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文獻檢討

由於近來尚無與「佛陀紀念館」直接相關的研究,故本研究將以與佛館相關 的塔寺、人間佛教等主題,或中國佛教復興運動中,相關的歷史、人物,還有佛 陀紀念館的現代相關書籍以及一手資料,來做文獻探討。

一、佛塔

對於古代佛塔的文獻,大陸學者著作甚多,且擁有第一手考古資料。台灣對 於佛塔研究的資料多屬二手資料,也多偏向美術專論,需要從佛教藝術類或歷史 類的著作中去攫取。綜合大陸專書、期刊、論文等有關歷代以來佛塔的研究篇章,

則略將之分類為信仰類、建築藝術類以及功能等三類,本研究擬攫取信仰與功能 等類,屬性較相近的相關篇章,從中整理出古代傳統佛塔的功能性。故在文獻蒐 集部份,採取概括性或全面性的佛塔資料蒐集,將佛塔建築研究、信仰研究、佛 塔與社會文化背景之關係研究等,做綜合性整理、攫取。

(一)、印度佛塔

1 湛如,《淨法與佛塔:印度早期佛教史研究》,下篇—印度早期佛塔信仰研究。

本書探討佛塔信仰的起源,從窣堵波形成與支提信仰的探索,到佛陀涅槃的佛塔 信仰起源。本書也多以經典作為根據,簡易讀者可直接追溯原典中的佛塔相關信 息。

2 宮治昭著,李萍、張清濤譯,《涅槃和彌勒的圖像學》。本書是作者參考十三位 外國學者,對印度窣堵波的圖像學進行的考古研究,而作的一本與涅槃和彌勒圖 像相關的書籍。在第一章的部分,是關於印度窣堵波信仰的研究,作者參考杉本 卓州對窣堵波起源的考古資料,加以陳述推斷,推論佛塔信仰起源過程,故所依 據的都是外國學者的一手考古資料。加上以宏觀角度,將佛塔起源與印度古代本 土文化,做歷史脈絡的相互聯繫來做推演。同時也舉證相當多其他考證,作者沒

18

有對佛塔起源下定論,但是以種種考古佐證去做推斷的佛塔信仰起源過程,不失 可信度。

3 李崇峰,《中印佛教石窟比較研究—以塔廟窟為中心》。本書是作者的一手考古 資料,前段是印度石窟的考古,後半段是中國石窟的考古。作者將窣堵波、佛塔、

支提窟、石窟、精舍與寺之間的關係與起源,以第一手考古資料做呈現。在後段 的中國石窟的考古上,以中國石窟的雄偉與龐大,僅能做局部的研究,但對於石 窟從印度傳到中國的時間與演變,提供了重要信息。

4 林許文二,陳師蘭,《圖解桑奇佛塔》,《印度聖境旅人書》。這二本書雖與學術 論不上關係,但是是作者親自在印度十二大聖地,去做詳細的考古,作者做足各 方知識的功課,經常也引經據典和引用外國學者的一手考古資料,詳細介紹十二 大聖地與桑奇佛塔,筆者以為不失考古研究精神。

(二)、中國佛塔

1 張馭寰,《中國佛塔史》。大陸佛塔考古專家張馭寰,走遍全中國佛塔,深入研 究,都是第一手珍貴的考古研究材料。雖然多為佛塔制式建材等考古資料,對於 本論文在佛塔功能的研究上,有較少的助益。但是在作者的專書群中,仍可獲得 珍貴的歷朝佛塔的發展演變信息。作者在前言中談及,中國歷來研究塔、或者是 佛塔歷史的專書極少,而這部分也正是本研究所需要的題材。但是作者仍基於專 書極少的情況下,做了《中國佛塔史》一書,助益建築界與佛教界。書中作者將 自己多年來,在各地考察的佛塔資料,做統合整理,以歷朝歷代作為分類。雖以 佛塔的制式建築資料居多,但從中也可獲得一些與本研究相關的佛塔歷史信息。

2 柏明,張天杰,田旭東,《法門寺與佛教文化》。本書是考古專家們對法門寺進 行挖掘後,所合著的一本第一手考古資料書籍,書中有對佛塔和舍利的探討。本

19

書著重在,因法門寺佛指舍利的發掘,而起的地宮風潮。70法門寺的考古專書很 多,僅以一書為敘。

3 新革,《佛塔考古寶藏》。本書雖然是在介紹地宮出土文物,在前言的地方,作 者將歷朝的舍利與佛塔的演變,做了主題式介紹。尤其提供了天宮與地宮出現的 年代以及原因等資料,還有在不同朝代的地宮中出現的供養物,讓現代人窺見當 時人民的生活習慣與型態。

二、人間佛教

人間佛教在台灣或大陸的著作篇章數量極多,港中台三地都定期舉辦有關人 間佛教的研討會。尤以台灣可以說是研究人間佛教最具成果的地方。在台灣的法 鼓、弘誓、佛光山等,所舉辦的人間佛教學術會議,與出版的人間佛教叢書、專 書皆成果卓著,這些都是作為深入了解人間佛教的必要讀物。另外與本論文相關 的重要文獻是,關於中國佛教復興運動的歷史文獻,以及太虛、星雲的一、二手 文獻。

1 學愚,《人間佛教的社會和政治參與—太虛和星雲如是說如是行》。學愚是香港 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委員,對於星雲與太虛的人間佛教研究甚深。學愚在 本書著作中說了這一段話:「太虛與星雲他們的偉大成就,在於他們在各自的時 代,作出了自己獨有的貢獻,這種貢獻是難以、也用不著以大小高低來比較。他 們之間雖有人間佛教思想的啟迪和傳承,但是這些是他們對佛法的共識、契合和 印證。」學愚以一種不受時空限制、深具佛法的概念,來進行對太虛與星雲的人 間佛教作研究,很不同於其他的篇章著作。

2 洪金蓮,《太虛大師佛教現代化之研究》。作者將太虛全書讀過後,綜合整理出

70 佛陀紀念館的地宮啟建,在歷史文化上特具意義,關於法門寺的考古資料,對於在佛館地宮 的研究探討上,都是特別重要的。

20

太虛一生的事件資料。能熟讀過太虛全書後而成的資料非常難見。作者也將全書 中,關於太虛對教育與人間佛教所作的篇章,從全書中獨立拉出作整合,且將太 虛一生所作的現代化佛教革新事業,與時間作出縱橫方式的呈現,使讀者非常容 易抓緊太虛一生的重要事件。

3 白德滿,《太虛—人生佛教的追尋與實現》。作者接觸了當時與太虛接觸過的西 方人士和傳教士;或是採用了西方學者的著作中,與太虛直接相關的一手資料,

是本書的珍貴處。此書採用的一手西方資料,可從西方人士的觀點,看見西方人 對太虛的認識,這能彌補與太虛相關的眾多港中台材料中,所呈現的不同的觀點。

4 星雲,《百年佛緣 16 冊》、《合掌人生 4 冊》、《往事百語 6 冊》。這三套書籍是 星雲以主題分類方式,自述一生中發生的歷史事件,從中可以透析出星雲的性格、

思想。猶如星雲所說「讀懂一個人」。對於要讀懂一個人,這樣的一手資料,對 本研究的第三章而言,是相當可貴的材料。

5、星雲,《無聲息的歌唱》、《覺世論叢》。這二本星雲的早期著作,是星雲初來 台灣,將佛教革新理念、現代化弘法理念,一篇一篇投稿於雜誌,最後集結而成。

從當時的理念中,已可以看見星雲建設人間佛教的方法與目標。

6、星雲,《貧僧有話要說》。這是星雲以年近九十之齡口述出版的一本著作。當 中結集了四十篇不同主題的陳述。有自小至今,星雲的學習過程、寫作因緣、弘 法過程、復興佛教過程、人生觀、以及與佛館相關的活動理念陳述等等。

7、張華,〈太虛大師和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與中國佛教的現代化〉《普門學報第 四期》。作者對於太虛和星雲所建設的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進行其思想上與精 神上的分析。本質上,作者將太虛與星雲所建設人間佛教的思想與精神,視為同 一理路;即是,二位宗教家皆以佛教肯定現實人間,將佛教從出世帶以入世,並 主張以超越精神和服務精神,對社會做出貢獻,影響社會的發展,以建設人間淨 土為理想世界。

8、陳兵,〈正法重輝的曙光──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普門學報第一期》。

21

作者分別闡述太虛與星雲的人間佛教理論和實踐。作者認為星雲與太虛在建設人 間佛教的思想、願力和性格上都是相近與一脈相承的。不同的是,作者認為,由 於時地因緣和個人性格才幹的差別,星雲適應時代而有諸多發展與創意,更加現 代化、生活化,並飽含感情。同時,作者提出,從太虛、印順到星雲,及趙樸初,

他們一致標明人間佛教並非創新,是為適應時機而有新的闡述方式,是佛陀的本 懷、佛陀教法的原旨,是歷代祖師所共遵共奉。

9、潘煊,《人間佛國》。這是第一本完整介紹佛陀紀念館的建築特徵的書,除了 敘述佛館各殿堂與建築的特色、功能及其意義,也記述大眾對佛館的集體創作、

設計和建造過程中的溫馨生活記事。

10、蔡日新,《中國佛教復興之父—楊仁山居士評傳》。這是作者盡可能蒐集與楊 仁山有關的資料,在作者閱讀與重新梳理後,所作的書籍,是一本作者用心蒐集、

考證後而產出的著作。所謂考證指的是,作者從眾多資料與書籍中,去對照楊仁 山的孫女楊步偉,所整理敘述有關自己的外公的人生事件,從中比較、對照,提 出相異處,並再次提供正確的訊息。

11、賴永海主編,《中國佛教通史》,本著作共十五冊,對整個佛教發展史的資料

俱全,如明清時期佛教的衰敗、中國佛教復興運動等,是一套實用的鉅冊書籍。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