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待答問題

第三節 待答問題

基於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高雄市國小學生家長對教師形象的知覺情形為何?

二、高雄市國小學生家長對親師關係的知覺情形為何?

三、不同背景變項之高雄市國小學生家長對教師形象知覺的差情形異為何?

四、不同背景變項之高雄市國小學生家長對親師關係知覺的差異情形為何?

五、高雄市國小學生家長對教師形象與親師關係知覺相關性為何?

六、高雄市國小學生家長知覺教師形象對親師關係的預測情形為何?

6

第四節 名詞釋義

為了本研究能順利進行分析與討論,茲將本研究所涉及之相關重要名詞包 括:國小學生家長、教師形象與親師關係,分述如下:

一、國小學生家長

本研究所稱國小學生家長是指其子女為一百零三學年度就讀高雄市公立國 小的學生之家長。

二、教師形象

教師形象是指教師在其工作場所與工作過程中所表現出給予社會他人包括 學生、家長、同儕等的印象。

本研究之教師形象是以受試家長在研究者自編的「國小學生家長對教師形 象與親師關係知覺問卷」內之「教師形象覺知量表」的得分高低來代表,在量 表中得分越高,表示得分愈高表示教師的形象越佳,得分越低者反之。

(一)個人特質形象

教師與學生或家長互動中所表現出的個人行事風格與態度。

(二)一般職業形象

作為教師這一職業特有的形象表現,參酌本國教師法相關規定,對於教師 一職所應具有之表現包括如下:品德良好,足為學生之表率;維護與尊重學生 受教權;安排適當的教學課程與教學活動;輔導或管教學生,導引其適性發展,

培養健全人格;清楚的與學生溝通期望,建立教室常規行良好的班級經營活動。

(三)教學專業形象

在與學生或家長的互動過程中所展現出對於教師專業與自主之自信。包括 依法律規定妥善保管學生其其家庭個人資料;掌握學生各項人格特質與該階段

7

友善的同儕互動;積極充實教師相關專業的進修與研究;熟悉與參與學校各項 事務的決策與規劃。

三、親師關係

親師關係是指教師與學生家長間在教育情境中,為了達到良好的教學目 標,所進行的各種交流行為,藉由這些交流所產生的互動模式或是人我關係。

本研究所指之「親」乃指學生家長,並不限於是學生的親生父母,而指對 於學童負有教養責任之親屬。「師」則以擔任國小學童班級導師的教師為主要研 究對象。在研究中,親師關係是以受試家長在研究者自編的「國小學生家長對 教師形象與親師關係之知覺問卷」第三部分「親師關係知覺量表」的得分高低 來代表,在量表中得分越高,表示對於親師關係知覺越好,得分越低者反之。

本研究使用之量表包含教學信任、溝通滿意、互動承諾三個層面,茲分述如下:

(一)教學信任

對於教師教學與課程安排;班級經營;引導學生學習成長上的各項措施感 到放心,並信任教師之專業自主。

(二)溝通滿意

教師能建立良好與健全的親師溝通管道,在親師溝通過程中能清楚了解家 長對於學童各方面表現的期待,並運用其專業改善或促進學童之表現。

(三)互動承諾

親師互動過程中,除了學生個人學校生活事項外亦願意和教師分享學生在 家生活的狀態,教養的情況,尋求教師的合作與建議。對於學生整體學習與成 長歷程的狀態在不是該教師擔任導師期間仍會試著尋求其建議與協助。

8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高雄市國小學生家長對教師形象與親師關係的知覺情 形,並分析教師形象與親師關係之相關。茲就本研究之研究範圍與限制說明如 下:

一、研究範圍

依據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待答問題,茲分別說明本研究之研究範圍。

(一)研究地區

本研究為區域型研究,故以高雄市為取樣範圍。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高雄市公立國民小學學生家長為研究的母群體。為便於分析及使 樣本具有代表性,採取分層叢集隨機抽樣的方式,依據學校規模之比例取樣。

合計抽取 500 位學生家長為施測對象。

(三)研究內容

本研究之研究內容,以問卷調查所蒐集之資料為主,瞭解高雄市國小學生 家長對教師形象與親師關係的知覺情形與關係,最後針對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 建議。在教師專業形象方面,研究者由文獻探討歸納整理出:個人特質、一般 形象、專業形象三個層面;在親師關係方面,則包含:教學信任、溝通滿意、

互動承諾三個層面。

二、研究限制

本研究之研究限制,分為研究方法及研究變項兩個方面,茲分述如下:

9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以問卷調查法為主,研究工具是使用研究者自編之「國民小學學 生家長對教師形象知覺與親師關係問卷」,以進行國民小學學生家長對教師形象 與親師關係資料的蒐集。受試者在填答當下可能會因個人的認知與當下的情 緒,而對問卷內容的詮釋有所差異,或因外在環境的客觀因素,如受到社會的 期許或心裡的防衛機制所影響,而無法呈現真實反應,使問卷測量結果產生誤 差。

(二)研究變項

影響國小學生家長對教師形象與親師關係覺知的因素相當多,本研究在歸 納相關文獻及考量研究目的之後,擬從學生家長的年齡、性別、、學歷、家庭 年收入、學童性別、學童就讀年段、學童在家排行行等七項背景變項,來探討 學生家長對教師形象及親師關係的知覺情形,無法涵蓋所有的變項,因此在研 究推論時會有所限制。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針對高雄市國小學生家長對教師形象知覺與親師關係之相關情 形,蒐集相關文獻進行分析、歸納與整理,以作為本研究問卷編製及結果分析討 論之基礎。以下共分為三節進行文獻探討:第一節探討教師形象之理論基礎;第 二節探討親師關係之理論基礎;第三節分析教師形象與親師關係之相關研究,期 藉由綜合文獻探討之所得以形成本研究之架構。

第一節 教師形象知覺的內涵與理論基礎

方蘭生(1995)在《形象魅力》一書中提到形象就是我們對一特定目標,比 如國家、種族、機構、團體、個人或事物等的內涵、外貌及言行活動,所做出的 一種反應、感受、評價的綜合印象。而隨著社會的多元發展,從企業、品牌到個 人,對於形象的覺察與重視,各種形象塑造與管理的理論與方法蓬勃發展,顯示 出形象對於不論工作或事業的影響甚鉅,並非只是表象的"形象"而已。

壹、教師形象的定義

形象一詞,最初在我國是分開的,《易經》〈繫辭傳〉中云「見乃為之象,形 乃謂之器」,至春秋戰國時期,"形"是指物體的形狀,看的見的東西;"象"是物 體給人留在腦海裡的的印象。

在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中中鍵入形象(image)

關鍵詞,可以看到關於形象在各領域中廣泛的探討與研究,從心理學、社會學、

傳播新聞學到各種科學與力學中皆有對於形象的相關應用與研究,也顯示出形象 能從不同的角度加以詮釋,而在社會科學領域中則大多著重於品牌與個人的相關 形象探究。

Nelson(1962)認為形象的形成包含了內在自我的因素與外在社會的影響,

其中外在社會的影響包括社會的影響、群體的壓力、對社群的參與及社群組織的

12

判斷以及對群體、個人之間的感情與主要目的。

教育大辭書中對於教師形象一詞的解釋認為教師形象指社會期望其有教師 身分的人,所應表現的行為模式。這種期望,可能根據個人心目中對教師的理想 形象,也可能根據制度與法令所規定的任務。因此教師形象是一種獲得的職業形 象,不是來自天賦。教師形象的內涵,可自理想的文化方面,也可自制度與法令 的方面,更可自教師的實際表現等加以分析。其中教師形象的相關分類條目即區 分為教師的公共形象、自我形象與專業形象。

而關於教師形象的定義,國內外學者因其注重面象的不同的見解,茲將國內 學者對於教師形象的定義加以整理,如表2-1:

表 2-1

國內有關教師形象的定義與研究

研究者(年代) 教師形象的定義與研究

張寶丹(2003) 將教師形象分為三個層面:個人特質、一般形象及專業形象。

曾美華(2006) 幼兒及家長眼中好幼教師的形象在人格特質方面是外表看起 來要很溫柔、有愛心、耐心以及像媽媽一樣,所具備的專業 能力條件為有好的頭腦、隨時吸收新知並具備教學熱忱、充 實的教學活動、進行學科知識教學、重視幼兒品格教育。

李孟蓁(2008) 幼稚園教師專業形象系指對幼稚園教師專業表現以及形象等 的綜合評價。可區分為專門訓練、專業知能、專業自主、專 業倫理、專業服務精神、專業認同、專業成長及專業組織等 八個向度。

翁明達(2008) 教師專業形象系指一般社會大眾及教師自身對教師工作的專 業性質、程度及提高專業程度途徑的知覺及看法。

將教師專業形象之內涵分為專業知能、專業服務、專業倫理、

專業自主、專業成長、專業組織、專業表現等七大項。

林姵瑩(2010) 將教師形象分為專業角色、人格特質、班級經營、與人互動 四構面。

周北晨(2014) 優秀日語教師的形象系指其日語教授專業知能、教材的編製 與使用、鼓勵學生學習的態度、針對學習者的需求及程度授 課。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13

教師在其工作場所與工作過程中所表現出給予社會他人包括學生、家長、同儕等 的印象。

貳、教師形象知覺的相關理論

形象知覺(images perception)是指對於知覺對象的價值判斷或觀念的感受。

形象知覺(images perception)是指對於知覺對象的價值判斷或觀念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