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物質到精神的連續體

第二章 物質:動力論的效果意義

第二節 ,從物質到精神的連續體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3

引導,但精神與物質層次並不發生作用,也基於不相同的機制運作。為了理解 此轉換的問題,則必須轉向萊布尼茲對於物質世界的探究。

第二節,從物質到精神的連續體

一、原子與皺褶

存在著知覺表現力從最低到最高的無數單子,並且每一個單子都擁有一個 符合其清晰表現區的構體。因此一個單子可能擁有只接近茫然的表現能力,而 不能直接等同於動物或人類的靈魂,即具備感覺、記憶等統合能力的意識。而 單子之知覺歷程與物質運動相對應,從微知覺過渡到有意識的知覺,相似於物 質振動而刺激器官。物質層面包含了兩種狀態,初級物質是與伴隨單子表現區 的構體,次級物質則是構成初級物質的流體狀態。物質可以從流體構成團塊,

團塊也能成為更大的團塊,例如多個器官所構成的身體。物質之間的構成因此 存在不同層次的統一性問題,並非單純堆疊與拆散的過程。但兩個層次之間沒 有相互作用,並基於不同機制運作,「物理學機制並不通過微分而產生作用,

微分始終是意識的微分,物理學通過運動的傳遞和傳播,如同「拋入水中的石 頭產生波紋一樣」,甚至在這個意義上,物質才充滿感覺器官,或者說一切器官 都完全屬於物質,因為他們只是多個波紋或光線的縮合:一個接受器官的特 性,就只在於收縮它所接受的振動。」118物質的原理仍然是物理學的,而不化 約於精神層次,但其與精神層次關連的意義,使物質的基本單元、運作方式皆 需要被重新解釋。

斷運動而不具有穩定形式。可參考‘‘Third Explanation of the New System,’’ 1696. in The

philosophical works of Leibnitz trans. from the original Latin and French. with notes by George Martin Duncan. New Haven : Tuttle, Morehouse & Taylor.(1908). p. 92-94

118 TF p. 9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4

德勒茲認為萊布尼茲的物質宇宙包含了三個基本概念:「分別是物質的流動性 (fluidity of matter)、構體的彈性(elasticity of bodies)與作為機制的動力精神 (motivating spirit as a mechanism)。」119萊布尼茲所思考的物質宇宙,是連續且 不斷運動的,如同無限層級的單子或知覺過程一樣具有連續性。但物質的運動 必須設想精神性的動力,否則便無法解釋物質時而具有流動性,時而具有堅實 性以構成團塊的狀態。任何物質都具有某種程度的精神動力,才能接受物質力 的作用或賦予統一性。因此物質的流動性,雖然在物理學上是沿著切線運動,

但是就宏觀的角度來看,則是接受精神性的活力所牽制,使其呈現為曲線或漩 渦狀的運動,藉此使物質沿著曲線不斷分解又帶回周遭:「由於物質各部分不斷 地分解,它們必然在漩渦中又形成更多小漩渦,其中又生出更小的漩渦…物質 因此呈現為一種有無窮小微孔的海綿狀或有孔洞的,而非虛空的物體組織結 構…每個分離體,不論它有多小,都包含著一個世界,因為它被不時過往的東 西穿孔,被一種越來越細微的流體所圍繞與滲透。」120物質的流動,意味著其 不斷遭受不同力量而持續運作,若要保持一定程度的堅實性,則需要彈性作為 抵抗外部的力量以維持其組織結構,使物質得以構成團塊而不是純粹的流體。

在流動與堅實之間存有平衡的關係:「物體與其具有某種程度的流動性一樣具有 某種程度的堅實性,或者物體本質上是有彈性的(elastic)。」121物質的彈性同樣 也是限制活力的表現,藉此使流動的物質形成團塊而具有統一性。例如碳元素 得以構成無機物與有機體,但後者除了物質的堆積之外,還需要內在的統一性 才可能理解。因此物質的流動性與彈性,指向的是的精神性的動力:「物質中總 是存在著精神(spirit),這種精神不僅證明了部分的無窮分離,也證明了運動過 程中的獲得與喪失,總是伴隨力量的保存被實現出來。皺褶-物質(matter-fold) 就是一種時間-物質(matter-time)。」122物質藉由精神動力保存其經歷力量的變

119 TF p. 4

120 TF p. 4

121 TF p. 5

122 TF p. 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5

化,因此可以在物質的流動性中接受物質又釋放物質,但總是在變化中維持其 統一性。

皺褶—物質所說明的,即是物質的最小單元應該是可區分(distinct)卻又不可 分離(separate)的皺褶,皺褶之展開總是連結了其他的皺褶。始終保持著一定程 度的黏合與連結關係,才能在變化之中保有其內部統一性。「連續體的分割不應 當被視為是沙子分離為顆粒,而應該被當作是一張紙或者一件衣服被區隔為皺 褶,並且是無窮地區隔,皺褶越分越小,但物體永遠不會分解成點或最終極。

如同洞裡有洞一樣,總是皺褶裡還有皺褶。物質的統一性,即迷宮的最小元素 是皺褶,不是點,點永遠不是一個部分而只是一個線的端點。」123

物質不能由原子構成。首先,原子的意義在於對物質持續切分後的不可分 單元。但是如此只能說明物質的無限可分離,而無法說明原子最終具有堅實性 的理由。這也是萊布尼茲以單子作為唯一單純實體之理由,單子沒有部分,只 有透過此單純性才可能構成複合物。但單子是精神性的實體,不能直接等同物 質的最小單元。接著,原子如同許多分離的點,其存在必須伴隨分離物質的虛 空,但是如果存在虛空,則無法說明事物作為整體的統一性與運動變化的可能 性。因此物質本身則是流動的連續體,藉由不同的力之施受才呈現出區別,其 最小單位只能以連續不斷的皺褶概念加以說明。而物質作為連續體,也就相似 於知覺歷程,並補充了單子知覺世界的意義,保證其實在性:「最小的構體也都 分別地接受了一切其他構體的最小變化的某種印象(無論其他構體隔得多麼遙 遠且微小),因而應當是宇宙的一面準確的鏡子。這樣就使得一個有足夠洞察 力的心靈因此能夠隨著他洞察的深遠程度而在每一極小的微粒中看到並預見這 微粒中所發生和將發生的一切,以及在任何地方,不論在此微粒之內或之外,

所發生和將發生的情形。」124無論精神與物質都處於充盈與連續的狀態,因此

123 TF p. 6

124 G. W. Leibniz.(1708). Reply to the Comments in the Second Edition of M. Bayle's Critical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6

萊布尼茲否定了絕對時空,而將時間空間視為事物並存的秩序,如果不存在事 物,時空便不存在任何意義。125

物質宇宙如同連續體的迷宮,皺褶作為物質的單元,一方面藉由其可區分 卻不分離的特性,得以彼此連接直到無窮,並藉由依據不同力的作用折疊或展 開,使物質呈現為時而運動、時而又構成團塊的狀態。另一方面,皺褶也意味 著自身蘊含力量的單元,精神動力始終存在於其物質皺褶之中,而使物質展開 為特定的形式,構成不同的構體。

二、無機物與有機體

物質中必然有精神力量的作用,但存在著不同層級的物質,顯示其力量的 能力並不相同,於是構成不同的物質皺褶。例如無機物的團塊和有機體可以被 同樣物質組成,但二者是透過不同皺褶所構成的:「有機體是被內源性

(endogenous) 皺褶所規定的,而無機物則是被外源性(exogenous)皺褶所規 定。」126就無機物而言,僅僅是外部的強制力(compressive force)和彈力(elastic force)構成物質團塊。但從無機物過渡到有機體則需要塑造力(plastic forces)的介 入,作為預先成形(preformation)的動力,使得物質朝向生命體預定的器官形式 而發展。德勒茲將有機體與無機物的物質皺褶,說明為機器(machine)與機制 (mechanism)的差異:「塑造力更像是機器的,而不是機制的。…(有機體)由 於預先成形而具有內在規定性,這個規定性使它從皺褶過渡到皺褶,或者無窮

Dictionary, in the Article 'Rorarius', concerning the System of Pre-established Harmony. In

Philosophical texts ( Richard Francks & R.S. Woolhouse, Trans.).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p. 245

125 G. W. Leibniz.(1716). Five Letters to Samuel Clarke. In The philosophical works of Leibnitz trans.

from the original Latin and French. with notes by George Martin Duncan. New Haven : Tuttle, Morehouse & Taylor.(1908). p. 261

126 TF p. 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7

無盡地構成機器的機器。」127萊布尼茲經常使用機器來描述有機體,在單子論 中的描述為:「一個生命體的任何一種有機體都是一種具有神性的機器或者一種 無限地超越一切人造自動裝置的自然自動裝置。這是因為人工製成的機器並非 在其機制的每一部分都是機器。」128有機體遵循於內在統一性構成生命整體的 一部分,如同機器將機制納入其部分,包裹於其內部。其物質運動呈現為包裹

—發展(envelope- develope)、進化—退化。其內在動力將屬於自身的部分折疊展 開,而不是無限展開。如同種子包裹著未來形式的胚芽,或俄羅斯娃娃重複的 套疊一般,每一個人偶都包含了其他相似的人偶,但每一個都只在某個時刻展 開其部分。有機體的物質是從皺褶過渡到皺褶的運動,例如蝴蝶折疊為毛蟲,

而毛蟲展開為蝴蝶,每一個皺褶中都包含了無限的未來皺褶,並且具有內在統 一性。

無機物則依賴外部力量作為機制,僅是不斷重複自身,從不同的鄰近區域 自外部向構體滲透,基於機制造成折疊展開(folding/unfolding, plier/déplier),是 物質的拉張—鬆弛、收縮—膨脹。物質從不分離為點或消失,且相同的物質可 以藉由不同的力量構成無機物或有機物的皺褶。物質可以透過外部或內部的力 量構成團塊,但如果不是基於內在的力量則不可能構成有機體。無機物中的退 化單子不再能夠構成有機體,因此過程將是具有差異的:「物質被摺疊兩次,一 次是在彈力作用下,一次則是塑造力的作用下,並且不能從第一次過渡到第二 次。」129對萊布尼茲而言,宇宙並不是一個巨大的生命體或大寫動物自身,其 拒絕普遍精神(universal Spirit),而是每個特殊的單子賦予了物質精神性,使物 質基於單子內在變化而變化。

127 TF p. 8

128 Monadology # 64

128 Monadology #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