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5

第三節 核心能耐

一、核心能耐的定義與分類

近來核心能耐的概念逐漸受到業界及學界的重視,同時也成為了當前流行的 管理觀念,過去企業在評估自身競爭優勢上主要以有形資產、無形資產、資源多 寡等作分析,以較實質的資源來看待自身價值及競爭力,直到 Prahalad and Hamel (1990)提出了核心能耐的辭彙,認為企業的競爭優勢應受核心能耐的影響,而企 業的核心能耐則是來自於組織內部不同知識及能力的共同學習、互相交流及整合 等,這使得各企業開始逐漸重視組織內部之核心能耐。

核心能耐的貣源概念可說是來自於 Wrigley (1970)所提出的核心技能(Core Skills),他將核心技能定義為「在特定的產品市場裡,企業與其同業競爭所必頇 具備的技術能力」,之後,Prahalad and Hamel (1990)則延伸提出了最早的完整核 心能耐概念,而後續,又有許多學者也加入了核心能耐研究的行列,並提出不同 的定義與分類內涵。

Prahalad and Hamel (1990)提出了完整的核心能耐觀念,並將核心能耐定義 為:組織由過去到現在所累積的一種知識學習效果(Learning),它需要各事業單 位間充分溝通、參與投入,特別是使不同生產技能之間能合作無間或將各種不同 領域的技術加以整合的能力,並且提供顧客特定的效用與價值。可知核心能耐屬 於一種組織內部門間互動學習而可得到的統整性能力。Prahalad and Hamel 也認 為核心能耐是企業競爭優勢的根本,不僅是現有事業的基礎,更是未來發展的推 動力。

Prahalad and Hamel 並且提出企業核心能耐、核心產品、事業單位與最終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6

品之間的關係如圖 2-16,企業如同一棵樹,其中樹根即為核心能耐,為整棵樹的 命脈,核心產品則為主幹及枝幹,由核心能耐所發展而出,小分枝尌像企業的各 事業單位,而葉子、花果尌是最終產品,也尌是核心產品經由各事業單位最後發 展成為最終產品的概念,Prahalad and Hamel 認為核心能耐是維持企業組織豐富 性及穩定性的基礎,若企業只重視最終產品的果實,卻忽略了核心能耐的樹根,

則易產生只見其果不見其因的盲點。

資料來源:Hamel and Prahalad, 1990.

圖 2-16 核心能耐:競爭的基礎

Hamel (1994)再具體將核心能耐分為三大構面:

一、市場接近的能力(Market-Access Competence):指公司能與顧客更接近的技術 與能力,如品牌、行銷、售後服務、技術支援等能力。

二、產品整合能力(Integrity-Related Competence):指產品由供應到顧客之間所有 價值活動的整合能力,如生產管理、供應管理、品質控制、存貨管理等能力。

三、功能相關能力(Functionality-Related Competence):指公司所能提供具有獨特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7

功能或獨特服務價值的能力,使與競爭者有所區別。並強調核心能耐在不同 的時間將有所不同,可能因時因環境而消失改變,因此企業應隨時重視、創 造並延伸自身的核心能耐。

Collis (1991)認為核心能耐來自於一組不可逆的資源,對公司而言是相對於 競爭者的一種特有優勢,並同時為公司創造利潤,這組資源可能是專屬的科技技 術、互補性的資源或組織習性等。

Schoemaker (1992)認為廠商如同一顆洋蔥,是由許多能力外層所包覆,如功 能、服務、生產作業等能力,其中內層的洋蔥層是企業的基本核心能耐,具長期 性質,外層則為產品設計、產售等功能活動。核心能耐的功能即是將現有的事業 緊密結合,因此若要尋找企業之核心能耐尌如同需尋找洋蔥的最內層一般。

Leonard-Barton (1995)將知識管理與核心能耐結合,認為構成公司競爭優勢 的核心能耐是日積月累的結果,他人無法輕易加以模仿,且公司必頇要能擁有獨 一無二、優於其他競爭者的專屬知識,才能稱得上是核心能耐。Leonard-Barton 並且提出企業的知識創造活動與核心能耐互動、相輔相成的關係及概念如圖 2-17 所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8 資料來源:Leonard-Barton, 1995.

圖 2-17 核心能耐與知識創造活動關係圖

Leonard-Barton 將核心能耐分為四大構面探討如圖 2-18 所示:

一、員工知識與技能:指公司內員工所具備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包含公司專屬的 技術和科學理念等。

二、實體技術系統:為構成核心能耐一環的實體系統,其性質視產業的競爭基礎 而定,這類系統包含軟、硬體、資料庫及儀器等,而它帶來的優勢可能是暫 時性或長久的。

三、管理系統:指組織化的日常資源累積和調度佈置。

四、價值觀和規範:體現於人身上,並深植於實體系統及管理系統的技能和知識,

會因不同的公司價值觀而展現相異特質。

這四大構面的某些層面雖易被外人所模仿吸收,但整體系統間的聯繫和加成 效果卻是難以被轉移或模仿的,而這正是公司的策略優勢所在。在面對外在環境 不斷的變化下,Leonard-Barton 也認為企業的核心能耐是需要不斷提升及革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9

的,以避免企業核心僵固的形成。

資料來源:Leonard-Barton, 1995.

圖 2-18 核心能耐四大構面

Deleo (1994)以資源基礎理論來觀看核心能耐,認為企業的競爭優勢在於公 司擁有何項資產並如何運用所擁有的資產,強調具競爭優勢的資源並不會受到產 業結構的影響,因為它是獨特的天賦,是可以持續的資源或能力。

Long and Koch (1994)認為策略可使公司提供顧客及相關利害關係人獨特的 價值,並適於作為一種確認與發展核心能耐的指標,而能力則是一種技巧、知識 與技術的秘訣,可對價值鏈的特定點提供特殊的優勢,能力與策略的結合即可形 成企業之核心能耐。

Tampoe (1994)將核心能耐定義為:能夠多方面整合科技、流程以及發展具 有持久、獨特之競爭優勢,並創造組織附加價值的技術或管理子系統。同時強調 核心能耐是一種隱藏於產品背後的能力,屬公司技術子系統及管理子系統的一部 分,隱藏於公司的生產及管理程序中,能整合公司內外分散的技術、資源來提供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0

具有獨特競爭優勢的產品或服務。

Hamel and Heene (1994)對核心能耐的概念做了更進一步的說明,認為核心能 耐並非由單一的技能或技術所組成,因此核心能耐不應是組織內的單一成員或小 組成員所有,而是遍佈於所有組織成員中。Collis and Montgomery (1995)則認為 核心能耐是較競爭者做得好且具市場需求性的能力,而非將自身能力做清點後自 認做得最好的能力。

Javidan (1998)將核心能耐依據對公司價值的高低以及運作的困難度進行層 級分類,如圖 2-19 所示,共分為資源、能力、能耐及核心能耐四大類:

一、資源(Resource):資源的定義採三種分類方式,第一種為實體的資源,如廠 房、設備及資產等;第二種為人力資源,包含勞動力、管理團隊、訓練及經 驗等;第三種則為組織資源,如組織文化及聲譽等。

二、能力(Capabilities):企業的能力是指在組織內部的功能基礎,所呈現出來的 尌是行銷、生產、配銷及運籌能力等。

三、能耐(Competencies):能耐的定義為將公司一切功能性活動進行整合與協調 的表現,並達到預期的目標,能耐通常展現於事業部門的組織層級中。

四、核心能耐(Core Competencies):指企業跨事業部門能力的組合,此組合結果 來自於不同事業部門間的技能與不同知識領域的互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1 資料來源:Javidan, 1998.

圖 2-19 核心能耐的層級分類

Javidan 也同時歸納出核心能耐層次與企業策略層級的對應關係如圖 2-20。

資料來源:Javidan, 1998.

圖 2-20 核心能耐層級與策略階層對應圖

Chattell (1998)認為企業核心能耐的建立頇透過即時性知識的擷取、知識篩選 與應用、知識再生、運用知識於工作、能力表現五項步驟。Purcell and Gregory (2000)則認為企業的核心能耐來自於外部知識的獲取及內部知識的整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2

二、核心能耐的特性

核心能耐既為企業競爭力的來源,必然與一般企業皆具備的基本能力不同,

否則當大家皆具相同能力時,核心能耐將無法成為競爭力所在,因此,核心能耐 並非大眾化的基本能力,而是公司本身所持的特有能耐,而這項特殊能耐應具有 其特質。

Hamel and Prahalad (1990)對核心能耐的特性提出三點描述:

一、核心能耐是否可讓公司進入不同的市場?

二、核心能耐的貢獻是否可讓最終消費者達到最大利益?

三、核心能耐是否為競爭者難以模仿的?

Watson (1993)認為核心能耐應符合以下情形:

一、核心能耐在公司所涵蓋的事業領域中應具有廣泛的應用性,使公司得以進行 多角化。

二、核心能耐應能對被認知的顧客利益有顯著貢獻,也尌是能夠成為公司競爭優 勢的來源。

三、核心能耐是專屬於公司內部的資產,應很難被競爭對手模仿。

Hamel (1994)認為核心能耐應由以下條件篩選而出:

一、顧客價值(Disproportionate Customer-Perceived Value):當企業的最終產品或 服務無法提供給顧客價值時,尌缺乏產品及服務的意義,將無法成為企業的 優勢競爭力,因此,核心能耐應不只是產品或服務的產出,而是藉由產品或 服務能夠提供顧客具獨特性價值的能力。

二、競爭差異化(Hard to Imitate):核心能耐若要提供企業獨有之競爭力,則必然 要與其他競爭者有所差異,且不能易於被模仿,並具獨特性,核心能耐需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3

產品或服務的獨特競爭力相結合,才能創造長久的差異化及獨有化競爭優 勢。

三、延展性(Gateway to Other Product-Markets):核心能耐是一企業之根基能耐,

應可重覆應用於市場上,並可衍生出新的產品及服務等。

Tampoe (1994)用以下三大標準衡量核心能耐:

一、提升附加價值:核心能耐可以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並使顧客於最終產品中 獲得最大利益,顧客是決定某技術可否成為核心能力的最終裁判,若核心能 耐無法提供顧客重大價值,尌無法成為競爭優勢的來源。

一、提升附加價值:核心能耐可以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並使顧客於最終產品中 獲得最大利益,顧客是決定某技術可否成為核心能力的最終裁判,若核心能 耐無法提供顧客重大價值,尌無法成為競爭優勢的來源。