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3.2 德菲法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2 德菲法

3.2.1 德菲法介紹

德菲(Delphi)一詞源於古希臘名城,代表著預言、預測之意,1950 年代初期 美國蘭德公司首先將德菲法(Delphi Method)運用在國防研究上,後來被廣為運用 在非軍事領域上,為工商業界、政府機關、學術團體逐漸採行,它是一種質性與 量化兼具的科技整合研究方法,因此常用來衡量開發指標、行銷標的、研究教育 與外交等公共事務,研究過程中,針對設定的議題,透過專家匿名、不斷地書面 討論,引導專家以其專業知識、經驗與意見建立一致性的共識(Chan et al., 2001;

宋文娟,2001)。演進至今,傳統的德菲法仍須透過紙本問卷來調查專家意見,

現在,可以電腦會議的方式來進行,透過網路連線受訪者在電腦中傳送出自己的 意見與看法,可減少傳統德菲法在每一輪試驗中所造成的延遲效果,但無論是何 種型式,德菲法通常須執行 2 至 4 個回合(Linstone & Turoff, 2002)。這種本質上 依賴專家經驗、直覺與價值判斷的研究方法具有下列幾種特性(鄧振源,2002):

1. 可容納不同專家觀點及利益群體的意見。

2. 經由匿名意見的表達,可真實的表達專業意見,避免公開會議中許多心 理因素的影響。例如說服別人、不願捐棄己見、以及依照多數人的意見 而產生的從眾效應(the bandwagon effect)。

3. 專家不同的意見經由有系統的分析,可將不同的看法逐漸縮小範圍而導 向共識。

4. 專家有足夠的時間思考,使決策問題的判斷更慎密。

5. 在反覆徵詢專家意見過程中,每位專家均可瞭解其他專家不同的意見,

在回饋與交互影響下,不斷學習修正自己的意見。

德菲法是可引導出或重新定義團體判斷的技術,其類型又可分為古典德菲法 (classical Delphi)、政策德菲法(policy Delphi)與決策德菲法(decision Delphi),運 用要素包括專家小組(expert panel)、信度(reliability)與效度(validity)、 匿名 (anonymity)、回饋控制(feedback control)、一致性(consensus)與研究者的角色扮演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the role of the research)。根據 Dalkey (1967)的說法,德菲法建立在以下的基本假 設:

1. 專家能力受到信賴,也具備高尚的品德,所表現出的意見可契合真實環 境

2. 團體決策的品質會比個人決策好

3. 由一群專家所提出的意見會優於其他來源的資訊 4. 採取匿名討論的程序,讓專家能理性地充分表達意見

5. 集體討論所帶來的團體壓力,可使專家意見逐漸趨向一致,並使決策氛 圍和緩

3.2.2 德菲法之實施步驟

德菲法是一種使專家們的意見經由結構化的溝通程序後以獲致一致結果的 預測技術,其實施有準備與調查兩大階段(黃俊英,1996):

1. 準備階段

德菲法非常重要的一點就在於「選定專家」,因為研究結果將會與擇定專家 的過程直接相關(Dawson & Brucker, 2001)。因此研究者須依研究目的建立遴選專 家的標準及參與人數,一般來說,人數規模以 10-15 人為佳(鄧振源,2002),

隨著專家人數增加,來自專家成員之誤差水準會顯著下降,而人數過多的話也會 使呈現的專家意見過於複雜,對於何種水準才是理想的專家人數至今尚無定論 (Dawson & Brucker, 2001)。在確定專家人數後便展開邀請,並蒐集資料向專家說 明研究主題,以使專家掌握問題核心。

2. 調查階段

在此階段中,有兩項必須重複實施的步驟:(1)向個別專家徵詢其意見,以 及;(2)使個別專家獲知全體專家意見。此二步驟要一直反覆進行至專家小組成 員達成共識或意見分布趨於穩定,再也無法藉由意見反覆回饋取得共識(Jenkins

& Smith, 1994;轉引自陳體勳,2005),一般來說,多數的研究問題從一開始或

Dawson & Brucker, 2001),初次設計、預測與修正問卷後,便會寄發予各個專家 填答,專家們填畢後再郵寄回覆研究者。

傳統德菲法在初次設計問卷時即需反覆地進行多回合的專家調查,耗時耗 力,因此部分德菲研究採取「修正型德菲法」,研究者以文獻探討或專家訪談推 估專家可能提出之觀點,藉此取代程序一開始的專家書寫作答,減少問卷發放次 數(宋文娟,2001),但半開放式的問卷有可能會使研究摻入研究者的主觀偏見 (Dawson & Brucker, 2001)。

回收第一回合的問卷後,研究者須彙整專家相關的意見,並儘量依照專家意 意程度,如李克特量表(Likert-type scale)或 7 分尺度量表(7-point scale) (Dawson &

Brucker, 2001),呈現專家整體意見分布時可選擇採用中位數(median)或四分位差 (interquartile ranges)的方式。若在此回合的問卷中已呈現出專家一致性的共識,

便可停止發放後續問卷,假使仍未有共識,則要再持續進行此步驟,直到專家達 成共識為止(Dawson & Brucker, 2001)。Linstone & Turoff (2002)認為實施德菲問 卷的步驟次序相當重要,步驟正確與否將會影響到後續是否能獲得有用的資料,

以及調查結果的信效度。

在對於判斷專家意見是否一致或穩定,並沒有特定的衡量水準,端視研究問 題與目的的特性來決定是否停止發放問卷。進行一致性檢定時,可採四分位差的 方式,四分位差越小就代表專家的意見越一致,或可採平均數、標準差、變異系 數作為評斷標準。有些採共識性差異指標(consensus deviation index, CDI)來對專 家是否達成共識進行判斷。為了檢核專家群體成員的共識性是否達成,假設若第 t 回合 Delphi 調查結果,第 h 位專家對第 j 個項目的評分,以 Xjht 表示;則第 t 回合調查 R 位專家對第 j 個項目的平均值分別為 ̅ 表示如下:

̅ , (3.2.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3.2.2) 專家的判斷是否俱有共識性,可用變異系數(coefficient of variance, CV)作為評斷 標準。因此,第 t 回合調查對第 j 項目的變異係數,以 CVjt 表示如下:

̅

, (3.2.3) CVjt越小,表示平均每一評分的變異越小,也就是 R 位專家的看法越一致。由於 衡量尺度的不同, ̅ 越大 值越小, ̅ 越小 值越大;因此必須將尺度值 大小的影響加以消除,本研究以共識性差異指標為最後判別標準:

{ ̅ ̅

} (4.1.4) 一般來說,共識性差異指標越小,表示專家的共識程度(degree of consensus, DC) 越高。當每位專家的評分均相同時, ,表示具有 100%的共識(鄧振源,

2002)。至於穩定性的判斷,通常是觀察某個議題答案的專家個數,若更改答案 的專家數越少,則代表該議題愈趨向穩定。Murry & Hammons (1995)認為若改變 答案的專家數佔所有應答人數的百分比小於 20%,則是達到穩定。Martino (1993) 則提到可以用卡方檢定(Chi-squared Test)來判斷問卷結果是否已經達到穩定,若 已經穩定就無需進行下一回合的問卷調查(轉引自陳體勳,2005)。

3.2.3 德菲法之優缺點與適用範圍

德菲法以連續的問卷調查專家意見,並將每位專家分開彼此不作討論,以使 討論氛圍不具團體壓力,理論上和實務上,德菲法可使專家們的意見趨於一致,

當某一專家發現自己的意見與多數專家有出入,而又不太肯定自己的立場時,常 會改變他的意見,但若專家具有理論根據,並對自身判斷有信心,就會堅持己見,

說服並改變其他專家的看法(黃俊英,1996)。宋文娟(2001)引述 Duffleld 的看 法,認為德菲法具有下列優點:(1)具有集思廣益之效;(2)維持專家獨立判斷的 能力;(3)打破時空隔離的限制,解決分處各地、無法齊聚一堂面對討論的問題;

(4)毋須利用複雜的統計方法。儘管如此,德菲法仍有幾項限制與缺點:(1)未能 考慮不可預測的事件;(2)對於模棱兩可的問題難以區分一定的看法;(3)專家代 表性不足;(4)耗費時間。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整體來說,若所要探討的議題無法經過精確分析,而可藉由專家討論來產生 結果者便可以採取德菲法,或說下列任何一種情況可透過德菲法來得出結論 (Linstone & Turoff, 2002):

1. 需要蒐集無法得知或無法取得的現今和歷史資料 2. 檢視事件的歷史重要性

3. 評估可能的預算分配 4. 探討都市和區域規劃方案 5. 規劃大學校園與課程發展 6. 描述政策方案可能的正反意見 7. 整合模式架構

8. 勾勒複雜的經濟或社會現象下的因果關係 9. 澄清人們真實和察知的動機

10. 界定個人價值和社會目標的優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