特質順性發展,減少學生自我設限情形。

本研究結果顯示,個人特質為影響國小學童職業興趣的最重要因素,且國小 學童對各類型職業之興趣依年級、性別、手足男女比例而有不同。四年級學童對 各類型職業之興趣較六年級學童高之現象,為學童依照其對自我的概念而將職業 興趣漸漸窄化,並與外在環境進行妥協的過程,男女學童受性別刻板印象、自身 性別及手足之影響,會產生對不同類型職業的偏好。在第二章的文獻探討更可得 知,不同家庭社經背景的國小學童,其職業興趣類型可能有所不同。然而,在學 童窄化職業興趣的過程中,師長很難確切得知學生究竟是因為性別因素、手足影 響、個人特質或是家庭社經背景而限制自身的選擇。對國小階段的學童來說,師 長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若老師能夠鼓勵學生依照自己的個人特質,順性發展 職業興趣,應可減少學童因性別因素或家庭社經背景而限制自身發展的情形。

四、因勢輔導不同背景學童,使學生均衡發展兩性特質。

本研究結果發現,國小學童之性別角色類型若能朝兩性化發展,對職業興趣 各類型的發展也會有所助益,而學童的性別角色類型,除性別外,會因出生序及 家庭經濟狀況有所不同,當學童身為長子女,肩負較多分攤家中工作之期待與照 顧年幼弟妹之要求,或身為小康家庭子女,在家庭裡有較多工作指導與情感交流 機會時,容易發展出兩性化人格。雖出生序、家庭經濟狀況等客觀條件不易改變,

但此結果顯示出學童之性別角色類型會因後天受到的要求、陪伴和教育方式而有 所不同。老師可深入了解學生的家庭排行、家庭經濟狀況等背景資料,因勢輔導,

使學生均衡發展兩性化人格特質。

貳、對家長的建議

對家長的建議分為父母參與、重視發展和鼓勵子女三個部份,分別敘述如下:

一、父母親皆能參與子女成長過程,減少子女對工作的性別刻板印象。

依據本研究結果發現,父母親是影響孩子性別角色發展最主要的人,在第二 章的文獻探討中亦可得知,父親參與子女教養過程的程度越高,女兒越會認為男 生可以從事女性化工作,而父母親在學童面前示範非傳統的性別角色分工,有助 於破除子女性別角色迷思,因此父母應共同參與子女的教養過程,對子女有所期 待及要求子女分擔家務工作時,更應以子女人格特質的個別差異為標準,勿以其 性別為刻板指標,以減少子女對工作的性別刻板印象。

二、重視子女性別角色發展,促成其兩性化人格發展。

本研究結果發現,兩性化之傾向越高,對各類型的職業有興趣的程度也會越 高。在第二章之文獻探討中,我們亦得知,兩性化的個體在適應力、自尊各方面 的表現皆較佳,若父母能參與子女的成長過程,並在日常與子女互動中,適時與 以指導,鼓勵孩子因地制宜,適當的表現不同的性別角色特質,應能培養孩子更 彈性的兩性化人格特質,使其更易融入多元化的現代社會,適應多變的現代職場 環境。

三、鼓勵子女發展優勢能力,使子女依能力發展職業興趣。

本研究結果發現,家長的看法是影響子女職業興趣的重要因素,鼓勵孩子 多元學習、嘗試家庭生活各項工作,並協助孩子發現自己的特質及優勢能力,除 了可以讓孩子在探索自身職業興趣的過程有更多的依據和信心,更能使子女依照 個人特質及優勢能力,順性發展職業興趣,對未來的職業生涯發展有所助益。

叄、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給予未來研究之建議,分研究對象、研究地區和研究工具三點,分述如下:

一、研究對象

他學齡層。因此,建議未來的研究可以考慮納入國中、高中職、大學及研究所等 其他學習階段,進一步探討與了解不同時期的學生,其性別角色類型與職業興趣 的關係。

二、研究地區

本研究僅以高雄市的學生進行施測,未涵蓋其他地區,若以此研究結果推論 至其他縣市,並不適當。因此,建議未來的研究可以在其他地區進行,甚至將母 群體擴及全臺灣,深入探討臺灣國小學童性別角色類型與職業興趣之間的關係。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僅以自編問卷進行資料蒐集,受訪者依據當下的感受作答,可能因施 測前的際遇或當下情緒而干擾答題,影響研究結果之正確性,造成研究誤差。因 此,未來的研究人員如果能夠兼以質性訪談、個案研究及方案實驗等方式輔助進 行資料蒐集,將能更深入了解填答背後的脈絡,研究結果會更為客觀與周全。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王淑女、侯崇文、林桂碧、夏春祥、周愫賢(譯)(2002)。社會學的概念與特 色(原著者:J. R. Landis)。台北:洪葉。(原著出版年:1995)

王淑敏(1998)。職業偏好的設限與妥協之研究 ~ Gottfredson 理論的驗証(未 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博士班,台北。

王等元(2010)。文化與認同。載於李建興、王等元(主編),社會學新論(65-81 頁)。台北:全華。

王雅各(2002)。性屬關係。台北:心理。

王慧鈴(2002)。國民小學低年級兒童性別角色認同及其行為表現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碩士班,新竹。

王慶福、洪光遠、程淑華、王郁茗(譯)(2006)。社會心理學(原著者:S. S.

Brehm, & S. Kassin)。台北:雙葉。(原著出版年:2002)

王叢桂(2006)。性別角色與社會行為。載於陳皎眉、王叢桂、孫蒨如(主編),

社會心理學(468-507 頁)。台北:雙葉。

中國測驗學會(1993)。我喜歡做的事:職業興趣量表指導手冊。台北:行政院 勞委會職訓局。

田秀蘭(2010)。生涯輔導理論。載於林幸台、田秀蘭、張小鳳、張德聰(主編),

生涯輔導(29-84 頁)。台北:心理。

白博仁(1999)。國小學生的性別角色及其與自我概念的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

石計生(2009)。社會學。台北:三民。

余 嬪(1982)。性別、創造力與職業興趣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

余 鑑(譯)(1999)。終生之生涯輔導與諮商(原著者:E. L. Herr, & S. H.

吳明隆(2009)。SPSS 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台北:五南。

吳芝儀(2000)。生涯輔導與諮商:理論與實務。嘉義:濤石。

吳思達(2011)。生涯規劃與管理。新北:全華。

吳淑玲(1999)。台南市國小學生家庭因素、性別角色與其自我概念、生活適應 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 南。

吳鋒、文軍(2011)。社會學。北京:高等教育。

呂建國、孟慧(2002)。職業心理學。台北:揚智。

李美枝(1981)。性別特質問卷的編製及男女大學生四種性別特質類型在成就動 機、婚姻、事業及性態度上的比較。中華心理學刊,23(1),23-27。

李美枝(1992)。社會心理學。台北:大洋。

李淑芬(2009)。高屏地區國小美術班學童職業偏好、職業性別刻板印象與職業 價值觀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 班,屏東。

李淑菁、洪雅惠(譯)(2010)。教育場域的性別分析(原著者:F. Leach)。

台北:巨流。(原著出版年:2003)

李 斌(2009)。社會學。武昌:武漢大學。

李銀河(2003)。女性主義。台北:五南。

李銀河(2004)。兩性關係。台北:五南。

李鴻章(2008)。生涯規劃。台北:華騰。

林生傳(2005)。教育社會學。高雄:復文。

林邦傑(1981)。性別角色與自我防衛、生活適應、認知能力的關係。中華心理 學刊,23(2),107-129。

林幸台、金樹人、陳清平、張小鳯(1992)。生涯興趣量表之初步編製研究。教 育心理學報,25,111-124。

林義男(譯)(1995)。社會學(原著者:D. Light, & S. Keller)。台北:巨流。

(原著出版年:1985)

林麗珊(2003)。女性主義與兩性關係。台北:五南。

邱欣雁(2005)。父母期望與國小高年級學童才藝學習、職業興趣之相關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台南。

邱惠文(1996)。年級、性別、家庭社經地位、城鄉因素與國小學童職業興趣之 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花蓮。

邱顯仁(2005)。國民小學六年級學童之性別、父母親職業、家庭型態與其性別 角色、家務參與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 研究所,嘉義。

金樹人(2011)。生涯諮商與輔導。台北:東華。

周談輝(2011)。生涯規劃發展。新北:全華。

柯秋月(1993)。資優班與普通班女生性別角色態度丶成就動機及職業傾向之比

柯秋月(1993)。資優班與普通班女生性別角色態度丶成就動機及職業傾向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