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世界:生命展開的條件

第三節 ,朝向可能世界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1

的皺褶解釋。296

域外、事件或虛擬性條件,都不是完全的虛無,或許更可以說是某種混 沌,可從其中抽取出事物的混沌。而當思考的目的在於面對混沌以創造思想 時,即始終面對偶然性構成虛擬性的連結關係:「思考,就是放射特異性,就是 擲骰子。[…]擲骰子表現了最簡單的力量或權力關係,建立於偶然抽取(骰子面 之點數)的諸特異性間之權力關係。[...]偶然僅在第一把時有其價值,第二把可 能就產生於被第一把部分決定的條件下,就如一條馬可夫鍊般,成為一種部分 再鍊結的接續過程。而域外就是如此:將偶然抽取不斷再鍊結於隨機與附屬的 混合之線中。思考因此在此取得全新形像:思考就是抽取特異性;就是對被抽 取物的再鍊結;而且每次都必須發明由一特異性鄰近區域劃至另一特異性鄰近 區域之系列。存在各式各樣的特異性,但總是來自域外。」297

第三節,朝向可能世界

一、表現與他者結構

萊布尼茲的知覺意義,在於以差異性作為發生條件,微知覺作為意識活動 的起源,進入觀點而獲得個體性。但基於預定和諧,知覺僅能透過身體實現同 一世界,排除了其他可能世界。身體僅作為知覺變化的結果,而無法作為綿延 的身體,以及面對偶然性與異質的問題。然而,萊布尼茲的可能世界,提供了 混沌與個體的問題的發展,混沌不斷藉由個體形成可能世界,每個身體都能作 為一個可能世界:「物質世界中,一個現實的無罪的亞當仍然是可能的,即使在

296 TF p. 146

297 F p.11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2

虛擬世界有罪的亞當已經被創造後。」298世界藉由特異點收斂的系列所組成,

特異點則藉由身體的實現,呈現了物質與特異點的結合關係。每個單子都可能 藉由身體實現另一個可能世界,物質包圍了所有可能世界,不同於單子的封閉 性,從一開始就是開放的。

單子表現世界,乃是表現一個上帝所選擇的可能世界。所謂的表現即意味 著世界不存在於單子知覺之外,被表現者不存在於表現之外。表現的概念,因 此連結於另一個不同於表現者的他者。德勒茲在《談判》中如此說明:「代替反 省的是構成主義。代替交流的則是表現主義。哲學上的表現主義在斯賓諾莎和 萊布尼茲的著作中達到頂峰。我認為,我們從表現主義中得到一種他者的概 念,他者可以定義為某種既非客體也非主體,而是一種可能世界的表現。」299 個體之表現,即是將個體之外、異質性的事物連結。表現的概念連結於可能世 界,即是連結一個他者結構,反覆出現於《差異與重複》、《意義的邏輯》與

《何謂哲學?》。在這幾本著作中,德勒茲不斷以相同的例子說明:「思考一個 恐懼的臉孔(在此條件下我無法看見也無法經驗導致恐懼的原因)。這張臉孔表 現了一個可能世界:恐怖的世界。我們藉由「表現」所意指的,總是涉及了表 現者與被表現者之間的扭力,亦即被表現者並不分離於表現者而存在,即使表 現者連結於某些完全差異的東西。因此藉由「可能」,我們並不指認何相似性,

而是藉由將之包裹構成的一種被蘊含或被包裹於真正異質性的狀態:恐懼的臉 孔並不相似於使它恐懼者,它包裹了一個恐怖的世界的狀態。在每種精神系統 中,都有許多可能性包圍實在,但是我們的可能性總是大寫他者。大寫他者不 能分離於將之持續的表現性。甚至當我們思考另一個人的身體作為對象,其耳 朵與眼睛作為解剖的碎片,我們無法移除所有表現性,甚至我們只是處在他們 表現的世界的極端:眼睛是一個暗含的光線或者可能光線的表現,而耳朵是可

298 TF p. 104

299 N p. 16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3

能的聲音。」300大寫他者的問題涉及了兩個層面,一方面是關於知覺對象的運 作方式,一張恐懼的臉孔,關連於一個感覺的可能世界,感覺本身具有力量形 成有別與我的他者。另一方面,是我面對異質性的感覺,這個可能世界原先並 非屬於我的世界,我實現或進入這個可能世界,也可以宣告其不存在而拒絕 之,藉此消解主客體的關係。當我面對並發展恐懼的臉孔所帶來的感覺,我只 能解釋這個他者,並逐漸意識到與其相對應的可能世界。可能世界可以是外在 的,或者轉入在自我之中,藉由思想或語言加以實現。因此他者結構的運作發 生於主客體關係之前,並且形成主客體的區分,與自我意識的構成相關:「在我

—自我(I-self)的精神系統中,大寫他者運作如同纏繞、包裹或蘊含的中心。這 是個體化的元素的代表。」301所謂的自我意識、自我與他人的關係,或主客體 關係,必須首先藉由一個異質的結構才得以區分。他者結構不是個體的人,而 是使我們重新發現某些個體性的元素,通過世界的現實化作用,藉由表現才使 我們察覺。一張恐懼的臉孔可以形成一個感覺事件,使自我發生轉變。

德勒茲在《意義的邏輯》中談論圖尼耶(Michel Tournier)的小說《星期五》

時,描述了大寫他者的作用:「哲學理論的錯誤就在於把他者有時候化約為一個 特殊個體,有時候化約為另一個主體。…大寫他者是首先是一個感知領域的結 構,沒有這個結構,整個領域就不能發揮正常作用。」302大寫他者是感知領域 的結構,恐懼的臉孔蘊含令人恐懼的事物,但是並非直接相似於恐懼,而是將 之包裹為另一種東西,藉由感覺表現出可能世界。而其揭示的,則是自我意識 的不斷變化,必須藉由差異性的存在才能構成感知領域的作用:「在他者出現之 前,有一個給人以安全感的世界,我的意識無法與之相區別。然後他者出現 了,表現了一個恐怖世界的可能性,而如果此前的世界不消失,這個世界便不

300 DR p. 260

301 DR p. 261

302 LS p. 30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4

能出現。而我不過是過去的客體,我的自我是由過去的世界構成的,他的消失 恰恰是由他者引起的。如果他者是一個可能的世界,那麼我就是過去的世界。

知識理論的錯誤就在於它們假定主客體的當下性,而實際上人只能通過消滅他 者才能構成。」303首先是一個具有安全感的世界不能與我的意識相分離,我們 通常認為那就是穩定的自我。但是當開始觸及其他可能世界,這個自我就與原 先的世界相分離,開始轉向實現另一個可能世界。但是只有將他者轉變成為我 所實現的世界,在消解他者並重新建立自我的統一性時,才存在主客體的關 係。德勒茲將此說明為他者結構的兩個效果:「他者將意識與其客體的區別當作 臨時的區別。其在場的第一個效果和空間與範疇的分配相關,但第二個效果,

也許是最深刻地效果,與時間和維度的分配有關—即之前發生的和之後發生 的。當他者不再發生作用時怎麼還會有一個過去呢?」304如果沒有他者結構,

自我則無法建立其統一性的意義,這是由於自我的意義始終處於變化之中,而 非一個不變的中心。而如果沒有差異性的條件,則無法指出其變化之環節。

二、物質與感覺

大寫他者作為感覺的可能世界,提供了構成自我的解釋,同時也藉由表現 的概念揭示其獨立於個體的存在意義。可能世界與他者的關係在《何謂哲 學?》中,又被重新描述:「他者首先就是一個可能世界的存在。而這種可能的 世界,因為可能,於其自身中有一種專有的真實:只要表達出我害怕就能賦予 此種可能一種真實。」305他者的概念此時則被明確指向萊布尼茲,但是無法以 萊布尼茲的方式發展可能世界的概念:「任何概念都有其歷史,他者的概念回指 萊布尼茲,指向萊布尼茲的可能世界以及作為世界之表現的單子;但這並非同

303 LS p. 311

304 LS p. 311

305 WP p. 17

的物質」(expressive matter),藉此捕捉他者於其中。他者與可能世界,在此連 接於感覺的問題:「他者的概念除了決定一個感覺的(sensory)世界之外,並不預

310 Deleuze, Gilles. (2003). Francis Bacon: the logic of sensation (D.W. Smith, Trans.). London and New York: Continuurn.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81), p. 34

311 WP, p. 17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6

覺團塊不屬於任何個體,而是指向他者,或非人的條件:「事物或藝術作品,為 一感覺團塊,即知感(percept)與情動(affect)的組成物。」312其中的知感不再是知 覺,獨立於某人經驗它們的狀態。情動不再是感覺或感動,它們超越了個體所 經歷的效果。藝術作品成為存有於自身的感覺存有。「情動是這些人之非人流 變,就像知感(其中包括城市)是自然的非人性風景。」313

藝術作品中的物質性,皺褶了非人的知感與情動,得以探討感覺的可能世 界。感覺團塊存在於作品自身,成為先於主體經驗的異質性,使自我流變為他 者,才形成主體與知覺的意義。因此德勒茲在《談判》中,提到《皺褶》一書 的寫作,使其更理解知感與情動的問題。314因為萊布尼茲的微知覺,雖然包含 了無意識到有意識知覺中的各個層級,但其問題只關注如何理解差異性存在於 個體之中,而無法明確回應藝術作品的問題。然而,其雙層世界的物質表現 性,則在巴洛克的藝術作品中成為實際的參照,物質性的構成方式提供了思考 美學問題的媒介。「藝術拆解知覺、感情與意見的三重結構,以藉由知感、情動 與代替語言的感覺團塊所構成的合成物將之取代。」315

藝術作品中的感覺可以獨立於語言,反映了藝術與哲學問題存在著區分但 又連結的關係。藉由概念,可以討論感覺,但對於感覺的思考,則需要創造特

藝術作品中的感覺可以獨立於語言,反映了藝術與哲學問題存在著區分但 又連結的關係。藉由概念,可以討論感覺,但對於感覺的思考,則需要創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