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復原力的研究取向與評估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復原力的研究取向與評估

復原力研究的發展,先從個人特質與能力之心理脈絡層面去探究,逐漸 發展到生態脈絡的層面,探究個體與家庭、學校、社會等外在環境之動態關 係,其研究取向也隨著發展脈絡而轉變,在針對不同對象、情境或不同變項 的研究中,保護因子被區分為內在的個人特質因素和外在環境因素,復原力 的保護因子是需要內外在因子的交互作用而達成任務的。本節茲將復原力的 研究取向與復原力的測量分述如下。

壹、 復原力的研究取向

林志哲(2007)將復原力的研究取向分為變項中心(variable-centered)與個 人中心(person-centered),前者在探討「復原力究竟與何種特質或哪些能力彼 此關聯?」;後者在瞭解「高復原力表現與低復原力表現的個體,彼此在何 種特質或哪些能力間有明顯不同?」。而復原力應與社會能力、問題解決技 巧、獨立自主性、好奇樂觀、對未來感到希望等特質及能力具有正向且密切 的關係。研究者整合前一節復原力的各種論點,則將復原力研究取向分成心 理學脈絡、生態學脈絡及正向心理學三大研究取向,茲分述如下:

一、心理學脈絡(Psychology context)研究取向

復原力起始於兒童與青少年在困境中的研究,早期常使用不同的專有名 詞來代表,如「不易受傷害」(invulnerable)、「適應行為」(adaptational behavior)、

「抗壓力」(stress-resistant)、「適應能力」(adaptational ability)(Masten & Reed, 2002;Rak & Patterson, 1996;李俊良,2000)。此派學者以心理脈絡之觀點,

強調個體在危機及困境中,能夠運用本身具有之特質或能力而調適自己以獲 致成功適應。

心理學脈絡取向觀點多著重於以特質論或能力論來解釋復原力因素。為

42

何有些兒童即使成長於逆境中,或經歷重大的負面生命事件,仍然能夠發展 良好的社會適應與生活能力?關於這個問題,許多學者從心理學脈絡提出他 們的觀點。Waters 和 Sroufe(1983)提出個體之內在資源(能力與特質)是促進 復原力與啟動外在資源的重要關鍵。Brooks 與 Goldstein(2003)提出具有復原 力傾向的人所具有的特質,包括對自己的生活有掌控感、知道如何增強抗壓 性、具有同理心與同情心、溝通與問題解決能力良好、認為自己是特殊的個 體等。

採心理學脈絡觀點而定義復原力之國內外學者如表 2-2 所列:

表 2-2 心理學脈絡觀點之復原力

學者 復原力

Masten、Best &

Garmezy(1990)

是一種能力,可以使個體暴露在危險情境中時,成功地克服 危機以避免負向的結果。

Luther &

Zingler(1991)

是一種能克服及適應重大壓力與逆境的能力,行為上明顯能 成功應付重要發展的任務即個體處在高壓或挫折情境中,運 用個人內外在資源以化解危機,積極正向發展之能力。

Hdenderson &

Milstein(1996)

個體彈回或前進的力量,儘管於不利環境亦能發揮在學術學 習上、社交上、及職業上成功適應的能力。

Sagor(1996) 復原力尌是個人特質的組合,使其在遭遇生活艱難與障礙 時,賦與個人力量,使其能堅強面對生活的阻礙。

Groberg(1997) 是促進個體面對與克服困難的一種能力,且此種能力藉由困 境而彰顯。

蕭 文(1999) 個人具有的某些特質或能力,可能是本身具有或習得而來 的,具有保護作用,使個人處於危機或壓力情境中時,能發 展出健康的因應策略。

李俊良(2000) 屬於一種個人資源,其向度包括行為、智力、情感等多層面,

並且可藉由後天學習而來之能力。

Walsh(2002) 能抵抗逆境及從逆境中有彈回的能力。

Bonanno(2004) 復原力是指維持一個穩定帄衡的狀態的能力。

43

表 2-2 (續)

馬于雯(2005) 個體在生命過程中,持續發展的某種認知或情感的心理特質 或能力

楊馨華(2008) 復原力為個人信念、特質與能力,且受家庭、社會環境互動 影響,其能幫助個體適應、超越逆境及挫折。

胡薰方(2010) 一種可以幫助個體在遭遇壓力與逆境時,能恢復良好,並獲 得正向適應的特質或能力

Rickwood(2004)等持心理脈絡觀點之學者在《職涯復原力框架》一文中 指出,儘管復原力一度被視為是個體與生俱來的力量,然而復原力已經被視 為個體學習適應、超越逆境、挫折時總合行為與思想的一種能力(Rickwood, Roberts, Batten, Marshall & Massie, 2004)。

對於心理學脈絡研究取向之觀點,我們可以說復原力是一種統合個人特 質或能力的能量,能減輕壓力、緩衝危機及克服困難,可以增進個體對環境 的適應性。

二、生態學脈絡(Ecology context)研究取向

自 1970 年代之後,關於復原力之研究日漸豐富且多元化,另一派學者 主張以生態脈絡觀點來定義復原力,認為復原力不單只是一種「個人力量」,

其中家庭、社會之支持力量也不容忽視。Waller(2001)認為過於強調個人因 素在復原力所扮演的角色,會忽略生態系統所帶來的影響,亦即復原力不只 是由個人的特質或因應風格所引發的,而是深受個體與環境互動過程的影 響。

早期復原力的研究,較傾向於將復原力視為個人的天生特質,近來越來 越多的學者主張從生態系統著眼,認為復原力與個人所處的內、外在環境、

家庭關係及社會互動有很大的關係,因此傾向於以因子交互作用論或歷程論

44

來研究並解釋復原力。

生態系統著重個體與外在環境的交互影響,Bronfenbrenner(1979)提出生 態學理論(ecological theory),強調社會環境對人類行為與發展的影響,他將 環境依人的空間與社會距離,分成一層套一層的一系列系統,把個人置於最 中間,外圍依次環繞者微系統、中間系統、外系統及鉅系統,由個人週遭環 境、直接接觸的人、事、物,到間接的影響,由小而大,由簡而繁等互動關 係,來描述多重環境如何對個人產生影響。生態學理論認為,多層次的情境 因素是影響人類發展的主要因素,著重於生態情境及兒童發展的交互影響關 係,認為高風險學童的行為問題係源自系統間之強弱、互動與衝突關係,不 能單視為是個人問題,而應正視整個大系統社會中文化環境的影響力。包括 個人、家庭、社區及文化因素,每一個層次之間的交互作用也會不斷影響及 重整個體的發展。

此派學者視復原力為個體處理問題與壓力時展現能力的一種適應歷程 與結果(Ahern, Kiehl, Sole & Byers, 2006)。生態脈絡的觀點認為復原力不僅 是一種個人特質或能力,也會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是兩者交互作用後的產 物(Mrazek & Mrazek, 1987)。Luthar 與 Cicchetti(2000)認為,復原力反映出當 個體身處困境時的正向適應歷程,而這種正向適應可能來自個體的內在因素、

外在環境因素,或兩者相互作用後產生的結果。

持生態學脈絡觀點而定義復原力之國內外學者如表 2-3 所示:

表 2-3 生態學脈絡觀點之復原力

學者 復原力

Rutter(1993) 復原力指的是面對壓力和創傷事件的正向積極反應,

是一種如何面對危機情境的歷程,並非固定的特質。

Winfield(1994) 復原力並非一固定特質,是一種能修正個人對於危險 情境反應的機制、對於個人的一生具有轉捩點的功效。

45

表 2-3(續) Fraser &

Richman(1999)

挫折復原力是對生物、生理和其他影響因素的動態的 回應。

Kroger(1999) 復原力個人與環境互動過程中所創造出來。

Feeonagy, Higgitt, Steele &

Target(1999)

復原力是一系列社會和個人內在交互作用的動力歷 程,巧妙的結合個人特質、家庭、社會和文化環境,

使個人在困難的情境下仍能正常的發展。

Jew, Green &

Kroger(1999)

復原力來自於個人與環境互動歷程中。

Richman(1999) 挫折復原力是對生物、生理和其他影響的動力性回應。

Luthar &

Cicchetti(2000)

復原力反映出當個體身處困境時的正向適應歷程,

Masten(2001) 個體面對困境、危機或挑戰性環境,能成功表現正向 適應的一種歷程與結果。

朱森楠(2001) 復原力的展現是各因子之間復雜交互作用的結果,發 展歷程是彈性調整的組型,因人及情境而有差異 Waller(2001) 復原力不只是由個人的特質或因應風格所引發的,而

是深受與環境互動過程的影響。

Newman(2002) 無論個體是遭受到個人的、家庭的、或者是環境的困 難,不受困難削減其力量而達到正向適應。

Williams(2003) 挫折復原力不是最後結果,而是一個發展和適應的持 續過程。

洪福源(2005) 復原力的力量來自於個人內在能量以及外在環境,這 些可稱為復原力的保護因子

Ahern, Kiehl, Sole &

Byers(2006)

復原力為個體處理問題與壓力時展現能力的一種適應

46

解何種情境因素會形成社會和經濟不利,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理論架構。強調 個人與環境的互動和發展情境,才是最直接形成對生活壓力與社會不利狀態 的適應結果;學童的生活品質經驗與環境條件會影響他們適應的結果,也尌 是環境、社經條件與兒童的適應情形是具有相互關聯的(Felner

et al

, 1995)。

Elder(1994)的生命歷程理論(life course theory)則強調個體並不只是被動 地受到環境的影響,也會主動地去詮釋發生在他身邊的各種事件,經過個體 的自我選擇以及與環境的互動,也會改變他周邊的環境。

持生態學脈絡觀點者,認為個體、家庭、社會與文化情境等皆是影響個 人發展的重要因素,強調復原力的發展是個體與環境的交互作用歷程,個體 不只是消極被動地受到環境的影響,甚至也會積極主動地影響所處的環境。

復原力發生於內在個人和外在環境一系列交互作用的動態歷程中,結合個人 特質、能力、家庭、社會和文化等,保護個體並維持個體生態帄衡。因此,

復原力是發生於個體與環境互動的歷程中,也是個體與環境交互作用後的正 向發展。

三、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研究取向

正向心理學是新興的研究取向,打破當代心理學的消極觀點,開始另闢 蹊徑轉而致力於正向觀點的研究,關注如何促進兒童的健全發展等相關議題,

尤其是培養學生正確控制情緒、適應環境、調節行為、改善自我的過程。這

尤其是培養學生正確控制情緒、適應環境、調節行為、改善自我的過程。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