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間佛教與佛教現代化理念,是如何從百年中國佛教復興運動中誕出,而這又與佛 館的宗教文化教育功能、星雲以文化弘揚佛法的理念體現,彼此間有何淵源關係。

的教育理念中,以教育人心理念一詞替代教育人才。佛館是誕生於二十一世紀,又星雲所說佛館 的建設是人心的建設,故筆者以佛館是一種宗教教育與文化教育的培養,來反映人心建設的理念。

25

第二章 佛塔起源、形制及其功能分析 第一節 佛塔起源

釋迦牟尼佛入滅後,才有「佛塔」的產生。依據經典,佛陀在世的時候,就 已有三種塔的出現,分別是佛陀真身髮爪塔、僧塔與過去七佛塔。關於髮爪塔的 記載,在《摩訶僧祇律》卷二十九、《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藥事》卷三與《十 誦律》當中,均有以佛陀髮爪建塔供養的記載。73另外還有所謂僧塔,是佛陀十 大弟子,舍利弗與目犍連的舍利塔。《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十八記 載,舍利弗不忍見佛陀與目犍連先行入涅槃,故自先入證圓寂。為舍利弗立塔者,

除了優婆塞外,給孤獨長者也為舍利弗,在顯敞處建塔供養,此為僧塔的初始。

關於「過去七佛」佛塔,經中有說道,這是當時閻浮提地上,最初的起塔。在這 三處經典,大眾部《摩訶僧祇律》卷三十三、《五分律》卷二十六與《四分律》

卷五十二,同樣記載著佛陀示現過去迦葉佛塔,並禮拜佛塔的事例。佛陀以泥起 塔,每當過去佛塔示現建成,佛陀便親自禮敬。這是佛陀要藉由「過去佛」的因 緣,示現弟子,說明佛塔存在的重要意義。意表過去佛雖已入滅,其精神恆久不 滅。說明佛弟子要建造、禮拜佛塔,以佛塔作為佛教信仰的核心,猶如「見塔即 見佛」,日日禮拜佛塔,以佛的正覺為生命的目標,時刻提醒成佛大道的方向目 標。

在南傳律藏中還有毗婆尸佛塔、迦孫陀佛塔、拘留孫佛塔等「過去佛」的佛 塔啟建記載。又根據現存考古遺跡,從阿育王小石柱的碑文,及巴爾胡特(Bharhut) 的浮雕中,也能尋找到,當時就有禮拜、供養「過去七佛」佛塔的資料。現存一

73 《摩訶僧祇律》卷二十九記載世尊正覺後不久,二商人為求聽法持糗蜜供養世尊,世尊受缽之 後為二商人廣說咒願,二人聽法歡喜遂請求世尊賜髮爪歸還建塔。與之類似的髮爪塔還出現在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藥事》卷三,一日世尊端身正念跏趺而坐,莊嚴身相威光晃耀放大光明,

當時有五百位優婆塞,看見世尊那般清淨莊嚴,心受感染而生喜悅地前來拜謁世尊,世尊知道優 婆塞的證果時間已成熟,便為他們講說四聖諦法,優婆塞聽聞四聖諦法後,即生起智慧之心,當 下破煩惱之流,證得初果。他們頂禮世尊雙足,請示世尊應修何業而為供養,世尊予以髮爪,便 立塔供養。《十誦律》中說:「起髮塔者,給孤獨居士白佛言,世尊遊諸國土時,我不見世尊,故 甚渴仰,願賜一物,我當供養,佛予髮爪,居士即時白佛,願世尊聽我起髮塔、爪塔」。

26

則阿育王碑文的文獻資料中記載,阿育王擴建据那含牟尼 (Konakamana)佛塔,

且阿育王本人親自赴塔禮拜,並建立石柱。而巴爾胡特佛塔的浮雕中,也呈現對 過去六佛的信仰。74從這些資料說明,佛陀在世時,佛塔信仰就已開展,佛陀所 傳達的建造、禮敬佛塔的重要性,一直堅固的存在。佛塔伴隨著佛教生命的延伸,

而持續發展,在無形中顯示佛塔信仰對於佛教在當時社會中的流傳宣揚是種助緣,

亦或是說佛塔是佛教的信仰中心,是佛教能持續發展的因素。

佛陀涅槃後,真正始有在娑婆世界「佛塔」的出現。據《長部經》二,第五 與第六誦品,記載佛陀入滅前後的景況。阿難請示佛陀,如何處理佛陀荼毘後的 遺骨舍利,佛陀表明如同處理轉輪聖王遺骨,75於火葬後在大十字路口、交通要 道建造佛塔。至於造塔地點,佛陀囑咐,有四處可啟建佛塔,供大眾禮拜瞻仰,

即佛陀出生、成道、轉法輪、與涅槃處。南傳《大般涅槃經》記載,在佛陀入滅 前,曾囑咐弟子,當為如來、辟支佛、聲聞弟子、轉輪聖王,在商貿交通要道上 建造聖塔。《長阿含‧遊行經》中也記載著:「於四衢道起立塔廟,表剎懸繒,使 諸行人皆見佛塔,思慕如來法王道化。」佛陀入滅前,囑咐弟子要在特定地點,

為四種人造塔,來供大眾瞻仰禮拜。這是顯示出,佛塔作為一種精神象徵的意義,

透由啟建與禮拜佛塔,將佛陀的「證悟」精神作為人生目的。

西元 1898 年,法國考古學家佩普(W.C.Peppe),在古迦毗羅衛城(Kapilavastu) 遺址中的一座崩毀的磚造舍利塔「塔畢波羅瓦佛塔」中,挖出五個裝有遺骨的舍 利容器。76其中一個滑石製的舍利壺,上面以古老的波羅米文字刻著:77「這是釋

74 湛如,《淨法與佛塔:印度早期佛教史研究》,頁 200、201。

75 轉輪聖王是王中之王,是守持正法以正義、真理定天下的自在如法君主,行十善並去人民十 惡,以教化匡正政治的不良,據《增一阿含‧細禁品》中記載,佛陀列舉八條君主應有的德行,

根據《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君子應如父母的愛子,愛護人民給予幸福,去其苦惱以慈養國,

明察人民苦樂、謀求繁榮,明白收穫的善惡人民的喜憂,使其生活得到安定。參見龍慧,《現代 佛教學術叢刊 61‧佛教與政治》,〈原始佛教的政治思想〉,頁 32。

76 迦毗羅衛 Kapilavastu 是釋迦族(Sakya)的首都。它是隸屬憍薩羅國的一個共和制部族。

77 波羅米文字是印度最古老的文字體系,它的形成可以追溯到西元前七、八世紀,西元前三世紀 孔雀王朝阿育王所建立的石柱,上有波羅米文字的敕文或石刻碑文,是目前發現距今年代最久遠 的波羅米文字。

27

迦族佛陀世尊的舍利容器,乃是有名的釋迦族兄弟與其姊妹、其妻子等共同奉祠 之處。」78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三十九記載,佛陀荼毘後,八國為 了爭奪遺骨舍利,幾乎大動干戈,經過協調後,八國平分舍利,並於各國城中建 造佛塔、廣興供養。此八舍利塔,以及一瓶塔一炭塔,這十塔便是最早藏納有佛 陀遺骨舍利的「佛塔」由來。79這是佛入滅後,佛弟子為了感念與思念佛陀,因 而建造佛塔,以永懷佛陀精神。世尊在世及涅槃前,就已示現了建造、禮拜瞻仰 佛塔的重要性。佛塔如此廣遍十方,塔內安放佛陀遺骨舍利,見塔就猶如親見佛 陀,禮敬朝拜佛塔之信仰,由此更加生根。

佛入滅後,八國均分佛陀舍利所建造的佛塔,約在兩百年後,孔雀王朝阿育 王將之收集,重新分布於各地廣建佛塔。80佛教在阿育王的支持與推動之下,擴 展成為國際性的宗教。81阿育王廣建佛塔,是對正法的崇敬與弘揚,當然也是對 帝國的統一,起了相當程度的重要作用。82

78 林許文二、陳師蘭,《印度聖境旅人書》,頁 39。

79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三十九記載,佛陀荼毘後,八國為了爭奪遺骨舍利幾乎大動 干戈,大家各有理由取得唯一舍利,理由或為與佛陀同是剎地利種性、或為同是釋迦族人、或為 佛陀於本地涅槃應於此地起塔供養…等等,當時有一婆羅門出面調停,表示為了爭奪舍利而互相 戰伐,恐會損傷危害佛教,他聽聞佛陀悲憫一切有情、無數劫來精勤修忍辱而成正覺、心性平等 猶若虛空、於諸有情普皆濟度,若在佛陀涅槃後七日就出現紛爭戰伐,這是與佛陀教誨背道而馳,

若八國歡喜平分舍利各將供養饒益群生。經過協調後八國平分舍利,於各國城中建造佛塔、廣興 供養,而佛陀舍利已分無所遺,此一出面調停的婆羅門分得藏納過舍利的瓶子,於聚落中建造瓶 塔、廣興供養,另有摩納婆名畢缽羅對大眾說世尊恩情廣大,願分得餘炭灰燼以此炭塔廣興供養。

此八舍利塔、一瓶塔一炭塔,這十塔是最早有藏納佛陀遺骨舍利的佛塔由來。

80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三十九所記:「時波離邑無憂王(阿育王)便開七塔,取其舍 利,於贍部洲廣興靈塔八萬四千,周遍供養,由塔威德,莊嚴世間。」

81 經英人考古探究阿育王刻石,證明所派遣之宣教師數達二百五十六人,遍及前三世紀之希臘 諸領地。北抵雪山尼泊爾,東漸緬甸馬來半島,南渡海入錫蘭,西北出阿富汗至中亞細亞,極西 踰波斯散布地中海東岸,且延及非洲之埃及。參見何啟民,《現代佛教學術叢刊 5‧漢魏兩晉南 北朝篇》,〈佛教入華初期傳布地理考〉,頁 86。

82 湛如,《淨法與佛塔:印度早期佛教史研究》,頁 197。

28

第二節 佛塔形制演變

一、印度窣堵波形制

佛塔是窣堵波的梵文 stūpa 的轉譯,早期漢字中並沒有「塔」字,是人們根 據梵文「佛」的音韻 buddha「布達」,造出「答」字,再加上「土」字旁,來表 示墳塚,這就成為「塔」字,因此「佛塔」是從「窣堵波」所轉譯來的。83 窣堵波的建造和窣堵波信仰,起源於佛陀涅槃後,對舍利的崇拜。窣堵波是 供奉佛陀遺骨舍利的建築物,它代表的意義是佛教理想的終極境界「涅槃」。在 人們的思想當中,窣堵波是一種神聖之物,是與其他墓塚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因 為佛陀之死與一般人的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佛陀之死—涅槃,是佛教理想的 實現,人們認為只有窣堵波才能準確的表現它。84早期印度社會階級分明,只有 貴族、宗教領袖或精神導師,才建造墓塚供人紀念禮拜;但本質上,貴族和宗教 領袖或精神導師的墓塚,是有意義上的區別的。如婆羅門教認為屍體是汙穢不吉 的,其墓塚要建在遠離村落處,且在村落與墓塚之間,要堆置土堆與之區隔,所

佛塔是窣堵波的梵文 stūpa 的轉譯,早期漢字中並沒有「塔」字,是人們根 據梵文「佛」的音韻 buddha「布達」,造出「答」字,再加上「土」字旁,來表 示墳塚,這就成為「塔」字,因此「佛塔」是從「窣堵波」所轉譯來的。83 窣堵波的建造和窣堵波信仰,起源於佛陀涅槃後,對舍利的崇拜。窣堵波是 供奉佛陀遺骨舍利的建築物,它代表的意義是佛教理想的終極境界「涅槃」。在 人們的思想當中,窣堵波是一種神聖之物,是與其他墓塚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因 為佛陀之死與一般人的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佛陀之死—涅槃,是佛教理想的 實現,人們認為只有窣堵波才能準確的表現它。84早期印度社會階級分明,只有 貴族、宗教領袖或精神導師,才建造墓塚供人紀念禮拜;但本質上,貴族和宗教 領袖或精神導師的墓塚,是有意義上的區別的。如婆羅門教認為屍體是汙穢不吉 的,其墓塚要建在遠離村落處,且在村落與墓塚之間,要堆置土堆與之區隔,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